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納什均衡通俗解釋是什麼
納什均衡通俗解釋是:
納什平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如何,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任意一位參與者在其他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確定的情況下,其選擇的策略是最優的,那麼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平衡。
(1)納什均衡理論擴展閱讀:
納什平衡可以分成兩類,「純戰略納什平衡」和「混合戰略納什平衡」。所謂純戰略是提供給玩家要如何進行賽局的一個完整的定義。
特別地是,純戰略決定在任何一種情況下要做的移動。戰略集合是由玩家能夠施行的純戰略所組成的集合。而混合戰略是對每個純戰略分配一個機率而形成的戰略。
混合戰略允許玩家隨機選擇一個純戰略。混合戰略博弈均衡中要用概率計算,因為每一種策略都是隨機的,達到某一概率時,可以實現支付最優。因為機率是連續的,所以即使戰略集合是有限的,也會有無限多個混合戰略。
2. 什麼是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是指納什平衡,納什平衡(Nash equilibrium),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
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如何,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支配性策略。如果兩個博弈的當事人的策略組合分別構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麼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平衡。
(2)納什均衡理論擴展閱讀:
納什均衡的影響
1、改變了經濟學的體系和結構。非合作博弈論的概念、內容、模型和分析工具等,均已滲透到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經濟學科的絕大部分學科領域。
2、擴展了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的范圍。原有經濟學缺乏將不確定性因素、變動環境因素以及經濟個體之間的交互作用模式化的有效辦法,因而不能進行微觀層次經濟問題的解剖分析。
3、形成了基於經典博弈的研究範式體系。即可以將各種問題或經濟關系,按照經典博弈的類型或特徵進行分類,並根據相應的經典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模型進行研究,將一個領域所取得的經驗方便地移植到另一個領域。
4、擴大和加強了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聯系。納什均衡之所以偉大,就因為它普通,而且普通到幾乎無處不在。納什平衡理論既適用於人類的行為規律,也適合於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運動和發展的規律。
3. 納什均衡理論
博弈論
博弈論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經濟學的分析工具之一。它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或者說自私的),他在具體策略選擇時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論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間如何進行策略選擇的。在這里我主要講經濟學家納什的博弈論觀點,
我主要講兩個板塊,第一個板塊介紹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納什,著名的經濟學家,納什均衡的提出者。1928年出生,兒時的納什是一個性格孤僻,成天著迷於做各種實驗的孩子。上大學期間,經常曠課,充滿與眾不同的自信與自負。1948年憑著推薦信中一句「這個學生是個天才」,納什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當時人們對納什的評價是:「天空都不足以容納他的獨立性」。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納什均衡」是他22歲博士畢業的論文,也奠定了數十年後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礎。不過到1958年,30歲的他瘋了,患上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我在想名人是不是都這樣?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才康復。於1994年獲得了早就應該屬於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2015年,納什和他的妻子因車禍去世。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在納什瘋了的期間,普林斯頓大學容納了他,並沒有把他趕出校園。我想他要是在中國的話,早就被送到精神病醫院里去了。順便說下,稷山縣的精神病醫院在晉東南地區知名度還是挺高的,如果去稷山走高速,下高速的出口處,立著一塊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稷山精神病醫院歡迎您!這是稷山縣的標志之一!
以納什為題材的電影《美麗心靈》,2001年上映,拍的非常好,完美的展現了納什的生活歷程。還有一部名字類似風格內容迥異的影片《美麗人生》,描寫在德國納粹統治期間,一位猶太父親是如何想法設法保護孩子的!也值得大家一看!
第二個板塊我主要講納什均衡的兩個案例:囚徒困境和智豬博弈。
囚徒困境:假設有兩個小偷A和B聯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將兩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兩個房間內進行審訊,對每一個犯罪嫌疑人,警方給出的政策是:如果兩個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贓物,於是證據確鑿,兩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個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個人沒有坦白而是抵賴,則以妨礙公務罪(因已有證據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減刑8年,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抵賴,則警方因證據不足不能判兩人的偷竊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將兩人各判入獄1年。
對於兩人而言最佳的選擇應該是兩人都抵賴,這樣各判一年。所以監獄或者審訊室里的標語: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是錯誤的。實際上是:坦白從嚴,抗拒從寬。這是個帕累托最優的問題。但是這里有個問題,就是人性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分開審訊的目的就在這。所以兩個人都抵賴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A而言,不管B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坦白是他最好的結果。這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納什的理論」對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戰:按照斯密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一個人都從利己的目的出發,一定會導致集體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我們可以從納什的理論中引出「看不見的手」原理的一個悖論: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第二個案例是智豬博弈。在一個豬圈裡,有一大一小兩頭豬,豬圈裡一邊是豬食槽,上邊有一個漏食的口。另一邊是開關,只有按動開關,漏食口打開,掉下一些食物。時間一久兩頭豬就會發現,每次小豬按動開關的時候,等它氣喘吁吁的跑到另一邊的時候,大豬已經把食物吃完了。每次大豬去按動開關的時候,等大豬跑到另一邊的時候,小豬還沒有把食物吃完,大豬還能吃上一點。而且只有隔一段時間按動開關才有食物。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反復博弈後,小豬就會放棄去主動按開關,因為每次按開關都吃不上食物。最後只有大豬去按開關,大豬按開關,兩只豬都能吃上一部分,維持生存,否則兩只豬都要餓死!這就是典型的搭便車現象。
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游資;公司里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 還有在教室里我們把學生分成小組,打掃衛生為例,總有個別學生不參與打掃,其它學生把活幹了!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智豬博弈中的解決辦法是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教室裡面很多老師的做法,班級事務具體化到每一位學生身上,然後加以監督,這樣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問題!
