① 仲宮鎮的基本概況
仲宮鎮面積256平方公里,轄區內129個行政村,人口10.5萬人。全鎮有206 個黨支部。仲宮鎮歷史悠久。仲宮是終軍故里、秦瓊老家,鎮名即因西漢時代請纓報國的少年英雄終軍而得名。2005年底,原錦綉川鄉、高而鄉撤並到仲宮鎮。
仲宮鎮是省城濟南後花園的第一站,省道103線、327線、518線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轄區自然資源豐富,已形成無公害蔬菜、干鮮果品、花木養殖、玉米制種、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商品農業基地。 仲宮鎮因西漢時代請纓報國的少年英雄終軍而得名,清人董芸曾詠贊:「出關慷慨棄儒生,故里終軍舊有名;畢竟戈船多漢將,少年多事請長纓。」
終軍故里位於仲宮鎮仲南村。《漢書》載:「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清乾隆《歷城縣志.古跡考》載:「歷城南九十里,有終軍村。古名終翁聚,即終軍故里」。1942年前,仲宮南閣樓有石匾刻「終軍故里」四字,閣樓旁有廟宇。此處原系終軍故居,後改為家廟,四季奉祀。1950年代初,仲宮鎮尚存南閣樓,刻有「終軍鎮」三字。
終軍(前140年~前112年),西漢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歷城仲宮人。十八歲被選送為博士弟子。受漢武帝常識,封謁者給事中。參與朝政,後擢升諫大夫。曾彈劾博士徐偃鼓動地方私營鹽鐵,成功出使西域、匈奴、南越。漢朝建立後,南越與漢朝的關系時好時壞。終軍曾請求漢武帝賜他「長纓」出使南越。如果不肯歸順,就用長纓活捉南越王。「弱冠請纓」的故事便成為歷史佳話。終軍到了南越,終於說服南越王趙興和王太後答應歸順於漢,並願向朝廷歲歲進貢。漢武帝當即向南越王頒賜印綬,令他們改用漢朝法規,令終軍暫留南越鎮撫。不久南越相呂嘉發 動叛亂,南越王、王太後、終軍與隨行人員全遭殺害。漢武帝得悉呂嘉叛亂,便分兵兩路,進擊南越,殺了呂嘉,在南越分置九郡,由西漢政府直接統治。《濟南府志》記載:「漢終子雲(終軍)使南越而死,時年二十餘,其後歸葬濟南郡」。終軍墓,在今臨淄牛山之西,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周圍八個村莊,均以「終村」命名,如李家終村、亓家終村等。
《漢書》載有終軍事跡及終軍著作《終軍書》,清學者馬國翰《玉函山房文集》輯終軍文章八篇,其餘皆散失。 境內人文遺產豐厚,有齊魯第一大佛、明代寧海王墓、普門寺石刻雕像、金黃花山石刻、南泉古寺、明清民宅、子房洞遺址、隋唐太甲山石刻像、濟南戰役山東兵團指揮所等。
普門寺遺址位於仲宮南部「四道溝」。在這三面環山,峻嶺起伏,滿目青翠的深山處,有50餘畝的開闊地,便是舊時普門寺所在地。普門寺建築年代無考,北面有一大山俗稱「穆柯寨」,相傳是穆桂英佔山為王操練兵馬之地。子房洞位於境內東溝村北幽谷中,峪北銅壁山巍然峻拔。山腰有洞,面南,洞門由青石券成,額嵌「漢留侯子房隱仙洞」八字,鐫刻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洞東西兩側,各有碑碣,分別為明隆慶、崇禎和清康熙年間重修子房洞、創建五帝閣記碑。洞周圍翠柏蔥郁,蔚然深秀。一株千年銀杏數仍傲然挺拔,枝繁葉茂。子房洞外山下,約400米處,有「子房廟」。南泉古寺位於東郭村附近深山峽谷中。著名南泉位於寺旁太甲山下。清道光年間《重修南泉寺碑》載:此處仕女喧嘩,雞犬相聞,登山遠眺,南觀泰岱,北瞻鵲華。大佛寺隋唐石窟造像位於錦綉川水庫北面青銅山麓。石窟正中央是佛祖釋加牟尼的雕像,佛像高達9.05米,軀體偉岸,造型豐滿,高度居全省雕刻佛像之首,有「齊魯第一大佛」之稱。 休閑旅遊業取得顯著成效。依託良好的山水資源,連續舉辦了18屆賞花會、3屆滑雪節等一系列四時民俗節慶旅遊活動,建成開放了紅葉谷風景區、卧虎山國際滑雪場、錦陽川門牙景區、波羅峪休閑旅遊度假區、八里峪農庄等一大批生態旅遊項目,形成了四季旅遊的新格局。
1、大小門牙景區:大小門牙景區是一組唐式的建築群,它組合了從停車場到檢票口的69級長台階,氣勢恢弘的唐大門,院內古樸的廣場和廣場中的鍾馗塑像,整組建築造型典雅,巧妙的利用了所處的地勢,特別是南面的長廊,更是觀景、休憩、納涼的好地方。
2、絢秋湖:絢秋湖是在建設過程中攔河蓄壩圍合而成的約15畝的水域,岸上亭台樓閣,青山綠樹,倒映水中,秋日尤為絢麗多姿,故名絢秋湖。湖中有休閑小島以曲橋與湖岸水榭相連,島上建有「陶亭」;湖岸有垂釣平台,可遠覽山色,可近觀水光。
3、薔薇園:薔薇園遍植櫻花、碧桃、美人梅、薔薇、玫瑰等薔薇科植物,或叢生密植為花海或星羅棋布,點綴於不同風格的南北兩組建築之間,求方寸之地,做百處美景。
4、天趣苑:天趣苑取天然成趣之意,於植被豐富的兩條山谷上覆鳥網以成散養區,區中綠蔭濃郁,瀑布飛瀉,百鳥群舞,人行其中,耳聽鳥鳴,宛若仙境。
5、朱老庵:興教寺是山東境內較早的佛家寺院,始建於西漢,歷代香火繁盛,後又有別名朱老庵,這中間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明白那段歷史的內涵。庵畔有泉名曰聖水,此泉又是泉城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水質甘洌,常年豐旱如一,頗具靈性。
6、蔓園:蔓園位於景區中最深的山峪中,其中共有山谷三道,全長800餘米,谷中遍地是野葡萄、葛藤等藤蔓植物,自在枝頭纏纏繞繞,寓意永不分離,故又名「情人谷」。置身其間,小橋流水,亭榭樓台,雖是人工,宛若天成,更有谷中深處的同心鎖,為來谷的戀人們鎖住一個美麗的承諾。
7、水趣苑:水趣苑是紅葉谷新開發的精品園區水趣苑,它的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以突出山清水秀觀景娛樂為主要特點。水趣苑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整個園區因形就勢,因勢成形,是一處與山、與水、與花鳥魚蟲和諧共存、共游、共樂的休閑場所。喜動的遊客在此可攀緣跳躍,觀魚戲水;喜靜的遊客可品茗聊天閑敲棋子;天熱可遮陰避暑;天涼可擋風避雨。當您置身水趣苑中,您會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會感到天地造物之精美絕倫,會令您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8、歐洲風情谷:紅葉谷中的歐洲風情谷主要是展示荷蘭鬱金香為主要特色的專類園區。鬱金香品種多達50餘種,數量多達100萬余株,花期不一,花色繁多。而且,全是荷蘭鬱金香市場上新培育出來的品種。洲風情谷佔地近百餘畝,五顏六色的鬱金香花帶點綴在園內富有歐洲特色的風車、雕塑與建築之間,造化天成,美不勝收。
9、萬葉塔:萬葉塔建築風格採用的是傳統的六角飛檐尖頂石塔,塔共分七層,根據佛教裡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建,取一個比較吉祥的數字,古人有詩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以說「登臨萬葉塔,能盡攬紅葉谷風情,登上塔頂能把這里的各個景點盡收眼底」! 大力實施生態農業工程。果品、蔬菜、三鮮、畜牧、良種等五大支柱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無公害蔬菜面積達到萬畝。產業結構調整後,全鎮糧經比例現為2.5∶7.5,1999年,被農業部門評為「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單位」,2000年,被山東省農業廳確定為濟南市首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被評為濟南市「藍天工程」先進單位。「紅荷包」、「卧虎山」等農產品商標已注冊並走向省內外市場 。
