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容篷布沒用了可以怎麼賣
可以。廢舊篷布回收在300元一噸篷布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來搭建帳篷的,搭建臨時場所做宣傳或是休息場所。是回收率極高的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㈡ 一次性口罩機。一條生產線。總共是要多少錢
現在的口罩機生產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1、只有打片機,採用半自動耳帶機焊接 ,效率一般 。設備的的話價格估計在25W左右。
2、只有打片機,採用手工耳帶焊接,效率慢 。設備的的話價格估計在25~30W之間左右。
3、只有打片機,採用全自動耳帶機焊接 效率較快。設備的的話價格估計在25~30W之間左右。
4、採用全自動化一體機,但是也要分為兩種:
一拖一的產品,價格在40~45W左右
一拖二的產品,價格在50~55W左右。
中間商估計價格要高上10~20W左右。
如果你需要購買產品可以發私信給我。
㈢ 那些疫情賣口罩想發家致富的人:有些從暴富到血虧,只用了半個月
王剛的企業生產的一次性防護口罩。受訪者供圖
「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積蓄,一下回到了解放前。」6月2日,在濟寧投資開口罩生產廠的王剛(化名)如此向澎湃新聞描述自己殺進口罩市場的遭遇。
4月中旬投資生產口罩,10天內兩筆訂單,3天生產完,利潤三四十萬。王剛回憶,那時,看到口罩機就像看到金山。
之後形勢便急轉直下。4月底,隨著市場飽和,供大於需,再沒大訂單;口罩利潤也驟降,王剛和合夥人投資的300多萬,眼見要打水漂。
五一勞動節時,覺得做啥都沒意思,王剛天天靠打 游戲 麻醉自己。
業內有這樣的說法:「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穩賺不賠的,是口罩、原材料和口罩機的「倒爺」們。
對「口罩機就像印鈔機」「有口罩重鎮造出許多千萬富翁」等傳言,業內人士多避諱不談。「中國人講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擔心被罵發國難財。」
其中一人強調:「你們只看到那些笑的,沒看到那些哭的。」
一天賺15萬,「感覺就等著數錢了」
近些天,王剛在考慮轉行。
2012年,從銷售員做起的王剛,作為小股東,和合夥人在山東濟寧開了家無紡布袋廠。2016年開始主做外貿訂單,每年銷售額600多萬,利潤還算可觀。
因為沒錢,今年34歲的王剛一直沒有買房。疫情發生前,靠這幾年做外貿攢下的五六十萬積蓄,他在濟南看中一套二手房,交了定金,計劃年後辦手續。
這一切,被疫情打亂了。
2020年3月下旬,王剛的工廠復工。當時,國外疫情已經暴發,根本沒外貿訂單。國內需要無紡布袋的展會、活動,也都停辦。「壓力很大,沒有訂單,工人就會流失,重新招聘、培訓,都有成本。」王剛回憶。
工人們在生產。受訪者供圖
促使王剛和合夥人決心殺進口罩市場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同行轉型生產口罩,「聽說賺了幾百萬」。他們認為,公司一直做外貿,算是優勢。
4月7日,曲阜寶利醫療 科技 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辦好。4月10日,通過微信群買來的四套二手一次性口罩機到貨並調試好,開始生產。因為一直做外貿,王剛深知質量的重要性。4月15日,公司拿到SGS中國和歐盟CE認證。
剛拿到認證,公司就接到義大利110萬只一次性防護口罩訂單。當時,過濾95%級的熔噴布每噸50多萬,核算下來每隻口罩成本人民幣9毛,可賣一塊三四。因為是外貿公司訂單,對方拿走過半利潤,每隻口罩還能賺兩三毛。
「對方要的非常急,我們鉚足了勁生產,兩天兩夜就完成了訂單。」王剛回憶,最終,口罩順利通關,質檢也合格。兩天賺了二三十萬,王剛感覺很瘋狂。
「看著口罩機,就像看到了『金山』。」王剛說,那時,感覺就等著數錢了。
因為是二手口罩機,也非大廠出的,總是出現問題,比如壓片不整齊,需要調試,影響生產進度。王剛和合夥人毫不猶豫,就把這四套口罩機賣了。原本每套20萬買的,賣了18萬。然後,重新采購一套大廠的一次性口罩機。
4月20日,花200萬采購的N95口罩機也到了廠。這距他們付完全款已經15天。
