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民国上海租界公司股票
扩展阅读
股票代码600117行情 2025-05-12 15:30:12
保安法 2025-05-12 15:02:04

民国上海租界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6-05 15:19:48

㈠ 原上海老租界

上海法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虹口区和闸北区。

上海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㈡ 民国时期上海外国租界

恩,除非战争封闭,其余时间倒是可以自由来往

㈢ 上海的电车

(清朝)

光绪七年(1881年)

六月,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倡议在租界内行驶有轨电车,法公董局采纳了倡议,并开始着于研究在法租界内行驶有轨电车交通的计划,这是上海第一次筹办有轨电车工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一月二十六日(3月1日)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获得在上海创办有轨电车工程的权利。整个工程由哈泼兄弟公司承包。

八月二十三日(9月21日)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电车专营合同,取得电车专营权35年。

同年比利时商东方万国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申请承办电车及电气事业的专营权。于十一月以10万法郎存入巴黎东方汇理银行,作为保证金,并与法公董局订立合约,把法租界越界筑路区所有道路的电车、自来水、电灯电力输送事业专营权让予该公司。专营权为50年。民国3年(1914年)2月双方订立合约修正书,专营权的期限改为75年。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二月二十一日(3月15日)布鲁斯.庇波尔公司将经营电车业务的权利转让给上海电气事业建设公司,工部局于四月初三(4月26日)核准。

四月二十八日(6月19日)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继任比商东方万国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法租界经营电电灯事业的经营权,以该公司的股票1000万股(每股250法郎)作为补偿。

五月十八日(7月9日)法兰西电车电灯公司(Compagie Francaisede Tramwayset E'clairage Electrique)创办,在法国巴黎登记,资本总额为360万法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日)上海电气建设公司(Shanghai Electric Construction Co. Ltd)上海有轨电车--简称上海电车公司成立。地址在北苏州路2号。法定资本70万英镑,开办实际资本为32万英镑,公司董事会设在英国伦敦。

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5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派克路(今黄河路)、斐伦路(今九龙路)兴建的电车专用变电站竣工。

同年上海电气制造公司的静安寺车栈(赫德路80号)竣工.法电资本增加到法郎420万元。

十二月十八日(1908年1月21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的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车栈驶出,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上试行。翌年二月初三日(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由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到静安寺,线路全长6.04公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四月初二日(5月1日)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在上海成立。资本总额为360万法郎。公司总管理处设在法国巴黎。营业办事处设于上海吕班路(今重庆南路)。

四月初七日(5月6日)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2路通车,自十六铺至善钟路(今常熟路),线路长5.6公里。同年七月初四日(7月31日)延伸至徐家汇,线路长8.5公里。

九月英商上海电车公司首次发售电车月票。每张8银元,童票5银元,只对外国人发售。

宣统元年(1909年)

七月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始对中国人发售月票,只限于乘坐二等车厢,每张5银元。

七月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始对有轨电车挂拖车,先以2辆电车挂拖车,至民国15年(1926年)有轨电车全部挂上拖车。

宣统三年(1911年)

闰六月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制造可乘14至16人的大型双马拖拉公共马车3辆,营运于杨树浦电车终站至渡口码头之间。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2月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成立,设于南市沪杭车站路(今南车站路),集股20万元。3、4月间向市长议事会议呈请承办南市电车事业,6月市长议事会通过。

7月上海南市市政厅与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为期30年。

8月英、法商电车公司开始互相通车联营,杨树浦至外滩一线延伸至十六铺

民国2年(1913年)

8月11日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通车。自小东门至高昌庙(今高雄路),线长4.8公里。

民国3年(1914年)

11月1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通车,自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口)至老闸桥(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线长1.1公里。

民国7年(1918年)

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与上海华商内地电灯公司合并,改名为上海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15年(1926年)

10月23日法商电车电灯公司14、15、16路3条无轨电车线路与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4、15、16路3条无轨电车线路联运。

民国26年(1937年)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受损严重。各汽车公司、交通公司的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相继停止营业。

民国30年(1941年)

12月8日日军占领公共租界后即接管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中国公共汽车公司。

民国31年(1942年)

3月20日日军当局将上海电车公司强行委托给华中都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

民国33年(1944年)

7月1日华中都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上海都市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1630万日元。华中都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300万日元,汪伪政府建设部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的一切设备作为现物投资,估价1330万日元。

国民34年(1945年)

9月29日市公用局在九江路50号设置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处,10月30日改组为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委员会,11月成立上海市电车公司筹备处。