【蔬菜生產】1986年,全鎮蔬菜面積313公頃,品種單一,經濟效益差。1987年起,引進先進的蔬菜品種和技術,由大路菜向精細菜發展,栽培方式由過去的露天雙季栽培轉向保護地常年栽培,成為濟南市無公害蔬菜基地。1995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710公頃,保護地栽培面積達95%以上,蔬菜產量28171噸,畝產值3200多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3358噸、 2100元。先後建成了4處蔬菜批發市場,產品遠銷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天津等省市。1995年,國內貿易部何吉海副部長視察了全鎮的蔬菜生產,給予很高評價。
【良種基地建設】仲宮鎮有三川四峪,溝多谷長,是制種的天然隔離屏障。利用這一優勢, 建起了667公頃的良種基地,先後有32個行政村承擔了繁種任務,繁種面積穩定在400公頃左右。 1984年,鎮農技站與省農科院玉米所聯合成立了「省農科院玉米所仲宮種子公司」,以繁育玉米雜交種為主,同時經營小麥、地瓜、蔬菜等良種。1990年,仲宮鎮被列為省種子管理總站、市種子管理站、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原種保純、 親本繁育基地。1995年,良種產量達到200多萬公斤,比1986年增加150萬公斤, 銷往11個省、市的110多個單位。1986~1995年,累計銷售良種2000多萬公斤。1993年,聯合國糧油開發署梁學禮博士來此視察,對制種質量給予了很高評價。同年,鎮農技站被農業部評為「全國振興農業先進單位」。 基礎設施完善,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交通網路。S103線、S518線、S327線的貫通,使仲宮成為南部山區的交通樞紐;繞城高速公路穿境而過、88路公交車的開通進一步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水力、電力、通訊設施配套齊全,鎮區全面實現集中供水;110萬伏的變電站通過八達的電網向全鎮供電;三萬程式控制電話直撥海內外。興建了終軍廣場、西郭綜合集貿市場。長2.2公里,寬45米的商業北街兩側全部建設成為歐式建築,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引資興資了金宮山莊,加洲花園 等一批高檔別墅,居住小區開發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一個集生態、環保於一體的現代化城鎮已初具規模 。
文化 1975年建立鎮文化站,至1995年,全鎮已陸續建立村文化活動中心32處,建起了電視轉播台、廣播站、電影院、書店等文化設施,並成立了文藝演唱隊、籃球隊、龍燈高蹺隊等9支群眾性文體隊伍。1986~1995年共舉辦各種文藝匯演11次,舉辦元宵煙火晚會6次, 32個村的龍燈、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表演隊參加市、區、鎮的民間藝術調演80多場次。 1986年, 籌建電視轉播台,1988年元旦正式開播,覆蓋160平方公里。1992年建成有線電視台,輸送10套節目,1995年有用戶3200多戶。為促進濟南南部山區的經濟發展,1992年3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仲宮鎮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實行單列,單列內容包括工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建設、土地使用與開發、外經外貿、勞動工資、財政、信貸、物資、主要商品收購調撥分配、科技和教育等。仲宮鎮實行單列後,享有縣(區)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可直接向市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報告請示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議計劃直接報送市計委和市直有關部門,並抄報歷城區。同時,該鎮黨、政、群、人事、公安、司法等隸屬關系仍由歷城區直接領導。全鎮有宜林荒山6200公頃。 1986~1991年, 大搞綠化保泉工程。1994年, 實施市長2號工程和軍民共建大環境綠化工程,基本完成了綠化任務。10年間,全鎮有林地面積增加995公頃,達到6021公頃。 仲宮鎮的泰山小白梨、紅荷包杏、雞爪綿核桃、磨盤柿等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1986年,全鎮僅有各種果樹92萬株。10年間,新植桃、杏、蘋果、梨、石榴、山楂等果樹107萬株,果園面積達到1466公頃,建成3處專業批發市場。1995年,干鮮果品產量8500噸,比1986年增加1705噸,初步形成了萬畝梨園、萬畝桃園、萬畝杏園、萬畝蘋果園的綠色大工場。
② 山東 主要採用什麼棉花種子
1)魯棉品種
魯棉11號: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屬中熟陸地棉品種。豐產性好,纖維品質符合紡織工業要求,在黃萎病輕的年份或田塊種植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
魯棉12號: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屬中熟偏早低酚棉品種。優質、抗枯萎耐黃萎。適於山東棉區春播或麥棉大壠春套種植。
魯棉13號: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牽頭育成,屬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中熟陸地棉一代雜交種。該品種綜合性狀好,纖維品質符合紡織工業的要求,是山東省目前較為理想的推廣品種,適於輕(無)病地麥棉春套或直播。
魯742系: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屬短季棉新品系。豐產、優質,抗枯萎病,對棉鈴蟲也有一定的抗性。1994年4月山東省審定,並確定在本省適宜地區示範推廣。
③ 花育16號的品種特性
l998年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取樣測試,花育16號油分和蛋白質含量比同輪參試品種95-3(定名為花有17號)分別高2.8和0.76個百分點,比對照種魯花11號分別高0.5和0.87個百分點。1999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測試,花育16號含硒0.086mg/kg,百克果仁含維生素C 7.38mg,含維生素B114.84mg/kg,均居同期測試7個品種首位。
④ 誰有2011年山東省省直事業編考試報名情況統計
至4月27日上午11點報名情況
報名期間,相關信息每天公布一次,並非最終結果,僅供應聘人員參考.
招聘單位 招聘崗位 審核通過 已繳費
省委機關服務中心 餐飲管理 30 17
省委機關服務中心 電氣設備運行維護 71 32
省委機關服務中心 電梯設備運行維護 23 10
省委機關服務中心 熱力設備運行維護 22 9
山東省級機關老幹部活動中心 基建工程管理 16 6
山東省級機關老幹部活動中心 群眾文化活動 92 36
《祝你幸福》雜志社 發行業務 19 4
《祝你幸福》雜志社 文字編輯 88 31
省婦女創業服務中心 會計 17 6
省婦女創業服務中心 活動策劃 135 56
省婦女創業服務中心 行政 297 123
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 財務會計 24 10
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 網站管理 59 27
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 文學研究 32 16
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 文學組織工作 116 50
省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 文學講習1 87 27
