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296年疆域變化圖:完整展示清朝是如何奠定現代中國版圖的呢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建立後,不斷南征北戰,統一東亞大陸各大勢力,最終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到了清朝晚期,由於政治腐敗、西方入侵,領土面積減少了150多萬平方公里,許多地區成為了帝國主義的租界、勢力范圍,但是清朝還是將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主權交給了民國,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這里的清朝是廣義的清朝,包括清朝的前身——後金和女真國。
皇太極時期的清朝版圖
1644年,明朝被農民起義推翻。隨後在內地出現了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忠的“大西”,南明、鄭氏等割據政權、此時,皇太極已經去世,順治繼位,實權掌握在多爾袞手中。多爾袞趁機入關,在1644年擊敗了李自成,宣告“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之後,清朝先後滅了大順、大西兩個農民政權,弘光、隆武、邵武、永曆等南明政權,最終在1664年統一了內地。此時的清朝,面積已經達到了600多萬平方公里,達到了明朝的巔峰面積。
在內地接近統一的時候,鄭成功感到無法在大陸立足,於是在1661年率領軍隊登陸台灣,趕走了荷蘭殖民者,建立了鄭氏政權。因此他奪回了鄭芝龍經營的台灣,所以叫做“收復台灣”。
Ⅱ 中國清朝時期的版圖有多大
鼎盛時期約1580萬平方千米。順時針起:包括(丟失)越南,寮國邊境地區約2萬平方千米;緬東北果敢、佤邦、禪邦高原大部約6.5萬平方千米;緬北克欽邦全部、實皆邦一部約9.5萬平方千米;藏南約9.5萬平方千米;印東北六邦含古里西里走廊約28萬平方千米;孟加拉全部含印度西孟加拉邦一部、緬南若開邦一部約18萬平方千米;不丹、錫金、尼泊爾全部約19萬平方千米;克什米爾全部約17.5萬平方千米;(印占)西藏喜馬拉雅山邊境(高海拔山地)約3.5萬平方千米;阿富汗瓦罕走廊、塔吉克東部(帕米爾高原)約4萬平方千米;吉爾吉斯斯坦大部、烏茲別克一部約15平方千米;哈薩克境內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北至唐努烏梁海以西約45萬平方千米;唐努烏梁海全部及附近一部約20萬平方千米;蒙古國約156萬平方千米;貝加爾湖以東以北至外興安嶺全部約135萬平方千米;外興安嶺以北約12萬平方千米;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至庫頁島全部約105萬平方千米;千島群島全部約1.5萬平方千米;中朝邊境約0.5萬平方千米;琉球群島全部至菲律賓以北島嶼包括宮古海峽約2萬平方千米;南海九段線內爭議島嶼面積約0.1萬平方千米,以上共計約622萬平方千米。
Ⅲ 清朝的版圖有多大,西南到哪裡
清朝版圖西南到印度河的上游流域區域。
清朝前期中國的版圖: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到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西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島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一直到印度河的上游流域區域。
藩屬國
除此之外,許多周邊國家,也都成為清朝的藩屬國,在盛清之時的藩屬有:東邊的朝鮮、琉球,中南半島有安南(越南)、南掌(寮國)、暹羅(泰國)、緬甸、以及南洋群島的蘭芳共和國,西南有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中亞西亞有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山克、愛烏罕(阿富汗)等藩屬國。
Ⅳ 清朝疆域圖八個方向
如果你是說疆域劃分界點,那就是下面的,如果你是說其它的,那你要補充下說明咯~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東臨(太平洋) 東南到(台灣)及附屬島嶼,一直到琉球群島,就是現在的沖繩島(釣魚島)。和赤尾嶼 南包(南海諸島) 西跨(蔥嶺) 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
Ⅳ 清朝時中國版圖有多少
最大時約1316萬平方公里。
1760年,平定準噶爾汗國的清朝疆域達到極盛,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
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莫卧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包含南坎、江心坡及緬甸北部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
清朝還領有台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 ,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
(5)清朝疆域圖擴展閱讀:
近代清朝所喪失的領土:
1、香港(1842年至1898年間分批割讓或租借予英國,1997年回歸中國)
2、澳門(1887年與葡萄牙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承認葡方在澳門的一切權利——「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1999年回歸中國)。
3、台灣和澎湖列島(1895年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台灣和澎湖主權回歸
中國)。
4、外東北(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以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示意圖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分別於1858年和1860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未收回)。
5、外西北(巴爾喀什湖之東南、伊犁以西、以及噴赤河以東的帕米爾等地區約53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分別於19世紀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被俄羅斯割占或強占,未收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和《清朝疆域圖》的區別
不同點:清代疆域更為遼闊、廣大;
今天的中國地圖上已經沒有北部的烏里雅蘇台及東北外興安嶺、庫頁島等地,疆域范圍縮小。
1)清朝疆域
清朝全盛時有外蒙古和外興安嶺等最大疆域面積為1380多萬平方公里,還包括釣魚島,現在日版的琉球群島。
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
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
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
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
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
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
Ⅶ 清朝疆域結構圖填寫四至
●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Ⅷ 清朝前期中國地圖對比,堂堂中華丟失多少領土了
清朝全盛期領土1320萬,末期領土1140萬。共丟失179萬平方公里。
割讓及侵佔土地的大事件:
1,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侵割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2,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佔了中國西部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4,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約7萬平方公里。
5,1892年沙俄侵佔薩雷闊勒嶺以西帕米爾高原2萬余平方公里中國領土。
6,道光末年被英屬印度侵佔的西藏拉達克地區,計9萬平方公里。
7,1917年沙俄吞並中國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計17萬平方公里。
(8)清朝疆域圖擴展閱讀:
1759年8月,清朝屠滅准噶爾汗國,領土達到全盛期。
1858年5月28日,俄軍直逼黑龍江璦琿城下,逼迫清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劃歸俄國,6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版圖,清朝領土從全盛期開始下滑。
外蒙古1921年宣布脫離中華民國獨立。從此18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我國脫離。
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Ⅸ 清朝疆域圖,請寫出疆域四至
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
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
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
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
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
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極盛時期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
Ⅹ 《清朝疆域圖》中南京和北京在哪
清朝時北京叫京師,南京叫江寧。
從疆域上說,中國歷史上除了元朝疆域最大(1400萬平方公里)以外,清朝是疆域第二大的朝代(1300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