11月市公用局将原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发还原英商经营。

民国35年(1946年)

上海市公共汽车筹备委员会与上海市电车公司筹备处合并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备委员会。

民国36年(1947年)

4月9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电车专营权合约期满,上海市政府准其继续经营,按原约延长7年。

民国38年(1949年)

7月1日公交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

5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在开展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定额管理的包线制。

6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修造厂首次自行设计的1000型无轨电车试制成功。

12月18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与法商电车电灯公司部分线路互相通车联营。

1951年

1月1日市公交公司与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月票互相通用。

1952年

1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顾开极为军事代表,杨春霖为副军事代表,征用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2月9日改名为上海市电车公司。

1953年

6月4日市公交公司71辆无轨电车移交上海市电车公司。

7月1日解放后上海第一条新辟的无轨电车线路21路通车,代替1路公共汽车环城行驶。其架空设备均由市公交公司自行设计、制造、施工。

8月8日上海市电车、公共汽车月季票联合发售处建立,统一发售上海市电车、公共汽车月季票。

1954年

2月1日上海市电车公司东长治路无轨电车保养场建成投产,定名为上海市电车公司第三保养场。1955年4月与第二保养场(汇山车栈)合并为上海市电车公司第二保养场。

10月5日上海市电车公司轨线工程管理所成立。

同日上海市沪南水电交通公司增设交通处,下辖电车车库、汽车车库、车辆修配厂、电车轨线直流管理所。

1955年

4月1日上海市市沪南水电交通公司的交通等3个专业处分别归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等局领导。上海市沪南水电交通公司的名义保留,至7月22日撤销。

5月12日上海市电车公司建造的第一座铁壳风汞弧整流站——广东(路)站建成供电。

5月~7月上海市电车公司轨线工程管理所先后接管上海供电公司移交的长治、胶州、黄河、静安、钟楼等五个整流站。

9月1日原上海市沪南水电交通公司交通处改名为上海市沪南车场。由上海市交通局直接领导。

1956年

是月上海陆上公共交通的票价进行改革:有轨电车起价0.03元,共5级,按0.03元进级;无轨电车起价0.04元,共4级,按0.03元进级;市区公共汽车起价0.05元,共5级,按0.05元进级;远郊长途汽车起价0.05元,共11级,按0.05元进级。市区公共汽车、电车月票亦同时改革:公共汽车、电车月票统一为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定价每张6元,取消优待月票,在市区公共汽车、电车上一律通用(浦东除外)。

4月30日上海市电车公司轨线工程所与上海市沪南车场轨线直流管理所合并为上海市电车公司轨线管理所。

10月25日上海市沪南车场划归上海市电车公司领导,改称上海市电车公司沪南车场。

11月1日全市公交车路别编号统一调整,规定1~30号编号为电车线路;31号编号起为公共汽车线路(后改为40号起)。

1957年

6月1日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上海市电车公司同时撤销,各公共汽车、电车场、厂、所均直属上海市公用事业局领导。

1958年

7月25日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简称市公交公司)成立,统一经营管理市内电车和公共汽车及附属工业单位,属上海市公用局领导。

7月市公交公司电车修造厂试制红旗牌大客车和第一辆铰接式大客车。

1959年

上海电车修造厂成批生产变阻式无轨电车控制设备,制造4500型电车和661型、662型铰接式电车。

1960年

6月1日 淮海中路(重庆路以西)电车轨道拆除, 撤销6路,7路有轨电车, 新辟26路无轨电车(徐家汇-海关)。

1963年

8月14日 南京路的有轨电车轨道于深夜拆除, 12路有轨电车停驶。

8月15日 原行驶于福州路,威海卫路的20路无轨电车行驶于南京路。

1964年

电车一场在武宁路征地, 建设停车场。1968年建成。

1965年

沪南车场改建, 定名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电车三场。

1975年

12月1日 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 改行93路汽车。

1982年

2月 公交推出汽车改电车计划. 61,60,93,37路汽车将改成6,8,9,27路电车. 另外, 客流大,双向均匀的41,43,46路汽车也将改电车.浦东增设5条电车线, 其中包括81,82路汽车改电车, 另外14,24路用一线变二线的方法取直。

1985年

公交各场重组, 电车一场与汽车三,六场合并成公交第三分公司, 电车二场与汽车一,九场合并成第二分公司, 电车三场与汽车二,四场合并成第一分公司。

1986年

延安东路越江隧道规划二条电车线路,二条汽车线路. 二条电车路线分别为12路延伸线(龙华路-南泉路)和29路(人民广场-沪东新村)电车新线。

1987年

内江路双层无轨电车停车场建成, 该停车场为国内第一座双层电车场。

1988年

10月 电车一场,二场,三场分别改成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一,二,三电车公司。

1990年

1月2日 上海电车票价调整, 由原来的4,7,10,13,16分上涨至1,2,3,4角。

4月30日 国内第一条隧道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

1992年

配合外滩改造, 中山东一,二路拆除电车架空线。22路缩线至闵行路, 27路改37路汽车。

1993年

8月 上海电车票价调整, 由1,2,3,4角涨至2,4,6角.

