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澤芹多摩雄,想拿這做網名,求改,改的比較殺馬特點
?澤芹dou摩雄!
wo是澤芹多摩雄ㄟˊ
澤芹、多摩雄ジ
話說,是不是芹澤多摩雄
『貳』 沼澤植物群落分為幾種
蘆葦-苔草群落。形成初期以蘆葦為主,後有苔草侵入,由於常年積水,植物種類相對較少,以種子植物為主,伴生有少量的苔蘚及蕨類。代表植物有蘆葦、小葉章、小白花地榆、苔草和箭葉蓼等。
香蒲-蘆葦群落。主要分布於河灘地,常見的植物有香蒲屬的各種植物,如寬葉香蒲、狹葉香蒲及普氏香蒲等。群落的外貌為綠色,夏秋季節,果穗為褐色,除了香蒲外,蘆葦也不少,其他植物有戟葉蓼、箭葉蓼、節蓼及杉葉藻等。
塔頭沼澤群落。形成以塔頭苔草為優勢種形成斑點狀的草丘,蓋度為90%以上。伴生植物有小葉章、水蓼、狐尾藻等。
菖蒲群落。分布於查干湖附近的河灘窪地和中小河流的舊河道中。群落的地表有薄層的積水,土壤以淤泥沼澤土為主。植物種類較為貧乏,菖蒲為建群種。伴生植物有苔草、澤芹、水蓼、地瓜兒苗及箭葉蓼等。雜類草群落。主要分布於低海拔的林間空地或谷地的邊緣。在草原區形成斑塊狀的分布,沒有明顯的優勢植物,其中多為雙子葉植物,花大,色澤鮮艷,五彩繽紛。俗稱為「五花草塘」或「狗肉地」。主要植物有地榆、蚊子草、風毛菊、野豌豆等。
『叄』 苟草為何物詳盡者得高分
大哥這是我能找到的所有了
你看看吧能不能幫到你什麼
苟,苟草也。——《說文》
山海經 苟草,服之美人色。
苟草黃花碧綠 吃了它可以使人美麗
類似像青苔一樣攀附於物很難剝離。因此具有很強烈的比喻意義,即執著、執迷。
香藁本也名曰苟草或曰苞草
藁本網路名片
藁本藁本(學名:Ligusticum sinense)為傘形科藁本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縱皺紋,上側殘留數個凹陷的圓形莖基,下側有多數點狀突起的根痕及殘根。體輕,質較硬,易折斷,斷面黃色或黃白色,纖維狀。氣濃香,味辛、苦、微麻。遼藁本:較小,根莖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柱狀,有多數細長彎曲的根。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秋季莖葉枯萎或次春出苗時採挖。除去泥沙,曬干或烘乾。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巔頂頭痛,風濕肢節痹痛。
中文名稱: 藁本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傘形目
科: 傘形科
屬: 藁本屬
分布區域: 中國大陸的四川、陝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浙江
拉丁學名: Ligusticum sinense
命名者: Oliv.
