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涼山的懸崖村如今有了什麼變化
我國地大物博,人們在滿足於生活現狀之餘都會在空閑時間出門旅遊。說到旅遊,我國有很多熱門的旅遊景點深受遊客喜愛,佛系的驢友喜歡到山間叢林去遊玩,愛探險的驢友喜歡去沙漠地帶,喜歡購物的驢友們則喜歡到大都市。我國現在有很多不知名的小村落也很受遊客們歡迎,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前幾年進入大家視野的懸崖村,據說現在已經“改頭換日”地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對此也有不少網友調侃:“花6億元修了個樓梯,太貴了!”其實是因為當地的地形施工難度特別大,而且當地老一輩的人也不願意搬遷。你有沒有去過懸崖村呢?對那兒印象怎樣?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② 大涼山懸崖村為什麼不搬遷
法律分析:1.2020年現行標准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5月12日至14日,阿土列爾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44人,陸續搬遷至位於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2.村民們在這里居住了七八代,故土難離,況且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很多地方都比不了。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③ 出村要爬幾個小時懸崖的四川「懸崖村」,村民為啥不搬出來
陶淵明曾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讓不少的人開始嚮往著這個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世外桃源嗎?有的!
如今,大涼山被投資了將近6億元,為的就是改善當地的交通,以及開展旅遊業,如今大涼山已經有不少成都的旅遊集團開始入駐這里,打造一個“懸崖村”的景區,大涼山當地也有了不少更現代化的設備。
也相信,在以後大涼山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如今的大涼山也都逐漸往更好的方向上走,不知道你看到這個世外桃源之後,有沒有想要去看一看的心情呢?
④ 為什麼有些農村不允許原拆原建原因是什麼呢
依據鄉村宅基地管理條例,房屋翻建是要通過申請辦理的,但是比辦理新宅基地要容易得多。而房屋翻建必須申請辦理,關鍵是以新農村規劃視角考慮,規定鄉村房屋基本建設整齊劃一,合乎村鎮建設整體規劃。與此同時,把翻建房屋列入管理方法,也是為了避免翻建房屋的一些違法情況。在舊址翻建房屋,不可以改建,務必按原先的宅基地總面積和范疇基本建設,不可以造成民事糾紛,也不能危害房屋基本建設的整齊劃一。這也是列入管理方法的一個關鍵緣故。
鄉村有許多地區是山裡,這兒人跡罕至,交通出行不便宜,普通百姓生活非常清苦,在這兒生活的農戶艱難水平使你不敢想像。像四川涼山州的「懸崖村」,也是常見的貧困鄉。地方政府為了更好地處理他們的生活,早日踏入光明大道,便挑選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優越的地區為它們建造新房子。這種困難戶依據自行的標准,完全免費住進干凈整潔的新家,而且有著產權年限。拆遷到一個新的地區定居後,原先所在城市的房屋不管優劣,均會被推翻。依據現行政策,原宅基地取回團體,不可以再翻建房屋。
⑤ 四川的「懸崖村」,海拔落差800多米,村民靠218級鋼梯下山
在四川有一座大涼山,平均海拔在2000-3500米之間,也有一些山峰海拔已達到4000米,在這里生活著10多個世居民族,他們許多人生活在高山之巔的原始村莊里,人們稱之為懸崖村,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懸崖村,當屬涼山昭覺縣支爾莫鄉的阿土列爾村,因為其通往外界只有一座藤梯而被人們所熟知。
這座小山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之中,從山底到山頂的村莊海拔達到800多米,現在村子裡有72戶人家,還有數百畝良田,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如果村民要從山上下山,只有攀爬17級藤梯,用時一個半小時才能走到山腳。
這些藤梯都有著悠久的 歷史 ,經歷過無數的風吹日曬,時有破損,時有修補,就這樣修修補補一直用到如今。接近村莊的那一段藤梯,接近90度,長度達100米,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沒有任何防護;其實這並不是最危險的地方,最危險的地方只有懸崖壁,並沒有藤梯,真的是步步驚心。
下山對村裡的人來說,大約是以命相搏。
正是因為下山一次太難,所以有人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山,就算是下山也只能買一些小件的生活用品或農具,而不敢買大的物件;新娘子不願意嫁到村裡;人們生病只能用老人的土辦法治療,實在是太嚴重了,就讓幾個年輕人把人綁在背上,送到山下的醫院去;最難的是孩子們上學,村裡有15個6-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上學,每月月中和月末回家,每次上下山都需要家長們來回接送。
然而,在這條路上摔死的人至少有七八個,更多的是摔傷了。
有時候村裡人會帶一些土特產到山下的鎮上去賣,商販知道他們不會再把東西背回去,基本上都是把價格壓得極低,所以村子裡雖然土地肥沃,但人們的依舊還是掙扎在溫飽線上。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會有人把村子建在高山之上,還偏偏要選在地勢如此險峻的地方,想修條路都無能為力?
