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彼得林奇有哪些选股原则
彼得林奇的投资方法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1990年年度聚会——晚宴上的演讲,可以说是他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珍贵的投资理念。
下面的这篇摘要就选自林奇在宴会上发表的精心准备的演讲:
规则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了解你持有的股票。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你应该能够在两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内向一个12岁的孩子解释你购买一只股票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购买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它的价格将上涨,那么你不应该买入。”
规则2: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
“预测经济完全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试图预测利率。艾伦·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头儿。他无法预测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无法告诉你12个月或者两年后利率将是多少。你无法预测股市。”“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规则3:不要担心股市
“你必须寻找麦当劳和沃尔玛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要担心股市。看看雅芳。在过去15年里,雅芳的股票从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现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门,可是家庭主妇要么外出上班去,要么和她们的孩子在外面玩。她们销售的东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买到。雅芳的盈利基础土崩瓦解。这家公司只伟大了大约20年。”“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麦当劳的表现非常好。它们进入了海外市场,它们推出了早餐和外带,它们做得很好。在这一时期,它们的绩效经历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长至原来的12倍,股价上涨到原来的12倍。如果道琼斯今天的收盘价是700点而不是2700点,你在麦当劳上面的投资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报。它的股价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获得8或9倍的盈利。”“关注个股,忘掉全局(big picture)。”
规则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时间
不要有这样想法:你一想到某个概念就必须马上把它付诸实施。其实你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我在关注它们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赚钱和赔钱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平衡,但是实际上没有。”
(资料来自博道投资官微)
⑵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各自的特点
彼得林奇与巴菲特都是传奇的投资者。两个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投资成就。
但两人有什么区别?从操作形式上区分,巴菲特喜欢将整个公司买下来,彼得林奇由于是基金经理,受到限制,只会购买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而从操作理念上区分,做为进攻型投资者,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有过如下分类:1普通交易,2有选择的交易,3买低卖高,4长线选择,5廉价购买。通过格雷厄姆的论述,可以轻易区分出:巴菲特是属于廉价购买型的。而彼得林奇是属于长线选择型的。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做长线选择型的投资者,“但具有在别人判断都错误时判断正确的能力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这种预见力不能被看作理性投资的特点”所以,彼得林奇为了使这种不存在变为存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巨大的付出,只维持了13年,1977年至1990年。如果加上1969年进入富达公司,彼得林奇也只维持了21年。
而巴菲特属于廉价购买型的。他的努力可以从1965年到今,可以说维持了42年,并且仍然在继续。而且在此过程,巴菲特的个人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如巴菲特所说:“这并不是查理和我希望的生活方式。(为了致富天天盯着股票行情有什么意思)”
两个人都互相欣赏,巴菲特曾引用彼得林奇的话“彼得林奇曾恰如其分地形容这种行为,是在铲除鲜花,浇灌杂草”而彼得林奇对巴菲特的评价也非常高。
而两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人都是坚韧的勤奋的投资者。而巴菲特偏于坚韧,而彼得林奇偏于勤奋。都值得我们学习。
⑶ 彼得林奇股票有什么理论
1、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
2、抄底买入,你总能知道什么时候一只股票跌到底了。
3、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
4、股价只有3美元。我能亏多少呢。
5、最终股价会涨回来的。
6、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7、等股价反弹到10美元时我才会卖出。
8、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保守型股票不会波动太大。
9、等的时间太长了,不可能上涨了。
10、看看我损失了多少钱,我竟然没买这只大牛股。
11、我已经错过了一只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只。
12、股市上涨,所以我一定是对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错的。
⑷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买入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人们恐慌中抛售的股票。”这话对么
关键是后句,因为恐慌抛售的股票
恐慌而错抛的股票。
不过这种散户不学也罢,是不是错抛,散户根本不知道。
散户投资基本面,不可能。
⑸ 为什么彼得林奇不喜欢买机构持股比例大的股票
机构持股比例较大的话容易被割韭菜被,不是很懂股票,说错勿怪。
⑹ 彼得林奇在书中写到市盈率与收益增长率比例,请问这个收益增长率指的是每股收益增长率吗
是的,谈到市盈率,既有人爱也有人恨,有人说它很管用,有人说它没有用。那到底是否有用呢,怎么去用呢?
