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股票为什么买就跌不买就涨
扩展阅读
股票阳光电源价格 2025-08-18 20:30:54

股票为什么买就跌不买就涨

发布时间: 2021-07-07 05:05:01

Ⅰ 为什么我的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温馨提示:股票投资是随市场变化波动的,涨或跌都是有可能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0-11-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为什么一买就跌 不买 每次眼睁睁看着他涨 再涨

一、选股时机
(1)成交量出现的位置决定股价的走势,长期盘整之后出现连续巨量且股价小幅上扬的股票可以大胆介入,不能畏缩不前。
(2)高价区出现巨量而股价变动不大的股票千万不要追进。
(3)选择黑马股的绝招之一是根据成交量变化,能够大涨的股票必须有大的底部动力,否则不会大涨。底部动力越大的股票,则上涨力度越强。
(4)成交量的圆弧底必须加以注意,当成交量的平均线走平时要特别注意,一旦成交开始逐步放大且股价小幅上扬时,应该立刻买进。
(5)股市中获利的关键在于选股,不能单看大势赚钱。否则很容易“赚了指数亏了钱”。
(6)成交量是股市气氛的温度计,有很多股票的狂涨并不是因为基本面有什么重大利多,纯粹是筹码供求关系造成的,而从成交量之巨大变化就可以测知该股股价变化的潜力。
(7)没有合适的机会不要进场,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做几次就足够了,只要抓几次黑马股就已经肥了。
(8)量是价的先行指标,成交量分析是技术分析及选股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内容。
(9) 在上涨过程中,若成交量随之放大,价格保持连续上涨,则上升趋势不变。
(10) 在下跌趋势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现象,表明抛压并未减少,而价格保持下跌,则下跌形态不变。
(11) 在上涨过程中,若成交量随之大幅度扩增,但价格却并不持续上升,则表明阻力加大,这是反转的征兆。
(12) 在下跌趋势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现象,但价格下跌趋缓,说明下方支撑力度增加,为反弹的征兆。
二、成交量的买卖点实战案例
1、低位的价量齐升,逢低买入

2、5日均量线与股价底背离—价量齐升时买入

3、无量“一”字涨停后的放量阴线—放量阴线处卖出

操作要点:
1、连续的无量涨停,说明持股投资者普遍惜售。说明此前惜售筹码开始大量涌出,后市走势就危险了;
2、此处的放量收阴,要求收盘价相对于交易日的收盘价出现了实质性的下跌,而非“低于当天开盘价,却高于上交易日收盘价”的“假阴线”;
3、个别情况下,机构会利用这种放量阴线进行震仓洗盘。如果后市股价能够超越这个放量阴线的价位,洗盘就基本得到证实,此时投资者可以重新入场买入。
三、成交量选股要注意的事项
(1)量是价的先行指标,成交量需要与股价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因为成交量脱离不了股价的变动,不能只单独分析成交量。
(2)股价上涨时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但是下跌时则不需要。
(3)不同板块,不同股票的成交量分析标准不同,小盘股换手率大于10%才算是放量,大盘股换手率大于5%才算是放量

Ⅲ 为什么股票买入就跌,抛了就涨

1、心态太差是主因。
2、你听股票么,就容易被股评托儿利用,你要是听大的趋势,一般都不会骗你,呵呵

——暗渡陈仓显性记忆,点到为止。

Ⅳ 为什么总是感觉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拉高吸引散户,突然下杀制造套牢盘套住散户,然后慢慢盘整或者盘跌,让被套牢的散户失去耐心,在低点割肉,再吸收筹码足够后,迅速拉升股价脱离成本区,然后开始盘整,因为有强势拉升之后盘整又不跌,之前拉升太快,散户不敢买入,现在盘整上上下下,散户开始敢买,随即再迅速拉升,让这一段盘整买入的散户庆幸自己买对了,通常这就是股票上涨第三波的主升段。
然后再进入盘整,这里盘整的目的,是吸引新的散户买入,而因为修正幅度又不大,之前买入的散户也不会卖出。等买入的散户足够多,主力就会迅速的开始第五波末升段的拉升。这里买入的散户也会和之前的散户一样,产生买对了的错觉。
于是主力在这里就开始边拉边出,因为这里的涨升不像第三波那样连续,所以在拉的过程还会不断有散户追入。等到主力持股出脱大半,就会开始迅速下杀股价,而之前买入的股民散户因为之前震荡后又涨的经验,就不会卖出。等到发现股价持续下跌到一个恐怖的位置。散户就会开始恐慌杀跌,这时候主力又会进场快速拉升。比如去年3373那一段,让散户以为牛市又开始,但实际这里只是ABC下杀的B波反弹,是主力给散户错误信心的做法。于是散户又被骗了。
于是,主力又会快速下杀出清筹码
散户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被割韭菜。

要想转变去学习正确的技术面筹码面知识

制定严格的止盈止损纪律 利用学会的东西建立一套高成功率的交易系统

当你能长期保持小赚+小赔+大赚 自信自然就有了

但是记得 只小赔 依靠的就是止损策略的严格执行

买入就跌 或者买入3天不涨 代表你分析的错误 错了就要认

记住学知识不是网络出来的那些大路货色

而是能拉出来在行情中实证 验证 成功率在七成以上的技术分析方法
举个例子
阳线吞噬 就是阳包阴 无论你在哪里找的知识 都会告诉你后市看多吧
但在A股二十年的统计中 阳线吞噬之后的走势 涨跌对半的概率 那么这种技术分析有用么?
更不要说 如果一段上涨后出现的阳线吞噬 叫做双人殉情 后市七成要下跌 比如2638之后出现的那2次 和1月9日3147那一次
相反的例子是贯穿线 后市上涨的概率超过七成 你看看创业板这几个月出现的三次贯穿线 是不是每次都出现短线反弹? 包括这次1月17日的
这还只是K线 还有成交量 筹码面 形态等等综合知识去研判的方法

Ⅳ 为什么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Ⅵ 为什么股票一买就跌,不卖一直跌,卖了就涨,不买一直涨

股票一买就跌,不卖就一直在不断下跌,一旦股民把股票给卖了就开始一直的上涨,很多股民就会认为是否是机构在盯着我们的单子进行操作?才会让我们买入就亏,卖出就涨。

其实并非如此,一只股票都涉及到几万账户或者几十万的账户,机构要盯着每一个单子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不现实,往往出现这种买入后股票下跌,卖出后股票上涨甚至一直在观望的时候股票就涨个不停,这主要在股民的操作问题。


总之,买入股票一买就跌,不卖就一直跌,卖了就涨,不买一直涨,这对大部分股民来说都经历过,但是为了避免风险就要有成熟的交易体系,有了成熟的交易体系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起码能让自己在市场中不会盲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