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股票投资
扩展阅读
考题建行股票代码 2025-07-05 11:17:21
易语言股票软件源码 2025-07-05 10:55:26

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股票投资

发布时间: 2021-07-15 21:19:18

⑴ 鼓励居民储蓄进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长期资金,这样做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鼓励居民储蓄进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长期资金,这样做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月4日晚间,银保监会发布了重要公告提到: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鼓励各类合格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虽然银保监会提出了促进居民储蓄入市的建议,但是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银行、股市、投资者多方协调的,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

不过,从去年出台关于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规定,到银行以后售卖的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银行理财产品被允许投资股票性质的股票型基金,再到如今的引导储蓄资金入市,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息可能会不复以往。

对于普通人来说,"闭着眼"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应该提高自身投资理财的能力,合理规划资产配置,兼顾收益性与安全性。

⑵ 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负责人滥用职全打压员工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你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如果属实的话,上级主管部门是会做出相应的处理的,如果不属实,那你可就要惨了

⑶ 有哪些高收益理财的啊,风险程度怎么样

高收益理财一般风险比较大,看你抗风险能力如何以及是否做好资产配置;

高收益理财是指比银行高就行吗?

我们不光看收益率,还要了解其安全指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后续实操试水;

根据18年的回顾及国家经济形势分析得出,2019年值得投资的3个方向:小额定投基金、债券理财、网贷

尤其来分析下网贷,很多人都血本无归吓的不敢触碰,但存在即合理,理财还是有方法的。

今年就不要尝试新的小平台,适当资金投在头部平台,切忌不要再去新平台薅羊毛。

⑷ 银保监会:鼓励险资增持 上市公司股票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刘威魁报道 1月28日,新快报记者从银保监会官网获悉,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更好发挥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维护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
肖远企指出,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研究推进保险公司长期持有股票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评价机制。对于保险资金一般股票和重大股票投资等,依法合规加快有关备案、核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保监会于1月24日、25日连续两日发布消息称,保险资金可以投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此前,保险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是次级债的重要投资者,但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类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不在保险机构的投资范围中。
银保监会方面认为,此举有助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丰富保险资金配置。

⑸ 如何看待监管层表示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呢

保险资金要是真的能够进入市场购买优质股票,那确实能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市场行情的“维稳”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鼓励、呼吁乃至于号召,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就是未知数了,毕竟保险公司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也需要防范风险、保证投资的收益。


期望中的“赚钱效应”是有出现过,但是往往时间短暂,还没来得及获利出局,随之而来的下挫行情就已经吞噬了他们的收益。甚至不少投资者开始后悔:要是当初放弃炒股,听家人的建议买一套房子就好了。

投资者信心的严重受挫已经不是几个“利好消息”就能改善的了,即便是保险资金真的大幅度建仓进入股市,在大股东减持、股权质押、业绩爆雷等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的现状下,市场糟糕的态势仍旧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⑹ 银保监会:简化相关程序 支持险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

1月2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文称,将简化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程序,支持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了解,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工作部署,支持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提高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效率,即日起,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办理注册工作。
此举有利于提升注册效率,增加产品供给,拓展保险资金配置空间,更好服务保险主业发展;有利于支持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资本性资金,提升社会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比重;有利于切实推动保险机构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改革举措,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加强对保险资管协会的业务指导,强化对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的业务监管,确保两类产品注册有序、顺畅进行。
此前1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使用保险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

