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可增大该行一级资本净额吗
显然不可能。
银行一级资本主要以普通股,不累计利息的优先股构成,用于维持银行不会陷入破产的情形。
而二级债是长期债券,但在资金使用上有限制,而且用途为银行破产后补偿存款人的。用途都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增大一级资本。
㈡ 银行二级资本债谁会买
中小银行。
无论二级资本债还是永续债都无法补充银行的一级核心资本。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主要依靠普通股权融资(增发和可转债)和未分配利润补充。此次通知显示银保监会还是非常关注银行资本补充的问题,那么显然监管机构也很清楚银行的需要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所以依然坚持认为本年银行的估值修复窗口在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之间。
(2)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股票会上涨吗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化解是国家近年来十分关注的议题。自从包商银行事件以来,已有数家中小银行宣布不予赎回二级资本工具。有机构认为,自包商银行事件后,对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产生了系统性影响,造成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难、资本工具发行成本高、市场化投资需求少。
监管机构引导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资本工具,有助于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者范围,益于更好地提升资本债市场的定价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但作为商业机构,保险公司是否会立即进入资本债市场投资取决于其对银行同业的风险判断和定价取舍。
㈢ 民生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对股民是不是利好
一般公司融资购买新资产或拓展新业务算是利好,如果仅仅是补充流动资金就中性了
㈣ 公司发行债券一般会导致股票价格上升还是下降呢
好处是可以增加流动资金,而不增加股本
坏处是支付利息增加
目前民间利息很高,银行贷款难的情况下,债券利息率是很低的,所以利大于弊,是正面消息
补充:发债券是正面消息,之前资源税消息已经消化,今天权重股都涨了,所以开红盘几率很大。
㈤ 获准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是利好吗
是利好
光大净资产收益率20%,债券利息肯定不高,利差绝对能提高业绩,相当于加了正的财务杠杆,比优先股靠谱。这个消息相当于财政部对光大单独降准,绝对利好
㈥ 请问银行发行债券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比如说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一期次级债券已于2008年4月25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公开发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认购倍数达到1.53倍。
本次发行深受银行间市场投资者的欢迎和认可,认购倍数达到1.53倍,在较低的簿记利率区间内实现了超额认购。本次发行最终确定的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规模为35亿元,前五年票面利率为5.85%,在第5年末附发行人赎回权;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的发行规模为25亿元,前五年票面利率为R+1.66%,在第5年末附发行人赎回权,基准利率R为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
影响股票的风险大.
㈦ 银行发次级债,和股票有什么关系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就是债券中的一个品种,不会扩大股本。
㈧ 中国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对股价有何影响
1、影响主要在资金的方面的影响。从整个A股来说,公司企业发行债券,是一种融资渠道。根据供求关系的影响,钱一部分流入债券。那么势必对于A股造成利空影响,这点跟银行提高利率吸收存款的道理是一样的,
2、次级债券,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次级债里的“次级”,与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里的“次级贷款”中的“次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次级债券里的“次级”仅指其求偿权“次级”,并不代表其信用等级一定“次级”;而五级分类法里的“次级”则是与“可疑”、“损失”一并划归为不良贷款的范围。
㈨ 发行债券是利好还是利空
这个不好说,得看发行公司得目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如果企业想更好的发展,那肯定是利好。上市公司发债,募集资金,都会在发债说明书上面说明资金用途,单纯从发债角度看来,都是用于扩大经营的,是利好;
2、如果企业是发展遇到大困难,想搞小动作,那肯定是利空。如果企业债券的项目不明确,那么就尽量不要投资。
(9)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股票会上涨吗扩展阅读:
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称为债券型基金,因为其投资的产品收益比较稳定,又被称为“固定收益基金”。根据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同,债券型基金又可分为纯债券型基金与偏债劵型基金。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
参考资料:发行债券-网络
㈩ 二级资本债和银行评价上升什么关系
二级资本债是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新探索。从银行层面看,未来几年,资本金约束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二级资本债若能够继续常态化发展,将成为银行资本补充的有效工具,一方面可以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支持银行业务长远发展。
根据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11.5%,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10.5%。银监会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的全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2.13%,连续5个季度出现下滑,说明国内银行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资本金的监管压力。
同时,从银行自身来看,随着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对资本的消耗巨大;近来银行资产质量普遍出现下滑,根据银监会数据,2014年一季度全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04%,连续3个季度上升。因此,为了面对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以及出于提高抗风险能力的考量,各家银行对补充资本金有着内生需求。
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国内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外部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有增资扩股、留存收益、发行二级资本工具3种方式。由于银行融资规模较大,直接从交易所融资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大,因此近年来银行对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融资态度较为谨慎,而国内目前尚无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在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的现状下,通过内部留存收益来补充资本金也不太现实。
预计随着商业银行之前发行的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逐渐到期,在资本补充压力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参与其中,并形成一种常态化资本补充方式。
注:分析认为,更为根本的解决途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还是需要银行加强轻资本业务的发展,比如中间业务、零售业务、小微企业业务等,加快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