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嗎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兩國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印度巴基斯坦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印巴分治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
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除了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外,協議還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門的資產、包括印度公務員、印度陸軍、皇家印度海軍、印度鐵路和中央財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務。
參考資料
印巴分治_網路
㈡ 巴基斯坦和印度有什麼關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獨立,曾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後始終不睦,並於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發全面戰爭,因印度策動和支持東巴(今孟加拉國)獨立,印巴兩國1971年12月斷交,1976年7月復交。
1998年,印巴相繼進行核試驗,展開核軍備競賽,兩國關系急劇緊張。1999年2月,印總理瓦傑帕伊與巴總理謝里夫簽署了《拉合爾宣言》,雙邊一度緩和。但4月印巴試射導彈,5月兩國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卡吉爾發生激烈沖突,印巴關系再次由緩和趨向惡化。
12月,一架印民航班被劫持,印外長指責巴與此事有牽連。2000年,印巴關系處於僵持狀態,年底氣氛有所緩和。2001年,印巴關系以「9·11」事件為界線呈前緩後緊之勢。2002年,印巴關系仍處於緊張對峙狀態。
(2)印度巴基斯坦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巴基斯坦入出境須知:
須持有效護照及簽證從巴開放口岸入境,護照有效期應在半年以上。入境時應填好入境卡,持有效護照和簽證,經邊檢、海關檢驗後方可入境。入境後若需延長停留時間,可在巴內政部護照簽證處辦理簽證延期手續。
巴基斯坦在5、6、7、8、9月天氣炎熱,來巴中國公民應注意防暑降溫,可攜帶一些清涼油、風油精等葯品。在夏天,建議攜帶醫治腸胃疾病的葯品,預防因飲食不潔引發的腸胃疾病。巴基斯坦城市都有國立醫院和私人診所,能夠保證一般常見病的治療。但在農村、邊遠山區基本上無醫無葯,衛生條件較差。巴是肝炎疾病的高發區,其他傳染疾病主要有霍亂和瘧疾。
㈢ 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什麼恩怨
1947年英屬印度的暴力分裂,兩個新的主權國家成立了印度自治領和巴基斯坦的統治。兩國以宗教為依據,信印度教的歸印度,信伊斯蘭教的歸巴基斯坦,這不靠譜的分家方式造成1250萬人流離失所,估計生命損失從數十萬到100萬不等。
獨立後不久,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關系,但暴力分裂和眾多領土要求將掩蓋他們的關系。自獨立以來克什米爾成為了兩國沖突的主要矛盾,兩國已經打了三場大戰,一場未宣戰的戰爭,並參與了無數的武裝沖突和軍事對峙。克什米爾為主要沖點,1971年的印巴戰爭和孟加拉解放戰爭,造成的分裂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國)。
1971年戰爭結束後,巴基斯坦和印度在關系正常化方面進展緩慢。1972年7月,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和巴基斯坦總統佐爾菲卡·阿里·布托在西姆拉的印度山站會面。他們簽署了「 西姆拉協定」,印度將返回所有巴基斯坦人員(超過90,000人)並佔領西部地區,兩國將「通過雙邊談判以和平方式部分解決分歧」。外交和貿易關系也於1976年重新建立。但大大小小的沖突還是不斷。
㈣ 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何沖突不斷
很多人應該都發現了,印巴真的是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開始各種各樣的「打鬧」,甚至冬雲軍隊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之前印巴這兩個國家都是歸印度總督管理的,曾經印度還被稱之為英國的女皇皇冠上的寶石,不過後來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英國曾經將可什米爾的統治權交給印度,可是克什米爾的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穆斯林人,英國這樣做讓克什米爾的內部就有很大的糾紛,所以克什米爾很多人對於這樣的分配根本是不滿意的。所以克什米爾人就開始向印度反抗,巴基斯坦就來援助克什米爾,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現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是會經常的產生糾紛,矛盾不斷。
㈤ 印度和巴基斯坦現狀
每次都是巴基斯坦吃虧 巴基斯坦幾次戰爭中戰術上並不失敗,反而經常以弱勝強,但巴基斯坦由於其戰線跨度大,軍事規模小,所以沒贏得整個戰役的勝利,巴基斯坦經濟受到很大的削弱。
㈥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是這么回事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關系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
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6)印度巴基斯坦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印巴最近沖突
2019年2月14日下午15時左右,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以南約27公里的普爾瓦馬地區,武裝分子用一輛載有爆炸裝置的車輛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一個車隊發動了自殺式襲擊,造成至少40人死亡,多人受傷。
2月15日,印度宣布取消給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國待遇,並將從巴基斯坦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200%。
18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印度宣稱打死3名可疑武裝分子,沖突造成印方4名士兵和1名警察死亡。同日,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穆罕默德·費薩爾在推特上表示,巴外交部決定臨時召回駐印度大使。
2019年2月27日深夜,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緊急給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通報巴印局勢最新情況,希望中方繼續為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
2019年3月初,應巴基斯坦方面邀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對巴基斯坦進行訪問,就印巴局勢與巴進行溝通。
2019年3月4日早上,巴基斯坦和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爭議地區彼此向對方陣地開火 。
㈦ 印度為什麼老是打不下巴基斯坦
