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为什么一再增持美国国债呢~
来自N太平洋彼岸的数据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神秘面纱的一角。
美国东部时间16日9点半,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继续下降至3868亿美元,创5年来历史新低。数据显示,自2007年3月以来,中国已经连续8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总减持量达到350亿美元。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持有量世界第二的国家,一再减持的行为虽然惹人注意,但仍被普遍认为是"合理且可以理解的"。
"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加速下跌,美元贬值成为定势,减持美元资产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理所当然的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但他同时指出,相对于我国1.5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350亿"只是很小一部分,不会对美国造成影响"。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中国从去年3月份的4211亿元开始减持,连续6个月平均减持额在50亿美元以上,10月份的减持量达到了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为86亿美元,而11月份在10月份的基础上只减少了2亿美元。
这种渐进且相对温和的减持方式更容易让市场接受。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易宪容认为:"中国提出外汇储备投资要走多元化道路,就要优化资产结构,调整投资策略,运用组合投资工具。"
而这种思路已经被中国的外储投资管理人灵活运用。美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从2007年1月份开始大量买入美国市政债券,总买入量达到1464亿美元,且月均买入量超过13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国债买入量。
"发达国家的债券都有合理健全的信用评级。市政债券的收益率比国债高,风险比公司债低,比较适合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对资产保值的要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专家张瀛说。
除了美国市政债券,中国还同时大量买入美国公司债和公司股票。数据显示,去年11个月中国总共买入美国公司债413亿美元,股票93亿美元,其中仅6月份就买入美国股票33.45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无法全面显示各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很可能会调整投资币种,比如增持欧元资产,而近期人民币兑欧元是贬值的,这种投资更加明智。"易宪容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中国外,其他几个美国国债的持有大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持。其中,英国作为第三大持有国,已经连续12个月增持美国国债,至11月份达到3156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内的增持量达到2395亿美元。
而日本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但其持有量在最近一年呈现宽幅波动的态势,其10月份增持了98亿美元,而11月份又减持了117亿美元。
"英国大量买入美国国债跟两国都遭受信贷危机有关,在汇市上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易宪容分析说,"但各国对外汇资产的配置都跟每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美国信贷危机导致了美国股市和债市的低迷,但数据显示,国际投资者对美国证券的需求情况已经开始好转。
美国财政部16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去年11月份美国的外国资本净流入额达1499亿美元,比上个月大增62%。而外国持有的短期美元债券(包括短期国库券和其它抵押类债券)上升到365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债上升到156亿美元。
外国投资者持有的金融类美元债券上升到337亿美元。
受此因素影响,美国国债16日收盘除了2年期微涨之外普遍走低。其中,5年期国债下跌1/32,收益率报3.00%;10年期美国国债下跌9/32,收益率报3.74%;30年期美国国债下跌29/32,收益率报4.34%。
② 下调美国和法国的信用评级为啥会对全球股市有影响股市的涨跌取决于什么
美债危机导致的美国信用评级的下调,重要的作用应该是改变了目前世界金融的理论基础.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推导效应.
目前国际体系的基本假设就是美国不会违约,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自一个国家买了国债,已开始每年按时收到利息,突然有一年,有可能你会收不到利息了,你就会恐慌.并且会担心到本金的安全,随之而来的,连国债都会违约,那企业债呢?如果老大不守信用了,那老二老三会不会也不守信用呢?最终谁会守信用呢?连最安全的投资品种都出现了违约危机,那么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股票,境遇可想而知.
希望上面的解答能对您有帮助.
③ 标准普尔是美国公司 下调美国信用指数 其中有何阴谋
主要观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是利大于弊,而对整个世界都是灾难。
2011年美国债务占其GDP的比重大约为98%,2010年日本债务占其GDP的比重估计达到220%,2010年意大利的债务占其GDP的比重的为119%。标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大有文章,可能是一个阴谋。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简称标普)5日宣布,将美国AAA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维持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受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影响,亚太股市8日低开低走,主要股市均大幅下跌,多个市场跌幅超过3%,韩国股市午后一度因跌幅过大暂停交易。截至15时,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跌2.18%,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3.86%,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跌2.91%。中国沪指报2526.82点,跌99.60点,跌幅3.79%,深成指报11312.6点,跌389.13点,跌幅3.33%。而美国周一的股市则大跌5.5%。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是利大于弊,而对整个世界都是灾难。因为这样一来,美国至少可以向世界各国赖账8000亿美元-12000亿美元,截至今年5月,美国公共债务14.3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持有4.45万亿美元占比31%,这意味着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都被捆绑在美债战车上。此外,这也有利于美国的出口。
对于中国所持有的1.16万亿美元国债而言,由于国债面临抛售压力出现价格下跌,中国持有国债面临账面损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曾多次公开警告,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处境危险,无论是美元贬值或美债评级下降,都可能导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账面减值将达20%至30%。而且这样一来,还会压迫人民币升值,加大了中国出口的难度。在美债危机影响下,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人民币继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除了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太多办法来应对。
现在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标普没有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为负面(就如同给意大利的评级那样)而是直接降为AA+?按理说,首先应该降级的是意大利和日本。我们现在来比较三国的债务占其GDP的比重。
美国2010年的GDP为14.6万亿美元,截至今年5月,美国公共债务14.3万亿美元,美国债务占其GDP的比重大约为98%。
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普通国债余额在1990~2010年间增长近3倍,预计2011财年末将达到668万亿日元,占其GDP的138%。再加上其他借款、短期政府债券等,日本总债务余额在2010年末已达到919.15万亿日元,约占GDP的210%,创历史最高纪录。另外,IMF的统计也证实了上述说法,2009年日本总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已达216%,2010年估计达到220%。
2010年,意大利的债务占其GDP的比重的119%,即18430亿欧元。债务利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远超欧元区2.8%的平均水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2011年美国债务占其GDP的比重大约为98%,2010年日本债务占其GDP的比重估计达到220%,2010年意大利的债务占其GDP的比重的为119%。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标普对日本和意大利的信用评级。2011年1月27日,标普宣布下调日本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AA”调整至“AA-”,长期主权信用展望维持在“稳定”。 2011年5月底,标普将意大利的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为“负面”。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美国债务的评级应该是负面比较合适,而不应该一下由AAA降为AA+。这其中必然大有文章,可能是一个阴谋。我很担心明年三大评级机构可能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中国是否准备好了?