緊跟著,公司就接到一筆30萬只的訂單,對方只要N95口罩的「白片」(註:口罩切片機比較貴,可能對方企業不願投資),拿過去二次加工,然後出口到新加坡。
「我們每隻賺5毛,一天一夜就賺了15萬。」王剛說,「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
利潤驚人,投入也不低:加上改造無菌車間的40萬,投資已達300多萬。
王剛的企業的無菌車間。受訪者供圖
當時,合夥人打趣說,自己有兩個兒子要娶媳婦,王剛也要娶媳婦,照這樣下去,一個月可以賺三百萬,「娶5個媳婦的錢也夠了」。
趁房價低,已經把所有積蓄投資進去的王剛,甚至重新開始看房。他盤算著,即使自己是小股東,兩個月也能分一百多萬,「到時候直接全款買房了」。
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口罩行情會在半個月內急轉而下。
「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國內疫情趨穩後,不少個人和企業還留有庫存,口罩的需求量也隨之減少。
第二個大訂單後,雖然國內幾百隻(多是家庭自用)、五千一萬只(企業復工用)的訂單還有,但王剛的口罩廠從4月底開始就再沒接過大訂單。
當時,口罩市場已經飽和。
王剛慌了,開始發朋友圈,發動所有親戚朋友幫忙賣口罩,但效果甚微。「有朋友找到一個地方防疫指揮部的領導,一問,人家還庫存了許多口罩。」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准,1月1日至5月31日,我國口罩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0802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255.84%。其中,4月35260家,5月開始下降,為10283家。此外,據央視報道,3、4月,中國驗放出口的口罩就達278億只,約為去年全球口罩總產量的3倍。4月24日一天,就出口10.6億只。
到五一勞動節,王剛徹底失去信心,「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就天天打 游戲 麻醉自己,晚上一直打到累得受不住才睡。唯一出去的時候,就是買煙」。
不說沒訂單,即使有訂單,按後來的口罩利潤率想收回投資,也不可能。眼見積蓄要打水漂,王剛感覺,自己「一下回到了解放前」,活得很失敗。
多名業內人士說,疫情嚴重時期,因封路管控,想殺進口罩市場不容易。當時,「許多廠轉產生產口罩機」,仍一機難求。最高時,N95口罩機炒到230多萬,一次性口罩機100多萬。訂機要全款,而且發貨多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後。結果是,疫情初穩時殺進口罩市場的投資者,能在三月中下旬投產都算是早的。而且,當時口罩機廠根本不上門安裝,許多口罩機調試不好就「趴窩」在那。
據這些業內人士觀察估算,疫情初穩開始進場的口罩生產線投資者,90%都無法收回成本。「不上N95口罩機還好些,上了N95口罩機的,虧損百萬很正常。」
業內有這樣一句話: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在國內某口罩重鎮,一位開著瑪莎拉蒂的口罩業務員告訴澎湃新聞,後入場陷進去的不少,這些多是親戚朋友合夥投資,賠了錢,難免鬧矛盾。「你們只看到那些笑的,沒看到那些哭的。」
還是決定把機器留下來
五一假期過後,經過朋友開導,王剛感覺好了一些,願意出來做事了。
王剛聽說,浙江一些同行在國內疫情初穩時,就開始做口罩,「做了一段,立馬就把機器賣掉了」。如今,一次性口罩機的價格已跌到二三十萬,但也是有價無市。王剛與合夥人商量後,還是決定不賣機器。5月,曾有口罩廠找到他們,提出讓他們把口罩機放廠里,然後根據口罩生產數量分成,他們也拒絕了。
王剛說,目前,無紡布袋市場在恢復,他們決定以無紡布袋為重心,將口罩作為副業。原因是,周圍正規口罩生產企業不多。
和王剛遭遇類似的李磊(化名),與王剛選擇不同。他是國內某口罩重鎮人,姐夫家是開口罩廠的。國內疫情初穩時,他花200多萬上馬一套N95口罩機,相比一次性防護口罩,每隻N95口罩的利潤要高很多。然而,口罩機一直調試不好,無法投產。擔心口罩機降成廢鐵價,他以30萬的價格,把口罩機賣了。
即使如此,前期「倒口罩」的李磊說,他還賺了十幾萬。
疫情期間,像李磊這樣,倒口罩機、口罩、熔噴布的,穩賺不賠,許多都發了財。不過,最賺錢的,還是那些原本就生產口罩,以及疫情早期殺進市場的。
