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郭鶴年
擴展閱讀
買股票會不會下市 2025-05-20 08:30:39
買美元歐元股票軟體 2025-05-20 07:58:55

郭鶴年

發布時間: 2022-12-25 08:58:05

❶ 郭鶴年老先生祖籍是哪裡的

郭鶴年老先生祖籍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

拓展資料:

郭鶴年,男,1923年10月6日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郭鶴年的名字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

郭氏集團(嘉里集團)滲透到世界各地:在他的領導下,把它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除在本國擁有眾多企業外,新加坡、泰國、中國、印尼、斐濟和澳大利亞等是他的主要經營范圍。經營的業務也極為多樣化,從甘蔗種植、製造糖、麵粉、飼料、油脂、礦山,到地產、金融、酒店、產業、種植業、商貿和船運等。郭鶴年控制了馬來西亞原糖市場的80%、世界糖市場的20%。70年代,郭鶴年開始進軍酒店業,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團。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成為世界上最佳的酒店管理集團之一、全亞洲最大的酒店集團,遍布世界各地。

郭鶴年被福布斯歸入馬來西亞首富,華人富豪榜第四位,旗下資產最大部分都在香港,包括大量的香港豪宅、商場、酒店、辦公室、南華早報集團、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等等。他長居香港,而且積極開拓在中國大陸的企業版圖。

早在1960年,郭鶴年就設立了馬來西亞木板廠。馬來西亞森林面積寬廣,僅林業工人就達100多萬人,優越的資源和勞動力條件為郭鶴年發展木材加工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2021年4月,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發布,郭鶴年以126億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71名。

郭鶴年是一個典型的商人,具有華人傳統的品德和作風。他為人隨和,和藹可親,禮貌周到,平凡忠厚,沒有豪門巨富慣有的那種霸氣,以至於在人群當中常常不為人所注意。

郭鶴年雖然擁有巨額的財富,卻生活樸素,從來不講排場。作為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的大老闆,他每次因事住店時,總是住在普通的客房。他的長子郭孔丞舉行婚禮時,以他在東南亞商界的地位和社會交往,本可以大擺筵宴,他卻寧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分別宴請親朋好友,每次不過20席。

——以上內容摘自郭鶴年網路

❷ 郭鶴年有「南洋李嘉誠」之稱,他是如何建立起金錢帝國的

我們都知道香格里拉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酒店,但是說起是誰創建這樣一個商業帝國,我們卻知之甚少,這個人就是郭鶴年。他不僅僅是香格里拉之父,還是著名的亞洲糖王。如果說李嘉誠在華人圈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郭鶴年比李嘉誠還要厲害。這位企業家抓住每一次機會,不虧待每一個人,以不屈的毅力建造一個偉大的金錢帝國。

世界華人富豪

郭鶴年不僅在酒店,糖產業發展突出,他還成立糧油公司,像我們經常吃到的金龍魚調和油就是他們家產的。除此之外還有航運,傳媒等產業都有涉獵。就這樣,在郭鶴年的帶領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就這樣誕生了。

❸ 郭鶴年有哪些成就,他是益海嘉里老闆嗎

郭鶴年是馬來西亞傑出的企業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著名的香格里拉酒店就是他們家的產業,在今年福布斯亞洲發布的2021馬來西亞富豪榜排名,郭老先生以122億美元的財富雄霸榜首。他是豐益國際的創始人之一,目前豐益國際在華投資的益海嘉里由總裁穆彥魁,副總裁牛余新等高管在管理,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糧油企業之一。

❹ 郭鶴年曾是「南洋首富」,為何他最後選擇從南洋「逃跑」

郭鶴年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也許是陌生的,但是又是熟悉的。為什麼呢?郭鶴年做事十分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所以人們對他的了解是很少的。然而他名下的品牌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金龍魚、南華早報等等。小隱隱於世,說的就是郭鶴年這種人吧。郭鶴年的經濟財富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可以上榜的。郭鶴年的父親早年在南陽經商,但是死後郭鶴年得到了一部分財產。他開始運用學到的商業知識,依靠敏銳的商業嗅覺,知道馬來西也急需發展工業,所以他創辦了煉糖廠。有時候把握了時機,就可以帶來非凡的財富。郭鶴年抓住時機,慢慢地成了南洋首富,但是他後來卻沒有在南洋,而選擇從南洋“逃跑”逃跑,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有時候機遇會造就不一樣的人。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只可以在一個地方,而是在不同的地方依然可以一如既往順勢而上。