④ 美国股市和债市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1、没有直接关系,但间接联系还是有的。
4、国债与股市的区别:
权利不同,国债债权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
国债是国家发行,但只有股份制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期限不同,国债是一种有期投资,有规定的偿还期,股票是无期投资。
收益不同,国债可获得固定的利息,股票分红不固定。
风险不同,国债想多比股票低,买国债的收益会比存银行高,因为国债的收益比银行存款收益高才会吸引投资者买国债。
⑤ 美国健康联合集团公司的全球信用评级是多少。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10月14日,一大把网站特别策划《观天下》活动第一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以上问题与业内专家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总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导致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包括成立各类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让市场稳定,整体在根上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先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侯玉成认为,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连杰表示,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另一个层面,刚性的内需支持的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比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侯玉成认为,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对于什么样的行业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企业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全身而退?各位专家对中小企业提出建议:
侯玉成: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变和提高。今年乃至未来,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这需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准备,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技术需要进行提高和准备。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一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熟悉的人才,做一个必要的配备。
连杰:谈到中小企业发展有一点要提出,就是中国金融环境。在中国金融环境整体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金融行业是有机会的,金融行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种小企业,有可能也会生活的很好。投资公司选企业,在实务中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行业空间,即使排名第一,但行业中只有一百万的生长空间,是不考虑的;第二是行业壁垒,这是限制竞争的因素,设计壁垒让后者无法追赶,甚至不能轻易进入这个领域竞争,这就很有价值了。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施慧洪认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而侯玉成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最后,三位专家谈到我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何时突围时,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市场,通过危机的锻炼,来提高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
⑥ 国际三大评级公司是哪三大公司呢
Moody's 穆迪公司
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MCO)。在全球占有40%的份额。 Berkshire Hathaway和Davis Selected Advisers为穆迪的最大持股者。穆迪于2001年7月在北京设立代表办事处,开拓中国业务。
STANDARD&POOR'S 标准普尔
由亨利·瓦纳姆·普尔(Mr Henry Varnum Poor)于1860年创立。标准普尔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标准普尔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其中包括反映全球股市表现的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和为美国投资组合指数的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一系列指数。1966年麦格罗·希尔公司(McGraw-Hill)兼并标准普尔公司
FitchRatings 惠誉国际
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1997年惠誉国际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
-------------------------------------------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惠誉国际、标准普尔、穆迪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Davis Selected Advisers为美国着名共同基金管理商,以长期持股闻名。
⑦ 标准普尔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什么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杨波)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5日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
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同时,标普维持美国短期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评级展望负面。
这是继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下调美国评级之后,第二家评级机构宣布下调美国评级。8月3日,大公国际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至A,展望为负面。大公国际说,提高债务上限不会改变美国债务增长水平快于其整体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事实。大公国际对美债给出的A评级使美国降到与俄罗斯、南非和爱沙尼亚一个级别。
今年4月18日,标准普尔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但维持主权信用评级不变。
8月初,另外两个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曾双双表态,将维持美国AAA的主权信用评级。但是,两家评级机构同时表示,如果美国不能有效实施减债措施,或者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无法完成降低债务与GDP之比的任务,则不能排除其在未来调降美国信用评级的可能。
8月2日,几乎是在大限铃声响起前的最后一刻,美国总统奥巴马紧急签署了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法案,化解了美国出现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的危机。
此前市场即传言标普将很快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导致美股 道琼斯指数在周四暴跌超过500点,周五盘中又一度大跌245点,标普当时拒绝对传言做出评论。尽管美股此后有所反弹,道指收盘小幅上涨,但本周依然重挫5.8%。而欧洲股市 则在本周大跌近10%。