浦东电车场(电车四场)在杨高路建成。

1994年

11月25日 上海电车实行单一票价0.5元, 隧道五线电车单一票价0.7元。

1996年

单节电车投放20路, 由此上海逐步淘汰绞接式电车。

一电隧道5线电车停驶, 由汽车取代。

第一,二,三电车公司改制为一电,二电,三电公交公司。

上海第一辆空调电车投入14路运营。

1998年

三电公交公司重庆路停车场建设多层电车停车场。

1999年

3月1日 上海电车单一票价由0.5元调整至1.0元。

2002年

6月 浦东巴士公司杨高南路停车场内的电车架空线设施全部拆除。

7月24日 国内最大的电车企业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原一电、二电、三电整合重组而成。

11月 上海最老的公交停车场(95年历史)常德路停车场拆除。

㈣ 民国上海怎么有那么多租界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五口岸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次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又具体规定由大清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区域。根据这些规定,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来沪。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这些协议,即《上海土地章程》,达成辟设英租界协议。

㈤ 民国时期的上海,怎样处理市政府和各国租界之间的权力

市政府管理租界以外的(华界),租界内的各种事务由各国成员组成的工部局管理。遇到跨界事务时,会派人协商。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的一个独立机构,它不属于中国政府管辖。该机构由外国人组成,是设置于上海公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机构。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中国政府失去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在上海租界的外国人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其后开辟的租界都仿照上海租界的制度。

㈥ 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属于自由贸易区吗

当然不是了,租借地方是由国外来定租借区税法和贸易规则。本国人不享有租界区内各种优惠政策。

㈦ 当年上海的租界有多大

上海租界分为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

1、上海公共租界

1899年5月,上海公共租界面积扩展到33503亩(22平方千米),东面扩展至周家嘴,北面的边界到达上海、宝山2县的交界处,西面一直扩展到静安寺。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4个区。

上海公共租界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租界,由原英租界与美租界于1863年9月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

2、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1849年4月6日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此时的法租界仅有986亩。 1900年经历小幅扩张,1914年开始大幅扩张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级的住宅区。

(7)民国上海租界公司股票扩展阅读:

上海租界的结束:

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6月5日,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法租界历史旋即宣告结束,历时近百年。美英等国分别与重庆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将上海租界交还中国。实际上,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国政府收回。

参考资料:网络-上海公共租界

网络-上海法租界

㈧ 民国时期上海为什么有英租界和法租界

主要是法国和英国都希望自己在这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1845、1848和1849年,英美法三国,分别在上海设立租界,其中美国的性质并不算租界,只是美国商人购买土地,并没有逼迫上海道台给他政治特权。三国租界设立后,最初采取的是“分设租界、共同管理”的模式,成立工部局(市政委员会)。


在当时,英国最有话语权,美国也但愿当配角,但是法国这个国家非常自负,法国人的国民性格特别高傲。在任何国际事务上,法国都觉得自己必须是拥有独立话语权。


1850年,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1853南,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于此,中国国内的战乱,波及到了上海周边。就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发生了。而这一时期,英法两国联系紧密,虽然表面亲密,但私底下也有很多摩擦。



在1853~1862年期间,租界趁机扩地,为此要修改《土地章程》;为了维持治安,要设立巡捕房(警察局),在征税等多个方面,法国与英美的意见发生冲突。三方的矛盾由此爆发。


1862年4月,在没通告英美两国的情况下,爱棠宣布成立全部由法国人组成的“筹防公局”,随后改名公董局,性质相当于工部局。这是法租界分出去,由法国单独管理的标志事件。次年,英美将他们租界,改名“公共租界”,上海两大租界并存的局面,由此形成。

㈨ 民国上海那么多租界怎么收回的

你好,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直接收回,大家都是盟国了好商量。根据《上海租界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正式收回上海租界主权。这标志着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横行整整一百年的治外法权最终被卷进历史的坟墓,洗雪了中国人民被治外法权奴役的百年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