省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 文學講習2 15 8
省作家協會文學研究所 文學研究 61 26
省委黨校 教師1 90 50
省委黨校 教師2 110 49
省委黨校 教師3 5 3
省委黨校 圖書管理1 5 4
省委黨校 圖書管理2 1 1
省委黨校 圖書管理3 0 0
省委黨校 舞台音響、燈光管理 1 0
省委黨校 信息網路管理 29 14
省委黨校 醫生1 0 0
省委黨校 醫生2 0 0
省委黨校 醫生3 2 0
機關服務中心 會計 39 18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輔導員 365 140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1 6 3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2 5 3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3 1 1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4 4 2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5 27 12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6 2 2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7 23 12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8 0 0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教師9 4 0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人事管理 17 6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圖書管理 0 0
省軍糧供應中心 會計職位 18 9
省軍糧供應中心 文秘職位 22 10
省價格研究所 價格研究 101 34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會計 0 0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1 1 0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2 1 1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3 0 0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4 0 0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文秘 7 1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1 18 10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2 21 9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3 4 1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4 7 2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5 3 2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6 2 2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7 0 0
省經委散裝水泥辦公室 會計 21 8
省國防工業計量站 會計 25 11
省國防工業計量站 計量檢定1 82 28
省國防工業計量站 計量檢定2 38 19
省國防工業科技站 工程管理 227 94
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機關服務中心 會計 53 23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地質技術 12 8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電氣工程 24 10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化工機械 9 6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會計 16 10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機械製造 20 13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人事管理 79 27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水文與物探 2 1
省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 陶瓷工程 62 26
省核工業二四八地質大隊 地質 16 6
省核工業二四八地質大隊 工程地質 3 2
省核工業二四八地質大隊 機械 66 9
省核工業二四八地質大隊 物探 1 0
省煤礦總醫院 辦公室 10 6
省煤礦總醫院 財務部 0 0
省煤礦總醫院 耳鼻喉科 7 5
省煤礦總醫院 麻醉科 1 0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護理 14 6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檢驗科 21 9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康復科 8 5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煤礦粉塵監測1 18 8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煤礦粉塵監測2 23 4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特檢科 60 19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五官科1 0 0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五官科2 49 18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葯劑科 38 13
省煤炭泰山療養院 影像科 22 11
山東教育電視台 工程技術 4 0
山東職業學院 會計 8 5
山東職業學院 教師1 0 0
山東職業學院 教師2 0 0
山東職業學院 教師3 0 0
山東職業學院 教師4 3 2
山東職業學院 人事管理 3 1
山東職業學院 審計 3 1
省回國留學人員服務中心 會計 78 35
省實驗小學 計算機教師(網路維護) 19 1
省實驗小學 數學教師 90 20
省實驗小學 體育教師 54 10
省實驗小學 語文教師 72 10
省實驗幼兒園 會計 8 2
省實驗幼兒園 教師 49 13
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中國成人教育》雜志社) 《中國成人教育》編輯,理論研究 16 6
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 科技合作與交流 8 5
省技術市場 信息網路 9 1
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電視編導 31 14
