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三用英語怎麼說
您好,二的英文是two,三的英文是three,表示二三的話也就是 two and three.
㈡ 把 23 讀作「二十三」或「二三」,這兩種分別是什麼讀法
把23讀作二十三是比較標準的讀法,一般都是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里。讀作二三時,一般都是口語居多,比如數數的時候就會讀作二三。
㈢ 二三組成語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二桃殺三士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三平二滿 比喻生活過得...
㈣ 二三的成語有哪些
二三的成語有哪些 :
三心二意、
接二連三、
二三君子、
三占從二、
二三其德、
三言二語、
隔二偏三、
連二趕三、
三好二怯、
三平二滿、
二帝三王、
連二並三、
二三其操、
二桃三士、
三頭二面、
三山二水、
二心三意、
二三其節、
二意三心、
三冬二夏
㈤ 二三的拼音
二三的拼音如下:
一、二三的拼音:er san;二三的讀音:èr sān
二、基本解釋:
(一)、謂不專一;反復無定。《書·咸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宋
文天祥《羅融齋墓誌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二)、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漢 王褒《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石楠《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三)、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漢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清 李漁《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四)、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宋 陳亮《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五)、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六)、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㈥ 二三拼音
二三的拼音是[èr sān]。
二三釋義如下:
1、謂不專一;反復無定;沒有定準。
《書·咸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
《左傳·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魏以蜀宮人賜詣將之無妻者,李昭儀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殺。」
《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㈦ 二三組成語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二桃殺三士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三平二滿 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
三占從二 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乾脆利索。
三心二意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變。
二滿三平 同「三平二滿」。
二三君子 猶二三子。
連二並三 同「連三接二」。
連二趕三 急忙;趕快。
連三接二 猶言接連不斷。
三冬二夏 猶言三兩年。
三好二怯 同「三好兩歹」。
三拳二腳 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二心三意 〖解釋〗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一而二,二而三 〖解釋〗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二三其操 二三:指不專一。三心二意,沒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專,反復無常
二三其節 二三:指不專一。三心二意,沒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專,反復無常
二桃三士 士:武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二意三心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㈧ 二三其德什麼意思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為前後不一致。二三:有時二有時三,經常改變。德:操守,心志。
出自《國風·衛風·氓》,原文選段: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譯文: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准則,變心缺德耍花招。
(8)二三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衛風·氓》是春秋時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時期生產力還相當落後,婦女在家庭中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形成對男子的附屬關系,男子一旦變心,就可以無所顧及的將她拋棄。
當時作為封建生產關系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形態也逐步形成,婦女的戀愛和婚姻常常受到禮教的束縛、父母的干涉和習俗的責難,進一步形成了對婦女的精神桎梏。《衛風·氓》這首詩正是反映了一個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
作品出處: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