因為現代戰爭的勝負不是靠軍隊多少、人員數量決定的,而是靠武器裝備、軍隊素質、指揮員和士兵的素質、戰鬥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印度的工業體系不完善,軍工企業不發達,印度的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靠進口,俄羅斯提供給了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裝備。印度買了俄羅斯的武器,但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武器裝備出點問題,都需要找俄羅斯。
印度軍隊的總體素質不高,人們常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現在僅靠四肢發達打戰肯定不行了,必須運用腦袋打戰。印度雖然有10多億人口,有140萬軍隊,但總體上文化素質都不高,還有不少數量的文盲。這樣的軍隊打起戰來,能打出什麼結果?現代戰爭中,武夫、莽夫吃不開了。
因為武器裝備靠進口,人員素質不高,導致戰鬥力不行。戰鬥力就是作戰能力,由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編制體制的科學化程度、組織指揮和管理的水平、各種保障勤務的能力等因素綜合決定。
因為戰鬥力不行,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發生沖突時,巴基斯坦軍隊肯定會找准印度軍隊的「軟肋」攻擊,打到印度軍隊的「七寸」。而且,印度軍隊沒有自信,哪怕占據優勢也很難轉化為勝勢,每次印巴沖突,雖然不都是印度軍隊失敗,但也很難說印度軍隊獲得了勝利。
(7)印度巴基斯坦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
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采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
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拚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沖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斗只能靠邊站。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
㈧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是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根據英國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稱印度獨立法案(因1947年6月由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主義迫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壓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1947年英國印度總督L.蒙巴頓(1900~1979)提出的英國移交政權和印巴分治方案,英屬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而562個土邦的王公有權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也可以保持「獨立」。
印巴分治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今印度西南岸地區,包括鄰近的安格迪伐島)。1600年,英國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從事商業剝削,並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據點。1757年,發生了印度與英國在普拉西的一場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殖民者佔領了全印度。1857年,印度爆發了著名的歷時近兩年的全民反英大起義。印度反英國殖民統治一直未中斷。印度民族運動領袖、在印度被尊稱為「聖雄」的甘地,1920年倡導對英國殖民政府「不合作運動」;接著,印度國大黨通過了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號,並一直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
英屬印度中後期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的上層社會普遍接受英國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響。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或稱國大黨),並於1892年頒布印度議會法,建立地方自治機關和地方行政區,選舉范圍擴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稱穆斯林聯盟)。但由於政治斗爭的影響同時作為穆斯林領袖的真納於1920年脫離國大黨。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
1942年,隨著英國捲入二戰,英國也中斷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1946年,由於二戰對英國國力造成的沖擊導致英國無法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於是由英國派出的內閣使團與印度各派政治勢力討論印度的自治事宜並提出了聯邦制下自治(或獨立)的構想。該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單方面撕毀協議要求重新談判。這導致了穆斯林聯盟退出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轉而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該協議的撕毀直接導致了印巴分治期間的第一次大屠殺,而無力維持和平的印度總督韋維爾子爵制定了名為「瘋人院行動」的撤僑計劃。
1947年2月21日以協調能力見長的蒙巴頓子爵接替韋維爾子爵成為印度總督後仍然致力於維持印度的統一並留在英聯邦的內部。但統一的構想在民間已無基礎的情況下蒙巴頓總督只能寄希望於印度的政治派別的支持。蒙巴頓與穆斯林領袖真納多次會晤後無法獲得支持,只能放棄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並成功尋求甘地對分治的支持。
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這一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也包括印度高等文官、印度軍、印度鐵道的分割)。另外,獨立後的政治框架暫時按照英國制定的1935年印度統治法實施。
7月18日實施的1947年印度獨立法規定,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兩國在各自的憲法(印度憲法及巴基斯坦憲法)實施之前是英聯邦的自治領(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亞地位相同,在國際法上是獨立國家)。
㈨ 如果印度一旦和巴基斯坦開戰,印度真有能力吞並巴基斯坦么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分歧非常大,而且兩個國家在邊境上各種擦槍走火的行為也成為了日常,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前還打過一場大型的戰爭,雙方互有傷亡。總體來說,因為宗教和意識形態的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一旦打起來,印度根本不可能吞並巴基斯坦,甚至說很難站得到便宜。
從戰術和戰略上講,印度在歷次局部戰斗中展現除了其軍隊實力的低下和落後,在多次局部沖突中被巴基斯坦士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即使在空戰中,巴基斯坦的精銳空軍也吊打了印度大而無用的空軍部隊,頻頻取得優勢擊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