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
扩展阅读
股票代码234 2025-05-19 18:56:20
银行大额存单靠谱吗 2025-05-19 18:53:34
三维通迅股票行情 2025-05-19 18:53:22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6-30 07:57:57

⑴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的城市是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的城市是浦城。

浦城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

距南平市220公里,全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浦城县地处福建最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19′之间,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87公里。

(1)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扩展阅读:

浦城县地理环境:

闽北重镇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端,踞八闽上游,界闽浙赣三省。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江西省的广丰区,福建省的松溪县、建阳区、武夷山市毗邻。境内面积3383.02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三大县。

武夷山脉和仙霞岭在县北际会,沿县境迂回诘屈延伸,形成四面环山,岗峦罗列,从北向南倾斜,略向南开口的盆地。千米以上的山峰290座,雄峙县东北的营盘尖,海拔1664米,为群峰之冠。溪山环合。水分别流注闽浙赣三省:干流南浦溪,为闽江源头,发源于县北柘岭,县南出境,注入建溪,汇流闽江。

浦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780.2毫米,为福建省多雨地带之一。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3.5小时。矿藏种类多。铀矿、硫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铅锌矿、萤石矿品位高,瓷土资源丰富,濠村有黑色花岗岩大型石料矿床。

⑵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银币值多少钱

图片

⑶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的城市是哪里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的城市是浦城。

浦城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

距南平市220公里,全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浦城县地处福建最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19′之间,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87公里。

(3)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扩展阅读

蒲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旧、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汉、晋、魏、唐、宋遗址;有唐、宋、金代寺塔和明、清古建筑;有王鼎、林则徐、杨虎城纪念馆和永丰烈士陵园;更有著名的唐代4座帝王陵和唐让帝惠陵等20余座陪葬墓群,以唐睿宗李旦桥陵最为著名。

其中,桥陵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惠陵景区为3A级景区、泰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化遗址公园”,王鼎纪念馆被授予“市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林则徐纪念馆被授予“市禁毒教育基地”。

同时,桥陵、清代考院博物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5家景区被评为全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有尧山风景旅游区、龙首坝黑峡谷风景旅游区、张家山风景旅游区、常乐风景旅游区、山西村古城堡、大峪河水利风景区。

⑷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人是

方志敏(1899-193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

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7岁入私塾。1916年秋,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在校组织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1919年夏,与邵式平等发动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同年秋,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次年,升入应用机械科学习。为该校学生自治会负责人。1921年春,因领导该校学生反对腐败教育,要求教育改革而被校方开除。不久,加入江西“改造社”,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同年秋,考入教会学校九江南伟烈大学。

1922年春,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同年7月,赴上海,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赴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并与赵醒依等人,于1923年初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参加“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工作,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7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不久,回弋阳创建中共漆工镇小组,组织“弋阳青年社”,出版《寸铁》旬刊,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

1926年5月,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同年12月,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秘书长。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全省农民运动进入全盛阶段,农协会员发展至80余万。3月“赣州惨案”后,赴武汉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愿,并出席中共中央农委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旋与刘一峰等8人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赣代行省党部职权,并在南昌创办了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了农民自卫武装。6月5日,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礼送”出境,旋化名李祥松,赴赣西巡视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

“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发动秋收暴动,先后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28年2月,与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弋横暴动,时任中共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暴动总指挥,暴动失利后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坚持斗争。4月,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并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领导建立了弋阳、横峰县苏维埃政府,任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主持召开弋、横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确定了反“围剿”斗争的基本战略。会后,赴贵溪、波阳、万年、德兴、湖口等县,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组织农民暴动。1929年,任中共信江特委书记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建立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

1930年,任信江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率独立团在赣东北、闽北一带开辟根据地。先后领导了贵溪、万年等县的农民暴动,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局部性“围剿”。同年7月,领导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8月,当选为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9月,当选为赣东北行委执行委员,随红十军转战赣东北。1931年3月,当选为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文化委员会主席;3月下旬,任红十军政委后当选为赣东北特委常委,率部转战贵溪、余江及闽北地区,在闽北连打11仗,连战皆捷。9月,被选为中共赣东北省委常委。同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同年当选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1932年9月,再任红十军政委,率部二进闽北,先后攻占赤石、星村两镇和浦城等地。12月,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1月,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兼任政委,并组建新红十军。3月,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荣誉勋章。12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

