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宝能集团是做什么的
提及宝能集团,相信许多人都非常熟悉,其在资本市场上风格较为激进。几年前,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之争让其知名度大增。那宝能集团有多大实力?它背后的真正老板究竟是谁?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官网资料显示,宝能集团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深圳,深耕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等产业板块,业务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20多个城市,创始人&董事长是姚振华。据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姚振华家族财富高达406.6亿元。宝能集团有多大实力
宝能集团
据了解,2016年,是宝能的高光时刻。除了万科,宝能还持有南玻集团(含A、B股)、中炬高新、中国金洋、韶能股份、南宁百货、华侨城A、合肥百货、明星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但万科股权之争之后,宝能变得低调起来,但其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据最新消息,宝能又开始活跃起来了。近日,宝能旗下公司意在控股南宁百货,但遭该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激烈反抗,导致其入主遇阻。
❷ 姚振华是靠万科成中国第四首富的吗
姚振华从事农贸生意起家,曾经做过炸油条、卖蔬菜的小生意,王石、郁亮用三十多年时间,爬上了中国房地产的顶峰,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会被一个靠炸油条、卖蔬菜起家的潮汕人炒了鱿鱼。
他的发家历程是怎么样的呢?2003年借助深物业在中小板上市,完成资本积累第一步;2012年成立前海人寿,正式大举进军资本市场。
几十年间,就将其掌舵的“宝能系”发展成集地产、保险、物流、小额贷款、教育、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庞大而神秘的商业帝国。
截至目前,宝能集团净资产高达1200亿元,市值超过5000亿元,在收购万科这件事情上,宝能算是一次把杠杆用个够。
其实,在万科宝能斗争前,宝能系就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捕猎”了多家上市公司,手段大多凶猛,一掷千金。
也不能说姚四哥这次成中国第四富豪就靠的万科,但是,在过去的一年真正引发姚老板财富巨大变动的可能就是买入万科股权了。
其实,姚振华也没有攫取王石的奋斗成果,而是冒市场风险投资才实现财富排名的蹿升,不过,未来如何还不知道~
❸ 股票大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后,股票价格的高低,关乎到一个企业的形象,说白了,股价就是体现上市公司的价值。如果股票价格长期下跌,市值大幅度缩水,这样会有损上市公司形象,这会让人觉得这个上市公司肯定出了什么状况了吧,进而对其产品也不再信任。贵州茅台股价为啥这么高,其就是白马股的代表。而为了避免股票价格的下跌,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会拿出现金回购自家股票力挺股价。
可能对普通小股民来说,手里股票下跌只是财产蒙受损失。但是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不仅仅是身价的缩水,而且还关乎控股权、大股东身价、上市公司的形象,以及股票质押会否出现问题。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价是非理性的下跌,一些有实力的大股东就会拿出真金白银来把股价托起来,这样也可以给中小股东以信心,给自己的客户吃上定心丸。
❹ 姚振华被禁入就能规范保险资本吗
一个姚振华被禁入,还有千千万万个姚振华站起来,所以还是弥补这些漏洞才好!
从前海人寿激进经营现象,亟待反思的还有保险业的制度漏洞。2015年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万能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万能险费率改革全面实施,取消了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不得超过2.5%的限制,将定价权让渡于险企。险企为吸引投资者纷纷调高其最低保底收益,而要为投资者获取较高收益,又“逼迫”前海人寿等在股市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投资,尽管其投资标的选择的是蓝筹股,但股价过度拉高也饱含风险,一旦险企自身风控能力不足,就可能发生损失,而最后可能还是由保险投资者来承担。某种程度上说,这相当于非法集资再去豪赌,早已远离发展保险业的初衷,保险业姓保,理应回归正道。
对于前海人寿所投资的诸多上市公司股票,该如何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这个问题也值得关注。比如,万科面临董事会换届,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等持有大量万科股票,它拥有的股票投票权是行使还是放弃,如果行使又该如何行使。
就此前前海人寿入主的南玻公司治理来看,公司前职业高管被赶走,接盘的保险公司如何管好这个实业摊子,这是众多市场人士担心的。具体到万科本身,人们显然不愿意南玻现象重现,在目前制度空白情况下,剥夺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董事提名权似乎还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只能靠监管引导,或者前海人寿的自律。