一場疫情,留下了「口罩機就像印鈔機」「有口罩重鎮造出許多千萬富翁」等傳言。
對此,這些業內人士多避諱不談。「中國人講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擔心被罵發國難財。」
現在,市場上原本達不到口罩生產標準的80%級(過濾效率)以下熔噴布,已從四五十萬每噸,暴跌到每噸萬元。95%級熔噴布,也從最高時六七十萬降到25萬,99%級熔噴布則從70多萬降到30萬。
王剛告訴澎湃新聞,此前熔噴布難買,擔心漲價,在生產第一批義大利的訂單時,公司東拼西湊買了兩噸多,還有一半沒用。按現在的口罩價格,再生產賣出去只能保本。更悲催的是,連訂單都沒有。
「我們愁得不行,在考慮開網店,拓寬口罩和無紡布袋銷量。」王剛說,現在,國內口罩市場已經飽和。不過,那些輕工業欠發達的國家,對口罩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只要質量達標,仍然可以出口。現在口罩出廠價還是比疫情前高,相比之前每隻口罩幾分錢的利潤,現在的利潤還是可觀的。
「在外面也是報喜不報憂,父母問,也都是說還行。」王剛只能咬牙硬撐著,「僅剩的希望在出口,誰也不知道以後的疫情形勢如何,邊做邊看吧」。
㈣ 有沒有人知道生產口罩的機械設備大概多少錢
生產口罩的機械設備就是口罩機,口罩的種類有幾百種,不同口罩使用的口罩機也不一樣。你想要生產什麼類型的口罩,是KN95口罩、一次性平面口罩還是杯型口罩?也要看你的預算是多少,打算投資的規模有多大。口罩種類十分豐富,不同口罩機的價格從50萬-100多萬不等,比如說全自動、半自動、一拖一、一拖二等。像口罩機這種設備建議選大品牌的,比如大族粵銘,直接帶樣品去工廠,直接和研發對接上去,一次搞定。機器調試穩定,交期短,也放心。
㈤ 全自動口罩機器多少錢
全自動的kn95口罩機器在90~130W之間,而且現在口罩機的市場價格一直在上下浮動,具體的還是要看交貨日期。
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於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紙等製成。
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為空氣過濾式口罩和供氣式口罩。
我國口罩標准主要規范了民用防護和醫用防護兩大領域。民用防護型口罩標准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主要適用於顆粒物防護,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復工復產大量使用的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為主)無法滿足上述兩個標准要求。
醫用領域標准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主要適用於醫療機構。可是,根據口罩使用場景及使用人群,普通群眾使用的衛生(阻隔型)口罩沒有合適標准。
㈥ N95口罩機設備多少錢一台
根據目前行情,一次性平面口罩製造機價格在20-30萬元一台,全自動包裝機價格在1-2萬元一台,全自動一拖一平面口罩生產設備價格在17-20萬一台,你想追求性價比的話,建議看看瀚迪科技家的,品質高,種類多,生產效率還高。
㈦ 瘋狂的口罩!廠商:從暴富到血虧只用了半個月
工人們在生產 受訪者供圖
王剛的企業生產的一次性防護口罩受訪者供圖
4月中旬投資生產口罩,10天內兩筆訂單,3天生產完,利潤三四十萬。王剛回憶,那時,看到口罩機就像看到金山。
之後形勢便急轉直下。4月底,隨著市場飽和,供大於需,再沒大訂單;口罩利潤也驟降,王剛和合夥人投資的300多萬,眼見要打水漂。
五一勞動節時,覺得做啥都沒意思,王剛天天靠打 游戲 麻醉自己。
業內有這樣的說法:「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穩賺不賠的,是口罩、原材料和口罩機的「倒爺」們。
對「口罩機就像印鈔機」「有口罩重鎮造出許多千萬富翁」等傳言,業內人士多避諱不談。「中國人講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擔心被罵發國難財。」
其中一人強調:「你們只看到那些笑的,沒看到那些哭的。」