ɡǎo běn
簡介
【英文名】 RHIZOMA LIGUSTICI
【拉 丁 名】Rhizoma Ligustici
【別名】香藁本、藁茇,鬼卿,地新,山苣,蔚香,微莖,蒿板,藁本,山園荽,遼藁本,家藁本,水藁本,火藁本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藁本屬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遼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乾燥根莖及根。秋季莖葉枯萎或次春出苗時採挖,除去泥沙,曬干或烘乾。
【製法】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性狀】
藁本: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圓柱形,稍扭曲,有分枝,長3~10cm ,直徑1~2cm。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縱皺紋,上側殘留數個凹陷的圓形莖基,下側有多數點狀突起的根痕及殘根。體輕,質較硬,易折斷,斷面黃色或黃白色,纖維狀。氣濃香,味辛、苦、微麻。
遼藁本:較小,根莖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柱狀,有多數細長彎曲的根。
【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1小時後,超聲處理20分鍾,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藁本對照葯材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95:5)為展開劑,展開,展距10cm,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40:60)(用磷酸調節PH值至3.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0nm。理論板數按阿魏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阿魏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1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粗粉約0.1g,精密稱定,置10ml具塞離心管中,精密加入甲醇5ml,稱定重量,冷浸過夜,超聲處理20分鍾,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離心,吸取上清液,以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阿魏酸(C10H10O4)不得少於0.050%。
【性味歸經】辛,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巔頂疼痛,風濕肢節痹痛。
【用法用量】 3~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備注】(1)本品辛溫辛散,善達頭之巔頂,有止痛作用,故適用於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巔頂頭痛、偏頭痛,常與川芎、白芷等配伍應用。此外,對於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風濕痹痛、肢節疼痛,常與蒼術、羌活等配伍應用。
(2) 同屬植物藁本L.sinense Oliv.的根莖亦葯用。
【摘錄】《中國葯典》
(《本經》)
【異名】藁茇(《山海經》),鬼卿、地新(《本經》),山茝、蔚香(《廣雅》),微莖(《別錄》),藁板(《山東中葯》)。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藁本或遼藁本、火藁本的根莖及根。
[編輯本段]【植物形態】
①藁本,又名:山園荽(《救荒本草》)。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葉互生;基生葉三角形,長8~15厘米,2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3~4對,卵形,上面葉脈上有乳頭狀突起,邊緣具不整齊的羽狀深裂,先端漸尖;葉柄長9~20厘米;莖上部的葉具擴展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苞片羽狀細裂,遠較傘梗為短;傘梗16~20個或更多;小傘形花序有花多數,小傘梗纖細,長不超過1厘米:小總苞線形或狹披針形,較小傘梗為短;花小,無花萼;花瓣5,白色,橢圓形至倒卵形,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內折卷;雄蕊5,花絲細軟,彎曲,花葯橢圓形,2室,縱裂;花柱2,細軟而反折,子房卵形,下位,2室。雙懸果廣卵形,無毛,分果具5條果棱,棱槽中各有3個油管,合生面有5個油管。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野生於向陽山坡草叢中或潤濕的水灘邊。分布河南、陝西、甘肅、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東、雲南等地。