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電視攝影 63 27
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情報研究 78 35
省慈善總會辦公室 捐助管理 10 6
省慈善總會辦公室 信息管理 5 3
省民政信息中心 新聞宣傳 38 12
省青州榮軍醫院 放射醫生 12 6
省青州榮軍醫院 護士 78 43
省青州榮軍醫院 檢驗醫生 9 5
省青州榮軍醫院 臨床醫生1 127 62
省青州榮軍醫院 臨床醫生2 10 1
省青州榮軍醫院 男護士 16 6
省榮軍總醫院 護士 149 78
省榮軍總醫院 檢驗醫生 10 3
省榮軍總醫院 內科醫生 8 7
省榮軍總醫院 男護士 46 23
省榮軍總醫院 外科醫生 31 13
省榮軍總醫院 心電圖診斷醫生 19 8
省泰安榮軍醫院 放射醫生 13 6
省泰安榮軍醫院 護士 154 63
省泰安榮軍醫院 計劃財務 68 18
省泰安榮軍醫院 康復醫生 7 3
省泰安榮軍醫院 臨床醫生 264 85
省泰安榮軍醫院 男護士 35 19
省泰安榮軍醫院 葯劑 59 28
省財政科學研究所 財政科學研究 22 9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1 5 2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2 9 5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3 12 6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4 25 11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5 2 0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6 5 4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7 0 0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8 0 0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 教師 0 0
山東化工技師學院 會計 21 5
省地質調查院 環境地質 3 3
省地質調查院 農業環境 19 7
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 會計 4 0
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 礦產勘查1 4 4
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 礦產勘查2 2 0
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 物探 0 0
省國土測繪院 地理信息系統開發 1 0
省國土測繪院 工程測量1 1 1
省國土測繪院 工程測量2 52 23
省國土測繪院 網路管理1 59 32
省國土測繪院 網路管理2 18 11
省國土測繪院 文秘 455 181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輔導員 27 14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教師 10 6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實踐指導教師 27 15
省城鄉建設幹部學校 輔導員 33 20
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 質量監督1 44 20
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 質量監督2 59 24
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 質量監督3 17 9
省公路高級技工學校 教師1 3 2
省公路高級技工學校 教師2 4 2
省公路高級技工學校 教師3 1 0
省公路高級技工學校 教師4 3 3
省公路高級技工學校 學生工作 60 15
省交通幹部學校 公寓管理 0 0
省交通幹部學校 教師 6 3
省交通醫院 病理科醫生 2 2
省交通醫院 超聲科醫生 3 1
省交通醫院 兒科醫生 8 3
省交通醫院 婦產科醫生 12 9
省交通醫院 骨外科醫生 11 3
省交通醫院 會計 0 0
省交通醫院 急診、ICU醫生 5 2
省交通醫院 檢驗科醫生 4 1
省交通醫院 康復醫學醫生 4 2
省交通醫院 麻醉科醫生 3 0
省交通醫院 皮膚科醫生 5 3
省交通醫院 普內科醫生 5 4
省交通醫院 普外科醫生 9 6
省交通醫院 神經電生理醫生 0 0
省交通醫院 神經內科醫生 17 13
省交通醫院 神經外科醫生 9 5
省交通醫院 外科醫生 13 6
省交通醫院 衛生管理 2 0
省交通醫院 五官科醫生 14 7
省交通醫院 消化內科醫生 4 2
省交通醫院 心內科醫生 17 8
省交通醫院 醫學影像醫生 6 3
省交通運輸廳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 60 38
省青島船舶檢驗局 驗船師 10 5
省煙台船舶檢驗局 驗船師 4 0
濱州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2 0
菏澤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7 4
濟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1 0
聊城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財務管理 561 183
臨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1 9 7
臨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2 6 3
臨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地質 2 1
青島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2 1
山東水利技師學院 教師1 0 0
山東水利技師學院 教師2 4 3
山東水利技師學院 教師3 0 0
山東水利技師學院 教師4 0 0
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水利工程規劃設計 79 37
省膠東調水工程昌邑管理站 工程管理1 9 5
省膠東調水工程昌邑管理站 工程管理2 18 6
省膠東調水工程福山管理站 工程管理1 1 0
省膠東調水工程福山管理站 工程管理2 20 7
省膠東調水工程福山管理站 會計 8 1
省膠東調水工程棘洪灘水庫管理處 工程管理1 42 17
省膠東調水工程棘洪灘水庫管理處 工程管理2 0 0
省膠東調水工程棘洪灘水庫管理處 會計 247 90
省膠東調水工程萊州管理站 工程管理 0 0
省膠東調水工程萊州管理站 會計 8 2
省膠東調水工程龍口管理站 工程管理1 2 1
省膠東調水工程龍口管理站 工程管理2 1 1
省膠東調水工程龍口管理站 會計 6 3
省膠東調水工程牟平管理站 工程管理1 25 12
省膠東調水工程牟平管理站 工程管理2 1 0
省膠東調水工程牟平管理站 會計 2 0
省膠東調水工程蓬萊管理站 工程管理 1 0
省膠東調水工程蓬萊管理站 會計 8 2
省膠東調水工程平度管理處 工程管理1 23 10
省膠東調水工程平度管理處 工程管理2 63 22
省膠東調水工程平度管理處 工程管理3 3 1
省膠東調水工程壽光管理站 工程管理 3 2
省膠東調水工程招遠管理站 工程管理 3 1