據村裡說,這座村子已經有200多年 歷史 ,人們為了躲避戰亂來到此處,正是因為地勢險峻,才能與世隔絕,不會被戰亂和匪患波及到,再加上土地肥沃,人們的生活安寧而富足。
只是隨著 歷史 的發展,曾經的天險優勢,變成了如今的致富阻礙。
好在如今的懸崖村,已不再是昔日的懸崖村,那座唯一通向外界的滕梯,已經變成了牢固的鋼梯,只用走過218步鋼梯,就能從山下到達村莊;近幾年,這里還連通了網路,有年輕人能在網上開直播,通過網路將村裡的花椒等特產賣出去。
貨運索道修建完工,解決了村子裡物品的運輸問題,人們可以把山裡的東西運下來,也可以把山下的東西運上去,今年5月,更是許多人家都陸續從懸崖村,搬遷到了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不過雖然村子裡的一些村民搬遷出來了,但隨著懸崖村被人們所熟知,也吸引了許多人走入懸崖村,這里不但有峽谷,還有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 旅遊 資源,已經成為一處 旅遊 勝地了。
據悉,目前已經有一家成都的 旅遊 集團入駐此處,預計投資3億元,打造一個新景區,相信隨著 旅遊 設施的完善,來這里的遊客會越來越多,這座世外桃源將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你去過哪些讓你難忘的 旅遊 景點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呀~。
⑥ 四川「懸崖村」不願搬,國家出六億修建鋼梯,現狀如何
1、懸崖村修建鋼梯耗資100多萬元,而非六億元
2、現在居住在懸崖村的村民,大多數都不是不願搬遷、而是家庭收入超過了精準扶貧與搬遷戶的收入要求。
註:2021年2月24日,我們爬過懸崖村(往返3小時),一般需要三、四小時,還有很多遊人半途折返。
⑦ 懸崖村的人為什麼非要住在山頂上,上下這么不方便還危險呢,為什麼就不能搬家到山下呢不能理解
山下容易被淹。
該片講述了住在深海里、一心想變成人類的人魚波妞與信守承諾的五歲男孩宗介之間的愛情故事。現在看來雖然有一點老套,尤其是劇情方面有過很多類似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形式以及動漫人物還是令觀眾們非常的受吸引。當我們的波妞終於找到宗介之後,以百米賽跑的速度沖上前去抱住宗介的時候,就算只是動漫人物也能夠令人感觸頗深。
在這里,宮崎駿老師的一句話就非常的經典,也能夠很好的反應這樣的情景。「我不知道我有多喜歡你,但如果是去見你,我一定是跑著去的」,很有內涵的一句話,沒有那麼的直接但是表達出來的意思反而更加令人感動,想要深深的烙印在心裏面。
⑧ 懸崖村脫貧的劣勢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最近幾天,一個小村莊的搬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個「天梯」,許多人對它印象深刻。這是四川涼山昭覺縣支爾莫鄉的阿土列爾村,又被叫做「懸崖村」,住在大山裡的村民出入都要攀爬落差達800米的懸崖,這個梯子就是他們通往外界最主要的路。隨著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這幾天,這里的84戶貧困戶告別了懸崖爬梯,搬進了縣城的新居。記者從2015年12月就開始關注這個村子和這里的村民。四年半的時間,這里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5月13日一大早,阿土列爾村的村民們就開始准備搬家。記者跟隨村民某色拉博一家,沿著鋼梯慢慢往山下爬。
由於懸崖上這段800米的路太過險峻,這是某色拉博75歲的爸爸近幾年來第一次下山。搬家對於阿土列爾村的村民來說,不僅僅是從山上到縣城,更是要告別這面懸崖和此前的生活。
這是2016年記者拍攝的畫面,這條由木頭和藤條編成的800米懸崖藤梯路,是連接阿土列爾村與外界的主要通道,這里也因此被稱為「懸崖村」。懸崖陡峭處,能下腳的地方甚至不到巴掌大,在村民們的記憶中,曾有10人左右墜崖身亡。
因為路的問題,很少有姑娘願意嫁到山上,也幾乎沒有老師能在山上待得住,山上沒有學校,孩子也只能爬懸崖到山下上學,上十天課,放五天假,上學放學都要由家長接送。路,嚴重製約了懸崖村的發展,也是擺在當地面前的一道脫貧難題。
對村民們來說,能趕下山賣掉換錢的羊是家裡的主要資產。2016年,在記者拍攝時遇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隻小羊落在了懸崖間,懸崖有100米,相當於30層樓那麼高,但村民們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救這只小羊。
懸崖村的路是問題的關鍵,是窮根的原因之一。但是修路在當時卻並不現實。
當時,阿土列爾村所在的昭覺縣不通路的村還有33個,那能不能立刻搬遷呢?阿土列爾村所在的涼山州有40%多的村子海拔都在阿土列爾村之上,這些村子有的土壤已經嚴重退化,甚至經常顆粒無收,有的泥石流災害頻發,隨時威脅到百姓的生命安全,搬遷的需求這些村子更迫切。短期內,路難修,又搬不了,阿土列爾村怎麼辦?
