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1、紀念曲
創作者:德國小提琴家德爾德拉
紀念曲顧名思義是紀念某人的。全曲曲調比較鮮明,音色柔麗,哀而不傷卻能引起聽眾的懷念之情。
傳說是音樂家德爾德拉路過舒伯特之墓的時候。靈感迸發,將這首曲子寫在了車票上,回家後潛心研究,補完了全曲。
2、聖母頌
創作者:德國小提琴家維爾海姆
這首小提琴曲是由舒伯特同名的歌曲改編而成的。這首曲子將最完美,最慈愛,意境最崇高的聖母形象融入到歌曲之中。曲調之中滿含對聖母的虔誠和真摯,彷彿將聖母肖像置於人前。
3、雲雀
創作者:羅馬尼亞作曲家旦尼庫
這首曲子的旋律極其明亮歡快,還是用來鋼琴伴奏,使得整首歌曲非常富有動感,彷彿山中雲雀就在耳邊鳴叫。
4、沉思
創作者:法國作曲家馬斯涅
這只小提琴曲是歌劇泰安司的幕間曲,為法國作曲家馬斯涅所做。整體寧靜典雅,是一首小提琴冥想曲,飽含了渴望憧憬。
5、愛之喜悅
創作者:克萊斯勒
二十世紀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的代表作,使用了三段式曲調。整體風格十分喜悅歡樂。充分表現了小提琴的華麗和靈秀。
6、匈牙利狂歡節
創作者:匈牙利小提琴家胡拜
匈牙利狂歡節這首小提琴曲是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的代表作,本曲為多段式作品,既有狂歡的場景又有深沉華麗的旋律,整體曲調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7、門德爾松E小調協奏曲
創作者: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
門德爾松E小調協奏曲可以說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小提琴曲了,自從創作出來就廣受聽眾稱贊。曲調正如作曲家一樣,像一位高貴溫柔的紳士,完美展現了小提琴的雙音技巧。
8、吉卜賽之歌
創作者: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
吉卜賽之歌運用了吉卜賽人的音調風格,整支樂曲自由奔放,充滿了激情,是全世界小提琴愛好者都喜歡的一首樂曲。彷彿隨著熱愛遷徙的吉卜賽人來了一場隨心所欲的旅行。
9、引子與幻想迴旋曲
創作者:法國作曲家聖桑
是一首需要技巧的樂曲。這首樂曲整體風格是非常別致的,引子部分憂傷,中段的西班牙舞則流暢熱情,接下來的快弓樂段則非常考驗演奏者的技巧,樂曲越往後越精彩,將小提琴的多樣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10、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創作者:義大利小提琴師塔爾蒂尼
這首小提琴曲可以說是小提琴歷史上古典的巔峰之作了。傳說是小提琴演奏家塔爾蒂尼在睡夢中遇到了魔鬼,魔鬼教了他這種演奏技法,才寫出來了這首曲子。這首曲子以莊重深沉的曲調,雄渾的氣勢征服了無數聽眾。
❷ 小提琴演奏中十大經典曲目有哪些
1、《沉思》
作者:儒勒·馬思涅(JulesMassenet),法國作曲家,1890至1920年間的法國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響。馬思涅的音樂具有個性,甜美傷感,帶有較濃的娛樂性特點。他創作的《沉思》歷來被作為最為優美的小提琴曲之一,其婉轉抒情的曲調也成為了小提琴作品中的經典。
《沉思》是十九世紀法國作曲家馬思涅的歌劇《泰伊思》中的一段插曲。
歌劇《泰伊思》作於1894年,劇情為一個發生在公元四世紀埃及的宗教故事,整劇以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為背景敘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聖僧拯救女幽靈泰伊思的故事。他冒險進城將沉迷於紙醉金迷生活中的金粉女泰伊思帶出。苦苦勸告她離開花紅酒綠的交際圈,歸依宗教。
泰伊思終於被打動,決定入修道院當修女。但聖僧卻被泰伊思的青春美麗所打動,愛上了泰伊思。聖僧倍受折磨,他逃離了修道院遊走四方。但最終他擺脫不了對泰伊思的思念回到了泰伊思身旁。此時泰伊思已病入膏荒入彌留之際。聖僧匍匐在愛情腳下,聖人成了罪人,罪人的靈魂卻升入了天堂...