4. 什麼是納什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博弈聖經著作人把「納什均衡」戲稱為「傻吊博弈的圖騰」。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傻吊談博弈,必談納什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的本質,是對中國人的發現、發明、創造精神的一種羞辱。
來源:美國資訊網;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0、1、二維平均,稱平衡,0、1、2、三維平均,稱均衡。
在0、1、二維記錄的系統中,有一個馮·諾依曼極小極大定理,0、1、二維系統就不存在平均律,就是不存在均衡,納什均衡當時就遭到馮·諾依曼的貶低、嘲笑和斷然否定。
談到「納什均衡」,有位記者請納什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他的理論。納什說;「『納什均衡』並不高深,它就像中國人發明的一種、三個人玩的撲克游戲一樣,「納什均衡」就是一個簡單的三人博弈游戲。」他既然說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三個人玩的撲克游戲,中國有那麼多人玩撲克,又玩了那麼多年,納什均衡還提醒了中國人半個多世紀,中國人竟沒有一個人發現三個人玩的撲克游戲中還有『均衡占優理論』。人們不禁要問;納什他自己玩過幾次中國的三人撲克游戲?他和誰玩的?他是怎麼發現的均衡?均衡理論又是怎麼單方占優的?他為什麼沒有了下文。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科學家在納什均衡理論中、尚未發現博弈占優策略的任何跡象。在納什的語文學中,就沒有出現過一次0、1、2、三維均衡的概念,納什均衡哪裡來。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理論沒有任何明確的說法,納什均衡是美國的偽造產物,傳到世界各地,當然也傳遍了中國。「納什均衡」的本質,是對中國人的發現、發明、創造精神的一種羞辱。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二維平衡是指生物的競爭行為,三維均衡是指自然的優劣特性。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揭開納什均衡的畫皮,露出真相。【如果納什均衡是以納什的名字、命名的一個博弈論術語;假如我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一詞、均衡也就是純凈的博弈論術語;倘若所有博弈論的文章中、都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再讀一篇篇博弈論文章、也都是圍繞著均衡一詞展開的敘述;發現通篇文章邏輯不通、詞意變異、不知所雲;只要是屬於納什均衡的理論文章、去掉納什名字之後、納什的鬼魅就出現了;通篇文章,捕風捉影、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添油加醋又像是瘋言瘋語,更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是納什,均衡-是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 之所以鬼魅,納什自己不知道什麼是納什均衡,追隨他的門外漢,都假裝懂得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把所有的門徒變成了精神病、變成了不懂裝懂;任何人談到納什均衡,就像掉進了魔鬼坑,開口就是自問自答、自說自話、反復無常、自己感到莫名其妙時,還會自圓其說。納什均衡是什麼,納什自己不知道,中國的傻吊全都知道……。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一份內容不明的謎語,但它似乎和任何可理解的邏輯語言都對不上。博弈聖經著作人把「納什均衡」戲稱為「傻吊博弈的圖騰」。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傻吊談博弈,必談納什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說納什均衡是一份學術遺產,那就是學術中、獨一份的滑稽遺產,他的滑稽級別、足夠七星級。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成了中國的一個宗教,追隨他的門徒;有無知的青年、有無畏的傻吊、還有無恥的教授。」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中國人醒來吧,應該捫心自問;「納什均衡」理論在哪裡?中國人從「納什均衡」中、學到了什麼?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一詞,像是宗教的「聖言」,追隨它的門徒,各自像精神病人一樣、在納什均衡中尋找理由,都想找到合理的理由解釋「納什均衡」,其結果把納什均衡變成了博弈宗教、納什變成了教主,門徒解釋納什均衡的瘋言瘋語,其實就是胡說八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中國的教授抄襲「納什均衡」作為標題,捕風捉影、以訛傳訛的炒作,是為了編書、售書、掙錢,假如讀者想通過「納什均衡」想占優、想贏錢,就應該先查查納什50年以來講過一句「贏錢」嗎,他贏過一次嗎?因為沒有在賭場中驗證,他受到了愛因斯坦的冷遇。【納什既然是個數學家,他就應該把占優策略給出一個數字量化的數學公式、或者是一個數學模板,讓所有的人成功模仿。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科學家的博弈功能,是讓其傻吊與天才同等水平。顯然,人們等到納什車禍身亡全無結果,歷史證明他就沒有所謂的占優策略。「納什均衡」它會是什麼?它像UFO一樣詭異、令人百思不解。「納什均衡」的鬼魅讓人想入非非,層出不窮的解釋讓人匪夷所思。】
1958年從《財富》雜志對納什的炒作,把納什評為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出色的人物之後。納什就迅速贏得了榮耀。他到處講學、演說,與各國大牌數學家會面,事業如日中天。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電影《美麗心靈》用構思、杜撰的藝術形式、編造了納什戲劇性的一生,「納什均衡」像西方宗教的「經文」一樣,演變成了博弈宗教傳奇。諾貝爾經濟學獎意外地、砸到納什頭上的那種巧合,給了納什幸運的一生、羞羞答答的一生、不願見人的一生、學術欺騙的一生、也是他難堪的一生。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半個世紀前,一個「驢頭不對馬嘴」的概念,納什之所以一直沉默,是因為他沒法說,他不敢說,他到死都不會說。【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從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到納什2015年5月23號出車禍死亡,中間有一年半時間他沒有作出回應。】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幾個(因為博弈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管理股票的炒股公司,因虧空、也關門大吉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委員,斯塔爾說;納什均衡是一個博弈取勝的幻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均衡、不知道怎麼單方占優、不知道怎麼取勝。因此,納什在世期間不會向世人做出博弈如何取勝的解釋,所以他一直保持沉默。斯塔爾還說;我們今天既然把納什均衡帶到公眾面前,可以斷定,未來一定會出現博弈的取勝理論,大家擔心納什均衡可能一敗塗地,若干年後將變成一大丑聞。