②遼藁本,又名:家藁本、水藁本。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莖短。莖直立,通常單一,中空,表面具縱棱,常帶紫色。基生葉在花期時凋落;莖生葉互生,在下部和中部的葉有長柄;葉片全形為廣三角形,通常為3回3出羽狀全裂,最終裂片卵形或廣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少數缺刻狀牙齒,上面綠色,沿脈有細微的乳頭突起,下麵灰綠色;莖上部的葉較小,葉柄鞘狀,2回3出羽狀全裂。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少數,早落;傘梗6~19個;小總苞片錐形,10枚左右,花梗20左右;萼齒不明顯;花瓣5,白色,橢圓形;雄蕊5,較花瓣長,花葯黑紫色;子房下位,花柱呈壓扁的圓錐形。雙懸果橢圓形,分果具5條果棱,果棱具狹翅,背稜稜槽中有油管1個,側稜稜槽中有油管1~2個,合生面有油管2~4個。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地林緣,以及多石礫的山坡林下。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等地。
③火藁本
形態與遼藁本相似,但根較粗大。葉為3~4回3出羽狀細裂,裂片線形。無總苞或有1~2枚總苞,白色,披針形,比傘梗短,花葯絳紅色。果實油管在背棱上有1個,側棱上有2個,接合面上2個。
分布東北地區。
【採集】春、秋採挖根莖及根,除去莖葉及泥土,曬干或烘乾。
【葯材】①藁本
又名:西芎藁本。為植物藁本的乾燥根莖及根。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圓柱形,有分枝,稍彎曲,多橫向生長,長3~8厘米,直徑0.7~3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皺縮有溝,紋。上側具有數個較長的莖基殘留,莖基中空有洞,表面具縱直溝紋。下側著生多數支根和須根(商品多已除去),支根直徑約1~5毫米,上有縱溝紋及點狀突起的須根殘痕,外皮易剝落。質硬易折斷,斷面淡黃色或黃白色。氣芳香,味苦而辛。以身干、整齊、香氣濃者為佳。
主產湖北、湖南、四川。此外,陝西、山東等地亦產。
②北藁本
為植物遼藁本及火藁本的乾燥根莖和根。根莖呈不規則的柱狀或圓塊狀,常分歧,縱向及橫向生長均有,長約1.5~6厘米,徑0.5~1.5厘米;頂端有殘留莖基,有時下陷呈空洞狀;表麵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密生細長彎曲的根,有突起的節及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狀,黃白色至淺棕色,可見散生的棕色分泌腔,中央有髓。根長約1~5~10厘米,徑約2~5毫米。表面有縱皺及橫紋,並有須根痕,外皮易剝離;較難折斷,斷面中央無髓。氣特異而芳香,味苦辛。以身子、整齊、香氣濃者為佳。
主產河北、遼寧。吉林、內蒙古等地亦產。
某些地區作藁本入葯的尚有下列幾種:雲南產的黃藁本為同屬植物滇藁本的根。新疆所產藁本為傘形科植物新疆藁本的根。江蘇產的山藁本(又名:土藁本)為傘形科植物澤芹或骨緣當歸的全草。
【化學成分】藁本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是3-丁基苯酞,蛇床酞內酯。遼藁本根含揮發油1.5%。澤芹鮮草含揮發油0.4%。
[編輯本段]【葯理作用】
①對中樞神經的作用:藁本中性油用1/10、1/5 半數致死量的劑量(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 為70.17±4.95g(生葯)/kg)灌胃,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對抗苯丙胺引起的運動興奮,加強硫噴妥鈉的催眠作用,對抗酒石酸銻鉀引起的扭體反應,延長熱板反應時間,降低實驗性發熱兔體溫及正常小鼠體溫。②抗炎:藁本中性油1/10、1/5 半數致死量劑量(半數致死量同上)灌胃,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腫脹;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③對腸和子宮平滑肌的作用:藁本中性油1.4×10-3-5.6×10-3g/ml能抑制兔和豚鼠離體腸管的收縮,並能對抗組胺、乙醯膽鹼、煙鹼、毒扁豆鹼、酚妥拉明和氯化鋇收縮腸管的作用;70、140g/kg灌胃,抑制小鼠小腸推進運動,也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7×10-3-14×10-3g/ml抑制兔離體子宮,並能對抗催產素興奮子宮的作用。