保险业、证券投资基金业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份,它们的资金来源是广大中小投资者,资金管理者需要维护投资者利益,就需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形成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不能走过头,如果保险业、基金业管理人利用这种治理权,寻求自己个体利益,就会产生副作用;况且隔行如隔山,如果保险资金等提名自己管理人员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这真可能把中国实业败个底朝天,对此理应尽快从制度关上查漏补缺,确保保险业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❺ 姚振华到底质押了多少股权给金融机构
万科A13日稍晚发布公告称,钜盛华将万科3735.73万股无限售流通 A 股(约占总股本0.34%)通过质押式回购方式质押给了银河证券。今日稍早,中国南玻集团也发公告称,股东钜盛华将持有该集团无限售流通A股质押给银河证券,占南玻集团当前总股本的2.87%。
如果以南玻A在7月11日收盘股价(11.36元/股)以及四折的质押率测算,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给券商或可获得2.7亿元资金。但是公告没有提及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的用途和期限。
至于万科的股份,如果按照五折的质押率和7月11日的收盘价计算,此次质押约可获得3.4亿元。
宝能系通过这两轮股权质押,共补充了约6亿元资金。
股东股权质押的基本情况:
周三尾盘,万科A股突然发力,一改跌停颓势,一度拉涨1.88%,收涨1.1%。
近期,宝能系的融资活动多次受阻。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笔26.2亿元的私募债临时取消发行,知情人士称,此事与交易所的审慎态度有关。
另外,安信基金于去年12月18日、今年7月7日先后备案“安信基金信心增持1号资产管理计划”和“安信基金信心增持2号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行均为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后一个资管计划在投资范围中明确说明,主要投资于万科A二级市场流通的A股普通股。这被市场解读为,宝能系有弹药用于托市。
但是经过求证,由于浦发银行内部存在一定的疑虑,目前资管计划账户暂时不能交易。这也增加了宝能系资金链的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不透明,外界难以掌握宝能系资金杠杆的全貌。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宝能系的杠杆率不超过2倍。但是根据监管部门初步测算,其杠杆应在4倍左右。但随着宝能系继续发债和质押筹措资金,其杠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
❻ 姚振华到底持有了万科a多少股票
目前 有百分之三十,但是股票从行李但亏群六十亿,不过好像又高送转未来黄利息可能也能回赚二十亿,去过股票不下跌至爆仓他应该会成功
❼ 借助金融杠杆 宝能系300亿围猎万科
姚振华
在1994年那场A股市场里程碑式的“君万之争”中,万科就和“野蛮人”君安证券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而11年后,这位“野蛮人”却悄悄变成了颇具神秘色彩的“宝能系”。
“宝能系”从深圳的一家小公司起家,在“掌舵者”姚振华的带领下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在这场吸引整个市场瞩目的万科股权争夺战中,宝能系利用旗下的主要平台钜盛华多次举牌万科,其筹资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展现出一个资本玩家的身手。
蔬菜实业起家的“商业帝国”
宝能系虽然近两年频繁出现在资本市场的舞台,并构筑了一个集地产、保险、物流、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庞大商业帝国,但其走向前台的进程并非像其他集团阵营一样让人娓娓道来,反倒有些神秘的色彩。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能集团”),是“宝能系”的核心公司。而根据工商部门的公开资料,宝能集团为姚振华独有,而他也是“宝能系”背后的掌舵者。
宝能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等多家子公司。
根据万科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除了上述宝能集团旗下子公司外,“宝能系”的资产还包括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邦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以深业物流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83年,当时由国资背景的深业集团与宝能集团合资运作。这也反映了宝能系的一个特点,即宝能系在发展过程中,与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打过交道”。
目前,深业物流股东为创邦集团与钜盛华,属宝能系全资所有。深业物流的法定代表人,为姚振华的弟弟姚建辉。
近年屡屡参股上市公司
在夺得万科大股东之前,宝能系早已“捕猎”过多家上市公司,总投入超过500亿。
2014年以来,利用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大核心平台,宝能系通过举牌或参与定增入股的上市公司包括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合肥百货、南玻A等。
除了万科,宝能系举牌耗资最多的是南玻A。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12月开始,前海人寿、钜盛华等通过二级市场及定增,到今年12月初,累计买入南玻A股5.29亿股,B股3554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5.05%,成为大股东。保守估计,前海人寿、钜盛华买入南玻A,累计动用资金已达50亿元以上。
同样,前海人寿还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连续三次举牌韶能股份,共买入1.62亿股,前后耗资约达14亿元。
