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殲20肚皮上一個象攝像頭的東西是什
肚皮上突出來的那個像攝像頭玩意兒叫「龍勃透鏡」是用來反射雷達波的,為的是在平常飛行時讓己方雷達可以發現自己,戰時可拆卸。同樣的設備在F22上也有裝備。另外俄羅斯的五代機T-50身上並沒有類似裝備,這是T-50並非隱身飛機的重要證據之一
Ⅱ 殲20為什麼要在機腹下掛龍勃透鏡,這對隱身戰機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龍勃透鏡的作用就是個雷達信號放大器,他採用離散的同心殼的分層結構,每個殼的折射率都不同,從而形成階梯式折射率分布。在接受到平行射過來的一定波長的雷達波時,可以將雷達波匯聚並原路返回,使得透鏡的雷達橫截面遠遠大於其實際面積。殲-20上的龍勃透鏡
當雷達站無法對隱身戰機進行及時監測,無法向其提供准確的周圍空域信息,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例如人類第一個上太空的航天英雄,前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在2011年解密文件公布其死亡原因是1968年駕駛一架米格-15教練機進行飛行訓練時,由於天氣狀況惡劣和地面雷達員未能提供准確信息,導致另一架在訓練的蘇-15戰斗機從其飛機下方不足20米處超音速通過,由此產生的激波和亂流使得加加林的米格-15教練機失控並墜毀。
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隱身戰機帶著龍勃透鏡,在被其他國家雷達照射到時,可以給其提供一個錯誤的自身雷達反射面信息,從而避免自身真實隱身性能的泄漏。實戰時,只要拿下龍勃透鏡就可以讓對方大吃一驚。
為什麼殲-20去航展必須要帶著龍勃透鏡,一是珠三角民航空域密集,為了航行安全,另一方面,下面這些長槍短炮裡面要防著可能帶小型雷達的。
Ⅲ 龍勃透鏡是干什麼的
龍勃透鏡是放大影像的,龍勃透鏡原理是將入射的特定波長的電磁波匯聚,匯聚到球面上的某一個點。同樣的,它也可以將電磁波沿著原方向反射回去。
因此,龍勃透鏡天線在覆蓋范圍上相對於MIMO天線具有先天優勢。在J20、F22等新銳戰機上,都搭載了龍勃透鏡天線。2015年,美國運營商AT&T也測試了一款名為Giant Eyeball的龍勃透鏡天線。根據媒體報道,該天線可以提供比傳統單波天線多10倍的容量。
龍伯透鏡對於天線基站存在的意義。
1、透鏡天線基站的覆蓋面積是傳統天線基站覆蓋面積的9倍;
2、覆蓋同樣面積採用傳統天線所需天線數量是透鏡天線的4.5倍,RRU數量也是透鏡天線的4.5倍。
3、由於透鏡天線具備提升覆蓋,大幅降低功耗和成本的潛力,對於當下飽受功耗、覆蓋、成本困擾的國內運營商來說可謂是及時雨,因而對這項技術高度重視。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5G新突破,運營商將使用透鏡天線覆蓋更多場景區域
Ⅳ 怎麼構建一個聲學龍勃透鏡
通過透鏡聚焦。
龍勃透鏡,是一種增大隱身戰斗機雷達散射截面(RCS)的設備。
它由好幾層電容率不同的材料製造,通常就是一個球形多面折射透鏡。它能把入射的電磁波,通過透鏡聚焦在一起。
Ⅳ 殲20能在克什米爾這種高海拔地區正常使用嗎
殲20在研製時就完成了高原試飛科目,但是殲20在高原地區發揮出作戰威力需要各種保障能力的完備。
近期中印兩國因邊境沖突使得軍事對峙形勢陡然升溫,雙方都在不斷向前線調兵遣將。雖然雙方通過外交、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使得局勢整體可控,但是爆發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相比於地面上雙方的劍拔弩張,空中的較量也在針鋒相對。
為了打消印方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蔣三盔旅長麾下「霧都雄鷹」的殲16已經在高原機場駐訓,這種雙發、雙座重型三代機多用途戰機足夠制衡對面一票蘇30MKI、米格29和幻影2000。
但是本月底印度訂購的首批4-6架陣風即將到達印度國內,這種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都非常先進的戰斗機在性能上匹敵殲16。雖然剛到貨的戰機理論上不會很快形成戰鬥力,但是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我們也得有所准備。而目前我們最鋒利的空中利劍,非殲20莫屬。那麼殲20能夠在高原部署嗎?