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
納什均衡 以訛傳訛 是什麼玩意兒
博弈論理論 是停滯不前的理論
博弈聖經著作人笑談博弈論,人們在尋找一粒爆香的黃豆時,還不如老鼠能選擇最近的路程。
《博弈聖經》中《人類未知的藍色檔案》一文給出了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三維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博弈論是青年人的毒品,是無知者的興奮劑,是沉默者的搖頭丸。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博弈、宗教、偉人,有過美妙的闡述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博弈是人與宇宙的宗教。博弈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維世界裡,所顯示出來的崇高、庄嚴、不可思議的秩序。人們對宇宙,實體、知識、未知的神秘,以及對個體,性質、經驗、已知的恐懼——產生了宗教。人們認識到,有些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其中,感覺到有一種最原始的形式、最深奧的理性、最燦爛的壯美、所產生的博弈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沒有宗教、沒有信仰、沒有博弈感情,就不會出現時代偉人。
博弈論就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以訛傳訛
【典故】《博弈聖經》諷刺博弈論的最高博弈水平;
有人問博弈聖經著作人,什麼是博弈論。
他回答說;博弈論就是,一問、二答、三無知。
也就是說;問者無知、回答者無知、聽者更無知。
有人追問,到目前為止,那麼多博弈論圖書,那麼多作者,他們的最高博弈水平是什麼?博弈聖經著作人一聽就笑了;目前他們的最高博弈水平,就是想賣給你一本書,就想贏你一本書錢。
博弈聖經著作人通俗的談菜鳥與金鳥
一個人想變得偉大,從一個菜鳥變成一個金鳥,就要利用國家實體特性造個金鳥籠。日後,就可以在媒體的報道中、繪聲繪色地描述那個金鳥籠;他是某某大學院校、某某著名教授、某某首席科學家、某某諾貝爾獎得主、甚至某某政府官員,他就自然的鑽進了金鳥籠。
博弈論理論,是停滯不前的理論,它是太過於急躁、太過於草率的理論。由於博弈論新奇、古怪、原始,一個「囚徒困境」的三維謎團像似神話,人們又錯誤的認為博弈論能夠取勝,因此受到了人們盲目的吹捧和瘋狂的參與。人們把博弈取勝的慾望作為動力,一個人有了慾望,就要有實現慾望的對象和博弈對局的背景,加上自己行為的結果,才能取得想要的東西。博弈競爭的慾望在遠古就出現了。慾望的天性就是進行交往,建立行為二特性對局,就是博弈的合作。
《博弈聖經》贏的定義;贏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在未來國正論的0、1、2,三維隨機狀態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常數,也是私湍邊際效應)優先達成。
贏也不是福,輸也不是罪,輸贏與均衡屬於第三空地論的內容。
但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所謂那些自稱的博弈專家抄來的無效理論、編成的一本本博弈論,就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以訛傳訛」,不管他從外國哪個地方抄來的,不管他抄了多少、編了多少本書、多少篇文章,究其低劣的學術品質,他仍然是一個菜鳥。
假如博弈論大師,走出那個金鳥籠,再靠講課賺大錢,靠賣書賺小錢,靠博弈取勝策略賺不到一毛錢,他就是騙子,也許是一個罪犯。
更為諷刺的是,一本本博弈論著作,古老的內容千篇一律,裡面沒有幾句精彩的話,沒有幾個經典的詞,更沒有定理、定律、定義和法則。至今一個個博弈論專家、矛盾論專家、概率論專家和外行知道得一樣多。
以往經濟學家為了降低風險,建議投資多元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分散投資的經濟思想,實在是經濟學家對博弈取勝的無奈。《博弈聖經》在453節有一段風趣的表述:「我們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大自然,或許人們不如老鼠在尋找食物時能選擇最近的路程,那是大自然的拓撲幾何圖像的捷徑。」
看看權威媒體上發表的理論文章,標題或者落款,都是什麼什麼單位(一個金鳥籠)、某某某人的大名(一個金鳥),即使有一個金鳥籠做背書、做包裝,再看他那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的垃圾文章,如果只看外觀不讀內容,真像是一篇好文章,假如讀者直接讀內容,就會得出結論;文章的段子就是破碎的八卦、文章的內容就是拼湊的垃圾、金鳥籠就是忽悠人、金鳥其實就是一個菜鳥。中國新領導人形容過「籠子政治」的概念,因此中國就是一個籠子政治,金鳥籠里豢養了很多菜鳥,(政治菜鳥、經濟菜鳥、學術菜鳥、司法菜鳥等)還有博弈論菜鳥。他們給中國百姓製造了無數的罪惡,中國百姓很善良,面對東方暴力機器,強權暴力,強權學術,都忍了……。【新領導人說;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就是要把菜鳥的權力關進籠子里……。】
......。
《博弈聖經》給出的一部分定義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每一個定義,都是一種邏輯語言,裡面一致性的邏輯結構清晰可辨,只是人們以前從沒真正看懂過。
《博弈聖經》納什均衡的定義;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預測的定義;只有對每一個粒子相鄰的未來狀態、作出「大與小」 或『多與少』的數字化判定,才稱其為預測。
《博弈聖經》預言的定義;在一個事件或若干個事件未發生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對某一狀態的結果,給出命題公理化的語言判定,才稱其為預言。
《博弈聖經》政治的定義:我們把統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實體的秩序,外在於個體的一個整體結構,稱為政治。
