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业股权设计过程中合作股权的比例以多少为宜
根据你的提问,经邦咨询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创业企业的基础,一个是合伙人,一个是股权。但说到底,其实就是合伙人的股权问题,这非常重要,这基本上断定了一家企业的基因。
创业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至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创始人股份;第二是投资人的股份;第三是新成员的预留股权。其中,团队新成员股权预留非常重要。股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如果创业团队初始股权分配时没有预留,就会影响人才招募和公司发展。
在进行股权分配时,我们不能只根据出资的额度来划定股权。因为,现代企业发展中,人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我们不仅需要对钱定价,更需要对人定价。对钱定价是对股权历史贡献的认可,而对人的定价是对股东未来贡献的认可。
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大家可能会认为只对钱定价的股权分配方案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一开始创始人不容易找到钱,有人愿意给更多的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到了这个项目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个股权设置就出问题了:由于创始合伙人当初资金有限出资不多,当好不容易把公司干起来了,创始合伙人还只是一个小股东。
创业合伙人既出了钱,又出了力,而且他们出的钱跟投资人的股票价格是一模一样的。投资人是一块钱一股,他们也是一块钱一股进来的。但是投资人投完钱之后没有参与公司任何的运营。创始人既出了钱,又出了力,但始终是一个小股东。这势必会影响到公司日后的发展。
对于公司控制权的占比多少,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初始创始人只有2-3人,那带头大哥的股权可以达到67%,这是一个绝对控制线。但如果合伙人人数比较多,带头大哥的股权过半也是可以的,但需要其它必要的措施来配合实施。
建议将股权分为三个方面:资源股、基金股、人力股。
这三个里面,资源占股应该是最少的,有些公司可能都没有这一块。至于资金应占股多少,没有一个固定的的公式,建议资金股不超过30%。具体比例根据公司需要资金的量来定,如果100万以内,可控制在10%左右,但如果需要300万甚至500万,这时候要考虑适度放宽,设置在20%或以上。
另外,创业公司必须得有一个带头大哥,这个带头大哥要有比较大的股权,在合伙人争持不下的情况下,有一个人能决断。
以上就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邦咨询,17年专注于股改一件事。
❷ 公司的股权应该如何设计
不用设计,股权分配都是按出资比例分,或者按约定分多少
❸ 在公司股权设计中,老板到底该拿出多少股份分配
确定股权激励数量,需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总量,二是个体数量。前者解决的是股东与激励对象之间公平性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激励对象之间公平性的问题。
先谈公司股权设计总量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应当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资本战略
如果考虑未来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一般创始人经过3-4轮的融资,个人股份持有比例降低到个位数是很正常的。
2、控制权
如果只是虚拟股份的小伙伴可以无视这一条,但如果是涉及到注册股,也就是要去工商局进行注册变更的话,那就可要慎重了,公司股份的几条生死线是每个企业家要时刻牢记的:67%-51%-34%-10%。
3、薪酬组成
这一点说白了就是看激励对象当前拿多少,如果本身就已经是高薪了,那么再给予高额的股权激励,实在是有钱任性的做法;但笔者估计大部分情况应该是之所以股权激励,实际上很多时候激励对象的薪酬并不是非常的令人愉快,因此,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激励对象预期创造的价值和收入是否成正比,那么就要常规薪酬+股权激励收入的总和来进行计算。
4、未来的人才预留
随着公司发展,势必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进来,因此,很多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的时候,实际上是首先预估了未来3-5年大致的企业发展思路,预计可能会有多少精英的加入,然后从总体上进行股权的规划,再从这里面拿出一部分,作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
5、人力资本依赖性
意思就是你这个企业的发展,是因为人才,还是因为占据了某些资源(前些年的山西煤老板),如果是前者的话,相应的激励总量也会大一些(少了人家不来啊)。
最后,对于激励对象来讲,关心的是分红收益,而并非是控制权,因此,与其强调比例,更重要的是要计算股份数量,因为如果从ROE的角度(净资产回报率)的角度,激励对象更容易明白一件事情:到底手上的这些股份(虚拟股份)能换来多少真金白银。
再看公司股权设计个量
1、岗位
大家要始终记得一件事情,进行股权激励(储蓄-股票参与计划之类的除外),绝大多数的目的,都是希望激励对象在拿到股份之后,能够想股东之所想、急股东之所急,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赢。别忘了,很多时候,这个人能够做出多大的贡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处于相应的岗位之上,因为岗位代表了职责、代表了权限、代表了资源,就好比厨师要做出好的菜,首先你要让他当厨师的道理一样。这就意味着,如果激励对象的岗位出现了调整,相应的持股数据也应有所调整。(具体要看激励方式和相应的持股约定)。
