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力發電機的葉片為什麼是垂直的
風力發電機安裝方向是固定的,那是因為一個風場科研階段就確定了這個風場的主力風向,風機肯定正面迎對主力風向進行安裝。藉助電動機轉動機艙,以使轉子正對著風。偏航裝置由電子控制器操作,電子控制器可以通過風向標來感覺風向。風力發電機偏航通常,在風改變其方向時,風力發電機一次只會偏轉幾度。
因此在實際運行中,風向不可能總是主力風向,所以設計的整個機艙都是可以轉動,就是所謂的偏航,保證葉輪的持續正向迎風。
(1)風力發電葉片擴展閱讀
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依據目前的風力發電機技術,大約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風速度(微風的程度),便可以開始發電。
轉子葉片捉獲風,並將風力傳送到轉子軸心。現代600千瓦風力發電機上,每個轉子葉片的測量長度大約為20米,而且被設計得很象飛機的機翼。
2. 風力發電機的扇葉是什麼材質
葉片的材料有木頭、金屬、工程塑料、玻璃鋼等。
1、木製葉片及布蒙皮葉片
近微、小型風力發電機也有採用木製葉片的,但木製葉片不易做成扭曲型。
2、鋼梁玻璃纖維蒙皮葉片
葉片在近代採用鋼管或D型型鋼做縱梁,鋼板做肋梁,內填泡沫塑料外覆玻璃鋼蒙皮的機構形式,一般在大型風力發電機上使用。
3、鋁合金等弦長擠壓成型葉片
用鋁合金擠壓成型的等弦長葉片易於製造,可聯系生產,又可按設計要求的扭曲進行扭曲加工,葉根與輪轂連接的軸及法蘭可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來實現。
4、玻璃鋼葉片
玻璃鋼增強塑料強度高、重量輕、耐老化,表面可再纏玻璃纖維及塗環氧樹脂,其他部分填充泡沫塑料。泡沫在葉片中主要作用是在保證其穩定性的同時降低葉片質量,使葉片在滿足剛度的同時增大捕風面積。
4、碳纖維復合葉片
碳纖維復合材料葉片剛度是玻璃鋼復合葉片的兩至三倍。雖然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性能大大優於玻璃纖維復合材料,但價格昂貴,影響了它在風力發電大范圍應用。因此,全球各大復合材料公司正在從原材料、工藝技術、質量控制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求降低成本。
(2)風力發電葉片擴展閱讀:
風力發電機葉片的形狀設計和葉片數經過了復雜的理論計算和風洞實驗等過程才得以確定。結果證明,一般情況下,風輪的葉片越少,葉片的旋轉速度越高;葉片越多,風輪的轉速反而越低。因此,三葉片以下的風輪通常被認為是高速風輪,而多於三葉片的風輪為低速風輪。
對於自重相同的葉輪來說,葉片較少,就可以把葉片做得較長,轉動時葉片劃出的圓面積積(受風的總面識)就較大,所以轉速快,發電效率也較高;相反,如果用較多的葉片,在葉片總面積不變的前提下,葉片只能做得較短,葉片轉動時受風的總面積就較小,轉速反而較慢,發電效率也就較低了。
3. 風力發電機組葉片重量是多少
1、1.5MW風機,葉片長度為34-45m,對應塔高(輪轂高度)為65-100M,葉片長度和對應的輪轂高度是正比關系。但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強對應關系。重量約為:6-8噸/個葉片。
2、2MW風機,葉片長度范圍:48-59米,對應輪轂高度80-100米。重量約為:8-15噸/個葉片。
3、3MW風機,葉片長度范圍:44-59米,對應輪轂高度80-110米。重量約為8-15噸/個葉片。
4、5MW風機及以上,葉片長度范圍:62-75米,對應輪轂高度100-110米。重量約為15-20噸/葉片。
(3)風力發電葉片擴展閱讀
風電葉片造價確實高達百萬以上。碳纖維成型後不可逆性,造成了葉片小范圍損毀可以修復,但是修復的工期和成本也十分高昂。畢竟起吊一個幾十噸的重物,運費就很昂貴。
其次,為了盡最大程度提高風電的效率及使用安全性,現在葉片都會在內部安裝大量的感測器。也就是所謂的智能化葉片。正常工作中,葉片受力面會將信號傳輸給變槳系統的PLC,PLC控制變槳,調整葉片正對迎風面。。
在狂風暴雨時,需要將葉片同迎風面呈現平行,這樣葉面受力小,有效保護發電機組。
4. 風力發電機的扇葉是什麼材質
風力發電機的扇葉材質有多種,如:木頭、金屬、工程塑料、玻璃鋼等。其中微型風力發電機的葉片一般用木頭手工製作,使用的是金屬冷沖壓成型或注塑成型的工藝方法;小型風力發電機葉片一般用金屬或玻璃鋼手工製作,其中玻璃鋼葉片是最流行、實用的葉片;大型風力發電機葉片一般用玻璃鋼手工製作。
葉片是風力發電機中最基礎和最關鍵的部件,其良好的設計,可靠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是保證機組正常穩定運行的決定因素。
5. 風力發電機葉片長度 風力發電機葉片長度是多少
1、風力發電機主流葉型為126/110/114等,對應葉片尺寸為68m、54m、56m;現在最大的風機葉片直徑已經超過70米了,相當於一架波音飛機的翼展。
2、葉片是風電部件中確定性較高、市場容量較大、盈利模式清晰的行業。隨著供需緊張形勢的緩解,風電葉片行業也將隨之發生從群雄混戰到幾強爭霸的轉變,我國風電葉片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行業性的洗牌整合。
3、隨著風電葉片市場規模的擴大,成本和售價都將下降,但具備規模、技術和成本優勢的企業成本下降速度將超過售價降低速度,盈利超過平均水平。未來的行業競爭格局要求廠商規模擴大、成本降低、並在技術上保持一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