省膠東調水局東營分局 工程管理 7 0
省膠東調水局青島分局 工程管理 17 4
省膠東調水局煙台分局 工程管理1 21 8
省膠東調水局煙台分局 工程管理2 121 52
省膠東調水局煙台分局 會計 24 9
省膠東調水局煙台分局 文秘 185 63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工程測量 20 7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工程勘察 17 6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工程設計1 18 6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工程設計2 8 4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工程施工 53 25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規劃1 7 3
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水利規劃2 70 32
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水利科研1 12 3
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水利科研2 3 1
省水利廳機關服務中心 財務會計 167 54
省水利廳機關服務中心 房宅建設與管理 5 1
省水利信息中心 財務會計 16 6
省水利移民管理局 會計 12 4
省水利移民管理局 移民管理 3 3
省水利移民管理局 綜合管理 24 10
泰安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土保持監測 12 5
濰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1 0 0
濰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2 7 3
煙台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1 1
棗庄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3 2
淄博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 4 3
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財務管理 10 4
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工程項目建設管理 9 2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輔導員 64 37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1 0 0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2 0 0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3 5 2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4 9 4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5 9 6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6 1 1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7 9 4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8 0 0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9 17 2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教師10 40 14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實習指導教師 5 4
省海南種子繁育工作站 種子繁育管理 13 4
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財務管理 8 5
省農業規劃設計院 農田水利工程設計 3 1
省農業環境保護總站 農業環境管理 2 1
省農業信息中心 經濟分析 10 2
省農業引用外資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 項目管理 49 26
省植物保護總站 植保技術推廣 107 41
省種子管理總站 種子檢測與管理 0 0
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農機技術推廣 61 22
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 農機試驗鑒定1 12 4
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 農機試驗鑒定2 23 12
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 農機試驗鑒定3 22 10
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 農機試驗鑒定4 5 1
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 農機試驗鑒定5 87 44
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動物衛生監督 43 19
省獸葯質量檢驗所 檢驗數據處理 52 18
省飼料質量檢驗所 畜牧環境檢測 9 6
省畜牧總站 動物繁育技術 16 9
省畜牧總站 牧草技術 17 5
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水質監測 9 5
省海水養殖研究所 海水養殖病害防治 7 5
省海水養殖研究所 海洋生態研究 8 3
省海水養殖研究所 食品研發 49 23
省海水養殖研究所 行政秘書 25 17
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 漁業資源調查 8 6
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底棲生物研究 1 1
省海洋水產
⑤ 小麥原種的小麥原種
發達國家還把原種分為育成者種子和基本種子。育成者種子是品種育成者自己生產的原始而無混雜的種子,故又稱為原原種。基本種子是指由原原種種子直接繁殖,並經嚴格淘汰,或由良種繁殖場直接控制所繁殖出的種子,又稱為原種。由原種種子繁殖出的後代稱為檢定種子,過去我們曾命名為一級良種、二級良種。1989年中國農業部頒布的《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中規定:「審定通過的品種,由育種者提供一定數量的原種交種子部門加速繁殖推廣。」這里所指的原種,是新品種開始生產和推廣的最原始的高質量種子。 是小麥新品種開始生產和推廣的最原始的高質量小麥種子。
為規范小麥原種生產技術,保持品種的純度和優良種性,使其能較長時間地應用於生產,特製定小麥原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負責起草單位:全國種子總站、河北省種子總站、河南省種子管理總站、陝西省種子管理站、山東省農科院、江蘇省農科院。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潘志祥、李秀錦、張鴻文、馬志強。