雖然路的問題不能馬上解決,但脫貧攻堅不能等。從2016年起,阿土列爾村的脫貧攻堅就在懸崖上開始了。扶貧幹部看到養羊是懸崖村的主要產業,就想在村裡辦個養羊合作社。
因為在此之前,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羊,但一遇災病羊便死亡過半,讓本已貧困的村民雪上加霜。村民入股做成合作社,讓會養的人集中養羊,大家來分紅。思路定了下來,但這些在外界看來習以為常的事,讓這里的村民接受起來,卻並不容易。
什麼叫入股?怎麼分紅?為什麼這么做?好處在哪裡?通過幹部反復講解,村民們漸漸理解了合作社的概念。隨後,阿土列爾村召開了第一次村民大會,用土豆當選票,通過了養羊合作社的決定。
改變了生產觀念只是第一步,要擴大經營並盡快改善村裡的生存和生活環境,還必須得從路上做文章。花4000萬修公路不可能,那就先改造藤梯。2016年7月,涼山州、昭覺縣兩級政府籌措了100萬元資金,決定把懸崖村年久危險的藤梯,改造成更加堅固和安全的鋼梯。因為地勢太過險峻,根本沒有施工隊願意接這個工程,幹部們決定發動村民自建,對此,村裡的每一家都積極響應。
當地州、縣兩級財政出資,村民出工出勞,用了200多天的時間,硬是將120多噸,6000多根鋼管一根根背上懸崖,搭建起了2556級牢固的天梯。
藤梯變成了鋼梯,很快,村裡又通上了自來水,有了穩定的電,手機也有了信號,還通了寬頻。基礎設施完善了,眼界也隨之打開了。以前地勢是懸崖村的短板,但這里險峻雄奇的高山、原生態的彝族村落卻是獨特的旅遊資源。
但旅遊接待,在阿土列爾村還是新鮮事。這些村民幹活吃苦不怕,但對旅遊完全沒概念,遊客來了,該做點什麼,准備點什麼,老鄉們並不知道。江蘇南通來的這對父女,想在村裡體驗生活,住在村民家,淳樸的村民非常熱情,專門下山買了雞肉羊肉招待他們,好心卻沒有把事做到遊客的心坎里。
為了打造出懸崖村自己的旅遊特色來,村民們又開始了新的學習。當地政府和旅遊公司組織村裡的年輕人走出去,到類似大理等一些旅遊業相對成熟的地方,實地考察類似地區的旅遊怎麼做。
學習回來,一些村民做起了導游,很快就有村民開起了小賣部和民俗接待點。旅遊業慢慢起了步,出行短板的鋼梯迅速成了旅遊的「網紅」打卡地,據初步統計,2019年來爬鋼梯的遊客就接近10萬人。更重要的是,旅遊產業加強了阿土列爾村與外界的聯系,進一步改變了老鄉們落後的觀念,增強了他們脫貧的動力和信心。
旅遊越來越起色,村民們干勁也越來越足,按照做旅遊的經驗,當地政府先後組織村民出去學技術,因地發展起臍橙、青花椒、油橄欖等產業。旅遊業為主,養殖業為支撐,村子裡現在還有了直播帶貨的小網紅。
懸崖村由閉塞走向開放,村民們逐漸有了錢更有了見識,也意識到受教育學知識的重要性。當初村裡種橄欖,就因為村民沒有帶土移植的常識,最開始移植的苗子死了一大半,帶來很大的損失。村子裡很多人不會說漢語,認的字也很有限。2017年開始,隨著這個幼教點的開設,孩子們不用下山,就可以免費上幼兒園。
讓孩子們從小就有好的生活習慣、教他們掌握普通話,能有與外界溝通的能力,相比2016年,面對鏡頭,村裡的孩子也不再害羞怕生。村裡人說,這些孩子們是村裡有史以來起點最高的娃娃們。
懸崖村在扶貧幹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狀況在不斷改善,貧困人口年平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到2000元,到2019年達到了6000元左右,收入在提高,但這里惡劣的客觀生存環境,無法改變。2019年,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401人。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作為四川最大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一部分,5月10日到14日「懸崖村」84戶貧困戶全部從山上的土坯房,搬進了縣城的樓房。
考慮到路途險峻,安全起見,不便搬運重大傢具,在新房,通過村民自購加上政府補貼的方式,統一采購了電視、沙發、床等基本家用電器和傢具。
搬遷不易,搬遷之後「穩得住」尤其不易。為解決好搬遷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昭覺縣已在安置點周邊啟動建設十多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安排貧困群眾就近務工。同時,「懸崖村」及古里大峽谷旅遊業將繼續開發和發展,村民的土坯房將成為旅遊資源,村民們也會繼續吃著「旅遊飯」。
四年多的時間,從藤梯到鋼梯,從土坯戶到樓房,從種地養羊到發展旅遊,懸崖村的變化,是中國脫貧攻堅的縮影,是決勝「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現實演繹。對於懸崖村的村民來說,下「天梯」,上「樓梯」,只是好日子的開始。接下來,他們還要繼續轉變觀念,依靠勤勞的雙手、獨特的資源,走上脫貧致富路。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要攻克的都是像懸崖村這樣最難啃的硬骨頭。懸崖村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上下齊心,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定能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