2、《愛的禮贊》
作者:愛德華·埃爾加(EdwardElgar)英國作曲家,主要靠自學掌握了多種樂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見長。他喜愛色彩變化,他所創造的風格和音樂語言極為個性化,贏得了「埃爾加式」的美稱,他一生忠心耿耿地為提高英國的音樂水平而努力,1904年曾封為爵士並獲功績勛章。此外,還獲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坎脫勃萊及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博士學位,1924年被聘為英王御前音樂教師。
《愛的禮贊》是埃爾加在1888年寫給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風格,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典雅的愛情畫卷。小提琴奏出飽含深情的旋律,恰似來自戀人的綿綿情話。
在柔美的曲調中,既有一絲絲哀怨的情調,也有洋溢著甜蜜幸福的味道,經過帶有復雜情緒的尾聲,樂曲逐漸減弱而終了,彷彿是情人還在喃喃私語...音樂甜蜜溫馨,旋律溫婉動人,讓人一聽傾情。
3、《聖母頌》
作者:古諾(GounodCharles),法國作曲家。古諾早年熱心宗教,第一部作品即《三聲部彌撒曲》。1855年所作《聖塞西勒慶典彌撒曲》是對宗教音樂的一次改革。使他名垂後世的是1859年創作的《浮士德》。除12部歌劇外,他還作有3部交響曲及聲樂曲等,其中《教皇進行曲》被採用為梵蒂岡國歌,而他最流行的作品是《聖母頌》。
《聖母頌》是法國浪漫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古諾創作,該曲使用了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的前奏曲部分作為伴奏部分。全曲始終充滿著一種高雅聖潔的氛圍,使我們如同置身於中世紀古樸而肅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的前奏曲部分則精美絕倫,集純潔、寧靜、明朗於一身,滿懷美好的期盼。
4、《流浪者之歌》
作者:巴勃羅·德·薩拉薩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8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17歲開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跡遍布五大洲,聲震世界樂壇,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長達40多年輝煌的演出活動使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演奏家。
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盪神馳不已。
5、《恰空舞曲》
作者: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是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使用了豐富的德國的音樂風格和嫻熟的復調技巧。他的音樂集成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並被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這支《恰空舞曲》中,巴赫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奏技巧,以及復調主體間以單音旋律的音響對比的寫法,在以單音曲調見長的小提琴上,奇跡般地再現了管風琴的宏偉音響,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交響畫面。舞曲的主題寬廣庄嚴,略含悲愴色彩,可以說是無伴奏小提琴曲的精品。
6、《四季》
作者:安東尼奧·維瓦爾第(AntonioVivaldi),巴羅克時期義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除作有大量小提琴協奏曲外,還有管弦樂重奏曲等作品,以富於民間色彩和生活氣息著稱。此外,他還作有歌劇十餘部,以及康塔塔、經文歌、三重奏鳴曲、奏鳴曲等。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發表並獻給波希米亞伯爵馮·莫爾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從形式上看,該旋律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這四部作品畫意盎然,激發出人們對巴洛克時代音樂的濃厚興趣。
7、《24首小提琴隨想曲》
作者:尼可羅·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可以說是他小提琴演奏藝術的代表作品。該曲主題簡潔而明朗,奏出的曲調活潑而輕快。這首曲子在演奏技巧上的難度,歷來都被公認是對每個小提琴家的嚴峻考驗。
8、《紀念曲》
作者:弗朗蒂切克·德爾德拉(FrantisekDrdla),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一生中寫了許多小提琴曲、室內樂和輕歌劇等作品,其作曲風格融合了他的故鄉波希米亞的民族旋律與當時浪漫主義音樂的性質,而這也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徵。其中《回憶》、《小夜曲》等膾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為他的代表作。
德國小提琴家德爾德拉(Drolla)某日,因為訪問友人,乘電車到維也納郊區去,恰巧經過舒伯特之墓。他見了這位生前並無名氣的歌曲之王之墓,在腦海中浮起了樂思,便記載在電車票上。
全曲由三部分組成,曲調鮮明簡練,餘音繞梁不絕。尤其是那優美柔麗的音色能使聽眾引起深切的懷想。
9、《魔鬼的顫音》
作者:塔蒂尼(Tartini)是義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傑出的教育家,嚴肅的學者和雄勁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他的一生中除了創作音樂,還寫了一些音樂理論著作,創辦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為教學宗旨的高等學校,還對小提琴的琴弓進行過改造。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他創作了14O首小提琴協奏曲、20首大協奏曲、150首奏鳴曲、50首三重奏;其中60首奏鳴曲得到了發表,可是還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聖安通尼奧總教堂的樂團檔案庫里。《魔鬼的顫音》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傳說塔蒂尼經常夢想學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於是有一次在夢中向魔鬼出賣了靈魂,用來交換琴技,於是魔鬼給他演奏了一段優美的曲子。夢醒之後,塔蒂尼憑記憶把這首曲子記了下來,便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這首曲子,由於曲中有很多優美而又極具難度的顫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顫音》。這首曲子不長,但因有大量的高難度的顫音而變得極具技巧性,難能可貴的是同時保持了極強的可聽性。
