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是甚麼意思
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原文: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出自先秦的《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譯文: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1)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擴展閱讀:
注釋:
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明亮鮮艷的樣子。華:同「花」。
之子:這位姑娘。於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宜:和順、親善。
蕡(fén):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樣子,這里形容桃葉茂盛。
賞析:
桃花盛開,燦爛得如同天邊的雲霞。美麗的姑娘要出嫁了,你要和丈夫和和美美。桃花盛開,結出累累的果實。美麗的姑娘要出嫁了,願你和夫家幸福滿滿。桃花盛開,枝葉繁茂。美麗的姑娘要出嫁了,願你和你的族人安康快樂。
美好的女子呀,在你最好的歲月里,如同桃花一般的盛開著,喜悅著、憧憬著,嫁給自己的良人。父母再多不舍,也只能寄託在這短短的祝福語中,從古至今,莫不如此!那麼,男人,這么美的女子,請你珍惜!
這首詩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一個姑娘,不僅要有艷如桃花的外貌,還要有「宜室」、「宜家」的內在美。這首詩,祝賀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誇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贊《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⑵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這句話什麼意思
1、這句話的意思是:桃花怒放,色彩明亮鮮艷如火。這位姑娘要出嫁了,會使夫家和順美滿。
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麗,生機勃勃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明亮鮮艷的樣子。華:同「花」。
之子:這位姑娘。於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宜:和順、親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2、這句詩出自於《詩經》中的《國風·周南·桃夭》,詩的全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白話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甜。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隨風展。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樂又平安。
擴展資料:
《國風·周南·桃夭》全詩分為三章,每章四句。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據《周禮》雲:「仲春,令會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贊歌,其性質就好像後世民俗婚禮上唱的「催妝詞」。
全詩語言極為優美,又極為精練,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復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此詩開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比喻對後世影響很大。人們常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里是第一個用花來比美人,並不為過。
自此以後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如魏晉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唐代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北宋陳師道《菩薩蠻·佳人》詞:「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他們皆各有特色,但無不受到《周南·桃夭》這首詩的影響。
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艷如桃李」等詞句,也是受到了這首《周南·桃夭》的啟發,而「人面桃花」更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種經典意境。
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是什麼意思
【意思】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拓展資料
【出自】《桃夭》
【作者】先秦·佚名
【全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賞析】
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灼灼」二字,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
這首詩是祝賀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誇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
⑷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翻譯
翻譯如下:
不同姓氏的兩家聯姻,在一起締結婚約,結成良緣,是得稱的匹配。桃花盛開之際,正宜婚嫁(引自詩經),預料將來一定子孫像瓜蔓綿延,子子孫孫世代昌盛(引自詩經)。將白頭到老的約定書寫在紙上,像紅葉題詩一樣的天賜良緣,記載於鴛鴦譜上。以此證明。
拓展資料:
這是民國時期的結婚證上的一段話。文言文好用典故,引經言。
其他民國時期結婚證上的內容:
01
一陽初動,二姓和諧,
慶三多,具四美,
五世其倡征鳳卜。
六禮既成,七賢畢集,
湊八音,歌九和,
十全無缺羨鸞和。
02
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
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
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
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
此證!
03
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情敦鶼鰈,願相敬之如賓;
祥葉螽麟,定克昌於厥後。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永結鸞儔,共盟鴛蝶。
此證!
04
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詩詠關雎,雅歌麟趾。
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賓,永諧魚水之歡。
互助精誠,共盟鴛鴦之誓。
此證!
05
從茲締結良緣,訂成佳偶,
赤繩早系,白首永諧,
花好月圓,欣燕爾之。
將泳海枯石爛,指鴛侶而先盟。
謹訂此約。
06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於子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於子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於子歸,宜其家人。
⑸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是什麼意思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的意思是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出處:《詩經》之《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譯文: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甜。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5)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擴展閱讀
《國風·周南·桃夭》賞析:
《國風·周南·桃夭》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桃之夭夭」,以豐富繽紛的象徵意蘊開篇,撲面而來的嬌艷桃花,使詩歌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感。「灼灼其華」,簡直可以說桃花已經明艷到了極致,靚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此篇語言極為優美,又極為精練。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復用一「宜」字。一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⑹ 「子之於歸,宜其室家」出自哪裡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興也。桃,木名、華紅,實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華之盛也。木少則華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婦人謂嫁曰歸。周禮,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興也。蕡,實之盛也。家室,猶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興也。蓁蓁,葉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什麼意思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灼灼其華。花兒開得紅燦燦。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有蕡其實。豐腴的鮮桃結滿枝。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其葉蓁蓁。葉子長得密稠稠。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樂共白頭。
夭夭(音yao):少壯茂盛貌。灼灼(音zho):花朵盛開的樣子。華:花。之子:這個人,那個人,此指新娘。於歸:出嫁。宜:使……和順。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倒文以葉韻。《左傳》:「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或雲:「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家:葉音gǖ)。蕡(fén):果實豐腴,紅白相間,果將熟的樣子。蓁蓁(音zhēn):樹葉繁茂貌。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里的一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裡,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興旺。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一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此詩運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結構相同,只更換少數字句,這樣反復詠贊,音韻繚繞;優美的樂句與新娘的美貌、愛情的歡樂交融在一起,十分貼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慶氣氛。
據說辛亥革命以後,一些鄉村裡舉行婚禮時,還「歌《桃夭》三章」,可見這是自古流傳的賀新婚詩。至今不少地方婚慶時也要唱贊美歌,內容大體與《桃夭》相同。筆者在廣州市看到一些婚慶人家貼著「之子於歸」的橫聯,也是取意於《桃夭》。人們常說的「桃花運」,當源出於此詩。
⑻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是什麼意思
綜述: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一首賀新娘的詩,出自《詩經·周南·桃夭》。
賞析:
說的是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該詩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片段。
⑼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是什麼意思
這個姑娘嫁過門之後,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之子":之,意這。子,古代兼指兒女,在這里專指女性。
"於歸":古代指女子出嫁。於,虛詞,無實義。歸,表示出嫁。
"歸"(歸)右邊"帚"乃"婦"之省,指女子。左下"止"表示腳走路(如"步"上部)。左上為"阜"之省,表示山岡。
整個字表意女子出遠門。古時女孩待字閨中,只有出嫁才出遠門。故"歸"的本義是出嫁。文人用"於歸"作為"嫁人"的替代語,在婚禮間或婚宴上表示對新人,特別是新娘子的祝福,可謂頗具文化品味。
⑽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夭夭是形容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蓁(zhēn)指草木繁密的樣子,這里形容桃葉茂盛。之子指這位姑娘。於歸指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宜是和順、親善的意思。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國風·周南·桃夭》,是《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白話文意思是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10)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從桃花到桃實,再到桃葉,三次變換比興,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興旺的景象。古人通過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內「善」結合起來,表達著人們對家庭和睦安居樂業生活的美好嚮往。
各章的前兩句,是全詩的興句,分別以桃樹的枝、花、葉、實比興男女盛年,及時嫁娶。第一章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這里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託了一股歡樂熱烈的氣氛。
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桃花開後,自然結果。詩人說它的果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徵著新娘早生貴子,養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徵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