❺ 郭鶴年的家庭背景

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新山的一個華商家庭。他的父親郭欽鑒祖籍為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在六個兄弟中居小,其五個哥哥依次為郭欽錚、郭欽暖、郭欽端、郭欽仁和郭欽寶。
20世紀初,除了長兄郭欽錚留在家鄉開了一家叫「萬安堂」的中葯鋪外,其餘弟兄相繼來到馬來亞謀生。1909年,郭欽鑒隻身來到馬來亞柔佛州的新山。他當過店員,也開過咖啡店,為生活而四處奔波。當時,他的四哥郭欽仁已經在新山創辦了一家「東升公司」,專營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於郭欽仁身體狀況欠佳,逐步把東升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權交給郭欽鑒、郭欽端和郭鶴青(郭欽暖長子)三人,在他們的精心料理下,公司業務不斷擴展。
1920年,郭欽鑒與來自家鄉福州的鄭格如結婚,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郭鶴年生於1923年10月,行三,上有兩個哥哥郭鶴舉和郭鶴麟。當時郭家已成為當地小富,因此有能力供養子女讀書。郭鶴年兄弟三人都畢業地新山英文學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萊佛士學院,良好的教育為他們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942年,日本軍隊佔領了馬來西亞,郭欽端不幸病逝,郭鶴青被日軍拘捕數月,東升公司被迫停業。但隨著戰爭的結束,東升公司重新走上正軌,並很快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戰後初期,馬來亞消費品奇缺,當局實施物品統制。任米糧統制官的達圖·翁(馬來西亞前總理達圖·海珊·奧恩的父親)與郭欽鑒有莫逆之交,他把采購大米和糧食的工作交由郭欽鑒處理。郭欽鑒抓住時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糧食生意。同時,他還取得了政府包括醫院和軍部的糧食供應權,事業蒸蒸日上。此外,柔佛州的蘇丹依布拉欣也對郭欽鑒的生意多方照顧,發給他一些執照和准證,使他得以從事某些特定的生意。到40年代末,郭欽鑒已經成為新山知名的富商,東升公司成為日後郭鶴年及其兄弟創建龐大企業王國的橋頭堡。
郭欽鑒熱心辦教育和當地華人事務,曾任新山寬柔中學董事長和福建會館主席、新山中華公會理事,被柔佛蘇丹封為準拿督銜。他於1948年12月26日病逝,政府為紀念他對新山的貢獻,特意將市內的一條橫銜命名為郭欽鑒路。
父母對郭鶴年影響非常大,華商韜略曾發展文章報道說: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是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鄭女士對家族生意不管不學,卻自幼勸告孩子要有商業道德,不要崇拜物質。在世時,她曾在鐵板上刻下「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的金玉良言。郭鶴年非常孝順母親,說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而將郭鶴年引入商道的父親也對他有著至深影響。「由於父親是一位商人,諸如『商業道德』、『誠實』、『一言九鼎』是他經常提到的詞彙,這些都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郭鶴年說。不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親也以自己的言行對兒子們進行著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理念,事業有成之後,郭欽鑒和他的兄弟們熱心辦學,為華人發展出力獻策。日本侵略中國之後,郭欽鑒更出任新山華僑籌賑委員會主任,和家族成員積極籌款,支援祖國。

❻ 郭鶴年人物簡介,郭鶴年夫人是誰

郭鶴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男,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郭鶴年的名字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
中文名
郭鶴年
外文名
Robert Kuok
別 名
酒店大王」、「亞洲糖王
國 籍
馬來西亞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
出生日期
1923年10月6日
職 業
企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畢業院校
新加坡萊佛士學院
主要成就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祖 籍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

❼ 世界百位富豪發家史——03「糖王」郭鶴年

馬來西亞糖業巨子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親郭欽鑒於1909年出洋謀生,來到馬來西亞。他先是當店員,後來又自己開了家咖啡館,並在那裡成了家。郭欽鑒的哥哥郭欽暖也在南洋,兄弟倆經過數年努力,共同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1924年生於柔佛州新山市家中。郭鶴年上面還有2個哥哥,他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優裕,嚴父慈母,弟兄3個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學校讀書。郭鶴年自幼聰明過人,而且非常好學。從英文學校畢業以後,他考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在求學期間,他刻苦發奮,博覽群書,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入侵東南亞。馬來西亞也被日軍佔領,並實行軍管。郭欽鑒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禍不單行,不久,與郭欽鑒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兒郭鶴青又被日本憲兵扣押。公司只好關門,郭鶴年也被迫中途輟學。