10、《吉卜賽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初世界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藝術表現上有驚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頂級。本曲運用吉卜賽人的音調風格寫成,成為全世界小提琴愛好者最喜愛的一首名曲。
樂曲起始於豪放而激動的散板音調,自由奔放,還有十分別致的技巧裝飾,使之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之感。樂曲之中段轉入慢板,曲調纏綿動人、悲酸憂郁。結尾是極其精彩活潑的快板。這一突然轉變把人們帶進熱鬧歡騰的場面,流利的快弓撥弦十分引人入勝。在高潮迭起中結束全曲。
❸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1、紀念曲
紀念曲又名《回憶》,這首曲子追憶懷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為對美女深情的回憶,或是幸福美好的紀念。全曲採用「ABA」三段體,開始時的主題A飽含深情,略帶憂傷情緒;樂曲中段B轉至降B大調,由小提琴雙音奏出悠長而充滿夢幻色彩的主題,鋼琴伴奏部分則以華麗的下行琶音與小提琴相呼應。
2、聖母頌
這是一首由德國小提琴家維爾海姆(Wilhelmj)根據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編成的小提琴獨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給人以崇高意境的聖母形象化作莊重的樂思中,表現出自始自終的質朴高貴。曲調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彷彿就是達芬奇的聖母肖像畫。
那曲調句句層次清楚,深邃而通暢,情感濃重,格律嚴謹,以虔誠和真摯深深感動人心。起始在G弦上渾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當用八度雙音演奏時,鋼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進行的琶音。在樂曲高潮中,涌現出聖潔的色彩。全曲在異常寧靜中漸漸消失。
3、雲雀這是羅馬尼亞作曲家旦尼庫(Dinicu)獨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絕無僅有的顫音名曲。
樂曲巧妙地運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顫音技巧,以極為明快歡騰的旋律,簡練而富於動感的鋼琴伴奏,表現了山林中雲雀爭鳴、陽光明麗、風景如畫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麗清悅透明的音色表現下,高超的顫音絕技一氣呵成。
4、沉思
沉思是十九世紀法國作曲家馬思涅的歌劇《泰伊思》中的一段插入曲.歌劇《泰伊思》作於1894年,劇情為一個宗教故事,發生在公元四世紀的埃及。整劇以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為背景敘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聖僧拯救女幽靈泰伊思的故事。
5、愛之喜悅愛之喜悅,是克萊斯勒的作品,他是二十世紀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師。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為三段式,充滿喜悅歡樂浪漫的情調,極富沙龍風味。中段十分溫厚親切。本曲在運用三度雙音上獨具一格,把小提琴的華麗、靈秀表現得韻味深長。
6、匈牙利狂歡節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紀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曾任布達佩斯音樂學院院長。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優秀的代表作。本曲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華麗的旋律,更有熱烈狂歡的場景。在運用連續顫音方面,匠心獨具,有著驚人輝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現力。
7、門德爾松e小調協奏曲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Mendelssohn)為出身名門貴族的典雅紳士。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協奏曲,一個多世紀以來久奏不衰。它有著高貴溫柔的小調色彩,第二樂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詩音畫。鋼琴伴奏好似盪漾的水波。
小提琴正如無歌詞的船歌,弓弦之間緩緩傾注出柔麗抒情的旋律,顯示出小提琴的純潔、銀色而崇高。曲調在進入復調後,其雙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現,宛如兩把小提琴合奏。這是小提琴協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樂章。
8、吉普賽之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
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盪神馳不已。
9、引子與幻想迴旋曲法國作曲家聖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藝、傑出的高產作曲家。他的每一首樂曲都新穎別致,有風格回異之感。這首迴旋曲曲調節奏十分別致而富於彈性。引子部分是帶有憂傷冥想的行板,進而音調像飄落的楓葉在天空中浮動,很有沙龍式的味道。