1.抑菌作用
15%煎劑用平板稀釋法,對許蘭氏毛菌等皮膚癬菌有抑製作用。
2.鎮靜、鎮痛、解熱和抗炎作用
2.1.藁本中性油能抑制小鼠的自發活動及對抗苯丙胺引起的運動性興奮,能加強硫賁妥鈉的催眠作用,能對抗酒石酸銻鉀引起的小鼠扭歪反應及明顯延長熱板反應的時間,並降低致熱動物的體溫及正常小鼠的體溫,還能對抗二甲苯炎症。
2.2.藁本中性油能抑制醋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細血管滲透性及組胺提高大鼠皮膚毛細血管滲透性,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殼腫脹,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腫脹及摘除腎上腺大鼠注射角叉菜膠所致的足跖腫脹。但不能抑制大鼠塑料環肉芽腫增生,也不能延長摘除腎上腺大鼠的生存時間。提示其抗炎症作用與垂體-腎上腺系統無明顯關系,推測其可能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產生抗炎作用。
2.3.藁本中成分之一阿魏酸(Ferulicacid)能減少扭歪反應及延長環己烯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此外,另一成分藁本內酯具有鎮靜、催眠、降溫以及抗氯胺酮興奮作用。
3.平滑肌作用
3.1.對腸和子宮平滑肌的抑製作用:藁本中性油有抑制離體兔小腸收縮振幅、抑制離體豚鼠回腸張力,抑制離體兔子宮張力的作用;還可以對抗組織胺、乙醯膽鹼、煙鹼、毒扁豆鹼、酚妥拉明和氯化鋇引起的腸活動興奮,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肌張力增變;還可抑制小鼠小腸推進運動,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結果表明,藁本中性油具有抑制腸及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3.2.平喘作用
3.2.1.藁本內脂的平喘作用:給豚鼠腹腔注射0.14ml/kg 藁本內酯能緩解組織胺與乙醯膽鹼的致喘反應,其效力約與氨茶鹼50mg/kg相仿,在豚鼠肺溢流實驗,靜脈注射藁本內酯 0.08ml/kg能對抗組織胺2-10μg/kg所引起的支氣管收縮。藁本內酯不僅對豚鼠離體氣管條有鬆弛作用,而且對乙醯膽鹼、組織胺以及氯化鋇引起的氣管平滑肌痙攣收縮,有明顯的解痙作用。該作用不能被心得安所阻斷。藁本內酯對豚鼠肺、腸組織內cAMP及cGMP的含量均無明顯影響,認為有可能作用於平滑肌本身。
3.2.2.苯酞及其衍生物的平喘作用:苯酞及其衍生物乙烯基內酯、丙烯基夫內酯、正丁烯夫內酯及正丁基夫內酯對動物氣管平滑肌均具有顯著的鬆弛作用。其作用強度最終無明顯差異,認為正丁烯夫內酯及其同系物的平喘作用,為其母核苯酞所具有,六種化合物的作用速度與其化學結構之間,似有規律性變化,其中以苯酞和乙烯基內酯為最快,隨著側鏈的增長似有減慢的趨勢。不具雙鍵的正丁基夫內酯作用速度較具有雙鍵的正丁烯夫內酯為快。苯酞鬆弛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並非通過興奮氣管平滑肌上β-受體或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釋放介質所引起。其與M一膽鹼受體和組胺受體關系不大。苯酞可迅速而顯著地對抗氯化鋇的作用,表明它可能是直接作用使氣管平滑肌鬆弛。上述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
【炮製】除去殘莖,揀凈雜質,洗凈,潤透後切片曬干。
【性味】辛,溫。
①《本經》:"辛,溫。"
②《葯性論》:"微溫。"
③《本草正》:"味甘辛,性溫。"
【歸經】入膀胱經。
①《珍珠囊》:"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經。"
②《本草求真》:"入膀胱,兼入奇督。"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1]1.選地、整地 據其生長習性,選適宜地塊,耕翻20厘米,結合耕翻每畝施入圈肥或土雜肥2 000千克,整細耙平,作成寬1米左右的平畦,畦間挖好排水溝。
2.繁殖方法 用種子或根芽繁殖,生產上以根芽繁殖為主。
(1)種子繁殖 春播於4月上、中旬,冬播於封凍前,按行距20厘米升2厘米深的溝,選飽滿種子均勻撒於溝內,覆土稍作鎮壓,澆水,秋種一般當年不出苗,每畝用種1-2千克。
(2)根芽繁殖 於早春萌發前或晚秋地上部枯萎後,將根刨出,按大小分株,一般每墩可分3-4株,分好後按株行距15厘米×10厘米,開10厘米左右深的穴,每穴栽1-2株,栽後覆土壓實,澆水,春栽覆土至根莖上2-3厘米,秋栽宜4-5厘米。春栽10 - 15天出苗,秋栽翌年春發芽。
3.田間管理