二戰結束後,郭欽鑒重整河山,再次開張。東升有限公司不僅恢復了生意,而且,由於他們的精心經營,市場不斷擴大,發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長,郭欽鑒本來身體就欠佳,因多年創業操勞過度,終於一病不起,於1948年病故。

在父親去世前不久,郭鶴年在新加坡獨自創辦了從事航運業的利克務公司。由於父親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馬來西亞。

郭鶴年的母親是個識大體也很有眼光的聰慧女性,她不希望由於丈夫的死,郭氏家族的事業便分崩離析。她建議郭鶴年與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們互相幫助,大家擰成一股繩,聯手重新創業。

郭氏兄弟遵照母親的意見,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遺產,並約請堂兄弟們來共同商量,各人入股,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鶴年當時雖然才25歲,但他精明強干,博學多才,眾兄弟一致推舉他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樣,年紀輕輕的他便挑起了重擔,繼承父輩開創的業務,仍舊經營大米、麵粉、豆類和糖。

與此同時,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的利克務公司的業務也正常進行,而且也越做越好,日漸紅火。1955年,郭鶴年將該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時兼管。

身居要職的郭鶴年深知自己的擔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進一步發展事業,還必須拓寬眼界。為此,他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並學習商務知識。

在倫敦,他留心商業交易的工作方法,對英國人優秀的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他發現了糖業的潛在魅力。於是,他把精力集中起來,專門全面地對糖業的經營做了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也有了明確的認識。當時馬來西亞人食用糖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本國製糖業極為落後。郭鶴年決心抓住這個機會大刀闊斧地干一番。

歐洲之行不僅大大地豐富了郭鶴年的商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一個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國後,除了經營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和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創辦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經營各種商品和進出口貿易。從50年代後半期開始,郭鶴年著手致力於糖業經營。

他首先在靠近檳榔嶼的北海創辦了第一家製糖公司,開辦了糖廠。糖廠的原料主要是從泰國購進粗糖,再進行加工精煉。產品不僅運銷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同時也通過香港的萬通有限公司銷往中國。

除了加工糖,他還從古巴購進蔗糖,直接轉賣給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生產和經營的規模越來越大,他自然從中取得了巨額利潤。到1962年,人們就開始稱他為馬來西亞的"糖王"了。

1968年,郭鶴年又籌建了玻璃市種植機構,進一步擴大馬來西亞製糖業。他的運氣不錯,很順利地向聯邦土地發展局租借到1.45萬英畝土地,他把這些土地開墾成甘蔗種植園。在種植園附近是他與聯邦土地局聯合建立的玻璃市綜合糖廠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就近煉制種植園生產的甘蔗。

最初幾年,種植園收成並不好,但是幾年以後,情況就不同了,產量迅速提高,糖廠的產量也跟著提高。從1973年起,馬來西亞基本實現了砂糖自給。

1976年,郭鶴年收購了馬來西亞糖廠93.3%的股份,他的股資總額達7400萬馬元,從而接收了這家糖廠。這段時間,他一向重視的糖業貿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報刊報道,當時,郭氏企業集團已經在國際市場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控制了150萬噸。占國際糖業市場的10%左右。在馬來西亞糖業市場,則佔了80%。

從60年代開始,郭鶴年就沖出了單一的經營范圍,開始創辦了航運業。70年代初,他發展了房地產業。時至今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除經營糖和大米,還經營工業、種植業、航運業、礦產業、房地產業、國際貿易、酒店、保險、證券、建築等多元化的企業集團。僅在吉隆坡就有郭氏公司的23家公司總部。郭鶴年可謂"富甲一方"了。

糧食業是郭氏家族發達的基礎事業。自1962年創辦聯邦麵粉廠以來,郭鶴年後來又在巴生投建了麵粉廠,並先後在巴生和新山合營4家麵粉廠,獨資創辦了巴生古當食油有限公司。1985年擴大經營後的聯邦麵粉廠有限公司資本增至8500萬馬元。