這一點軍迷朋友們大可放心,殲20在研製過程中完整的進行了高原試飛科目,上圖就是殲20在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進行試飛時的照片。實際上自殲10以來,我國研製的所有戰機都會進行高原科目試飛,具備高原地區部署和作戰能力。
軍迷朋友們都知道戰斗機在青藏高原這種高海拔地區部署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發動機啟動困難、滑跑距離長、高空飛行易停車、載荷能力下降以及空情保障薄弱等困難,這也使得我軍在青藏高原地區長期沒有常駐的戰斗機部隊。知道2000年前後解決了蘇27上高原的技術困難後,我軍才以輪流駐訓的形式實現了在高原地區的常態化部署。
在技術保障支撐下,目前我軍所有型號的戰斗機都能在高原機場進行部署,甚至空警500、特種機甚至無人機也實現了高原常態部署。連海拔3000多米的拉薩機場都能常態化部署,那麼帕米爾高原附近海拔千餘米的新疆和田機場更不在話下。
雖然殲20具備在高原地區使用能力,但是要發揮殲20這種隱身高性能戰斗機的威力,還需要更全面的保障措施。比如殲20隱身塗層的維護,就需要專門的保障設施和環境。而適配殲20的油、氣、彈等保障車輛和設備,也不是哪座機場都具備。
實際上,提高殲20在全域范圍內的保障能力將是未來中國空軍的重大課題。昂貴的殲20數量註定不會太多,這使得殲20部隊需要以「走穴」式頻繁進行前沿部署,比如從華東機場部署到雪域高原。這種全域保障能力的建設不比研製殲20輕松。假以時日,我們的殲20在運20的支持下,也會實現強敵F22+C17的「快速猛禽」能力。
除了對殲20本身的保障能力,為了發揮出殲20的作戰能力,在空情保障、體系支撐、指揮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建設也同樣重要。總之,大國空軍建設是一個無比復雜的系統工程,遠不僅是裝備幾樣先進武器這么簡單。而這種功力上的強弱,恰恰纔是喜馬拉雅山兩側最大的差距。
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可以在高原執行作戰任務
殲-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火牙),中航工業成飛研製的隱形五代制空戰斗機, 殲-20採用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鴨式氣動布局,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鋸齒邊設計,有側翼彈艙可以搭載新型PL-15和PL-21空空導彈,一次能攜帶六枚中距空空導彈,或者四枚超遠程導彈及兩枚格鬥彈,作戰半徑3000公里,加掛副油箱可以威脅日本、關島美軍,主要用於攻擊對方預警指揮系統、加油機、航母雷達,在戰時率先發動進攻,摧毀敵方主要作戰武器裝備,是保家衛國的國之重器。
據報道,2016年殲-20已經前往海拔4411米的世界最高機場——稻城機場測試,(2013年9月正式通航的稻城亞丁機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機場,海拔高度為4411米。機場擁有一條4200米長、45米寬的跑道),在入役前完成了所有科目檢驗測試。
2019.10.13號,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布殲20正式入役列裝空軍精銳部隊,隨著國產發動機的研發成功,殲20生產速度加快,建成四條脈動生產線,最新量產的殲20全部換裝了國產矢量發動機,估計飛機機動性及巡航速度得到優化,因此殲20完全可以勝任高原作戰任務,能任意吊列印度空軍的蘇式側衛及陣風戰斗機!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一瞅到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就要樂了。殲20這哥們可是蹲在萬米高空的地溜達,您一個高原地區有多高,能比萬米高空還高?這問題問的,有點水!
如果小夥伴們是這么想的,其實是不對的,萬米高空溜達和高原地區起飛這是兩碼事,一個天上飛,一個擱地上跑,沒得比。
那麼咱就這個問題給大傢伙解釋解釋。咋說呢?全世界就三腦袋比較大,整出了五代機,聰明人不費事不是,一個是咱,另一個是美國,接著就是俄羅斯。
殲20算是咱的敲門磚,一傢伙就讓咱躋身到了五代機的行列里頭,門踹開了,就等著咱再進一步不是。
這不美國人都慌了,瞅著咱的五代機出來,第二天就吼出了六代機的概念版,TTP整的像那麼回事。
當然咱走咱的路,他嚷嚷他的,他感覺好玩,叫下去就是了。
那麼殲20讓咱的作戰半徑,延長了不少,就算是飛到日本這嘎達溜達,溜達,喘個氣啥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說道這里,咱不得不說上一句,自打咱有了五代機,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嚷嚷著要整五代機,彷彿咱都能做,他們也能做似的,要俺說,其他國家單獨要整個五代機出來,基本上是不可能,德國和法國,英國抱個團整個五代機還是有可能的,其他的就別想了。
也不知道韓國為嘛也要湊這個熱鬧。
想當年咱整個中非論壇,韓國人感覺自己的經濟也不錯,屬於世界前列的,抱著一個想法中國能他也能,也整了個韓非論壇,結果咱下邊黑黑壓壓一大片,他那白刷刷全空的,尷尬啊!為什麼沒人搭理呢?不知道!呵呵!