(1)排灌、除草 苗期注意及時澆水,並中耕除草、鬆土。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2)間苗、定苗 苗高3-4厘米時可適當問苗、補苗,待苗高7-8厘米時定苗。
(3)施肥、間作 早春返青後,可適當施入土雜肥,每畝1500千克,開溝施入或用10千克尿素結合澆水施入,8月上旬生長盛期可適施腐熟圈肥或廄肥2 000千克,配施15千克過磷酸鈣做成復合肥施入。為增加經濟收入,可於溝間適當間作玉米,且可作為遮蔭、保濕之用。
功用主治】
散風寒濕邪。治風寒頭痛,巔頂痛,寒濕腹痛,泄瀉,疝瘕,疥癬。
①《本經》:"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
②《別錄》:"辟霧露潤澤;療風邪嚲曳,金瘡。"
③《葯性論》:"治惡風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頭風鼾皰。"
④《日華子本草》:"治病疾,並皮膚疵皯、酒齇、粉刺。"
⑤《醫學啟源》:"治頭痛,胸痛,齒痛。"
⑥李杲:"治頭面及遍身皮膚風濕。"
⑦王好古:"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⑧《綱目》:"治癰疽,排膿內塞。"
⑨《本草正》:"療風濕泄瀉,風癇霧露瘴疫。"
⑩《本草再新》:"治風濕痛癢,頭風目腫,泄瀉瘧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塗。
【宜忌】血虛頭痛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閭茹。"
②《葯性論》:"畏青葙子。"
③《本草經疏》:"溫病頭痛,發熱口渴或骨疼,及傷寒發於春夏,陽證頭痛,產後血虛火炎頭痛,皆不宜服。"
[編輯本段]【選方】
①治寒邪郁於足太陽經,頭痛及巔頂痛:藁本、川芎、細辛、蔥頭。煎服。(《廣濟方》)
②治一切風偏正頭痛,鼻塞腦悶,大解傷寒及頭風,遍身瘡癬,手足頑麻:川芎、細辛、白芷、甘草、藁本各等分。為末,每葯四兩,入煅了石膏末一斤,水和為丸,每一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後薄荷茶嚼下。(《普濟方》白龍丸)
③治胃痙攣、腹痛:藁本五錢,蒼術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葯手冊》)
④治疥癬:藁本煎湯浴之,及用浣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⑤乾洗頭屑:藁本、白芷等分。為末,夜摻發內,明早梳之,垢自去。(《便民圖纂》)
⑥治鼻上面上赤:藁本研細末,先以皂角水擦動赤處,拭乾,以冷水或蜜水調塗,干再用。(《雞峰普濟方》藁本散)
臨床應用】
治療神經性皮炎,用50%藁本注射液於病損處皮下注射。一般每個病損每周注射2次,每次5~10毫升;如病損較多,或范圍較大,可每日輪流注射,以便每周內每個病損均能注射2次。每次注射後的晚間,局部可用熱敷,避免形成硬結。經治139例,觀察1~4個月,痊癒(皮疹全部消退,不癢)46例,顯效(皮疹2/3以上消退,無明顯癢感)44例,有效(皮疹部分消退,仍有一定癢感)47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8.5%(其中6例曾並用少量0.5%氫化可的松乳劑)。一般在注射2~4次後癢感減退,逐漸好轉;病損較小者8~10次可痊癒,最多達20次。在治程中一般無明顯副作用,個別有過敏現象,或出現蕁麻疹樣皮疹;有的注射部位發生腫脹疼痛,可對症處理。發生過敏者應停葯。
[編輯本段]【名家論述】
①張元素:"藁本,乃太陽經風葯,其氣雄壯,寒氣郁於本經頭痛必用之葯,巔頂痛,非此不能治。與木香同用,治霧露之清邪中於上焦;與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風,又治濕,亦各從其類也。"
②《本草匯言》:"藁本,升陽而發散風濕,上通巔頂,下達腸胃之葯也。其氣辛香雄烈,能清上焦之邪,辟霧露之氣,故治風頭痛,寒氣犯腦以連齒痛。又能利下焦之濕,消陰障之氣,故兼治婦人陰中作痛,腹中急疾,疝瘕淋帶,及老人風客於胃,久利不止。大抵辛溫升散,祛風寒濕氣於巨陽之經為專功,若利下寒濕之證,必兼下行之葯為善。"
③《本經逢原》:"今人只知藁本為治顛頂頭腦之葯,而《本經》治婦人疝瘕,腹中急,陰中寒等證,皆大陽經寒濕為病,亦屬客邪內犯之侯,故用藁本去風除濕,則中外之疾皆痊,豈特除風頭痛而已哉。"
④《本草求真》:"藁本,書言能治胃風泄瀉,又治粉刺酒齇,亦是風干太陽,連累而及,治則與之俱治,豈但治風頭痛而已哉。或謂其性頗有類於芎藭,皆能以治頭痛,然一主於肝膽,雖行頭目,而不及於巔頂,一主太陽及督,雖其上下皆通,而不兼及肝膽之為異耳。"
⑤《本草正義》:"藁本味辛氣溫,上行升散,專主太陽太陰之寒風寒濕,而能疏達厥陰郁滯,功用與細辛、川芎、羌活近似。《本經》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皆清陽不振,厥陰之氣郁窒不伸為病,溫以和之,升以舉之,解結除寒,斯急痛可巳,疝瘕可除。而陰虛內熱、肝絡結滯之疝瘕急痛,非其治也。《別錄》謂辟霧露潤澤者,溫升助陽,能勝寒濕,此即仲景所謂清邪中上之病,亦即經言陽中霧露之氣也。又謂療風邪嚲曳,則風寒襲絡,而經掣不仁,步履無力之症,庶幾近之,亦有陰虛無力,痿躄不用,而肢體嚲曳者,則更非風葯所可妄試。"