此外,从今年4月到9月底,前海人寿还累计买入中炬高新1.6亿股,持股比例20.11%,动用资金23亿元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前海人寿还分别持有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合肥百货三家公司1625万股、5244万股、5451万股。据买入价格区间大致计算,前海人寿增持上述公司,合计动用资金约10亿元。
祭“高杠杆”围猎万科
根据万科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从2015年7月至12月,包括钜盛华、前海人寿在内的“宝能系”曾先后四次举牌万科,并借此超越华润,坐上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之位。举牌所耗资金超过300亿元。
万科12月披露的一份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钜盛华总资产为283.13亿元,总负债达到96.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4%,全年净利润仅为2.62亿元。这样的数据,显然很难与争夺万科股权的角色相匹配。
如此庞大的资金究竟何来。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这轮耗资300亿元的举牌中,宝能系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及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外,钜盛华还动用了融资融券及收益互换等杠杆工具。
12月10日,深交所发出关注函,向钜盛华询问资金来源等9个问题。钜盛华在15日表明,在最近的一次举牌中,通过7个资管计划购入万科4.97%股份,共费资约96.52亿元,其实际出资额为32.17亿元。如此一来,这7个资管计划的总资金杠杆达到3倍。
除了上述的资管计划,钜盛华筹资的方式还有融资融券、收益互换和股权质押等。其中,万科11月11日的公告表明,钜盛华已经将其持有的7.28亿股质押给了鹏华资产,该部分股权占万科总股本的6.59%。
而另一份发于11月20日的权益变动公告显示,钜盛华在7月和8月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买入了万科0.34%股权,通过收益互换的方式买入了8.04%股权,其中通过收益互换买入的部分是通过华泰、银河、中信和国信4家券商完成。
新京报记者 陈鹏 罗超
■ 人物
宝能系“掌门”姚振华:低调的“92派”
作为宝能系“掌门人”,潮汕商人姚振华始终保持着低调与神秘。“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却寥寥无几。
公开信息显示,姚振华198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校期间,姚振华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当时,华南理工大学开设了第二专业,姚振华成为最早选择攻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之一,同时进修工业工程管理和食品工程专业,这让他不得不比别人多修30多门课程,也比别人面对了更大的压力。
1992年,姚振华完成了学业。这一年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吹起改革春风的一年,刚走出校园的姚振华响应号召来到深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92派”企业家中的一员。
1997年,姚振华成立了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来,新保康成为了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市场因此有传言称姚振华是靠“卖蔬菜”起家。
时至今日,随着宝能集团业务范围的壮大,姚振华的地位也逐渐树立起来,他还担任过广东潮联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新京报记者 罗超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1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❽ 董明珠真的赢了吗
董明珠不一定是真的赢了,空调也还是一个传统行业。董明珠表面上和小米相比他是赢了, 这主要是从短期方面来看,从长期上来看小子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增长速度上都会超越格力电器。
❾ 宝能系姚振华如何在万科股权之战中获益
26日,万科在提交深交所和港交所的声明中称,民营保险公司宝能想要召集一次股东大会,罢免王石和其他董事。
去年,宝能积累的万科股权达到了24%。宝能收购万科股权时曾遭到万科创始人、董事长王石的强烈反对。王石抨击宝能为“野蛮人”,并寻求众多保护他领导下的万科创造免遭一次潜在的敌意收购空间计划。
在宝能逊色突袭之后,作为宝能对手的中国保险商安邦(Anbang)把所持万科股份从4.5%提高到7%,此举令剧情更加错综复杂难以腾达。
骂战以及有关中国最著名公司之一的万科控制权前所未有的争斗的未来发展,占据了中国媒体报道版面。令剧情增加看点的是王石的作为中国生活最丰富多彩的企业家的名声。
王石也是一名登山客和探险家。他将万科打造成了一家成功的开发商,但是他从未尝试整合过对公司的控制权,一直相信其最大的股东不会去干涉管理事务。
今年3月,王石似乎找到了一位白马骑士。当时,万科宣布将向深圳地铁(Shenzhen Metro)发行456亿元人民币(约合70亿美元)的股票,购买这一国有地铁运营商的资产和股权。然而,上周宝能表示反对深圳地铁入股万科的交易。该交易将把宝能所持的万科股份由23.5%稀释至19%。
持股比例为15%的第二大股东、国有企业集团华润(China Resources)也反对深圳地铁交易。
宝能和华润总共持有万科约40%的股份,这两家股东的反对可能令王石的计划破产,并可能终结他的职业生涯。然而,这两家公司尚未证实它们将采取一致行动。
万科在声明中表示,将在10日内回应宝能有关进行股东投票的要求。
这个故事也显示出在中国的投资者们所面临的风险。万科股份去年晚些时候曾在宝能持续增股的时期出现大的上涨。但是,自从万科去年12月停牌之后,投资者就未能实现过他们的收益。
❿ 那些股市妖精、害人精是怎么坑投资者
炒股就是赌-博!
“除了“逮鼠打狼”还要挑战大鳄!