「我們每隻賺5毛,一天一夜就賺了15萬。」王剛說,「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
瘋狂時
一天賺15萬「感覺就等著數錢了」
近些天,王剛在考慮轉行。
2012年,從銷售員做起的王剛,作為小股東,和合夥人在山東濟寧開了家無紡布袋廠。2016年開始主做外貿訂單,每年銷售額600多萬,利潤還算可觀。
因為沒錢,今年34歲的王剛一直沒有買房。疫情發生前,靠這幾年做外貿攢下的五六十萬積蓄,他在濟南看中一套二手房,交了定金,計劃年後辦手續。
這一切,被疫情打亂了。
2020年3月下旬,王剛的工廠復工。當時,國外疫情已經暴發,根本沒外貿訂單。國內需要無紡布袋的展會、活動,也都停辦。「壓力很大,沒有訂單,工人就會流失,重新招聘、培訓,都有成本。」王剛回憶。
促使王剛和合夥人決心殺進口罩市場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同行轉型生產口罩,「聽說賺了幾百萬」。他們認為,公司一直做外貿,算是優勢。
4月7日,曲阜寶利醫療 科技 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辦好。4月10日,通過微信群買來的四套二手一次性口罩機到貨並調試好,開始生產。因為一直做外貿,王剛深知質量的重要性。4月15日,公司拿到SGS中國和歐盟CE認證。
剛拿到認證,公司就接到義大利110萬只一次性防護口罩訂單。當時,過濾95%級的熔噴布每噸50多萬,核算下來每隻口罩成本人民幣9毛,可賣一塊三四。因為是外貿公司訂單,對方拿走過半利潤,每隻口罩還能賺兩三毛。
「對方要得非常急,我們鉚足了勁生產,兩天兩夜就完成了訂單。」王剛回憶,最終,口罩順利通關,質檢也合格。兩天賺了二三十萬,王剛感覺很瘋狂。
「看著口罩機,就像看到了『金山』。」王剛說,那時,感覺就等著數錢了。
因為是二手口罩機,也非大廠出的,總是出現問題,比如壓片不整齊,需要調試,影響生產進度。王剛和合夥人毫不猶豫,就把這四套口罩機賣了。原本每套20萬買的,賣了18萬。然後,重新采購一套大廠的一次性口罩機。
4月20日,花200萬采購的N95口罩機也到了廠。這距他們付完全款已經15天。
緊跟著,公司就接到一筆30萬只的訂單,對方只要N95口罩的「白片」(註:口罩切片機比較貴,可能對方企業不願投資),拿過去二次加工,然後出口到新加坡。
「我們每隻賺5毛,一天一夜就賺了15萬。」王剛說,「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
利潤驚人,投入也不低:加上改造無菌車間的40萬,投資已達300多萬。
趁房價低,已經把所有積蓄投資進去的王剛,甚至重新開始看房。他盤算著,即使自己是小股東,兩個月也能分一百多萬,「到時候直接全款買房了」。
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口罩行情會在半個月內急轉而下。
疫情初穩開始進場的口罩生產線投資者,90%都無法收回成本。「上了N95口罩機的,虧損百萬很正常。」
國內疫情趨穩後,不少個人和企業還留有庫存,口罩的需求量也隨之減少。
轉變時:
「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第二個大訂單後,雖然國內幾百隻(多是家庭自用)、五千一萬只(企業復工用)的訂單還有,但王剛的口罩廠從4月底開始就再沒接過大訂單。
當時,口罩市場已經飽和。
王剛慌了,開始發朋友圈,發動所有親戚朋友幫忙賣口罩,但效果甚微。「有朋友找到一個地方防疫指揮部的領導,一問,人家還庫存了許多口罩。」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准,1月1日至5月31日,我國口罩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0802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255.84%。其中,4月35260家,5月開始下降,為10283家。此外,據央視報道,3、4月,中國驗放出口的口罩就達278億只,約為去年全球口罩總產量的3倍。4月24日一天,就出口10.6億只。
到五一勞動節,王剛徹底失去信心,「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就天天打 游戲 麻醉自己,晚上一直打到累得受不住才睡。唯一出去的時候,就是買煙」。