1934年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局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1月,红十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8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南昌市下沙窝。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约30万字的文稿。

1960年,在南昌市郊梅岭修建方志敏烈士墓,毛泽东亲笔题词。1977年8月6日,举行“方志敏烈士遗骨安葬仪式”。1985年出版《方志敏文集》。

⑸ 方志敏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被捕牺牲。2009年9月,方志敏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⑹ 请问解放初期的团长工资是多少呢还有在建国初期的烈士有多少抚恤金或是给别的东西代替谢谢

在没有成立延安革命根据地之前,红军时期跟国军的情况基本一样,每月两块大洋。
在没有成立延安革命根据地之后,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一次发行兑换券,主币为1元,辅币为5角、1角、.5分三种。又曾铸造1元的银币和2角的辅币。次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和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相继发行了各种纸币。1934年10月,工农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北上抗日,在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建立了银行,并分别发行了货币,在各自的根据地内流通。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 各解放区货币的共同任务是:保护人民财富、支援革命战争和生产发展。由于当时解放区还不能连成一片,因此,分散发行的货币具有独立性。这有利于灵活作价,机动战斗,阻止敌伪对解放区的经济掠夺和破坏。随着解放区逐步扩大并连成一片。1949年12月,各解放区联合财政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除东北银行和中州银行暂时保留原有系统外,其他西北、华北、华东各地区银行一律改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而将华北银行改为总行。同时发行新中国的统一货币——人民币,逐步收兑原有各地区的各种货币。

建国初期,即从1949年12月以后,我国已开始发行人民币,取高票额为10元,那时货币不贬值,10元就相当于现在的100—200元,烈士有多少抚恤金也就五六百元左右!
细致的不太清楚!

⑺ 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浦城,与哪些地方交界

浦城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县治驻南浦街道,坐标介于东经118°31′—118°33′之间。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8公里。



(7)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扩展阅读

浦城风景名胜:

1、九石渡景区

九石渡景区在福建省水北街镇境内,景区内丹山怪岩、碧溪清流,构成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那历经沧桑的寺庵、古瓷窑遗址唤起人们对悠悠岁月的思绪。历代均有名人到此游览,并留下诗文,给予景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2、仙楼山

仙楼山,海拔333米,方圆600商,拔地而起,屏列于福建浦城县城东。西汉建元六年(前135),馀善被封为东越王,在这里依山筑城临浦,并建烽火台于山巅,又在山下筑有行宫,后人遂将此台称为越王台,其山亦称为越王山。