《博弈聖經》實體政治的定義;一人為粒子、二人為病毒、三人為「私湍」,它們共同組成了、像似實體政治的幻象。(二人為「一株寄生」病毒、三人為團伙「私湍」 )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政治的定義:我們把統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實體的秩序,外在於眾多個體的平等性質、用文化私湍規矩與實體法則建立的籠子機構,稱其為博弈實體政治。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外交的定義;我們在國際外交關系中,平等、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看成博弈實體外交。
《博弈聖經》外交的本質定義;外交不是交易、外交不是科學、外交的博弈結果,是徘徊在雙方第三空地里的教訓。
《博弈聖經》經濟的定義;經濟,就是不斷地對0、1、2、三維狀態的熵區分。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博弈聖經》經濟學家的定義;經濟學家就像賭場中一個個旁觀輸贏的馬仔,圍繞著博弈實體經濟學的理論,憑個人臨時的感覺,談輸、談贏、談均衡。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定義;我們把博弈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能容得下宏觀經濟實體與微觀經濟性質的語文學通論,看成博弈實體經濟學。
《博弈聖經》實體經濟的定義;我們把飛秒瞬間看到的天、地、人、事、物、情感的抽象概念融合在一起,在沒有時間概念的場景中,形成的一個個金融特性的文化私湍,稱其為實體經濟。
《博弈聖經》虛擬經濟的定義;猶如看魔術大師讓一群狗爭奪一塊骨頭,讓眾人押注的賭博游戲。
《博弈聖經》金融的定義;我們感受到的「金錢宗教」與『金錢神學』,在天、地、人的情感中,用虛無的謊言進行類似於物品概念的買賣與交換,稱其為金融。
《博弈聖經》金融經濟的定義;我們在飛秒瞬間看到的天、地、人之間,人們用情感和虛無的謊言,進行類似於物品概念的買賣、流通、產生利息的貨幣交換,稱其為金融經濟。
《博弈聖經》金融犯罪的定義;我們把金融單位看成私湍,把私湍的實體與性質看成兩重天;金融單位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欺騙;法定允許欺騙的欺騙、就是金融秩序;法定沒允許欺騙的欺騙、就是金融犯罪。
《博弈聖經》經濟神學的定義;博弈聖經著作人把股民炒股的神秘性,把股評家傳教炒股的童話、人話、鬼話、神話,稱其為荒唐的經濟神學。
《博弈聖經》發明家的定義;發明家就是意見的推翻者、行為的摧殘者。
《博弈聖經》哲學的定義;我們把文化中,藉助國正論的語文學反映,定義為哲學。
《博弈聖經》科學的定義;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
《博弈聖經》精神的定義;我們把主體的癮魂,用氣質、自由合成的唯一個性,看成精神。
《博弈聖經》科學精神的定義:用盲從在道德與博弈混合的概念里,執著於終極正理的唯一理性,看成是科學精神。
《博弈聖經》禪的定義;禪是第三空間里飄盪的一個「神化邁邁」。
《博弈聖經》文明的定義;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
《博弈聖經》工作的定義;唯獨用這一物改變成那一物的創作形式,才稱其為工作,才能預知結果。
《博弈聖經》實體社會的定義;文化是政治的靈魂,政治是知識論的母體——博弈實體,它構成了實體社會。
《博弈聖經》文化的定義;我們把脫離大腦的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向主觀、理性、真理,一級一級的私湍增量,稱為文化。
《博弈聖經》內涵的定義:是主體里的癮魂、氣質、個性、精神被我們用情感的概念,創作出來的一切屬性之和。
《博弈聖經》實體與性質的定義;博弈實體的可分不變性是博弈的性質,凡是與實體能分離的就是性質,凡是與實體同在的就是實體。
《博弈聖經》金融企業的定義;實體與性質的理論學說告訴我們,由政府批准(實體特性)的團伙欺騙行為、屬於金融企業,由警局找到未被政府批准(個體性質)的金融企業、屬於經濟咋騙團伙。
《博弈聖經》法律的定義:法律是一個實體特性與兩個靈性的結合,是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
《博弈聖經》司法均贏力的定義;法律加上情感的行為能在兩個靈性的精神上產生雙贏的感覺,我們把發展雙贏的能力,稱為——司法均贏力。
《博弈聖經》和諧司法精神的定義;實體法則對待當事人可以像股價一樣隨時間向空間膨脹,讓當事人的精神上在司法中找到贏的感覺,這就是——和諧司法精神。
《博弈聖經》中國夢的定義;讓人民體面的勞動、自由的創造、有尊嚴的活著、找到贏的感覺,這就是中國夢的標志性內容。
《博弈聖經》公正的定義;公正是非自願與高興之間的均贏。
《博弈聖經》幸福的定義;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
《博弈聖經》感情的定義;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
《博弈聖經》愛的定義;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
《博弈聖經》規律的定義;規律,就是前因後果,是前一個狀態和後一個狀態之間可復制的恆定關系。
《博弈聖經》草根的定義;草根二字,在中共媒體上經常出現,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東方暴徒對中國同胞的侮辱性言論。(中共土改,殺了資本家、殺了地、富、反、壞、右,中國已無貴族。也許自己剛剛從草根脫貧,自以為是貴族。西方貴族文化中有一個數字,3代以上……稱為貴族)
《博弈聖經》智慧的定義;智慧就是文化進程中獨創的執行力。
《博弈聖經》領導的定義;我們把指向『私湍』或指向「實體」權威的信息,看成領導。
《博弈聖經》政黨的定義;在一個司法獨立的國家實體里,法定允許團伙冠名、發展、壯大成的幫派,稱其為政黨。
《博弈聖經》經典理論的定義;我們把歷史選擇的原創性、持久性、震撼性的理論,稱之為經典理論。
《博弈聖經》戰略的定義: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科學的,文明實體。
《博弈聖經》戰術的定義: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質。
《博弈聖經》贏的定義;贏,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在未來國正論的隨機狀態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常數,也是私湍邊際效應)優先達成。
《博弈聖經》納什均衡的定義;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道德的定義;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博弈聖經》博弈的定義;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博弈聖經》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三維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博弈聖經》決策的定義:意識,在沒有引入空間之前,可以改變自己的狀態,一旦被空間包圍,就是決策。
《博弈聖經》進步的定義;就是你在傳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慾望,反應在他者的思維中。
