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都注销了股票还在涨这是怎么回事啊
12月17日公司刊登了完成注销控股子公司的公告,这只是对这件事情画上个句号而已,对股价影响有限。而这个股票前几天一直随着中小板指一起出现调整,今天又随着中小板指一起反弹,这都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希望能采纳。
B. 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注销要公告吗上市公司的投资方被注销要公告吗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四章 临时公告中第三十三条、第三十条与第四十六条之规定,上述描述的情况应当公告
C. 关于全资子公司注销
不知你们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国企、民企处理有差别的,主要是国企有划拨一说,而民企没有。
假定你们是民企吧。
这种情况属于转让,双方签署资产转让协议,协议中规定标的(拟转让的资产等)、价格、支付方式等。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应纳税所得税 = (收入全额 - 财产净值)*税率 (多数企业为25%)
转让财产所得税是转让方(子公司)缴纳的,受让方(总公司)不用缴纳。
总公司账务处理比较复杂,如果是全资子公司,应该使用权益法合并,同时冲抵两个公司之间的应合并项目。
借:银行存款
存货
无形资产—土地
固定资产—厂房
固定资产—设备
。。。
贷:应付账款
其他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
这个一句两句可说不清楚。
D. 子公司是母公司100%控股的,母公司要注销对子公司有影响吗
对子公司来说本身是有影响的。子公司的股权将作为清算资产参与清算,若清算组觉得子公司没有意义继续经营下去,将一并参与母公司的清算资产中去。
E. 子公司注销只剩2万现金,母公司投资105万元,母公司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损失97万,合并报表抵消什么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处理
合并报表准则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所以要调整到权益法要求的结果需作三项调整处理:(1)调整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调整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3)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作调整分录(1)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根本区别: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或亏损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且母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因此需作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同前)”。
作调整分录(2)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下对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当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的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要将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处理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的结果,就必须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并同时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需作调整分录: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作调整分录(3)的原因也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上的不同:在子公司发生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的数额。因此必须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以达到权益法的要求。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应重新编制调整分录,并把“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通过“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加以反映。可将上述三个调整分录合并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每个会计期间都应按以上思路编制调整分录,将当期及以前各期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以及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按权益法要求进行调整。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前已按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调整,以下分析时应按权益法思路处理。首先将母子公司平时各自的会计处理列示如下:
(1)母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初始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当子公司实现盈利时(子公司发生亏损时母公司应作相反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A)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2)子公司相应的处理:
接受母公司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利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将增加,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分配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B)
借:银行存款等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将分录(A)与分录(B)作比较可知:从企业集团角度看,银行存款一增一减,其总额并未增加;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属于内部债权债务,应相互抵销,如果股利已经支付则不需要再作抵销处理;除以上已抵销项目外,需要进一步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销,以及将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相抵销。在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数额应当全额抵销;若两者不相等,其差额应计入“商誉”项目;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份额的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二)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的抵销内部投资收益指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收益,在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本期净利润等于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且该投资收益已计入母公司的净利润,相当于同一利润被两次确认,因此必须对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予以抵销。在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净利润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不等,其差额作为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作为以前会计期间净利润的一部分同样也已经包含在母公司以前年度投资收益中,从而包括在母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和本期净利润之和形成子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是利润分配的来源,子公司本期对利润的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等,而期末未分配利润则是利润分配的结果。因此本期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之和,正好与本期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相抵销。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内部交易的结果已经被抵销,因此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也应当被抵销。母公司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因此相应的抵销处理应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而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