中段的西班牙舞靈活流暢、嫵媚動人,接著是豪華的琶音,之後是大段飛速賓士的快弓樂段,使樂曲越往後越精彩、動人。在音樂上色彩繽紛、爭奇斗艷,是最能體現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塔爾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這首奏鳴曲正是小提琴歷史上古典的頂峰之作。《魔鬼的顫音》奏鳴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聲流傳至今的不朽之作。
❹ 小提琴十大名曲
小提琴十大名曲:
1、歡樂頌,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2、春天,作者:安東尼奧.維瓦爾第。
3、雲雀,作者:拉爾夫·沃恩·威廉斯。
4、藍色多瑙河,作者:約翰·施特勞斯二世。
5、D大調卡農,作者:約翰·帕赫貝爾。
6、恰空,作者:巴赫。
7、E小調協奏曲,作者:門德爾松。
8、吉卜賽之歌,作者:薩拉薩蒂。
9、極限點,作者:堪薩斯樂隊。
10、天鵝湖,作者: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❺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有: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小提琴與樂隊交響曲》
1、《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這首樂曲在音樂舞台上久演不衰,成為許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2、《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是卡米爾·聖-桑題獻給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的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它創作於1880年,翌年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師在家舉行的私人音樂會上首演此曲。
5、《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德國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作於1838~1844年間,1845年首次上演。這一首是最為著名的,與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❻ 小提琴十大名曲有哪些
小提琴十大名曲有哪些
小提琴被稱“樂器皇後”。它以它那美妙而迷人的音色,完美的造型,400多年來透過藝術家的天才想像和探究創作,以驚人豐富的演奏技巧和深度,寬廣的音域,強有力的穿透力,無與倫比的藝術表現力。下面我為大家整理的是小提琴十大名曲,來跟我看看有哪些名曲吧!
1.紀念曲
德國小提琴家德爾德拉(Drolla)某日,因為訪問友人,乘電車到維也納郊區去,恰巧經過舒伯特之墓。他見了這位生前並無名氣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腦海中浮起了樂思,急於記載下來,寫在電車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鋼琴上細心研究,完成了全曲。這首曲子追憶懷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為美女深情的回憶,或是幸福美好的紀念。作曲家未給予確切的說明,這就留給欣賞者來領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組成,曲調鮮明簡練,餘音繞梁不絕。尤其是那優美柔麗的音色,也使聽眾引起深切的懷想。
2.聖母頌
這是一首由德國小提琴家維爾海姆(Wilhelmj)根據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編成的小提琴獨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給人以崇高意境的聖母形象化作莊重的樂思中,表現出自始自終的質朴高貴。曲調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彷彿就是達芬奇的聖母肖像畫。那曲調句句層次清楚,深邃而通暢,情感濃重,格律嚴謹,以虔誠和真摯深深感動人心。起始在G弦上渾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當用八度雙音演奏時,鋼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進行的琶音。在樂曲高潮中,涌現出聖潔的色彩。全曲在異常寧靜中漸漸消失。
3.雲雀
這是羅馬尼亞作曲家旦尼庫(Dinicu)獨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絕無僅有的顫音名曲。樂曲巧妙地運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顫音技巧,以極為明快歡騰的旋律,簡練而富於動感的鋼琴伴奏,表現了山林中雲雀爭鳴、陽光明麗、風景如畫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麗清悅透明的音色表現下,高超的顫音絕技一氣呵成。
4.沉思
這是法國作曲家馬斯涅(Massenet)為歌劇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間曲。女主角Thais在沉淪的深淵中,渴望憧憬著清明湛藍的天空。作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現深摯悠遠的情思,在寧靜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尋味。
5.愛之喜悅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紀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師。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為三段式,充滿喜悅歡樂浪漫的情調,極富沙龍風味。中段十分溫厚親切。本曲在運用三度雙音上獨具一格,把小提琴的華麗、靈秀表現得韻味深沉。
;
❼ 小提琴十大名曲
小提琴十大名曲其曲目必須是世界公認最具代表性、風格各異、膾炙人口、最為動聽、技巧與藝術魅力極佳者。以下是我整理的小提琴十大名曲,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紀念曲
德國小提琴家德爾德拉(Drolla)某日,因為訪問友人,乘電車到維也納郊區去,恰巧經過舒伯特之墓。他見了這位生前並無名氣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腦海中浮起了樂思,急於記載下來,寫在電車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鋼琴上細心研究,完成了全曲。這首曲子追憶懷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為美女深情的回憶,或是幸福美好的紀念。作曲家未給予確切的說明,這就留給欣賞者來領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組成,曲調鮮明簡練,餘音繞梁不絕。尤其是那優美柔麗的音色,也使聽眾引起深切的懷想。