[編輯本段]葯(毒)理學
急性毒性試驗用寇氏法求得小鼠灌胃藁本中性油72小時,半數致死量為70.17±4.95g/kg(按生葯計算)。
大哥這是我能找到的所有了
你看看吧能不能幫到你什麼
『肆』 水生花卉有哪些
水生花卉有:荷花、睡蓮、王蓮、鳶尾、千屈菜、萍蓬等。
按其生長習性,水生花卉可分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的宿根和球根草本。一年生草本主要有芡實、水芹、黃花藺、雨久花、澤瀉、苦草等。多年生宿根類主要有旱傘草、燈心草、睡蓮、蒓菜、荇菜等。多年生球根類主要有慈姑、芋屬等。
按其生活方式與形態及對水分要求的不同,水生花卉又可分為挺水型、浮水(葉)型、漂浮型與沉水型。
(1)挺水型
挺水型水生花卉的植株一般較高大,絕大多數有明顯的莖葉之分,莖直立挺拔,僅下部或基部根狀莖沉於水中,根扎入泥中生長,上面大部分植株挺出水面。花開時挺出水面,甚為美麗,是主要的觀賞類型。有些種類具有根狀莖,或有發達的通氣組織,生長在靠近岸邊的淺水處。一般水深1-m,少數至沼澤地。最具代表性的即為大家非常熟悉的荷花、黃菖蒲、水蔥、慈姑、千屈菜、菖蒲、香蒲、梭魚草、再力花等,常用於布置水景園水池、岸邊淺水處。此外,挺水型水生花卉生活在濕地常見的還有廣東萬年青、花葉萬年青、海芋、莎草、刺芋、澤芹、澤瀉等。
水生花卉,是指常年生活在水中,或在其生命周期內有一段時間生活在水中的觀賞植物。通常這些植物的體內細胞間隙較大,通氣組織比較發達,種子能在水中或沼澤地萌發,在枯水時期它們比任何一種陸生植物更易死亡。水生花卉,集觀賞價值、經濟價值、環境效益於一體,在現代城市園林環境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園林花卉事業的迅速發展,水生花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水生花卉大多數都喜歡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乾燥,一且失水植株極易死亡。沉水類還要求較好的水質,水的透明度差,會影響生長。
『伍』 哪些植物是可以做香料
香料植物科屬列表 百合科:蘆薈 蒜 鈴蘭 風信子 洋蔥 菝葜 柏科:側柏 園柏 杜松 刺柏 敗醬科:甘松 纈草 馬蹄香 報春花科: 靈香草 排草 豆科:紫穗槐 油楠 金合歡 三葉草 葫蘆巴 甘草 銀白金合歡 落花生 尖葉香瀉樹 羅望子 黑香豆 黃香草木樨 杜鵑花科:頭花杜鵑 興安杜鵑 冬青 滇白珠 番荔枝科:依蘭 鷹爪花 卡南加 橄欖科:橄欖 沒葯 乳香 含羞草科:兒茶 鳶尾科:香根鳶尾 番紅花 鳶尾 玄參科:毛蕊花 大葉石龍尾 龍膽科:奇拉塔獐牙菜 龍膽 睡菜 馬鞭草科:蘭香草 牡荊 蔓荊 蒙古蕕 毛球蕕 馬鞭草 防臭木 馬兜鈴科:北細辛 細辛 蛇根馬兜鈴 山草果 木蘭科:八角茴香 白蘭花 黃蘭花 紫玉蘭 野八角 木犀科:丁香 素馨 茉莉 桂花 暴馬丁香 大花茉莉 薔薇科:玫瑰 杏 蘋果 櫻桃 墨紅 山楂 洋李 ? 復盆子 草莓 木香 茜草科:小果咖啡 梔子 茄科:辣椒 煙草 夜香樹 樟科:雲南樟 黃樟 月桂 山胡椒 烏葯 山蒼子 玳玳花 楊葉木姜子 斯里蘭卡肉桂 猴樟 川桂 新樟 柚樟 岩桂 檫樹:陰香 柴桂 香桂 芸香科:檸檬 甜橙 枳 球花毛麝香 中國肉桂 香檸檬 白鮮 圓柚 佛手 紅桔 九里香 芸香 花椒 彌陀香橙 白檸檬 苦橙 香橙 香櫞 金柑 黎檬 竹葉椒 菊科:黃花蒿 茵陳蒿 蒙古蒿 艾蒿 蒼術 菊苣 菊花 雲木香 蒲公英 土木香 加拿大飛蓬 蠟菊 金盞花 萬壽菊 孔雀草 艾菊 千葉蓍 艾納香 飛機草 蘭科:墨蘭 香莢蘭 禾本科:毛鞘茅香 香根草 檸檬草 橘草 扭鞘香茅 芸香草 香茅 玉蜀黍 爪哇香茅 大麥 甘蔗 胡椒科:海風藤 胡椒 小葉爬岩香 蔞葉 胡桃科:山核桃 胡桃 忍冬科:接骨木 金銀花 樺木科:甜樺 白樺 姜科:砂仁 沙姜 小豆蔻 高良姜 姜 大高良姜 姜黃 蓬莪術 草果 山奈 傘形科:小茴香 蒔蘿 芫荽 遼蒿本 胡蘿卜 澤芹 當歸 茴芹 變豆菜 小竊衣 紅柴胡 北柴胡 旱芹 印度蒔蘿 桑
『陸』 用作香料的植物有什麼
【常用香葯類】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屬於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香葯)合用均美。主要用於燒、鹵、燉、煨等動物性原料;有時也用於素菜。如燉蘿卜、鹵豆乾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調料。也是鹵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屬性:性溫。功用:治腹痛,平嘔吐,理胃宜中,療疝瘕,祛寒濕,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葉可做餃子餡,但很少用於調味。茴香子主要用於鹵、煮的禽畜菜餚或豆類、花生、豆製品等。