资本大鳄收割散户,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了一种奇怪的生态。而“资本大鳄”体量惊人,性情凶猛。这些大鳄不断挑战法律底线,通过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手段谋取不义之财。极个别的还敢于向监管层叫板。
案例
*逮住徐翔这个独狼: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他和王巍、竺勇三人操纵13家公司,动用400余亿元资金操纵上述股票股价,获利约几十亿元正等候司法的制裁。
*此外,市场操纵违法案件中,曾被称为“不亚于徐翔”的“大鳄”黄信铭操纵“首旅酒店”等股票,被证监会罚没金额超过5亿元,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归案。
*另一位神秘低调的“大鳄”任良成操纵“龙洲股份”等股票,被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
*躲在风头无限的超级牛散沈付兴背后的瞿明淑,操纵“恒源煤电”等股票被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
*另外一位“游资大佬”肖海东操纵“通光线缆”等股票罚没金额在千万元以上。
刘士余指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稽查执法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市场的黄鼠狼多、资本大鳄也不少,查的案件越多、处罚的越重才能说明证监会是资本市场的守护神,是忠诚卫士,既要逮鼠打狼还要敢于挑战大鳄,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允许任何人呼风唤雨,兴风作浪,随心所欲。
再次为野蛮人的“强盗式收购”敲响警钟
案例:万科股权之争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万科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第一股东从华润变成宝能,恒大变成了第三大股东,万科成为多方控股的公司。究竟谁将入主万科?12月18日,万科一纸公告宣布与深铁联姻的失败,加上恒大表态不会入主万科、宝能系谋求退出的传闻,万科股权之争的走向逐渐清晰。随着2017年3月万科董事会换届选举日期即将到来,此事或许该到彻底解决的时间。
今年2月22日,保监会项掌门再撂狠话:“保险市场就必须遵守保险监管的规矩,就必须承担保险业对社会、对实体经济、对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否则我们就要坚决把它驱逐出保险业。”“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更不容许保险被金融大鳄所借道和藏身”。
“资本市场“黑嘴”牟利
第一种黑嘴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分析师,网上的各种所谓评论,电视里侃侃而谈的预测,同时,一些媒体、自媒体为了博眼球,也经常客串“黑嘴”的角色。
第二种黑嘴
利用自身影响力,以“先买入股票,再推荐股票,后卖出股票”的行为模式谋求获利。
案例
*证监会披露的一起荐股“黑嘴”案件,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8月25日期间,国开证券经纪人朱炜明在“谈股论金”栏目中通过明示股票名称或描述股票特征的方法,公开评价、推介“利源精制”、“万马股份”等10只股票,并在公开荐股前先行买入,公开荐股后的三个交易日内卖出。朱炜明作为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先行建仓买入后仅公开荐股的两项行为均违反证券法规定,不被处以罚款,同时还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一位著名黑嘴,北京首放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个人在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际,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并非法获利。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他通过上述手法交易操作了55次,买卖38只股票或权证,累计获利超过1.25亿元。此种手法,并不少见。
刘士余2月10日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指出,证监会重视政策预期管理,注重与社会各界、媒体的沟通,针对问题及时有回应,去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47场,处理了一批证券公司、分析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为,今年这块还要加强。
刘士余指出,好的政策都被“黑哨”给吹歪了,一些券商的经济学家明目张胆的胡说八道,要加强对“黑哨”的处罚力度。
不正常举牌、险资举牌,被视为“野蛮人入侵”
"举牌"收购: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证券法》规定,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业内称之为"举牌"。
险资举牌:保险公司投资某些上市公司,所谓险资,指的是保险行业的公司筹集的资金。险资举牌比如安邦保险举牌万科、民生银行,应当披露安邦保险公司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
据了解2016年,A股市场上举牌次数达一百多次,其中,险资举牌近20次。
在众多险资中,最受瞩目的要数恒大人寿:举牌万科A、廊坊发展和梅雁吉祥,还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接近举牌线。其他因举牌而备受关注的险资,还有国华人寿(举牌长江证券、天辰股份);百年人寿(举牌万丰奥威、胜利精密);安邦资产(举牌中国建筑);前海人寿(11月底增持格力电器股票至4.13%,临近举牌线)等。这些资纷纷强势入局,被视为“野蛮人”入侵。
严打不正常举牌、借壳上市(套利)
2017年2月24日、25日,保监会连续甩出两张王,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前海人寿前董事长姚振华撤销任职资格以及10年禁入保险业,6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被处警告和10万元罚款。恒大人寿被限制股票投资1年,部分责任人被禁止进入保险业。
借壳上市案例
2016年3月21日,上证所发布公告,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由于情形极为严重,且不具备恢复上市条件,决定*ST博元终止上市,成为我国A股历史上强制退市的第一股。
今年7月,因欺诈发行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交易所同时宣布欣泰电气退市后将不得重新上市。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
监管部门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乱象的监管,对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和欺诈发行主体及相关中介机构依法从严处罚有效震慑了资本市场违法行为。
监管思路:“牢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同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市场需求,努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2月26日答记者问时也表示: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监管,如果说还有第二任务,也是监管,第三任务还是监管。这一点不能含糊、不能动摇。通过监管,也就是我们说的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才能维护住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没有“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没有“三公”的市场秩序,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