根据以上阐述不难得出结论:要正确理解抵销分录的编制,就必须搞清楚内部交易发生时交易双方各自的会计处理及该处理结果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即在正式编制抵销分录之前,最好先将集团内部业务的经济后果(即内部业务所引起的各会计科目或账户的变化)详细列示,然后总结出内部业务的最终结果,按此结果作相反分录,将内部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事项的变化冲抵回来即可。
F. 子公司注销时,与母公司的债务,母公司怎么做会计处理
1、计提了坏帐准备的:
借:坏帐准备 1,500,000
贷:其他应收款——子公司 1500,000
2、未提坏帐准备的: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0,000
贷:其他应收款——子公司 1,500,000
这150万是不能说不还就不还的,得履行一些必要的法律程序才行。总公司这边只有在取得该子公司的破产裁定、经批准的债务清偿方案、公司清算报告等法律文件,
确认无法收回此项债权后,才能将此项债权及对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帐面价值一并转销,确认为当期损失。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该损失方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在财产责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互不连带。 所以子公司注销应该及时清算子公司各种债务但是跟母公司是基本没有牵扯的。作为母公司如果有投资子公司,则可以作为股东参与资产分配。
(6)子公司注销对股票扩展阅读:
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会计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G. 子公司解散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1) 业绩影响。短期来看,分拆上市将摊薄母公司来自 于子公司的利润。分拆子公司上市若需额外发行新股,则将摊 薄母公司股东对子公司的控股比例。
长期来看,分拆上市可以通过有效利用二次融资带来的资 金以及分拆后公司治理的改善,增厚母公司的业绩。一方面,
分拆上市实际上是相同资产的二次融资,如果分拆上市获得高 估值,母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将募得更多资金。分拆上市的子 公司可以通过募集资金的有效利用,提升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母公司亦将从中分享实质的业绩增厚;另一方面,子公司的分
拆将有利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层制定更为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形成更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子公司管理层和上市公司 的利益更紧密将使得管理层更有动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分拆子公司上市存在的不确定股票风险,可能会损害母公司股东的利益。这些风险包括被分拆的子公司缺少创新和高成长性,或者是出现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
(2) 股票估值影响。中长期来看,对分拆上市子公司的价值 重估将提升母公司整体估值。在未分拆上市之前,对母公司特 别是拥有多元业务的上市公司,市场多采用分部加总的估值方
法。各子公司或各业务的估值水平往往和同类型同规模的上市 公司作类比,或者是采用行业平均估值作为基准,考虑到未分 拆上市前子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低,这种保守的估值方式往往还会被打上一个折扣。分拆上市后,股权流通性提高,市场通常会给予分拆子公 司更高的估值水平从而推升母公司的估值。
(7)子公司注销对股票扩展阅读
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股价的涨跌与否,对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声誉影响很大。要知道,一旦出现股价持续下跌的现象,投资者就会了解企业到底出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股价持续下跌的问题。传导到市场,就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声誉、市场形象、市场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可度。
搞不好,消费者就会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失去信任,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相反,如果股价持续上涨,即使上涨幅度不大,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很正常,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也会很高,并将其传导给消费者,形成良性循环。
其二,股价的涨跌与否,对企业质押等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对股票采取质押方式,继而在市场获得更多资金。股价高,当然质押的价值就高,获得质押资金的数额就大。反之,就会少。
所以,股价能够保持持续上涨水平,企业的市值就会越来越大,股票质押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新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对企业来说,当然希望股价能够不断上涨了。股价的涨跌,对企业的影响也就出现了。
第三,股价的涨跌,对质押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企业股票质押贷款以后,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市值的一定比例给予贷款数额的。也就是说,股价能够稳定上涨,贷款的安全性就强。
相反,如果持续下跌,就有可能触及安全线,使质押股票的市值达不到贷款数额,从而出现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要增加抵押或质押物。显然,对企业是不利的,股票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也就出现了。
H. 子公司注销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在财产责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互不连带。 所以子公司注销应该及时清算子公司各种债务但是跟母公司是基本没有牵扯的。作为母公司如果有投资子公司,则可以作为股东参与资产分配。再次强调,子公司和母公司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不是一个公司。弄不清楚可以把母公司当做A,把子公司当做B,子公司并不是A-或者A+,经济和法律责任上跟A完全没有关系。这样考虑的话,记账就简单多了。
I. 子公司注销,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所承担的子公司各资产
投资收益(发生损失)
贷:所承担的子公司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
投资损益(收益)
投资收益在借方还是贷方得看发生的是收益还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