2、个人不可替代性
有一些人,在的时候,我们并不去珍惜,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如果能够再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一定回去挽留,不是么?身为老板,可以在脑海里盘点一下,有哪些岗位,一旦人员流失,至少在三个月之内无法找到合适顶替的人员,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对本企业的了解,或者是在企业内的威望,那么这些人一定是要被纳入到股权激励的范围当中的。
3、个人破坏性
对,你没看错,就是个人破坏性。担心客户资源流失、担心核心秘方泄露、担心核心技术被山寨、担心公司的黑幕被曝光(最好没有黑幕,或者不那么黑),在股权方案中都应该考虑到有可能“点火”的人,并不是说股权激励是万金油,但如果股权计划处理不好,有可能会成为“导火线”。
4、竞争对手给出的条件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产品的市场定价,其实是由竞争对手给制定出来的。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讲,他有的是需求,而在可以选择的条件之下,自然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了,这个时候,你想定高价也不可能——除非是两桶油。因此,如果你企业的几名关键性人才,在市面上有着公认的价格,那你就要给予或者至少许诺在未来有相应的价值回报(大家可以看看马云“忽悠”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案例)。
5、工龄
俗话说,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其实,对于这部分激励来说,与其说是发放给激励对象的,不如说是发给老板自己良心的和给其他员工看的。
6、个人职称与学历
大多数人都理解的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但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很多时候,学历、职称从概率上来讲,还是能够代表着一定的个人水平的,特别是当企业内部组织、薪酬、评价机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国家给出的这个“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7、老板的视野和格局
一个股权激励计划实行的成功与否,其源头来自于大股东,也就是老板的初心。如果是本着利益分享,将蛋糕做大的初衷,那么在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会站在激励双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最终的效果一定不差,如果出现问题,也只能是技术上,但如果一开始就动机不良,或者勉为其难,那么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不欢而散或者是对簿公堂。因为,股权激励只是第一步,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来说,激励对象真正能拿到多少分红,还要看账目是否清晰、透明,税后利润中拿出来分红的比例有多少,因此,股权激励方案的执行只是第一步!
内容很多,望细看,也希望能够帮到您。
❹ 公司股权设计时哪些法律元素不可忽视
公司股权设计师法律元素是不可忽视,比如说股权搭建的问题。
❺ 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
根据您的提问,华一中创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设计因素,可以参考下:
1.激励对象:既有企业经营者(如CEO)的股权激励,也包括普通雇员的持股计划、以股票支付董事报酬、以股票支付基层管理者的报酬等。
2.购股规定:即对经理人购买股权的相关规定,包括购买价格、期限、数量及是否允许放弃购股等。上市公司的购股价格一般参照签约当时的股票市场价格确定,其他公司的购股价格则参照当时股权价值确定。
3.售股规定:即对经理人出售股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出售价格、数量、期限的规定。出售价格按出售日的股权市场价值确定,其中上市公司参照股票的市场价格,其他公司则一般根据预先确定的方法计算出售价格。为了使经理人更多地关心股东的长期利益,一般规定经理人在一定的期限后方可出售其持有股票,并对出售数量做出限制。
4.权利义务:股权激励中,需要对经理人是否享有分红收益权、股票表决权和如何承担股权贬值风险等权利义务做出规定。
5.股权管理:包括管理方式、股权获得来源和股权激励占总收入的比例等。股权获得来源包括经理人购买、奖励获得、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岗位持股等。股权激励在经理人的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不同,其激励的效果也不同。
6.操作方式:包括是否发生股权的实际转让关系、股票来源等。一些情况下,为了回避法律障碍或其他操作上的原因,在股权激励中,实际上不发生股权的实际转让关系。在股权来源方面,有股票回购、增发新股、库存股票等。
❻ 如何设计股权
好的股权分配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平。只有在一个公平的制度之下,大家才会同心协力,尽心尽力为企业做贡献。2、可进可退。好的分配机制,应该是有变动性的,有能力的人可以随时进来,不合适的人可以随时退出。3、能够体现各个贡献的价值。资本、时间、技术、人脉……量化各个要素的价值,越是稀缺的、急需的,就要给它越高的估值。4、体现阶段性的成果。不同阶段的风险水平是不同的,前期所冒风险要得到相应的回报。5、设有回购机制。任何针对内部员工的股权激励政策都要有退出机制,能放也能收。6、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复杂。太复杂的计划往往难以实施,流于形式,简单、能够执行很重要。7、契约化,合法化。股权分配方案需要形成一个正式的契约,必须认真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