這一說又扯遠了,咱接著聊。那麼殲20在平原地區這沒啥大問題了,咱擱部隊上服役的也不少了,多少咱是不清楚,肯定少不了。
那麼高原地區駐扎殲20就成了咱下一步的一個點。
大傢伙都明白,高原地區他缺氧,沒有平原地區氧氣那麼充足,這就給殲20點火造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畢竟咱燒爐子的時候,最開始您這還的虛搭著燒,就是為了讓足夠的空氣進去接觸到所有的可燃物,讓這爐子能夠順順利利的燒起來,一旦燒起來,您就是拿煤球往裡頭砸,再不濟使勁夯實一下,這一點都不耽誤燃燒。可您要是在點燃的時候這么干,這爐子您是一輩子都點不著的。
那麼飛機發動機點火,和這燒爐子是一個道理,最難的是怎麼讓他順順利利的燒起來。
最開始的殲20發動機是俄羅斯的AL-31F,這發動機是八十年的產品,推力小不說,壽命也不長,對咱的殲20算是一個致命傷。
那麼隨後咱有了自己的飛機心臟太行牌發動機,而且是改進型的,對於殲20來說這絕對是個好事。
在有一個,殲20是隱形飛機,他的隱形是依靠鐵皮上的一層塗料,那麼高原地區因為空氣稀薄,位置也高,那麼這種輻射,那種輻射他也多,也強烈,對咱的隱形塗料是不是有啥影響?沒有最好,如果有,咱怎麼處理,這都是問題。
保養還是個關鍵,殲20咱不清楚,就拿美國那F22那是有專門的恆溫恆濕的機庫進行保養的。
咱是不是也要建一個呢?具體應該是啥樣的呢?這些都是問題。
您把這一切都解決好了,這飛行員他也得適應高原地區飛行。
要知道咱普通人去高原地區,也有個不適應的問題。
那麼咱解決了嗎?事實就是最好的答案。2016年咱的殲20就已經蹲在了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在這嘎達進行試飛。
這試飛都開始了,隨後的訓練就得跟上,訓練一開始,五代機高原飛行經驗這不就一層接著一層的積累起來了?
這其實也不用擔心,咱家的飛機,各種型號,那都在高原飛行過的,五代機高原飛行壓根就不是個問題。
殲20最大升限超過1.8萬米,所以在平均海拔只有4000米的克什米爾高原使用自然不成問題,不過由於高原地區特殊的環境,殲20的性能會受到一些影響,而這也是所有飛機都會面臨的通病,我們目前採用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讓殲20在高原地區的使用變得游刃有餘,這一點我們無需過多擔心。
殲20飛行員高空自拍
我國幅員遼闊,領土面積高達960萬平方公里,境內氣候地形復雜,平原、山地、高原、沙漠等幾乎應有盡有,所以我們無論研製槍支輕武器還是坦克戰斗機,都必須進行全域測試,以確保武器能在全境范圍內使用。殲20作為各種性能位居世界前列的新式五代隱身戰斗機,其在高原山地的測試更加苛刻,早在定型生產之前就曾經多次往返西部高海拔機場進行多輪測試,確保了其在高海拔地區的使用能力,雖然克什米爾地區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也並沒有對殲20的性能造成太大影響。
殲20現身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軍民兩用機場
戰斗機在高海拔地區存在的最主要困難在於起飛和降落,而在高空高速狀態下其實並沒有多大影響。高原地區首先面臨的是空氣中含氧量的不足,這會導致渦扇發動機進氣量減少,從而影響燃燒室的溫度,進而導致渦輪轉速變慢,發動機推力無法達到平原地區的水平,在起飛滑行階段的加速變慢,增加了起飛的距離。為了減少發動機的壓力,高原作戰的戰斗機也無法進行滿載重起飛,無論是掛載的武器還是副油箱都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交簡配,這也是所有戰斗機的高原通病,殲20也不能例外。
其次是4000米以上地區的空氣密度不足平原地區2/3,而飛機的托升主要依靠的是機翼上下的空氣壓力差,即便是飛機達到了平原機場起飛的相同的速度,其升力仍然不足以托舉飛機抬升。一般來說,平原地區的戰斗機起飛只需要200到300公里的時速就能正常起飛,而高海拔地區的戰斗機起飛速度則需要500公里甚至更高的時速,而這又增加了滑跑助飛的時間和距離。
飛機升力原理