60年代末, 旅遊 業開始興隆,郭鶴年便著眼於豪華酒店的建造,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泰國曼谷、斐濟和香港等地投資建造了香格里拉酒店。其中以投資額達1.63億港元的九龍海濱香格里拉酒店最為出名,它擁有世界一流的超豪華設備,有742間客房。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形成了亞太地區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

日益雄厚的資本為郭鶴年經營房地產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1972年,成立了專門經營房地產業的彩虹有限公司,他在新山市購買了大片土地,建築了彩虹花園等住宅區。其中柏齡花園擁有1.1萬間房舍,佔地面積達到903英畝。到1984年,這家公司積極著手繼續擴大房地產經營的後備工作,再一次大量徵用土地,購買了新山市郊的1025英畝地皮。

事業的蓬勃發展,並沒有使郭鶴年陶醉,他又將眼光瞄準了礦產開發。不久之後,他的玻璃市種植機構便買下了拉曼錫礦41.37%的股權,將這處礦產納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隨著郭鶴年在國內外貿易和工業中所佔地位日漸顯要,他的企業已不再只限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了。70年代到80年代以來,他積極向外發展,香港已成為他企業經營的另一個中心。《南洋商報》曾評論郭鶴年是一位"名重國際、富甲一方"的企業家。他名下的玻璃市種植機構、拉曼錫礦、聯邦麵粉廠、彩虹有限公司、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等6家公司的股票已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股票交易所公開掛牌交易。總資產約14億馬幣。1984年凈利潤約1億幣元左右。

1985年,亞洲管理學院及馬來西亞銀行公會主持的"十大企業家"評選活動機構,將代表企業界最高榮譽的"金字塔獎"頒與郭鶴年。在馬來西亞,這個獎意味著非凡與驚人,他在公眾的心目中的確是一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國際性企業家。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如果不能良好地服務於 社會 ,那麼他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會掙錢的商人。郭鶴年不是那樣的人,他的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是這個國家民眾所公認的。

郭鶴年是一個不慕虛名的人,他講話言簡意賅,做事向來踏踏實實,不像某些企業家那樣喜歡炫耀,愛當明星。他務實,不喜歡參與政治。雖然他與馬、新兩國許多要人有著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了曾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 旅遊 局主席等職外,極少出入政界。

1985年,馬華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銀行借款2000萬美元,按照契約規定應在1987年1月償還。但由於公司領導經營不善,到期竟無法償還。這就意味著馬華控股有限公司將面臨著被有關方面接管的厄運。這個公司是馬華公會於1975年組建的,主要經營種植業、金融業、製造業、保險業、船運以及貿易等。馬華合作社握有馬華控股公司的22000多萬股股票,占繳足資本的30%。如果馬華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馬華合作社便有滅頂之災。同時,這也直接影響到馬華公會的前途。

生死存亡之際,馬華公會領導經多次協商,最後決定進行全面改組,原有的10名董事統統辭職。馬華公會總主席林良實親自出馬,邀請"糖王"郭鶴年,"橡膠大王"李華生,著名律師曾華英以及玻璃市種植機構董事胡本金,由他們4個組成新董事部,郭鶴年任董事部主席,主持和領導新的馬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

郭鶴年等人這種不計私利,力挽狂瀾的舉動博得了 社會 各界的廣泛好評與支持。《南洋商報》發表專論,對他們的義舉給予贊揚。郭鶴年一直與馬華公會的領袖們保持著良好的關系。1985年,馬華公會總主席、馬來西亞國會議員陳群川因不慎捲入與新加坡有關的經濟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條罪狀扣押候審。郭鶴年在了解真情後,獨自負擔巨額保釋金,將陳群川保釋出獄。這一舉動又一次震動了當地 社會 ,引起了廣泛注目。

郭鶴年在馬來西亞,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是舉國矚目的人物,他參與的這兩件事都與馬華公會有關。這使得他在該國廣大的華人 社會 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5年11月,郭鶴年以私人企業家貿易代表團成員身份,隨馬哈迪爾首相訪問了中國。不久之後,他在北京投資合作興建耗資3億美元的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他永遠忘不了自己是華人,隨著中國大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郭鶴年有可能把這里作為他投資的主要目標。

❽ 金龍魚和香格里拉的創始人郭鶴年,成功要借勢,不能讓合夥人吃虧

金龍魚食用油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中國人買3桶食用油就有1桶是金龍魚

從食用油的銷量佔比來看,2019年,金龍魚以高達39.8%的市佔率占據我國食用油行業的絕對龍頭地位。

金龍魚食用油隸屬於益海嘉里集團,而母公司新加坡豐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糧油食品集團之一,成立於1991年,總部設在新加坡。