本標准委託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解釋。
本標准首次發布時間為1998年4月。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小麥原種生產技術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小麥原種生產。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3543.7—1995 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
GB 4404.1—1996 糧食作物種子 禾穀類
3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原種 basic seed
用育種家種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種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的達到原種質量標準的種子。
4 原種生產
4.1 原種生產方法
採用單株(穗)選擇、分系比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種圃的三圃制和株(穗)行圃、原種圃的兩圃制,或利用育種家種子直接生產原種。
4.2 單株(穗)選擇
4.2.1 單株(穗)選擇的材料
來源於本地或外地的原種圃、決選的株(穗)系圃、種子繁殖田。也可專門設置選擇圃,進行稀條播種植,以供選擇。
4.2.2 單株(穗)選擇的重點
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等主要農藝性狀,並具備原品種的典型性和豐產性。
4.2.3 田間選擇
4.2.3.1 株選
分兩步進行,抽穗至灌漿階段根據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進行初選,做好標記。成熟階段對初選的單株再根據穗部性狀、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進行復選。
4.2.3.2 穗選
在成熟階段根據上述綜合性狀進行一次選擇即可。
4.2.4 選擇數量
根據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積而定,冬麥區每公頃需4500個株行或15000個穗行,春麥的選擇數量可適當增多。田間初選時應考慮到復選、決選和其他損失,適當留有餘地。
4.2.5 保存
對入選單株(穗)在室內脫粒、考種、單株(穗)編號保存。
4.3 株(穗)行圃
4.3.1 建圃
經室內考種入選的單株(穗)的種子在同一條件下按單株(穗)分行種植,建立株(穗)行圃。
4.3.2 播種
採用單粒點播或稀條播,單株播四行區,單穗播一行區,行長2m,行距20~30cm,株距3~5cm或5~10cm,按行長劃排,排間及四周留50~60cm的田間走道。每隔9或19個穗行設一對照,四周圍設保護行和25m以上的隔離區。對照和保護區均採用同一品種的原種。播前繪制好田間種植圖,按圖種植,編號插牌,嚴防錯亂。
4.3.3 田間觀察記載、鑒定
根據附錄A(標準的附錄)進行。
4.3.3.1 生育期間在幼苗階段、抽穗階段、成熟階段分別與對照進行鑒定選擇,並做標記。收獲前綜合評價,選優去劣。
a) 幼苗階段:鑒定幼苗生長習性、葉色、生長勢、抗病性、耐寒性等;
b)抽穗階段:鑒定株型、葉型、抗病性和抽穗期等;
c)成熟階段:鑒定株高、穗部性狀、芒長、整齊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黃性和成熟期等。對不同的時期發生的病蟲害、倒伏等要記明程度和原因。
4.3.3.2 通過鑒定,分別收獲符合原品種典型性的株(穗)行,進行室內考種,分別脫粒、保管,下年種株(穗)系圃。
4.4 株(穗)系圃
4.4.1 建圃
經室內考種當選的株(穗)行種子,按株(穗)行分別種植,建立株(穗)系圃。
4.4.2 播種
每個株(穗)行的種子播一小區,小區長寬比例以1∶3~1∶5為宜,面積和行數依種子量而定。播種方法採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條播,每隔以9區設一對照。其他要求同4.3。
4.4.3 田間觀察記載、鑒定
同4.3。同時應從嚴掌握,典型性狀符合要求的株(穗)系,雜株率不超過0.1%時,拔除雜株後可以入選。當選的株(穗)系分區核產,產量不應低於鄰近對照。
4.5 原種圃
4.5.1 將當選株(穗)系的種子混合稀播於原種圃,進行擴大繁殖,在抽穗階段和成熟階段分別進行純度鑒定,嚴格拔除雜株、弱株,並攜出田外。
4.5.2 採用兩圃制生產原種,只簡略株(穗)系圃,其他方法同4.2、4.3,即將經室內考種決選的株(穗)行種子混合稀播於原種圃,進行擴大繁殖。所產種子應達到GB 4404.1規定的原種標准。
4.5.3 用育種家種子生產原種,可直接稀播於原種圃,進行擴大繁殖。其技術措施同4.5.1。
5 室內考種
5.1 對田間入選的單株(穗)材料,考查穗型、芒型、護穎顏色和形狀、穗粒數、粒型、粒色、籽粒飽滿度、粒質九個項目。在考種過程中,有一項不合格即行淘汰。
5.2 對田間入選的株(穗)行材料,考查粒形、粒色、籽粒飽滿度和粒質四個項目。符合原品種典型性的,分別稱重,作為決定取捨的參考。
5.3 對田間入選的株(穗)系材料和對照,分別脫粒、稱重,取樣進行考種。考查項目同5.2。但要從嚴掌握,並增加千粒重和容重的測定。最後進行綜合評價,決定取捨。
5.4 為統一標准和減少人為誤差,應固定專人,使用的儀器要經常檢查校正。考種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各樣品的含水量必須達到GB 4404.1規定的標准。
6 田間管理
6.1 原種生產應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勻的地塊,並注意兩年(水旱輪作兩季)以上的輪作倒茬,忌施麥秸肥,避免造成混雜。
6.2 播種前搞好種子精選、晾曬和葯劑處理工作。精細整地,合理施肥,適時播種,確保苗全、齊、勻、壯。
6.3 各項栽培管理技術措施要合理、及時和精細一致。
7 種子收獲、保管和檢驗
7.1 入選的行、系和原種圃收獲後,應在專場及時曬干脫粒。在收獲、運輸、晾曬和脫粒等過程中,嚴防機械混雜。
7.2 入庫前整理好風干(掛藏)室或倉庫,備好種子架、布袋等用具。脫粒後將當選的種子分別裝入種子袋,袋內外各附一個標簽,並根據田間排列號碼,按順序掛藏。
7.3 風干(掛藏)室或倉庫要專人負責。儲藏期間保持室內乾燥,種子水分不超過13%。應注意防止蟲蛀、霉變和混雜以及鼠、雀等危害。
7.4 原種生產單位要搞好種子檢驗,並由種子檢驗部門根據GB/T 3543.1~3543.7進行復檢。對符合GB 4404.1原種標準的簽發合格證書;對不合格的原種,可根據情況,提出處理意見。
附錄A
(標準的附錄)
小麥原種生產調查記載標准
A1 物候期
A1.1 出苗期
全區有50%以上單株幼芽鞘露地面時的日期,第一葉伸出芽鞘1.5cm時為出苗(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抽穗期
全區50%以上麥穗頂端的小穗(不含芒)露出葉鞘或葉鞘中上部裂開見小穗的日期。
A1.3 成熟期
麥穗變黃,全區有75%以上植株中部籽粒變硬,麥粒大小和顏色接近正常,胚乳由麵筋狀變成蠟質狀,手捏不變形,可被指甲切斷的日期。
A2 植物學特徵
A2.1 幼苗生長習性
出苗後一個半月左右調查,分為三類,「伏」(匍匐地面)、「直」(直立)、「半」(介於兩者之間)。
A2.2 株型
抽穗後根據主莖與分櫱莖的鬆散程度分三類:主莖與分櫱垂直夾角小於15°為緊湊;大於30°為鬆散;介於兩者之間為中等。
A2.3 葉色
拔節後調查記載,分深綠、綠和淺綠三種,蠟粉多的品種可記為「藍綠」。
A2.4 株高
分櫱節或地面至穗頂(不含芒)的高度,以「cm」表示。
A2.5 芒
一般劃分五類。芒長40mm以上為長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長40mm以下為短芒;芒的基部膨大彎曲為曲芒;麥穗頂部小穗有少數短芒(5mm以下)為頂芒;完全無芒或極短(3mm以下)為無芒。