味道、屬性、功用與八角大致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樹之皮。屬香木類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很少單用。主要用於鹵、燒、煮、煨的禽畜野獸等菜餚。是鹵水中的主要調料。
屬性:性大熱,燥火。功用:益肝,通經,行血,祛寒,除濕。
(4)桂枝,即桂樹之細枝,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只不過不及桂皮味濃。
(5)香葉,即桂樹之葉。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但味道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佳。主要用燒、鹵、煨、烤等動物性菜餚。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粵菜中使用較多。
屬性:性溫。功用:入脾胃,開郁結,辟惡氣,治胃寒疼痛等症。
(7)當歸,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於燉、煮家畜或野獸類菜餚。因其味極濃,故用量甚微,否則,反敗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補血活血,調氣解表,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痛經、貧血
等症。為婦科良葯。
(8)荊芥: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廣,有時用於燒、煮肉類,主要作菜用。
屬性:性溫。功用:入肺肝,疏風邪,清頭目。
(9)紫蘇,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道辛、香。用途不廣。但用於炒田螺,味道極妙,有時用於煮牛羊肉等。
屬性:性溫。功用:解表散寒,理氣和中,消痰定喘,行經活絡。可治風寒感冒,發熱惡寒,咳嗽氣喘,惡心嘔吐,食魚蟹中毒等症,梗能順氣安胎。
(10)薄荷,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於調制飲料和糖水,有時也用於甜餚。
屬性:性溫。功用:清頭目,宣風寒,利咽喉,潤心肺,辟口臭。
(11)黃梔子,又名山梔子,屬木科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紅或橙黃。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時用於禽類或米製品的調味,一般以調色為主。
屬性:性寒。功用:清熱瀉火,可清心肺之熱,主治熱病心煩,目赤、黃疸、吐血、衄血、熱毒、瘡瘍等症。
(12)白芷,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燒、煨的禽畜野味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祛寒除濕,消腫排膿,清頭目。
(13)白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常用於燒、鹵、煨等禽畜菜餚。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滯,和胃止嘔。
(14)草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煮、燒、燜、煨的禽畜野味等菜餚[2] 。
屬性:性熱。功用:味性較白豆蔻猛,暖胃溫中,療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嘔吐,燥濕強脾,能解郁痰內毒。
(15)肉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與它葯合之,用於鹵煮禽畜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溫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氣行痰,厚腸止瀉。
(16)草果,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用於燒、鹵、煮、煨等葷菜。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破瘴癘之氣,發脾胃之寒,截瘧除痰。
(17)姜黃,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兩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調色為主,與它葯合用,用於牛羊類菜餚,有時也用於雞鴨魚蝦類菜餚。它還是咖喱粉、沙嗲醬中的主要用料。
屬性:性溫。功用:破氣行瘀,祛風除寒,消腫止痛。