⑻ 政府机关的存款是什么存款

财政性存款主要是财政金库款项和政府财政拨给机关单位的经费以及其他特种公款等。
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同被定为国家银行,经理公款。民国18年(1929年)中央银行福州分行成立后,按照国民政府颁布的“各地公款应存入中央银行。凡设有中央银行的地区,所有机关公款如不全数存入中央银行,当以营私舞弊论处,并将公款提还国库”的命令,(《福建省政府公报》民国18年84号训令。)把经理国库列为首要业务。凡未设中央银行的地区,国库资金和政府机关公款,由中央银行委托其它国家银行办理。民国24年福建省银行成立,福建省政府即决定将省金库移归该行代理,并于民国25年1月,向中央银行福州分行和厦门分行接收省金库及厦门分库,同时办理省、市政府机关公款存款。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工农银行、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都按苏维埃政府规定,办理机关、企业、部队等单位存款,代理金库,代理发行公债,代收各级政府、军队、机关、团体罚没收入和城市商人捐款等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性存款,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主要种类有:金库存款、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机关团体(包括学校及一部分由财政拨给经费的团体和其他事业单位)存款、部队存款、基本建设存款等,其发展情况如下:
省人行成立后,贯彻执行1950年3月12日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机关、部队、公营企业现金管理的规定》,“凡本省机关(指县级以上政府机关、团体、公立学校)、部队(指驻在本省境内部队)、公营企业所有现金收入款项,除酌留少数现金自行保管外,其余须当日送交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它委托机构,最迟须于翌日午前存入”;同年4月7日,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凡一切公营企业、机关、部队及合作社等所有现金及票据,除准予保留规定之限额外,其余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办法存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它委托机构,不得存入私营行庄”,以及贯彻同年8月20日华东军区后勤部、人行华东区行关于《为实施部队、机关现金管理的联合指示》等规定。在开展现金管理的同时,组织财政性存款。1950~1952年,全省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3975万元,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54%。
“一五计划”时期,本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开展增产节约,财政性存款增加。反映在金库存款上,由于各部门节约支出而收入相对增加;机关存款由于华东区行政机构撤销,重点工程款项如鹰厦铁路、厦门海堤等工程款项直拨到省而使存款上升;基建存款则由于各项支前基建工程加紧进行,基建拨款增加而带动存款增加。据统计,1953~1957年全省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12415万元,比1950~1952年平均额增长212.4%,但由于储蓄存款增长快,致使财政性存款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比重降为49%。
“大跃进”期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一部分银行合理的规章制度被打破,有的贷款被挪作财政性支出,财政性存款含有“水份”而突然猛增。1958年全省地方金库存款达8783万元,比1957年末增加6237万元,增长245%。其原因是财政欠经建局基建垫款4200多万元未拨还,另外是年度基建计划未完成迟延拨款。机关团体存款也突破往年规律,从5月份起直线上升。据福州、厦门等13个重点县市对机关团体存款调查分析,其增长原因:一是基建存款增加。当年13个县市基建存款1106万元,占机关团体存款4045万元的27.3%,仅古田溪水电站工程处基建存款即达807万元;二是财政抽调企业流动资金未用部分转存额大,仅省财政厅专户存款即达1106.8万元;三是交通部门修建公路费存款增多,约占13个县市机关团体存款的13.9%。
1960年,地方金库存款减少,而机关团体和基建存款仍然继续增加。当年地方金库存款8767万元,比1959年减少4590万元,下降34.36%;地方机关团体存款28091万元,比1959年增加7074万元,增长33.66%;地方基建存款1.27亿元,比1959年增加3114万元,增长32.51%。其原因:1960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减少1.3%,支出增加23.7%;机关、企业应上交财政的款项没有及时上交,其中仅省级各部门应交而未交款项就达2355万元。
1962年,本省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和《银行工作六条决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后,财政性存款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好转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逐年增加,也相应增长。1958~1965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4.29亿元,比1950~1957年年平均额增加3.36亿元,增长363%,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45%。
“文化大革命”初期,银行合理的规章制度被称之为“管、卡、压”,银行机构被撤并,工作削弱。1966~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连年下降,财政性存款也相应锐减。此后经济、金融情况稍有转机,财政性存款才开始上升,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仅增长5.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77~1978年财政性存款增长61.6%。1966~1978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6.61亿元,比1958~1965年年平均额增加2.32亿元,增长54%;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4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979~1988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分别增长1.7倍和14.6倍,各项行政事业经费增长3.2倍,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3倍,所以财政性存款来源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银行为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除用现金管理这一行政手段外,还运用经济手段组织财政性存款,开办机关、团体一年、二年和三年定期存款业务。1979~1988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11.79亿元,比1966~1978年年平均额增加5.18亿元,增长78%。但由于改革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渠道的变化,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资金相对增长趋缓,而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则大幅度增长,致使1979~1988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占同期各项存款总额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仅占12%。

⑼ 清贫 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
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其中《可爱的中国》节选改编后被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一课。

⑽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的城市是

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人口321万,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福建省级文明城市。

历史沿革:

1、东汉建安初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后属建安郡。西晋太康初改名延平县,仍属建安郡。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废入建安县。

2、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王闽以延平镇置镡州。开运二年(945年)地入南唐;次年州废,改置延平军。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升为剑州,六年置剑浦县为州治。宋为南剑州治。

3、元属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复名南平县,属延平路。明、清属延平府。历为州、路、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13年属北路道(次年改称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4、1949年属第二专区,1950年改称南平专区。1956年析南平县城区及东坑、塔下等五乡设南平市(县级),属南平专区。1960年撤县设市。1971年属建阳地区。1988年行政公署迁驻南平市,建阳地区改名南平地区。1994年南平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改设延平区;2014年,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南平市政府由南平市延平区迁至南建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