《博弈聖經》交流的定義;就是共同驅逐自我身中和它者身中之後建立的關系。
《博弈聖經》真理的定義;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
《博弈聖經》知識的定義;我把識別萬物實體與性質的是與不是,定義為知識。
《博弈聖經》經驗的定義;我們用矛盾論的辯證法進行的邏輯推理,區分出兩個同性質——是到是的過程,稱其為經驗。
《博弈聖經》博弈知識論的定義;人們用國正論對實體與性質的區分,統稱為博弈知識論。
《博弈聖經》博弈的基本原則定義;以人為本對應的唯物主義是一項博弈的基本原則。
《博弈聖經》互聯網的定義;互聯網是博弈實體,是地球上最美的三人之舞,他們是大眾、實體、上帝,在博弈的第三空間里一起互動。
《博弈聖經》主義的定義;博弈聖經著作人悄悄的披露,主義就是個人主張。
《博弈聖經》革命斗爭的定義;馬克思主張的革命斗爭,比動物目光的相互對視、表達的敵意,更加兇殘。
《博弈聖經》矛盾論哲學的定義;後輩發現「人」是一粒病毒,一粒容易變異成矛盾論的二維病毒,專門寄生在實體、私湍、粒子體上,才能實現矛盾論哲學的擴充,當宿主遇到危機或困難時,矛盾論哲學將每一個人變成一個個復仇的怪物。
《博弈聖經》馬克思主義的定義;人們把馬克思的個人主張看成主題,在博弈的第三空地里,用慾望的集體狂歡,實驗主體、主張、主題的意義,這就是馬克思主義。
《博弈聖經》共產主義的定義;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在窮困、絕望時的幻像,為了擺脫清貧,任何一個人都會構造出來一套,掠奪、瓜分、共產的文化主張。
《博弈聖經》意識形態的定義;意識形態,像是一段無聲流動的電影畫面。
《博弈聖經》觀念的定義;觀念近似一張中心思想的相片、獨立的存在文化進程中。
《博弈聖經》中心思想的定義;我們把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定義為中心思想。
……。
經濟學世界十部經典著作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來源:美聞網-美國資訊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5. 納什均衡
第1節 納什:天才還是瘋子?
《美麗心靈》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它再現了偉大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的傳奇經歷,影片本身以及背後的人物原型都深深地打動了人們。這部影片上演後接連獲得了第59屆金球獎的5項大獎,以及2002年第74屆奧斯卡獎的4項大獎。納什是一位數學天才,他提出的「納什均衡」是博弈論的理論支柱。同時,他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只是他傳奇人生中輝煌的一面。我們在講述「納什均衡」之前,先來了解這位天才的傳奇人生。納什於1928年出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他的家庭條件非常優越,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納什小時候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同齡孩子一起玩耍,喜歡一個人在書中尋找快樂。當時納什的數學成績並不好,但還是展現出了一些天賦。比如,老師用一黑板公式才能證明的定理,納什只需要幾步便可完成,這也時常會讓老師感到尷尬。
1948年,納什同時被4所大學錄取,其中便包括普林斯頓、哈佛這樣的名校,最終納什選擇了普林斯頓。當時的普林斯頓學術風氣非常自由,雲集了愛因斯坦、馮·諾依曼等一批世界級的大師,並且在數學研究領域一直獨占鰲頭,是世界的數學中心。納什在普林斯頓如魚得水,進步非常大。
1950年,納什發表博士論文《非合作博弈》,他在對這個問題繼續研究之後,同年又發表了一篇論文《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這兩篇論文不過是幾十頁紙,中間還摻雜著一些納什畫的圖表。但就是這幾十頁紙,改變了博弈論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他將博弈論的研究范圍從合作博弈擴展到非合作博弈,應用領域也從經濟領域拓展到幾乎各個領域。可以說「納什均衡」之後的博弈論變成了一種在各行業各領域通用的工具。
發表博士論文的當年,納什獲得數學博士學位。1957年他同自己的女學生阿麗莎結婚,第二年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學位。此時的納什意氣風發,不到30歲便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數學家。1958年,《財富》雜志做了一個評選,納什被評選為當時數學家中最傑出的明星。上帝喜歡與天才開玩笑,處於事業巔峰時期的納什遭遇到了命運的無情打擊,他得了一種叫作「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疾病。這種精神分裂症伴隨了他的一生,他常常看到一些虛幻的人物,並且開始衣著怪異,上課時會說一些毫無意義的話,常常在黑板上亂寫亂畫一些誰都不懂的內容。這使得他無法正常授課,只得辭去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的職位。
辭職後的納什病情更加嚴重,他開始給政治人物寫一些奇怪的信,並總是幻覺自己身邊有許多蘇聯間諜,而他被安排發掘出這些間諜的情報。精神和思維的分裂已經讓這個曾經的天才變成了一個瘋子。
他的妻子阿麗莎曾經深深被他的才華折服,但是現在面對著精神日益暴躁和分裂的丈夫,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她不得不選擇同他離婚。不過,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她一直在幫他恢復。1970年,納什的母親去世,他的姐姐也無力撫養他,當納什面臨著露宿街頭的困境時阿麗莎接收了他,他們又住到了一起。阿麗莎不但在生活中細致入微地照顧納什,還特意把家遷到僻靜的普林斯頓,遠離大城市的喧囂,她希望曾經見證納什輝煌的普林斯頓大學能重新喚起納什的才情。
妻子堅定的信念和不曾動搖過的愛深深地感動了納什,他下定決心與病魔做斗爭。最終在妻子的照顧和朋友的關懷下,20世紀80年代納什的病情奇跡般地好轉,並最終康復。至此,他不但可以與人溝通,還可以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數學研究。在這場與病魔的斗爭中,他的妻子阿麗莎起了關鍵作用。走出陰影後的納什成為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候選人,依據是他在博弈論方面的研究對經濟的影響。但是最終他並沒有獲獎,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方面當時博弈論的影響和貢獻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另一方面瑞典皇家學院對剛剛病癒的納什還不放心,畢竟他患精神分裂症已經將近30年了,諾貝爾獎獲得者通常要在頒獎典禮上進行一次演說,人們擔心納什的心智沒有完全康復。