【相关知识】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 rating)是指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就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作为中央政府对本国之外的债权人形成的债务,一般由债权人所在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的职能就是评定某国家某公司发行的证券(股票债券等)在未来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这些证券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级别,他们的评定对世界各国投资者有指导和影响作用。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为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且均为美国公司。
美国财政部称标准普尔的降级评估有错误
美国财政部对标准普尔降低美国信用评级做出回应,称存在错误。财政部发言人表示,标准普尔公司的评估中有2万亿美元的错误,“一份有着2万亿美元错误评估的决定显然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周杏坤
⑧ 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对中国老百姓有什么好处美债信用降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对于普通老百姓没有好处,这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去买美国国债,纳税人就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那为什么要买美国国债?主要是为了保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可以使美元坚挺,同时我们自己这边保持人民币不升值,这样有利于出口,从美国佬那边赚钱,这样才能促进GDP增长(我不说你也明白了,只有通过经济增长CP才能坐稳执政的位置)。但是这些钱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会惠及小老百姓多少,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富起来的只是少数人。美债信用降级嘛,就是怕美国还不起债,对于今后继续购买美债,政府会承受更大的疑问和压力,不购买美债,影响出口,影响GDP。。。你懂的。但是由于中国强大的出口集团的影响,中国今后不会停止购买美债,除非中国经济转型(这涉及如今诸多既有利益,很多官员也牵扯在内,要转的话会有不少阻力)。
⑨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
专家预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引发全球大崩溃,远甚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韩国《每日经济》说,这是1941年以来世界评级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很可能发生美国国债价格猛跌、美元持续贬值、全球股市下降等全球性冲击波。
{1} 全球债主都会被“坑”
英国《独立报》称,世界上的每一个银行、国库、退休基金几乎都购买美国国债。即使稍稍降级,也将影响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这意味着美国人购买韩国电视、德国汽车、中国玩具、苏格兰威士忌和其他产品的能力下降。美国作为“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将渐行渐止,反过来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增长放缓。
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美国国债曾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暴中的最后一处安全港,然而现在它的信用度已然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5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2.5%,创2010年10月以来新低。一旦美债失去国际地位,美元大幅贬值,中国、俄罗斯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将损失惨重。
{2} 冲击全球股市引发金融动荡
专家认为,标普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有可能使得美国融资成本上升,美债收益率提高,对债券市场造成负面冲击,同时还有可能使美国经济遭到重创。目前美债中有大约四成被用来作为各种金融市场交易的安全抵押品,评级调降意味着美国国债作为金融抵押品的资质受到怀疑和削弱,可进而导致相关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本周全球股市哀鸿一片,市场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心导致资金迅速撤离。此次调降评级毫无疑问将使市场信心再度遭受重创,美股周一低开可能性很大,并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股市。投资者对美债情况悲观的预期将进一步加强。
{3} 每个美国人都被迫加税
信用评级下降对美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国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贷款时的利率会提高。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对国民解释,评级下降意味着美国国内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等各种金融产品的利率升高,这等于每个美国人都被迫加税。
美国国债的实际大头是本国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很多养老基金。按照规范,评级降低,机构投资者必须抛售国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风险。
美元贬值加速 中国将损失惨重
专家称:中国应捍卫作为美最大债权国应有利益
有专家认为,降低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可能会加速美元贬值。
美元在全球储备中所占份额为60.7%,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截至今年5月持有1.16万亿。此前美国重要智囊外交关系协会亚洲部主任易明曾指出,中国与日本持续购买美债,是因为欠缺更为安全的投资选择,只有美债市场容下中国巨额投资。
对于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对中国的影响,鲁比尼指出,中国有两个选择,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如果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打击出口,中国会继续购买美债。专家认为,中国未来不管是否坚持美债,这种损失都不可避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评级的下调使我国外汇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国,我国可对美国发行债券提出要求。为此,她建议,作为最大的债券持有国,我国应要求美国发行如新加坡一样的随通胀增长收益率增长的债券,以锁定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风险。同时,要求美国刺激实体经济增长,财政削减开支。当其没有足够资金发展实体经济时,应敞开大门,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而不是再购买国债。此外,我国还应该寻找新货币挂钩支持点,改变与美元单一挂钩的局面。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认为,此次危机凸显建立一个与美国市场竞争的投资舞台异常重要。中国应联合有共同利益的世界力量,来捍卫中国作为美最大债权国应有的利益效果,发出改革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国声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袁鹏说,美国的问题实际上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方向问题。美国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社会集团的利益纷争激化,征税富人不高兴,减福利穷人不干,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在下降。对于中国而言,美国被降级将使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任务更加紧迫,必须当成一种战略性任务去实施。
我国政策紧缩应更加小心翼翼
天气很热,西方经济很冷,下半年难有惊喜,倒有惊吓不少。我国政策紧缩应更加小心翼翼,多看少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中国受损失最大
美债危机,动摇美元储备地位,中国受损失最大。美国债务状况恶化,美元价值受到动摇已成定局,中国还有必要继续保持低汇率,牺牲环境和资源代价补贴全球消费吗?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江赛春
黄金和白银更受追捧
目前全球两大避险地之一的美债的地位出现动摇,黄金和白银更加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