⑺ 大连华讯:周末证监会突然放出的消息会影响到哪些个股

周末利好消息不少:
1、监管层对待股市的态度反转了。
七月的前两周市场火热,官媒周末都统一忙着吹风给市场降温,以及出台各种打压政策,不过吹了三天,股市就嗝屁了,牛市也变成牛屎了。大连华讯注意到,这周反过来,官媒又都集体看多了。
上证报:千亿资金正等着建仓!
证券时报:基本面不支持A股持续大跌。
中证报:当下调整或是黄金坑,市场上涨趋势仍会延续。
证券日报:短期大跌不改中长期趋势,新入市时机浮现。
这四大报是证券界的四大官媒,这一次口风如此一致也是比较少见的,这背后啥意思,你们懂的。不过人心已经散了,队伍不太好带了。就大连华讯所知的就有好些投资者这个周末就去销户了。唉,希望他们不会后悔。
2、鼓励券商基金并购重组。
周末相关部门向各派出机构发布通知,鼓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做好组织管理创新工作,由相关派出机构将通知转辖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前段时间券商板块大涨的逻辑,就是上面鼓励并购做大和并购重组,行情的起点就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引发的。这一次应该是实锤了!
这个消息,利好下周券商板块的反弹。下周券商板块王者归来,A股有好戏了。
我们金融领域目前不断放开,但尴尬的是国内并没有航母级投行可以与国际大投行一决高下,如果全面放开金融领域,可能国内券商会被摁在地上摩擦。如果中信跟建投合并了,就有机会和大摩等投行争雄了!其实前几次大牛市,龙头的合并都是牛市重要推动因素之一。这一次大连华讯相信也不例外。
3、银保监会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
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现在险资规模是20万亿,这增加的可不是几千亿资金,而是几万亿资金,理论上有9万亿可以买股票,这就真牛叉了。险资买股票一般买低估值,低风险的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也就是,这个消息同时利好保险,银行,地产,下周金融爆发是妥妥的了........
本来上周就是急跌,介入大金融的资金根本出不去,现在几大实质性利好出台,大资金会抓住机会自救的。几大利好下来,外资上周五也回流了,下周该反弹了,大连华讯希望大家多回回血!
4、证监会核发6家企业IPO批文。
比上周少了一家,这是一个重磅的信号,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很明确前两周证监会是在降温,然后本周指数暴跌,市场温度明显下降,证监会又出来稳定市场预期,说明了什么?大连华讯认为证监会还是希望市场走好,但是不能急涨,慢慢涨比较符合管理层的意愿。
整体来看,周末的消息以利好为主,这也为下周市场的反弹打出了良好的基础,关注的板块题材方向上,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继续看好券商股,但侧重点依旧是具有重组预期的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以及一些回调充分的补涨中小券商股上。第二,就是险资投资比例相对集中的,业绩蓝筹股上。毕竟,险资主要是财务投资股息率是主要的投资看点。
简单说说,大连华讯认为下周市场反弹的点,又回到了券商重组和保险龙头利好上了,指数维持多头重拾起失地,迎来一个反弹点。特别是明天周一,我发现最近3周周一都是反弹为主,在周末利好情况下,看好明天的反弹中阳机会更大。

⑻ 银保监会:保险资管将分四类 D类企业将被限制业务范围

1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办法》明确了评级要素。监管评级主要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产管理能力、全面风险管理、交易与运营保障、信息披露等五个维度指标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综合评分。
评级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赋分制”打分,满分为100分,司治理与内控、资产管理能力、全面风险管理、交易与运营保障、信息披露等五项要素分别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银保监会在监管评级得分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监管掌握的相关情况,按照调整项明细对评级情况进行修正,形成监管评级结果。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评级周期为一年,评价期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涉及的财务数据、经营数据以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准。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按照公司自评估、银保监会复核评价、反馈监管评级结果、档案归集的程序进行。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A、B、C、D四类。其中,监管评级最终得分在85分(含)以上为A类,70分(含)至85分为B类,60分(含)至70分为C类,低于60分为D类。
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未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自评估情况的,评级下调1个级别;未在确定监管评级结果期限之前报送自评估情况的,直接评为D类公司;对于在公司自评估中隐瞒重大事项或者报送、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公司,银保监会可以视情节轻重将公司评级下调1至3个级别;年度监管评级工作结束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银保监会可以对该公司监管评级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动态调整的启动时间距离最近一次监管评级确定时间原则上应超过3个月。
银保监会表示,A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资产管理水平和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能够较好地管理各类业务风险,有效控制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对于A类公司,以非现场监管为主,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产品发行和创新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B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具备较好的资产管理水平和稳健的投资风格,能够较好地管理业务风险。对于B类公司,采取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酌情开展现场检查,督促其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C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风险管理基本能够与其现有业务相匹配。对于C类公司,适当提高非现场监管的频率和维度,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督促其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必要时依法限制其高风险业务。
D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弱,存在较多问题和缺陷,可能影响其持续经营,个别公司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其承受范围。对于D类公司,应当给予持续监管关注,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依法限制其高风险业务,督促其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状况、降低风险水平,必要时依法采取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银保监会认为,根据监管评级结果对不同类别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差异化对待,一方面,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公司,以非现场监管为主,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通过会谈和调研等形式,掌握最新的风险情况,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业务审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另一方面,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弱的公司,给予持续的监管关注,在业务上做“减法”,必要时依法采取暂停业务资格、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审慎监管措施。
同时,银保监会提到,下一步将加强评级结果与监管政策衔接,加强评级结果运用,确保分类监管措施切实落地,维护监管评级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