A2.6 芒色
分白(黃)、黑、紅色三種。
A2.7 殼色
分紅、白(黃)、黑、紫四種。
A2.8 穗型
劃分為六類。穗子兩端尖、中部稍大為紡錘形;穗子上、中、下正面和側 面基本一致為長方形;穗部下大、上小為圓錐形;穗子上大、下小、上部小穗著生緊密,呈大頭狀為棍棒形;穗短、中部寬、兩端稍小為橢圓形;小穗分枝為分枝形。
A2.9 穗長
主穗基部小穗節至頂端(不含芒)的長度,以「cm」表示。
A2.10 粒形
分長圓、橢圓、卵圓和圓形四種。
A2.11 粒色
分紅、白粒兩種,淡黃色歸入白粒。
A2.12 籽粒飽滿度
分為三種,「1」飽滿;「2」半飽滿;「3」秕。
A3 生物學特性
A3.1 生長勢
根據植株生長的健壯程度,在主要生長階段幼苗至拔節、拔節至齊穗、齊穗至成熟記載,分強(++)、中(+)、弱(-)三級。
A3.2 整齊度
A3.2.1 植株整齊度
分三級,整齊(++)(主莖與分櫱株高相差不足10%);中等(+)(株高相差10%~20%);不整齊(一)(株高相差20%以上)。
A3.2.2 穗整齊度
根據穗子大小分整齊(++)、中等(+)、不整齊(-)三種。
A3.3 耐寒性
分四級,「0」無凍害;「1」葉尖受凍發黃乾枯;「2」葉片凍死一半,但基部仍有綠色;「3」地上部分枯萎或部分分櫱凍死;「4」地上全部枯萎,植株凍死。於返青前調查。
A3.4 倒伏性
分四級,「0」未倒或與地面角度大於75°;「1」倒伏輕微,角度在60°~75°之間;「2」中度倒伏,角度在30°~60°之間;「3」倒伏嚴重,角度在30°以下。
A3.5 病蟲害
依據受害程度,用目測法分0、1、2、3、4五級記載。
A3.6 落黃性
根據穗、莖、葉落黃情況分三級,以好、中、差表示。
A4 經濟性狀
A4.1 穗粒數
單穗實際粒數或單株每穗平均結實粒數。
A4.2 千粒重
以曬干(含水量不超過12%~13%)、揚凈的籽粒為標准,隨機取兩份1000粒種子,分別稱重,取其平均值,以「g」表示。如兩次誤差超過1g時,則需重新數1000粒稱量。
A4.3 產量
是各種性狀表現的結果,是評定原種質量的重要指標,以「kg/hm2」表示。
A4.3.1 實際產量
按實收面積和產量折算成每公頃產量。
A4.3.2 理論產量
根據產量構成因素公頃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推算。
A5 其他
粒質:分硬質、半硬質、軟(粉)質三級,用小刀橫切斷籽粒,觀察斷面,以硬粒超過70%為硬質,小於30%為軟質,介於兩者之間為半硬質。
⑥ 綠色食品管理機構
1
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
北京市西城區裕民中路6號
100029
010-62057600
010-62057660
2
天津市綠色食品辦公室
天津市南開區士英路18號
300381
022-23413260
022-23416522
3
河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河北省石家莊市建華南大街103號河北省種子管理總站院內C座
050031
0311-86210303
0311-86210303
4
山西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街312號
030001
0351-4048051
0351-4048051
5
內蒙古自治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烏蘭察布東街70號內蒙古農牧業廳
010010
0471-4902080
0471-4902080
6
遼寧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寧山東路29號
110032
024-86205528
024-86205518
7
大連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博愛街40號
116011
0411-83705181
0411-83706239
8
吉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吉林省長春市和平大街498號
130062
0431-87977015
0431-87995842
9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閩江路222號617室
150090
0451-87908386
0451-87908385
10
黑龍江省農墾綠色食品辦公室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嵩山路13號
150090
0451-55196705
0451-55196705
11
上海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上海市仙霞西路779號5號樓(西)
200335
021-52163403
021-52163420
12
江蘇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江蘇省南京市龍江小區月光廣場8號農林大廈
210036
025-86263621
025-86203941
13
浙江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浙江省杭州市新華路39號4樓
310003
0571-87251929
0571-87251900
14
寧波市綠色食品辦公室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柳汀街398號
315012
0574-87133011
0574-87133011
15
安徽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
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97號
230001
0551-2650176
0551-2671651
16
福建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福建省福州市華林路123號
350003
0591-87823648
0591-87822142
17
江西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號
330046
0791-88517929
0791-88517929
18
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十畝園東街7號
250013
0531-67866282
0531-67866257
19
青島市綠色食品辦公室
青島市市南區燕兒島路10號凱悅大廈2809室
266071
0532-81707670
0532-81707671
20
河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27號農業廳辦公樓11樓
450002
0371-65918988
0371-65918988
21
湖北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519號
430070
027-87661909
027-87667230
22
湖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湖南省長沙市教育街66號省農業廳4辦公樓
410005
0731-82237509
0731-82237509
23
廣東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廣東省廣州市先烈東路135號
510500
020-37288528
020-37288538
24
廣西壯族自治區綠色食品辦公室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七星路135號農業廳2號樓11層
530022
0771-2182669
0771-2182669
25
海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省政府海府辦公區1215房