(18)砂仁,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燒、鹵、煨、煮等葷菜或豆製品。
屬性:性溫。功用:逐寒快氣,止嘔吐,治胃痛,消滯化痰。
砂仁
(19)良姜,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之,用於燒、鹵、煨等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嘔吐。
良姜
(20)丁香,又名雞舌香,屬香木類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常用於扣蒸、燒、煨、煮、鹵等菜餚。如丁香雞、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極其濃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則適得其反。
屬性:性溫。功用:宣中暖胃,益腎壯陽,治嘔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實並非四川獨有,也並非四川產的好。我國華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區均有生產。花椒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動物原料皆可用之。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但多用於炸、煮、鹵、燒、炒、烤、煎等菜餚。葷素皆宜,在川菜中,對花椒的使用,較廣較多。
花椒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單用,主要用於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雞、魚等菜餚。是西北地區常用而喜歡的一種香料。孜然的味道極其濃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較難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極少有孜然的菜餚。
屬性:性熱。功用:宣風祛寒,暖胃除濕。
孜然
(23)胡椒,屬藤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濃辛、香。一切動物原料皆可用之。湯、菜均宜。因其味道極其濃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粵菜中用得較廣。
屬性:性熱。功用:散寒,下氣,寬中,消風,除痰。
註:胡椒能發瘡助火,傷陰,胃熱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屬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於腌臘製品及鹵菜。
屬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補氣潤肺,止咳,瀉火,止一切痛,可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瘡瘍中毒,脘腹及四肢痙攣作痛等症。
註:多食令人嘔吐。
(25)羅漢果,屬藤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於鹵菜。
屬性:性涼。功用:清熱,解毒,益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潤腸,舒胃,可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多種疾病,尤其對支氣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壓、糖尿病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26))香茅,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於燒烤類菜餚。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屬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橙皮又稱黃果皮,是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剝下的果皮經過曬干或烘乾而成。 香橙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可作為健胃劑。橙皮很早就是中葯的一種,味辛微苦,入脾、肺二經。治咳嗽化痰。。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主要用於燒、鹵、扣蒸、煨等葷菜。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