同樣的道理,空氣稀薄對於起飛降落也會構成不小的安全隱患,在降落之時,戰斗機一般都會減速到升力能夠托舉自身的速度,平原地區可能在300/小時之內,而在高原地區這樣的速度很容易造成飛機失速,最後因為升力不足墜毀。因此戰斗機在高原地區的降落速度也更高,風險也更大,為了保證飛機的正常起降,高原地區無論是軍用機場還是民用機場的跑道都修的特別長。例如著名的昌都邦達軍民兩用機場,海拔約4300米,跑道長度達到了驚人的4500米,這一長度直接超過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跑道700米!在這樣的跑道上,無論是殲20還是運20都能夠進行正常的起降。
昌都機場的超長跑道
除了增加跑道長度之外,針對航空發動機在高原出現的點火失敗和推力下降問題,我國早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進行了航空發動機的針對性改進。當時蘇27的AL31發動機在高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故障頻發,我們的軍工人員通過對高原適應性較好的空客A319的CFM56系列發動機的研究,為AL31發動機增加了可拆卸的高原啟動套件,使其燃燒室和渦輪溫度得到了顯著提高,不僅增加了啟動的成功率,也使發動機的推力下降問題明顯改善。
殲10C高原訓練照
目前殲10C、殲11B、殲16早就實現了高原的常態化巡航和駐防,而殲20目前裝備的是與他們同樣的國產渦扇10B發動機,未來還將換裝推力更大的渦扇15,因此其在高原地區部署時肯定也會運用這項技術,有了它的助力,高原作戰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面對印軍的蘇30MKI,殲20在性能上形成代差,高原改進也更為完善,只要做好相關准備,王牌飛行員申請出戰!
殲20雪山巡航CG圖
殲-20,在當初研發時,就已經考慮到了未來在高原上的性能,試飛階段就飛上了海拔4400餘米的稻城機場測試,證明了殲-20在高海拔地區,對俄制AL-31F發動機性能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影響其遂行空戰任務,因此,配備俄制發動機的殲-20,具備了高原部署並遂行作戰的能力。
此後,大約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時,殲-20飛上了高海拔且氣溫寒冷的呼倫貝爾,「某型發動機高原技術攻關項目」取得成功,我軍戰機征服高原機場不再是夢。
戰機在高海拔起飛,貌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難之又難;與平原相比,高原試飛對發動機的考驗相當嚴格,也是高風險科目,對戰機航空發動機的性能要求極為苛刻,因此,一款能適應高原環境的發動機至關重要,軍工攻克了技術難關,對於空軍戰機作戰性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從空軍在軍網上放出來的圖片判斷,殲-20飛行員顯然已經通過了高海拔和嚴寒天氣惡劣環境的嚴格考驗,印證了殲-20戰機的可靠,以及作戰性能的優異。
此消息在權威的國防網公布以後,南亞次大陸的大國坐立不安了,其手中制空包括具備一定對地打擊能力的王牌戰機蘇30-MKI,絕非殲-20的對手,畢竟存在有技術代差,於是,就緊急啟動了與俄美關於采購隱形戰機的談判。
但談判似乎並不順利,因為彼時俄制蘇-57戰機尚在試飛調整完善當中,連俄空天軍都未裝備;生產F-35戰機的洛·馬公司,恨不得再開脈動生產線,因為後面已率先交款等待提機的國家排成行,印度即便馬上簽訂購機合同,提機最起碼得10年以後了,顯然印度軍方是等不及了。
目前,殲-20已裝備了數個軍改以後的航空旅,數量其實已經非常可觀,只是國之重器,平常不輕易示人,對於其真實服役的數量,是不會公開宣布的,網路上也搜索不到關於殲-20成軍的具體數據。
此前,殲-20由俄制AL-31F發動機換成了WS-10B太行發動機,賦予了殲-20低速超音速巡航能力,在國產大功率渦扇發動機未橫空出世的背景下,空軍還是能夠接受的。
隨著國產化的最大推力約16.3噸的WS-15峨眉發動機,這款專門為空軍第4代隱形戰機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版渦扇發動機研發製造成功,殲-20真正具備了不亞於F-22A的超音速巡航和機動能力,強勁的航發讓殲-20如虎添翼,包括在高原嚴寒地帶的高機動性能就能充分體現出來了。