等到了1994年,博弈論在各領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機會又一次靠近了納什。但是此時的納什沒有頭銜,瑞典皇家學院無法將他提名。這時納什的老同學、普林斯頓大學的數理經濟學家庫恩出馬,他先是向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表明:納什獲得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如果以身體健康為理由將他排除在諾貝爾獎之外的話,那將是非常糟糕的一個決定。同時庫恩從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為納什爭取了一個「訪問研究合作者」的身份。這些努力沒有白廢,最終納什站在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高高的領獎台上。
當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還有美國經濟學家約翰·海薩尼和德國波恩大學的萊茵哈德·澤爾騰教授。他們都是在博弈論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學者,這標志著博弈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已經成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納什均衡」已經成為博弈論的核心,納什甚至已經成了博弈論的代名詞。看到今天博弈論蓬勃地發展,真的不敢想像沒有約翰·納什的博弈論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第2節 解放博弈論
我們一直在說納什在博弈論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但是感性的描述是沒有力量的,下面我們將從博弈論的研究和應用范圍具體談一下納什的貢獻,看一下「納什均衡」到底在博弈論中佔有什麼地位。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了,博弈論是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創立的。創立之初博弈論的研究和應用范圍非常狹窄,僅僅是一個理論。1944年,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的發表,博弈論開始被應用到經濟學領域,現代博弈論的系統理論開始逐步形成。
直到1950年納什創立「納什均衡」以前,博弈論的研究范圍僅限於二人零和博弈。我們前面介紹過博弈論的分類,按照博弈參與人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兩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按照博弈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和博弈、零和博弈和負和博弈;按照博弈雙方或者多方之間是否存在一個對各方都有約束力的協議,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納什之前博弈論的研究范圍僅限於二人零和博弈,也就是參與者只有兩方,並且兩人之間有勝有負,總獲利為零的那種博弈。
兩人零和博弈是游戲和賭博中最常見的模式,博弈論最早便是研究賭博和游戲的理論。生活中的二人零和博弈沒有游戲和體育比賽那麼簡單,雖然是一輸一贏,但是這個輸贏的范圍還是可以計算和控制的。馮·諾依曼通過線性運算計算出每一方可以獲取利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就是博弈中損失和贏利的范圍。計算出的利益最大值便是博弈中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而最小值便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比較符合一些人做事的思想,那就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二人零和博弈的研究雖然在當時非常先進和前衛,但是作為一個理論來說,它的覆蓋面太小。這種博弈模式的局限性顯而易見,它只能研究有兩人參與的博弈,而現實中的博弈常常是多方參與,並且現實情況錯綜復雜,博弈的結局不止有一方獲利另一方損失這一種,也會出現雙方都贏利,或者雙方都沒有佔到便宜的情況。這些情況都不在馮諾依曼當時的研究范圍內。
這一切隨著「納什均衡」的提出全被打破了。1950年,納什寫出了論文《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其中便提到了「納什均衡」的概念以及解法。當時納什帶著自己的觀點去見博弈論的創始人馮·諾依曼,遭到了冷遇,之前他還遭受過愛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這並不能影響「納什均衡」帶給人們的轟動。
從納什的論文題目《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中可以看出,納什主要研究的是多人參與,非零和的博弈問題。這些問題在他之前沒人進行研究,或者說沒人能找到對於各方來說都合適的均衡點。就像找出兩條線的交匯點很容易,如果有的話,但是找出幾條線的共同交匯點則非常困難。找到多方之間的均衡點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找不到這個均衡點,這個問題的研究便會變得沒有意義,更談不上對實踐活動有什麼指導作用。而納什的偉大之處便是提出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這把鑰匙便是「納什均衡」,它將博弈論的研究范圍從「小胡同」里引到了廣闊天地中,為占博弈情況大多數的多人非零和博弈找到意義。納什的論文《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就像驚雷一樣震撼了人們,他將一種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那就是證明了非合作多人博弈中也有均衡,並給出了這種均衡的解法。「納什均衡」的提出,徹底改變了人們以往對競爭、市場,以及博弈論的看法,它讓人們明白了市場競爭中的均衡同博弈均衡的關系。
「納什均衡」的提出奠定了非合作博弈論發展的基礎,此後博弈論的發展主要便是沿著這條線進行。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博弈論領域的主要成就都是對「納什均衡」的解讀或者延伸。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每個人引用「納什均衡」一次需要付給納什一美元的話,他早就成為最富有的人了。