⑼ 银保监会接管对股市是利好还是利空

可以说是利好,也可以说是利空。接管证券公司了说明这个公司出现危机了,所以说是利空。接管了又说明在该公司开户,投资的人,资产安全有人来负责了,所以说是利好。

托管组由太保财险等六家托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托管组严格依照接管组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公正履行托管职责,全力帮助被托管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体系,规范经营管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托管机构与被托管机构之间建立利益冲突“防火墙”,不争抢客户资源,不发生不当关联交易。

(9)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扩展阅读

接管后,债权人需根据新时代信托和新华信托指定的时间和方式,对债权进行登记。接管组将对债权进行核对并确认。同时,接管组将积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清收资产,并争取引入新股东增加资本实力,依法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信托产品投资者需根据新时代信托和新华信托指定的时间和方式,对认购的信托产品份额进行登记,预计登记时间为3个月。

接管组将对登记份额进行核对确认,并依法按照“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督促公司积极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回收资金及时全部用于兑付投资者,切实保护信托产品投资者合法权益。

⑽ 银保监会: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企业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

(记者 计思敏 胡志挺)11月13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一方面,银保监会放开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另一方面,也列出负面清单,为投资标的划出红线。
其中明确,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所投资的标的企业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
具体来看,此次《通知》的核心内容在于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任意选择投资标的,负面清单设置了10项情形给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明确划出红线。
此次《通知》所指的财务性股权投资,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统称保险机构)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未上市企业股权,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险机构及其关联方对该企业不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权投资行为。
某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通知》中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规定,符合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监管的总体监管目标,保险资金采取“明股实债”方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现象并不鲜现,由此产生的隐形风险不容忽视,因此这一政策无疑强化了资金监管的渗透性。
“一方面,当前房地产行业中TOP50房企中未上市的企业已经不多,未上市企业相对而言风险本身比较大;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一些高风险性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业作出明确限制性要求,也代表了保险资本对于房地产投资的进一步从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提到。
张波认为,在“三道红线”等高压下,“债转股”融资需求增加。目前监管层做出上述禁止性规定,主要是源于整体控制房企的债券融资,这导致房企加大股权类融资,而股权类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保险资金对于风险管控要求高,如果大量进入到房地产直接开发领域,并不利于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险资金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交的保费,其带有公共属性,同时其资金成本也非常低,为了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导致保费受损,因此保险资金财务投资此前多集中于养老金、债权性质的债券,给保险资金保值增值。此次,划定负面清单后,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扩大,可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由于低估值高收益等特点一直受到险资青睐。据克而瑞地产研究公布的报告,2020年上半年排名TOP50的房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房企的前十大股东中有险资的身影。其中,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投资TOP50强房企数量相对较多,特别是中国平安,目前均位列碧桂园、旭辉控股、中国金茂、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
报告显示,国家“房住不炒”的调控理念不改,险资进入房地产行业,主要集中在股权、债权类投资,资金不会直接流向房市。在险资权益性资产入房方面,一方面随着保费的近几年爆发式增长,险资需要寻找给其带来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预期收益率高,风险相对较小,成长性强的产业则会得到青睐,同时险资青睐业绩稳健的价值型上市公司以获取长期分红和股价成长。
张波指出,此次《通知》未对投资房企上市公司提出相应要求,规定目前是禁止投资未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或会加剧险资向上市房企靠拢。但值得关注的是,已上市房企并不代表着自身当下的财务风险水平就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不排除对上市房企的资金监管,可能会通过证监会等部门进一步规范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