殲20又不是沒有去過高原,不僅僅是殲20,現役的殲16,殲11B,殲10系列都可以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常規起降,也具備在高原地區作戰的能力。可以說,只要是使用渦扇-10發動機的國產戰斗機都具備在高原上作戰的實力。
由於高海拔地區的空氣密度小,氣壓低,含氧量低,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對航空發動機的啟動極為不利。國內通過對CFM56-7民用航空發動機在高原地區發生多次冷啟動故障進行了分析,得出高原環境對噴嘴的霧化特性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最終導致航空發動機冷啟動失敗。在得知導致CFM56-7航空發動機冷啟動失敗的具體原因後,又找出了「延長點火時間和啟動機脫開時間,優化控製程序,提高啟動機功率」等辦法,來提高航空發動機的高原啟動性能。眾所周知,渦扇-10發動機的核心機就來自CFM56-7民用航發,所以說,利用以上幾種方法來增強渦扇-10航空發動機的高海拔地區的冷啟動性能也是容易辦到的。
而在早些時候,空軍工程大學就研發出了AL-31F航空發動機的高原啟動部件,主要原理就是提高AL-31F航空發動機的臨時渦前溫度。在使用這個部件之後,Al-31F發動機的高原啟動性能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說,早期裝備AL-31F發動機的殲10系列,殲20,殲11A都具備在高原上作戰的實力。而採用渦扇-10發動機的殲11B戰機在2009年開始就開始上高原進行輪訓了,由此可以證明,渦扇-10發動機完全具有在高海拔地區使用的能力
在殲20採用渦扇-10改發動機試飛之前,安裝的依然是AL-31F99M1發動機,既然高原啟動部件可以用於AL-31F,那麼用在AL-31F99M1上面,也沒什麼難題。所以說,採用AL-31F99M1航空發動機的殲20戰斗機,是完全具備在高原作戰的實力。在2016年,殲20就到了海拔高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進行試飛,該機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這就可以證明,殲20是絕對具有高原作戰能力的。
而採用渦扇-10發動機的殲16,殲11B都不知道去高原輪訓多少次了,放出的圖片也有不少。由此可以證明,渦扇-10系列發動機也具備在高原使用但是能力。而在2019年,殲20就開始換裝渦扇-10改發動機進行試飛了,後續量產裝備渦扇-10改發動機的殲20也具備在高海拔地區作戰的實力。所以可以總結的就是,無論使用哪型發動機的殲20,都具備在高原起降的能力。
可以的,沒問題,有一個證明,曾飛去西部戰區搞演習,結果印度蘇-30MKI使用機載雷達,在2000公里之外發現了它,實在讓人忍俊不住。能呼嘯在西部戰區的天空,自然包括克什米爾這樣的高海拔地區。
即按「威龍」升限,至少也在上萬米高空,因此之謂,在高海拔地區上空展開,也屬正常。提供一個參照,F-22和F-35升限都在1.8萬米以上。
你知道,我國裝備,皆能在全疆域展開,殲-20在研製之初,即有考慮到高原地區使用的情況。按公開層面的消息,曾在4400多米的稻城做過測試,通過了嚴寒酷熱等極根考驗,方得入役成軍。
自2017年入役以來,表現出實用耐用的特點,「威龍」有威,沒有發生過類似美國兩型五代機高空缺氧的事,得到了飛行員們的真心喜愛。空軍現在開啟高強度對抗模式,殲-20若非外置龍勃透鏡,三代機想發現它,被指是殊非易事。
它目前的技術狀態,隨著更多公開的信息披露分析,裝備前景越來越明朗。即便網友們關心的航發,隨著「太行」在珠海上空的呼嘯,使人看到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因此有理由期待,我們做得會越來越好,殲-20的目標型發動機,理應值得期待。
在高原地區,考驗的正是航發,航發強則航空強,成為普遍的認知規律,有航發更多的成功實踐為證,未來「威龍」更精神。
殲-20作為最新機型,前期使用性能當然不能公開,尤其技戰術指標都非透明的,俗話說聽話聽音,按公開信息所示,殲-20可以說正是一款大獲成功的作戰飛機。