在和大家分享我到底怎么使用市盈率买股票之前,先给大家介绍机构近期非常值得关注的三只牛股名单,时刻都可能被删除,应该尽早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我们通常理解的市盈率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一笔投资回本的时间就是用市盈率来反映的。
它的计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就好像,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股价20元,那么算买入成本,就按照20元来算,过去1年这家公司每股收益5元,市盈率在这个时就为20/5=4倍。就是你投入的钱,公司要4年才能赚回来。
这就表示了市盈率越低,表示越好,投资越有价值?不可以这么说,不能够把市盈率这么直接拿来套用,到底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番~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由于行业不同,就导致这个市盈率有所区别,传统的行业发展空间一般来说不是很大,市盈率不怎么高的,然而高新企业有很强的发展实力,一般投资者就会给出更高的股票估值,市盈率就会变得很高。
朋友们又得问了,我很茫然不懂股票哪些有潜力,哪些没得潜力?我连夜找到了一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龙头股的,选头部是选股正确的选择,排名会自动重新排列,大家领了之后再说:【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合理的市盈率是多少?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特性各有特点在上文说到过,市盈率多少才更合理,这确实很难说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做出有力的参考。
三、要怎么运用市盈率?
一般而言,市盈率的使用方法有下面这三种:第一是深入分析这家公司的历史市盈率;其二,这就公司以及同业公司市盈率,跟行业平均市盈率进行比较;第三个方法,深入研究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假设你不太喜欢自己来研究因为这样很麻烦的话,这里有个不花钱的诊股平台,以上的三种方法会被当做依据,你的股票是估高了还是估低了都能给你分析好,只要输入股票代码,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一份周密的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我自己认为,与其他方法相比,第一种方法是最有用的,由于篇幅限制,我在这里就和大家探讨一下第一种方法。
相信股民们都知道,股票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价格的,任何一支股票,价格都是处于上下浮动的,不可能一直处于上涨的状态,另外,对于同一支股票而言,想要它的价格一直下跌也是不可能的。在估值太高时,就会把股价往下调,当估值过低的时候,股价也会相应上涨。换句话说,股票的真正价格,是以它的真正价格为中心上下浮动的。
根据上面所说的,我们先来看看XX股票,它的市盈率在最近的十年里只比8.15%多一点,所以xx股票市盈率比近十年来的91.85%的时间要低,处于相对低估区间,买入的考虑可以有。
买入股票,可别一次性的全部投入。这里我们可以教大家分批买股票的方法。
举个例子,xx股票的价格是79元每股,你有8万的本金,你可以买10手,不是一次性买十手,而是分四次来买。
经过看最近十年的市盈率,意识到8.17就是近十年里市盈率的最低值,在这个时候有个市盈率是10.1的股票。那你就可以把8.17-10.1这段市盈率分成五个区间,每降到一个区间对应的就去买一次。
就比如,等到市盈率到10.1就是我们第一次购入的时机,买入1手,当市盈率下降到9.5的时候就买入二手,等到市盈率下降到8.9的时候再进行第三次的买入,买入3手,等到市盈率降到了8.3就是我们第四次购入的时机,买入4手。
安心把手中的股份拿好,市盈率每降低一个区间,照计划买入。
相同道理,如果这个股票的价格上升的话,也可以将高估值区间划分一个区间,依次将手里所持的股票全部卖出。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⑺ 股票作手回忆录 和 彼得林奇点评版股票作手回忆录有什么区别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原版
后者是彼得林奇点评版
⑻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
巴菲特没有开宗立著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
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
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不过,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1、股神的复利
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
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
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
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
并且,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
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
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
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
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
有两点原因:
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
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
3、勤奋的兔子
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
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4、彼得林奇的无奈
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
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
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
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
热点,不追;
题材,不买;
无业绩;不买;
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
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
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
否则,他还想买更多。
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
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
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
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
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
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
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
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
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
⑼ 彼得林奇:如果股票定价合理,则该公司市盈率将等于增长率,为什么
如果你找到一只几乎不曾被机构投资者问津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赚钱的股票。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它既没有被分析家们访问过又没有专家愿意承认知道它,你赚钱的机会就会大了一倍。当我从某家公司员工的谈话中得知专家上一次在该公司露面的时间是三年前时,我几乎不能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在银行,储蓄贷款社以及保险公司中,这是因为这类金融机构有上千家而华尔街却仅关注其中的50-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