2019年豐益集團的營業收入為426億美元,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第285位。

香格里拉酒店, 隸屬於香格里拉集團,總部香港,被稱為全球十大知名酒店集團之一,被公認為全球最佳酒店控股及管理公司之一。

香格里拉集團在全球76個目的地擁有、運營和管理著100多家酒店。香格里拉酒店有87個,其中中國佔21家。

金龍魚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創始人就是郭鶴年,被稱為財富與成功的代名詞。

郭鶴年是馬來西亞華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是馬來西亞的首富,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104位,財富值128億美元。

郭鶴年的成功和成就跟他的為人處世理念分不開。

一、做人低調。

郭鶴年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低調做人,自己雖然是首富,但是從來不炫富,不高高在上,非常節儉,接地氣。基本上不接受媒體采訪,也很少拋頭露面,所以關於他的新聞很少,照片更少,也因此顯得很神秘。

1986年,馬華公會前總會長陳群川因涉及新泛電事件在新加坡法庭受審。在聽審席中,坐著一位相貌忠厚的中年人。

當後來郭鶴年保釋陳群川時,人們才發現這個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郭鶴年。

郭鶴年出差住香格里拉酒店,就住普通間,隨行人員也不張揚。

就連兒子結婚也不講求排場,簡單地邀請一下雙方親友,一場婚宴也就擺了二十桌。

二、借勢而為,不讓合夥人吃虧。

郭鶴年之所以能將企業從一家個體工商戶發展為跨國集團,跟他的借勢而為,不讓合夥人吃虧的理念分不開。

他的每一個領域的投資,都有合夥人,而且這些合夥人都是在該領域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

郭鶴年作為華人,為什麼能在馬來西亞成為首富,而且富可敵國幾十年屹立不倒?

他自己雖然不熱衷政治,但是,有很多政界的朋友,包括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印尼總統蘇哈托等政要都關系融洽。

他與馬來西亞前總理拉扎克·胡先·翁是同學,都在新加坡萊佛士學院讀書。

郭鶴年年輕時,第一家公司是設立在新加坡,名叫力務克公司,後來成立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總部也設立在新加坡,為什麼?

因為郭鶴年和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也是同學,都在新加坡萊佛士學院讀書。

為什麼這些政客願意幫助郭鶴年,或者願意借勢給他,因為他能做到捨得,不讓合夥人吃虧。

1971年,他在馬來西亞前財政部長陳修德的邀請下,出面組建了馬來西亞國際航運公司。在總共2000萬元資本中, 政府佔61%,郭鶴年佔10% ,大部分錢都是郭鶴年籌措的。

郭鶴年為了進軍香港市場,成立的香格里拉集團,裡面有香港影視業巨子邵逸夫的股份,並在80年代與邵逸夫共同收購香港無線電視,自己任董事局副主席,邵逸夫任主席。

上世紀80年代初,香格里拉集團看中內地市場,開始全面布局。一個陌生的市場怎麼開展?

那就是找合夥人,他們選擇的合作夥伴是浙江省 旅遊 局,即浙江 旅遊 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中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杭州香格里拉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只擁有杭州香格里拉45%的股權,從此開始了在內地的帶資管理。

印尼富豪黃鴻年講過一件事,自己帶了一瓶好酒找郭鶴年喝酒,結果喝完酒郭鶴年又送了他兩瓶好酒。

在《郭鶴年自傳》里,郭鶴年說: 「只要做到謙虛、正直、不欺詐、不乘人之危,這世界上就有做不完的生意。我即使掌握了很多市場資訊,也從不胡來。我是一個堅信原則的商人,所以大家都挺喜歡我。如果算錯了利潤,我們會馬上退回,從不爭辯。」

其實,通過郭鶴年的成功可以看出,做人要低調,高調會招人妒忌,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古人雲「樹欲靜而風不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即使保持低調做人,還會招到別人的嫉恨,更別說高調做人了。

而儒家文化里的捨得,在他的事業開拓中體現得更加明顯,他的每次事業的成功,無不是通過先舍後得,給予合夥人更多的利益,那麼自己也會得到合夥人的信任和幫助,借勢而為,取得成功,最後達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