不僅是在非合作博弈領域,在合作博弈領域納什也有突出的貢獻。合作型博弈是馮·諾依曼在《博弈論與經濟模型》一書中建立起來的,非合作型博弈的關鍵是如何爭取最大利益,而合作型博弈的關鍵是如何分配利益,其中分配利益過程中的相互協商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雙方之間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但是馮·諾依曼並沒有給出這種「討價還價」的解法,或者說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解法。納什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討價還價」問題的解法,他還進一步擴大范圍,將合作型博弈看做是某種意義上的非合作性博弈,因為利益分配中的討價還價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除此之外,納什還研究博弈論的行為實驗,他就曾經提出,簡單的「囚徒困境」是一個單步策略,若是讓參與者反復進行實驗,就會變成一個多步策略。單步策略中,囚徒雙方不會串供,但是在多步策略模式中,就有可能發生串供。這種預見性後來得到了驗證,重復博弈模型在政治和經濟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納什在博弈論上做出的貢獻對現實的影響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和紐西蘭政府幾乎在同一時間各自舉行了一場拍賣會。美國政府請經濟學家和博弈論專家對這場拍賣會進行了分析和設計,參照因素就是讓政府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讓商家獲得最大的利用率和效益,在政府和商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最終的結局是皆大歡喜,拍賣會十分成功,政府獲得巨額收益,同時各商家也各取所需。而紐西蘭舉行的那場拍賣會卻是非常慘淡,關鍵原因是在機制設計上出現了問題,最終大家都去追捧熱門商品,導致最後拍出的價格遠遠高於其本身的價值;而一些商品則無人問津,甚至有幾種商品只有一個人參與競拍,以非常低的成交價就拍走了。
正是因為對現實影響的日益體現,所以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了包括納什在內的三位博弈論專家。
我們最後總結一下納什在博弈論中的地位,中國有句話叫「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意思是老天不把孔子派到人間,人們就像永遠生活在黑夜裡一樣。我們如果這樣說納什同博弈論的關系的話,就會顯得誇張。但是納什對博弈論的開拓性發展是任何人都無可比擬的,在他之前的博弈論就像是一條逼仄的胡同,而納什則推倒了胡同兩邊的牆,把人們的視野拓展到無邊的天際。
6. 納什均衡理論具體講些什麼
有兩類詳細入小:
1、純戰略——即參與之中的所有玩家都玩純戰略
提供給玩家要如何進行賽局的一個完整的定義。特別地是,純戰略決定在任何一種情況下要做的移動。戰略集合是由玩家能夠施行的純戰略所組成的集合。
2、混合戰略——至少有一位玩家玩混合戰略
是對每個純戰略分配一個機率而形成的戰略。混合戰略允許玩家隨機選擇一個純戰略。混合戰略博弈均衡中要用概率計算,因為每一種策略都是隨機的,達到某一概率時,可以實現支付最優。因為機率是連續的,所以即使戰略集合是有限的,也會有無限多個混合戰略。
(6)納什均衡理論擴展閱讀
納什均衡理論創始人介紹
約翰·納什,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提出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經濟學家。
正當納什本人處於夢境一般的精神狀態時,他的名字開始出現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經濟學課本、進化生物學論文、政治學專著和數學期刊的各領域中。
他的名字已經成為經濟學或數學的一個名詞,如「納什均衡」、「納什談判解」、「納什程序」、「德喬治-納什結果」、「納什嵌入」和「納什破裂」等。
納什沒有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就放棄他的研究,在諾貝爾獎得主自傳中,他寫道:從統計學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已經66歲的數學家或科學家能通過持續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礎上更進一步。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
7. 什麼是納什均衡理論
納什均衡又稱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中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的名字命名。在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戰略選擇是什麼,一方都會選擇一定的戰略,這就叫主導戰略。如果兩個博弈者的戰略組合構成各自的主導戰略,則該組合被定義為納什均衡。
當每個球員的平衡策略是達到其預期收益的最大值時,一個策略組合被稱為納什均衡,同時,所有其他球員遵循這一策略。
(7)納什均衡理論擴展閱讀;
納什均衡可分為兩類:純戰略納什均衡和混合戰略納什均衡。
要解釋純策略納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納什均衡,首先要解釋純策略和混合策略。
所謂純策略,就是為玩家提供一個完整的游戲定義。特別是,純粹的策略決定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進行的運動,策略集合是玩家可以執行的純策略集合。
混合策略是通過給每一個純策略分配一個概率而形成的策略,混合策略允許玩家隨機選擇純策略,在混合策略博弈的均衡中,由於每個策略都是隨機的,當達到一定的概率時,就可以得到最優支付。由於概率是連續的,即使策略集是有限的,也會有無限的混合策略。
當然,嚴格地說,每個純策略都是一個「退化」混合策略,一個特定純策略的概率為1,另一個為0。
因此,「純戰略納什均衡」是指所有參與者都玩純戰略,而相應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則是指至少有一個參與者玩混合戰略。並不是每一個博弈都會有純戰略納什均衡,比如「硬幣問題」只有混合戰略納什均衡,而不是純戰略納什均衡。
然而,仍有許多博弈具有純戰略納什均衡(如協調博弈、囚徒困境博弈和鹿博弈)。甚至,有些游戲可以同時擁有純策略和混合策略平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什平衡
8. 納什均衡
定義 :
指滿足下面性質的策略組合:任何一位玩家在此策略組合下單方面改變自己的策略(其他玩家策略不變)都不會提高自身的收益。
納什證明了在每個參與者都只有有限種策略選擇、並允許混合策略的前提下,納什均衡一定存在。
分類 :
純策略納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純戰略納什均衡」,即參與之中的所有玩家都玩純戰略;而相應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之中至少有一位玩家玩混合戰略。並不是每個賽局都會有純戰略納什均衡,例如「錢幣問題」就只有混合戰略納什均衡,而沒有純戰略納什均衡。不過,還是有許多賽局有純戰略納什均衡(囚徒困境和獵鹿賽局)。甚至,有些賽局能同時有純戰略和混合戰略均衡。
案例:
1. 價格戰