2、聖母頌
這是一首由德國小提琴家維爾海姆(Wilhelmj)根據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編成的小提琴獨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給人以崇高意境的聖母形象化作莊重的樂思中,表現出自始自終的質朴高貴。曲調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彷彿就是達芬奇的聖母肖像畫。那曲調句句層次清楚,深邃而通暢,情感濃重,格律嚴謹,以虔誠和真摯深深感動人心。起始在G弦上渾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當用八度雙音演奏時,鋼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進行的琶音。在樂曲高潮中,涌現出聖潔的色彩。全曲在異常寧靜中漸漸消失。
3、雲雀
這是羅馬尼亞作曲家旦尼庫(Dinicu)獨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絕無僅有的顫音名曲。樂曲巧妙地運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顫音技巧,以極為明快歡騰的旋律,簡練而富於動感的鋼琴伴奏,表現了山林中雲雀爭鳴、陽光明麗、風景如畫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麗清悅透明的音色表現下,高超的顫音絕技一氣呵成。
4、沉思
這是法國作曲家馬斯涅(Massenet)為歌劇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間曲。女主角Thais在沉淪的深淵中,渴望憧憬著清明湛藍的天空。作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現深摯悠遠的情思,在寧靜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尋味。
5、愛之喜悅
克萊斯勒(FritzKreisler)是二十世紀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師。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為三段式,充滿喜悅歡樂浪漫的情調,極富沙龍風味。中段十分溫厚親切。本曲在運用三度雙音上獨具一格,把小提琴的華麗、靈秀表現得韻味深沉。
6、匈牙利狂歡節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紀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曾任布達佩斯音樂學院院長。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優秀的代表作。本曲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華麗的旋律,更有熱烈狂歡的場景。在運用連續顫音方面,匠心獨具,有著驚人輝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現力。
7、門德爾松E小調協奏曲
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Mendelssohn)為出身名門貴族的典雅紳士。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協奏曲,一個多世紀以來久奏不衰。它有著高貴溫柔的小調色彩,第二樂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詩音畫。鋼琴伴奏好似盪漾的水波。小提琴正如無歌詞的船歌,弓弦之間緩緩傾注出柔麗抒情的旋律,顯示出小提琴的純潔、銀色而崇高。曲調在進入復調後,其雙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現,宛如兩把小提琴合奏。這是小提琴協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樂章。
8、吉卜賽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初世界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藝術表現上有驚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頂級。本曲運用吉卜賽人的音調風格寫成,成為全世界小提琴愛好者最喜愛的一首名曲。樂曲起始於豪放而激動的散板音調,自由奔放,還有十分別致的技巧裝飾,使之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之感。樂曲之中段轉入慢板,曲調**動人、悲酸憂郁。結尾是極其精彩活潑的.快板。這一突然轉變把人們帶進熱鬧歡騰的場面,流利的快弓撥弦十分引人入勝。在**迭起中結束全曲。
9、引子與幻想迴旋曲
法國作曲家聖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藝、傑出的高產作曲家。他的每一首樂曲都新穎別致,有風格回異之感。這首迴旋曲曲調節奏十分別致而富於彈性。引子部分是帶有憂傷冥想的行板,進而音調像飄落的楓葉在天空中浮動,很有沙龍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靈活流暢、嫵媚動人,接著是豪華的琶音,之後是大段飛速賓士的快弓樂段,使樂曲越往後越精彩、動人。在音樂上色彩繽紛、爭奇斗艷,是最能體現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塔爾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這首奏鳴曲正是小提琴歷史上古典的頂峰之作。《魔鬼的顫音》奏鳴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聲流傳至今的不朽之作。據說塔爾蒂尼在睡夢中遇見了魔鬼,魔鬼傳授給他奇怪的演奏方法,於是他才寫成了這首樂曲。關於這首樂曲,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拉蘭德在他的一篇《一個法國人在義大利的旅行》的文章中,以塔爾蒂尼本人的口述方式這樣寫道:「1713年的一天晚上,我夢見跟魔鬼簽了一份合同。那個魔鬼答應當我的僕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願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