570204
0898-65366023
0898-65310294
26
重慶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重慶市江北區建新東路3號百業興大廈20樓
400020
023-89075050
023-89075064
27
四川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大街4號
610041
028-85505652
028-85553537
28
貴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貴州省貴陽市延安中路62號貴州省農委六樓
550001
0851-5283890
0851-5283143
29
雲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新聞南路25號4樓
650032
0871-64144285
0871-64190900
30
西藏自治區綠色食品辦公室
西藏拉薩市林聚路29號
850000
0891-6348992
0891-6327614
31
陝西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陝西省西安市習武園27號
710003
029-87349910
029-87349910
32
甘肅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753號
730030
0931-4603104
0931-4603566
33
青海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北斗宮街2號
810000
0971-8227742
0971-8227742
34
寧夏回族自治區綠色食品辦公室
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北京中路159號(寧夏農業大廈)
750002
0951-5169532
0951-5169531
3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新疆烏魯木齊市錢塘江路453號種子大廈5樓
830006
0991-5583760
0991-5583329
36
新疆兵團綠色食品辦公室
新疆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街48號
830011
0991-3662502
0991-3818580
⑦ 山東省農業廳的機構設置
● 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辦公室
●山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 ● 辦公室
● 人事處
● 政策法規處
● 農村經濟經營管理處
● 市場與經濟信息處
●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
● 發展規劃處
● 財務處
● 對外合作處
● 科技處
● 種植業管理處
● 產業化辦公室
● 生態農業處
●扶貧規劃處
●扶貧項目管理處
●行業社會扶貧處
● 離退休幹部處
● 機關黨委 ●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 山東省棉花生產技術指導站
● 山東省果茶技術指導站
● 山東省土壤肥料總站
● 山東省植物保護總站
● 山東省農業環境保護總站
● 山東省農業引用外資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
● 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 山東省農業展覽館
● 山東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總站
● 山東省農業信息中心
●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
● 機關服務中心
● 山東省農葯檢定所
● 山東農業電影電視中心
● 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山東農業知識雜志社
● 中國貧困地區幹部培訓中心濟南分院
● 山東省農業優質產品開發服務中心 名稱 掛 靠 單 位 ● 山東省農業預算會計學會 省農業廳財務處 ● 山東省農業科技人才管理協會 省農業廳人事處 ● 山東省農業國際交流協會 省農業廳對外合作處 ● 山東省農村能源行業協會 省農業廳生態農業處 ● 山東省農業信息協會 省農業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 ● 山東省農科教管理協會 省農業廳科技處 ● 山東省蔬菜協會 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 ● 山東省農業經濟法規學會 省農業廳政策法規處 ● 山東省農民體育協會 省農業廳機關黨委 ● 山東省農業產業化協會 省農業廳產業化辦公室 ●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學會 省農業廳發展規劃處 ● 山東省農業遠距離教育研究會 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 山東省種子協會 省種子管理總站 ● 山東省食用菌協會 省食用菌工作站 ● 山東省棉花學會 省棉花技術指導站 ● 山東省優質棉基地建設管理協會 省棉花技術指導站 ● 山東省果品開發協會 省果茶技術指導站 ● 山東省綠色食品協會 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協會 山東農業知識社 ● 山東省農業機械流通協會 省農機集團總公司 ● 山東省農業經濟學會 山東農業大學 ● 山東省優質小麥研究與開發協會 山東農業大學 ● 山東省蟲業協會 山東農業大學 ● 山東省馬鈴薯協會 滕州市農業局 ● 山東省茶文化協會
⑧ 棉花品種有哪些都適合哪些地方種植
1、湘雜棉7號
這是一種雜交的中熟棉花品種,經過國家審定後,在我國江蘇、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東部、河南南部、浙江等地都有種植,出苗速度快,長勢好,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茸毛多,吐絮暢,產量也是十分驚人的,每畝可以達到200kg 以上,種植效益高。
2、鄂雜棉29
這是雜交的棉花品種,在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漢平原、湖南等地都有生產,出苗好,長勢強,植株整齊,棉花的產量高,畝產量90-200kg,抗黃萎病,高抗棉鈴蟲,所以被廣泛種植,商品性極好。
3、魯棉研28號
該棉花為普通品種,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北部、河南中東部、江蘇等地都有生產,全生育期138天,茸毛中密,吐絮暢而集中,生長發育穩定,畝產量達100kg以上,抗病能力強,是比較優質的棉花品種。
⑨ 有哪位高手知道種子中原原種、原種、良種的標准
用來榨油的油菜子種子是什麼類型的?
⑩ 山東泰安金種子公司I生產的黑馬二號好不好7
摘要 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農作物種子質量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1月3-4日,省種子管理總站檢驗科科長徐寶健等一行三人對我市棉花、玉米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進行了全面監督抽查,並對我市種子企業質量管理工作進行了指導。市種子管理站站長孫福來及縣區相關人員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