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無溝雙髻鯊的介紹
無溝雙髻鯊,為雙髻鯊科的胎生魚類,肉食性,是最大的雙髻鯊,體長可達6.1米(20英尺)長。多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和暖溫帶水域。無溝雙髻鯊最先被德國自然學家 Eard Rüppell在1837年命名。他們是遷徙性魚類,夏天,它們游到溫帶海域避暑;冬天,它們游到熱帶海域越冬。
❷ 無溝雙髻鯊的外形特徵
無溝雙髻鯊平均3.5米長,體重超過230公斤,最長的記錄為6.1米,重達500公斤。
流線型的身軀與突起的頭部成為了雙髻鯊與眾不同的特徵。通過其較為平整的「錘頭」(相對於其他雙髻鯊的拱形)以及顯眼的外側凹口,成年無溝雙髻鯊可區別於其他大型雙髻鯊 。一般來說,錘頭的寬度是體長的23-27 %。
無溝雙髻鯊第一背鰭非常高,並呈顯著的鐮刀狀 ,而第二背鰭雖然小得多但也很高,並且邊緣呈凹形。臀鰭呈鉤狀邊緣凹陷,這不同於路氏雙髻鯊邊緣平整的臀鰭。背部呈深棕色,淺灰色,或者橄欖油色,腹部為白色,相比成年鯊魚,未成年鯊魚的第二背鰭尖端較黑。
一般來說,錘頭的寬度是體長的23-27 %。
他們的牙齒是三角形,並呈鋸齒狀,在越靠近嘴角的地方傾斜度越大。
無溝雙髻鯊背部呈深棕色,淺灰色,或者橄欖油色,腹部為白色。
相比成年鯊魚,未成年鯊魚的第二背鰭尖端較黑。
無溝雙髻鯊平均3.5米( 11.5英尺)長,體重超過230公斤(500磅) 。
一小部分的鯊魚,可能全部或大部分是雌性,要大得多。最長的記錄為6.1米( 20英尺) 。
有一條孕婦雙髻鯊於2006年5月23日在佛羅里達州的波卡格蘭德被捕獲的。
它長4.42米,重達580公斤,頭部的橫跨就有91厘米長。但在它肚子里的55個鯊卵中有52個已經接近成型,還有幾天就要降生了。
2010年4月15日, 澳大利亞東海岸的一群漁民在新南威爾士捕獲了一隻無溝雙髻鯊,鯊魚在被漁民拖至海岸前已經死亡。這只錘頭鯊長17英尺(5.18米),重2600磅(1.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