兩家公司打價格戰時,納什均衡意味著兩敗俱傷的可能:在對方不改變價格的條件下,既不能提價,否則會進一步喪失市場;也不能降價,因為會出現賠本甩賣。於是兩家公司可以改變原先的利益格局,通過談判尋求新的利益評估分攤方案,也就是Nash均衡。
2. 囚徒困境
有兩個小偷A和B聯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將兩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兩個房間內進行審訊,對每一個犯罪嫌疑人,警方給出的政策是:如果一個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兩人都被判有罪。如果另一個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則兩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個犯罪嫌人沒有坦白而是抵賴,則以妨礙公務罪(因已有證據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減刑8年,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抵賴,則警方因證據不足不能判兩人的偷竊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將兩人各判入獄1年。
囚徒困境博弈分析
A╲B坦白抵賴
坦白 -8, -80, -10
抵賴 -10, 0-1, -1
關於案例,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首先應該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會出賣自己以求自保。這兩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盤算過程:假如他坦白,如果我抵賴,得坐10年監獄,如果我坦白最多才8年;假如他要是抵賴,如果我也抵賴,我就會被判一年,如果我坦白就可以被釋放,而他會坐10年牢。綜合以上幾種情況考慮,不管他坦白與否,對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劃算。兩個人都會動這樣的腦筋,最終,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結果都被判8年刑期。
從「納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見的手」原理的一個悖論: 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3. 智豬博弈
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4. 餓獅博弈
假設有A、B、C、D、E、F六隻獅子(強弱從左到右依次排序)和一隻綿羊。假設獅子A吃掉綿羊後就會打盹午睡,這時比A稍弱的獅子B就會趁機吃掉獅子A,接著B也會午睡,然後獅子C就會吃掉獅子B,以此類推。那麼問題來了,獅子A敢不敢吃綿羊?
為簡化說明,我們先給出此題的解法。該題須採用逆向分析法,也就是從最弱的獅子F開始分析,依次前推。假設獅子E睡著了,獅子F敢不敢吃掉獅子E?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獅子F的後面已沒有其它獅子,所以獅子F可以放心地吃掉午睡中的獅子E。
繼續前推,既然獅子E睡著會被獅子F吃掉,那麼獅子E必然不敢吃在他前面睡著的獅子D。
再往前推,既然獅子E不敢吃掉獅子D,那麼D則可以放心去吃午睡中的獅子C。依次前推,得出C不吃,B吃,A不吃。所以答案是獅子A不敢吃掉綿羊。
推理結果如下圖:
但是,如果我們在獅子F的後面增加了一隻獅子G,總數變成7隻,用逆向分析法按照上題步驟再推一次,很容易得出結論:獅子G吃,獅子F不吃,E吃,D不吃,C吃,B不吃,A吃。這次的答案變成了獅子A敢吃掉綿羊。
對比兩次博弈我們發現,獅子A敢不敢吃綿羊取決於獅子總數的奇偶性,總數為奇數時,A敢吃掉綿羊;總數為偶數時,A則不敢吃。因此,總數為奇數和總數為偶數的獅群博弈結果形成了兩個穩定的納什均衡點。
影響:
納什均衡理論 奠定了現代主流博弈理論和經濟理論的根本基礎 。
納什均衡的影響可以概括下邊六個方面:
1. 改變了經濟學的體系和結構
非合作博弈論的概念、內容、模型和分析工具等,均已滲透到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經濟學科的絕大部分學科領域,改變了這些學科領域的內容和結構,成為這些學科領域的基本研究範式和理論分析工具,從而改變了原有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各分支學科的內涵。
2. 擴展了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的范圍
原有經濟學缺乏將不確定性因素、變動環境因素以及經濟個體之間的交互作用模式化的有效辦法,因而不能進行微觀層次經濟問題的解剖分析。納什均衡及相關模型分析方法,包括擴展型博弈法、逆推歸納法、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等概念方法,為經濟學家們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工具。
3. 加強了經濟學研究的深度
納什均衡理論不迴避經濟個體之間直接的交互作用,不滿足於對經濟個體之間復雜經濟關系的簡單化處理,分析問題時不只停留在宏觀層面上而是深入分析表象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和規律,強調從微觀個體行為規律的角度發現問題的根源,因而可以更深刻准確地理解和解釋經濟問題。
4. 形成了基於經典博弈的研究範式體系
即可以將各種問題或經濟關系,按照經典博弈的類型或特徵進行分類,並根據相應的經典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模型進行研究,將一個領域所取得的經驗方便地移植到另一個領域。
5. 擴大和加強了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聯系
納什均衡之所以偉大,就因為它普通,而且普通到幾乎無處不在。納什均衡理論既適用於人類的行為規律,也適合於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運動和發展的規律。納什均衡和博弈論的橋梁作用,使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聯系更加緊密,形成了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6. 改變了經濟學的語言和表達方法
在進化博弈論方面相當有造詣的日本經濟學家神取道宏(Kandori Michihiro,1997)對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名言「你甚至可以使一隻鸚鵡變成一個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因為它必須學習的只有兩個詞,那就是『供給』和『需求』」,曾做過一個幽默的引申,他說,「現在這只鸚鵡需要再學兩個詞,那就是『納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