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擴展閱讀
台灣揚智電子股票行情 2025-05-20 19:46:27
花3000塊買股票中百萬 2025-05-20 19:45:45
天風證券股票行情東方 2025-05-20 19:45:35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發布時間: 2022-12-23 06:31:36

Ⅰ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全部詩句是什麼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全部詩句是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釋義: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譯文:天下原本太平無事,而庸人卻平白無故的擔憂。

用法:作謂語、賓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類似成語

1、杞人憂天

釋義:比喻缺乏根據和不必要的憂慮。

出處:《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譯文: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依託,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2、杞人之憂

釋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出處: 魯迅《而已集·憂『天乳』》:「我曾經也有過『杞天之慮』,以為將來中國的學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須雇乳娘。

Ⅱ 人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什麼意思

指本來沒事,普通人自己找麻煩。比喻常常有人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自《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原文選段如下:

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譯文

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澄清源頭,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懷念他。

「世界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典故:

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岑義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從不去巴結。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發被殺,蕭至忠等被誅。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象先說:「希望明公採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

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開導教育一番,就放了。錄事對象先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裡有威風!」象先說:「人情都差不多的,難道他們不明白我的話?如果要用刑,我看應該先從你開始。」

錄事慚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在開始就能清醒這一點,事情就簡單多了。

Ⅲ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是什麼意思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意思是: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自找麻煩。「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擾」即自己滋擾自己,自討煩惱。
「庸人自擾」指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自討煩惱;多用於諷刺愚昧或神經過敏的人。
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陸象先)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Ⅳ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什麼意思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意思是什麼呢

1、釋義: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庸人:平庸的人;擾之:自己擾亂自己。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2、成語比喻: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對他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3、出自:《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4、示例:南村野史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卓哉斯言也。 明·陶宗儀《輟耕錄·松江之變》。白話文:天下原本太平無事,而庸人卻平白無故的擔憂,自尋煩惱。

5、造句:古代寓言里的怕天塌下來而擔心不已的杞人就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一個範例。

Ⅳ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意思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什麼意思

1、庸人:平庸的人;擾之:自己擾亂自己。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語出《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2、成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3、拼音:tiānxiàběnwúshì,yōngrénzìrǎozhī。

4、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Ⅵ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意思是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意思是:世上本來沒有什麼事,但是普通平凡的人常常自己煩擾自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自《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這句話常比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出處
《新唐書·陸象先傳》:(陸象先)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譯文:被罷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道按察使,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司馬韋抱貞勸諫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百姓就會輕忽並且沒有畏懼。」陸象先回答說:「政事在於治理罷了,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打發他回去。大吏向陸象先陳述、爭辯,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說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澄清源頭,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懷念他。
《世上本無事》的全詩
《世上本無事》的全詩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六祖慧能大師,全文如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事生情生煩惱,妄念轉正心清凈。心有一切有,心無一切無;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諸法性如是,一切唯心造。

Ⅶ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意思是什麼

解釋:庸人:平庸的人;擾之:自己擾亂自己。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示例:南村野史曰:~。卓哉斯言也。 ★明·陶宗儀《輟耕錄·松江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