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买股票是为了收购上市公司
扩展阅读
10万买股票5年能赚多少 2025-09-10 18:48:24
中国巨幕和imax的区别 2025-09-10 17:40:38

买股票是为了收购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6-21 06:08:16

1. 如果某个公司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然后用上市公司购买子公司的股票,帮子公司上市,完成借壳上市,会犯罪吗

你的概念错了,
用上市公司购买子公司的股票,帮子公司上市:只是把这个子公司装进了上市公司。子公司并不是上市主体。

能做这么大的公司,自然有法律顾问,而且有证监会审批,违法是过不了的

2. 怎样利用股票收购上市公司

如果目标公司是全流通,就有可能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进行收购
拥有目标公司股票达5%,必须公告,达30%,要么减持,要么发出全面要约收购,然后购买愿意出让股东的股票,完成收购.

3. 收购大量股票就可以收购一家公司

只要你拥有该股份公司的50%以上的股份那么你就是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就收购了。 不过在超过5%的时候就要发公告了。后面就要触发要约收购了。
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是同股同权。面值相等。所以都一样。公司内部的股份也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不过对于公司内部的股份上市流通又一定的限制。一般都是上市过后的12个月或24个月的限制期限。这就是大小非解禁股。

4.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

5. 什么是上市公司收购其意义是什么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法购买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上市的股份,从而获得该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意义: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的股份以曲线收购达到对该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目的的行为。其主要内涵可作如下理解:
其一,上市公司收购的目标是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物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份,而不是目标公司的具体资产;
其二,上市公司收购的主体是投资者,投资者即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经济实体;
其三,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股或者取得控制权。收购成功后,收购方一般并不将目标公司的法人资格解散,更不会将目标公司的上市资格主动取消。在中国,保持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并利用该宝贵的壳资源从事资本运作以获得发展,是收购的终极目的。

6. 关于股票和上市公司收购

固定面额1元不一定就卖1元啊。

发行量是1000w股(原始股本可能是5000w股),发行价不会是固定面额1元。如果发行价是5元,公司收到的就是5000w。然后普通股是有投票权的,优先股是没有的(但有优先获取利润)。简单理解就原始股是很便宜的股(创业时本金,上市前的多轮融资),普通股(交易所你能买到的一般都是普通股,代表拥有这家公司的股份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优先股(一般不上市流通,也无权干涉企业经营,不具有表决权)。因此宝能只要股份足够就它说了算,毕竟王石自己让万科上市交易的。

股价也有净值 ,就像现价应该值多少钱。上市的这些公司股票固定面值都是1元,但净值都不尽相同,价格也不尽相同(为什么不一样那就连股神也讲不清)。

7. 是否是说只要购买了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可以说是收购了该公司

这不一定的 还有很多程序要走
而且在大陆A股市场收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全流通的股票并不是很多!!!

www.asharing.cn

问题补充回答:最简单的方法先从二级市场缓缓的吃进该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后,提出要约收购。(当吃入股份达到该公司全部股份的5%,要向证交所提交报告的,当然这期间有个时间差,如果超过5%后,在未来一年内你就不能卖了,因为如果你卖了得到的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 )

8. 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条件

收购上市公司是否须以控制上市公司为目的,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投资者若以控制上市公司为目的买进股票,其行为则属于公司收购;反之,则属于股票买卖而非上市公司收购。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仅概括出公司收购行为的商业特点,无法反映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特点,其结论有失偏颇。一方面,上市公司控制权是个弹性概念。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程度差别很大,收购上市公司某一比例股票,并不必然形成对公司的控制权,也难以认定是否构成上市公司收购。对于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来说,持有较低比例的股份已足以控制公司事务;相反,若上市公司股权比较集中,持有公司发行在外50%以下股份者,均无法构成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我们认为,不应当以商业标准代替法律标准。另方面,《证券法》确立了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定条件,而非商业条件。根据《证券法》规定,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买进或卖出上市公司股票达到一定比例的,要受上市公司收购规则的约束。持有上市公司5%的股份,在商业上通常尚未构成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但却属于《证券法》规范的上市公司收购行为。收购上市公司股票与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并非同一概念,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大宗收购虽然包含着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潜在目的,但仍属于特殊的股票购买行为。
我们认为,投资者从收购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到形成对上市公司的相对控制,进而形成直接控制,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买卖股票行为具有多重目的,有时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利益,有时是为取得公司控制权而奠定基础,有时还会带有其他特殊目的,但不应将该过程中的所有股票购买行为解释为旨在获得控制权的上市公司收购行为,否则,会误解《证券法》确定的上市公司收购规则及宗旨。

9. 购买股票 收购公司

事实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假设3000万的公司,其按照资产发行了1000万股的股份。那么其上市交易首日,实际流通的股本肯定不是1000万股,而是不足1000万股,可能只有200万,或者400万等。其他暂时不能交易的股份就是所谓的限售股。这些股份不是一直不能交易,而是要等待到解禁的日子才能交易。而这一类限售的股票就是掌握在大股东的手中,即控股了这个公司。即便你投入了1000万,也只能交易现在流通的股份。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你要是交易股份占到公司总股本的5%,就必须想证监会申报备案,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为所欲为的。

再假设这个公司到了解禁日,1000万股都流通了,但是公司控股的大股东股份不会轻易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流通的。你要掌控公司,就必须控股51%。而这种收购和并购,不是简单的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完成的,而是需要坐下来面对面谈判完成。这个时候公司的股票就会停牌,等待收购完毕之后才会复牌,同时公告股东的变化。

楼主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如果都是按照你这么说的控股公司。那中国石油这种国家命脉公司,国外的资金在市场上买了其51%股份,那中石油就不是中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