不說沒訂單,即使有訂單,按後來的口罩利潤率想收回投資,也不可能。眼見積蓄要打水漂,王剛感覺,活得很失敗。
多名業內人士說,疫情嚴重時期,因封路管控,想殺進口罩市場不容易。當時,「許多廠轉產生產口罩機」,仍一機難求。最高時,N95口罩機炒到230多萬,一次性口罩機100多萬。訂機要全款,而且發貨多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後。結果是,疫情初穩時殺進口罩市場的投資者,能在三月中下旬投產都算是早的。而且,當時口罩機廠根本不上門安裝,許多口罩機調試不好就「趴窩」在那。
據這些業內人士觀察估算,疫情初穩開始進場的口罩生產線投資者,90%都無法收回成本。「不上N95口罩機還好些,上了N95口罩機的,虧損百萬很正常。」
業內有這樣一句話: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投資者的下一步
決定把機器留下來,「邊做邊看吧」
五一假期過後,經過朋友開導,王剛感覺好了一些,願意出來做事了。
王剛聽說,浙江一些同行在國內疫情初穩時,就開始做口罩,「做了一段,立馬就把機器賣掉了」。如今,一次性口罩機的價格已跌到二三十萬,但也是有價無市。王剛與合夥人商量後,還是決定不賣機器。5月,曾有口罩廠找到他們,提出讓他們把口罩機放廠里,然後根據口罩生產數量分成,他們也拒絕了。
王剛說,目前,無紡布袋市場在恢復,他們決定以無紡布袋為重心,將口罩作為副業。原因是,周圍正規口罩生產企業不多。
和王剛遭遇類似的李磊(化名),與王剛選擇不同。他是國內某口罩重鎮人,姐夫家是開口罩廠的。國內疫情初穩時,他花200多萬上馬一套N95口罩機,相比一次性防護口罩,每隻N95口罩的利潤要高很多。然而,口罩機一直調試不好,無法投產。擔心口罩機降成廢鐵價,他以30萬的價格,把口罩機賣了。
即使如此,前期「倒口罩」的李磊說,他還賺了十幾萬。
疫情期間,像李磊這樣,倒口罩機、口罩、熔噴布的,穩賺不賠,許多都發了財。不過,最賺錢的,還是那些原本就生產口罩,以及疫情早期殺進市場的。
一場疫情,留下了「口罩機就像印鈔機」「有口罩重鎮造出許多千萬富翁」等傳言。
對此,這些業內人士多避諱不談。「中國人講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擔心被罵發國難財。」
現在,市場上原本達不到口罩生產標準的80%級(過濾效率)以下熔噴布,已從四五十萬每噸,暴跌到每噸萬元。95%級熔噴布,也從最高時六七十萬降到25萬,99%級熔噴布則從70多萬降到30萬。
「我們愁得不行,在考慮開網店,拓寬口罩和無紡布袋銷量。」王剛說,現在,國內口罩市場已經飽和。不過,那些輕工業欠發達的國家,對口罩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只要質量達標,仍然可以出口。現在口罩出廠價還是比疫情前高,相比之前每隻口罩幾分錢的利潤,現在的利潤還是可觀的。
「在外面也是報喜不報憂,父母問,也都是說還行。」王剛只能咬牙硬撐著,「僅剩的希望在出口,誰也不知道以後的疫情形勢如何,邊做邊看吧」。
(來源:成都商報)
㈧ 一次性口罩一條生產線需要多少資金
幾十萬到100 多萬不等
㈨ 生產一次性口罩的設備多少錢
市面上口罩生產設備分為平面口罩生產設備、N95口罩生產設備、折疊形口罩生產設備、鴨嘴型口罩生產設備,不同的口罩成品用不同的口罩生產設備。
1、一次性口罩生產設備價格
根據愛采購網顯示,一次性防寒口罩製造機價格在5.60萬元一台,一次性口罩自動包裝機價格在2.45萬元一台,全自動無紡布口罩生產設備價格在25萬一台。
2、n95口罩生產設備價格
N95口罩機18萬元一台。N95口罩快速焊切機5.8萬元一台。
現在市場上的無紡布一次性口罩本體機6萬,超聲波口罩點焊機(手動操作)2600元。全自動一拖二口罩機目前大約28萬左右,疫情爆發之前20萬左右,一台機器僅需一人操作。
口罩的利潤是通過銷量累積的。而因為市場需求擴大,口罩的價格也普遍較高,這也提高了產品利潤。有行內人士描述,口罩生產利潤高達70%。
一般情況下,口罩銷售尚都是從批發商那裡拿貨,但盡管是這樣,他們得到的利潤還是非常高。不過要是避開批發商這個中間環節,直接到生產商拿貨,那麼銷售商得到的利潤將更加高。鑒於目前的特殊情況,口罩銷售前景不錯。
來自蜂蜜網。
㈩ 一次性口罩機一條生產線總共需要多少錢
這個我還真關注過,沒疫情的時候最多不超10萬隨著疫情蔓延的情況漲到了38萬還不一定買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