很難說,中國在抗美援朝的時候,吃過氣候的虧,哪個時代,很多單兵彈葯都是銅制外殼,存在熱脹冷縮差異巨大的問題,造成彈葯無法使用,中越戰爭因為潮濕,很多單兵武器都出現了卡殼問題,所以後來中國採取了用炮轟炸,美國發起朝鮮戰爭,發起越戰,除了戰術沒有規劃好以外,戰敗的很多因素都是因為氣候環境,美朝戰爭,冬季朝鮮寒冷,人員和武器都不能承受,美越戰爭,越南潮濕高溫,蚊蟲施虐,對武器和作戰部隊都是嚴重考驗,中國的10和20,以及部分導彈,也只是少批量的在高原測試過,雖然目前有網透露,中國在西北部署了少量的20,但實際上是否能勝任,都很難說,必定,任何飛機,都有飛行的局限性,都不是萬能的,美國的22,如果冬天飛到中印邊境,估計也會凍成冰棒!西北部民航飛機冬季都要除霜,何況軍用飛機,就算你有機庫,在滴水成冰的環境中,要麼就永遠停在機庫里,要麼就建大型維修廠。
殲20曾在高海拔區域做過許多的高原測試,而且高原性能優秀,所以殲20在克什米爾區域進行高海拔戰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同時在克什米爾區域也沒有必要上殲20。
首先殲20屬於是第五代隱身戰機,而隱身戰機的用途其實是敵方防空網的敲門磚,也就是拔掉敵方重要的防空預警雷達,在撕開突破口之後大批常規戰機從缺口突入擴大戰果。
可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卻沒有這樣需要拔點的地方,因為到目前為止印度方面並沒有在克什米爾地區部署什麼高價值的防空預警雷達或是導彈陣地。如果沒有高價值目標的話,派出殲20那簡直就是殺雞用牛刀,可謂是性價比極低。
目前已印度方面的空軍作戰實力,如果真的升級到必須空軍部隊在天上拼刺刀的地步,中國方面只需要派出預警機和殲11B的組合即可夠用,而且還能夠憑借預警機的技術優勢對印度空軍形成碾壓之勢。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一共有三個國家研製出來五代機,那就是美國、中國、俄羅斯,這三個國家的五代機都具備優異的隱身能力、航電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只不過由於我國殲-20航發的問題,到現在依舊無法與美國的五代機相媲美,除了發動機之外,我國的殲-20戰機在很多地方已經不輸美國五代機了。
前期我國的殲-20使用的發動機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與現在的發動機想比,就顯得推力小、壽命短,運用到殲20上,難以使殲20發揮出很大的戰力。而最近,隨著我國國產太行發動機的出現,有消息稱我國的殲-20戰機已經換裝了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機戰力將會大幅提升。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西部地區是高原地區,一旦發生戰爭的話,那麼我國的殲-20戰機能不能在克什米爾這種高海拔地區正常使用呢?答案肯定是能的,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而我國的殲-20戰機升限超過1.8萬米,因此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克什米爾地區完全是可以使用的。
其實高原開展訓練也是我國殲-20的一個訓練科目,在2016年中旬的時候,我國的第五代戰機殲20就已經前往海拔4411米的世界最高機場——稻城亞丁機場,進行了高原試飛。殲-20戰機在稻城亞丁機場開展訓練,可以說是為五代戰機積累完善的高原使用經驗。
如今,我國的殲-20又換裝了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想必殲-20戰機更加的能適合高原作戰。總體來說,我國的殲-20戰機完全可以勝任高原作戰任務,是完全可以成為保家衛國的利器的,不管附近的印度如何叫囂,我國的殲-20戰機在高原上是完全可以吊列印度的幻影戰斗機、以及陣風戰斗機的。
Ⅵ 龍勃透鏡是什麼 一起來了解一下
1、龍勃透鏡,它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在透鏡兩側形成兩個相互折射並無限放大的影像。由於電磁波也可以被龍勃透鏡原理所主宰,因此出現了這種干擾裝置,當雷達波通過該裝置時,會被以球心對稱的方式折射到空中並放大,這樣一個小飛行器就會在雷達屏幕上呈現出大的影像,讓人誤以為是大型飛機。隱形飛機在非戰斗轉場飛行時,一般會臨時加裝龍勃透鏡,便於民航空管雷達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