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公司的缄默期是什么意思
“缄默期”也被称为“等待期”,始于一家欲上市公司向SEC提交新股上市申请之时,结束于SEC批准有关申请之时。根据大萧条时代通过的美国证券法,在这段时期中,上市公司的高层人员和担任承销工作的投资银行就上市问题发表言论将受到严格限制,上市公司只能通过募股书向公众发布信息。
美证监会提议放宽新股上市缄默期方面的规定:
SEC的委员全票(5票均赞成)通过了上述提案,该提案将接受公开评议。上述提案的通过是SEC放宽对股票上市限制的一个更大计划的组成部分。如果SEC的提案最终被采纳,那么上市公司可在上市前数周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讯,其中包括在线上进行上市资讯更新,公司高层可接受媒体的采访,举办“路演”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等。
在对提案进行投票前,SEC企业财政部的主管阿兰-贝勒(Alan Beller)在一个公开会议上表示:“我们处在一个我们的现有管理框架和规定已有些过时的时代。”贝勒还向SEC的委员指出:“现有体系导致公司和投资者的沟通被冻结。”
2. 在新股发过程中,静默期到新股上市还有多长时间
一个多星期
3. 关于公司发行股票的问题
股份有限公司到国家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份筹措资金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很好的方式,但是作为股份发行公司在准备发行股票时要经过中国证监会一段漫长的程序审查,条件是严格的,所以不是什么公司都能够发行股票的。其次股票有的是通过交易让股民取得收益,有的通过发行人的分红获得收益,但是一般通过分红获得的收益比建议获得的要少,但是建议是一次性收益,分红是长期性收益,分红的钱一般在公司发布年报时分配,直接进入股民帐户
4. 企业在 IPO 前为什么要有缄默期具体有哪些要求
现在的证券市场是越来越活跃,参与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就会想办法上市,以募集更多的资金发展壮大。而在上市过程中,这些需要IPO的企业都会有一段要求的缄默期。那么,这个缄默期是什么,为何又要被这么要求呢?
5. 静默期的静默期
静默期是指IPO企业在规定期间内不得对证券发行进行公开宣传。
创业板关于静默期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申请文件受理至发行人发行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依法刊登招股说明书前,发行人及与本次发行有关的当事人不得以广告、说明会等方式为公开发行股票进行宣传。但在主板发行中缺乏相关规定。本次《办法》修订时补充了这方面的条款。据悉,证监会还将在修改主板首发管理办法时增加相关规定。
主板关于静默期的规定:主板引入静默期制度要晚于创业板,2012年5月2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修改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在主板引入了静默期制度。《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受理后至发行人发行申请经证监会核准、依法刊登招股意向书前,发行人及与本次发行有关的当事人不得采取任何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进行与股票发行相关的推介活动,也不得通过其他利益关联方或委托他人等方式进行相关活动。
新股风向标网田维政认为,从创业板和主板关于静默期的规定来看,主板将变相推介活动、第三方推介列举出来,对静默期的规定要更加严格,这有利于打击IPO灰色公关行为,净化IPO企业信息披露环境,避免投资者被误导。但是,新政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可能导致主板新引入的静默期规定流于形式。在此之前,创业板先引入静默期以来,尚没有一家创业板IPO企业,因为违反静默期规定而遭到证监会的公开谴责或惩罚。
6. 为什么公司上市前要经历静默期(例如百度的上市)
因为上市需要这个条件。静默期指从公司跟承销商达成协议开始,一直到招股说明书做完后,再加25天。程序上的问题,是上市的必然。
7. 什么是公司上市前的“静默期”为什么呢
上市前的静默期,是从公司跟承销商达成协议开始,一直到招股说明书做完后,再加25天。
企业第一次向公众发行股票被称为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的过程对每一个公司来说都应谨小慎微,甚至如履薄冰,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给公司的IPO进程造成致命影响。Google创始人在上市缄默期曾接受了《花花公子》的采访,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这个采访是数月前约好的,但它仍然影响了Google的声誉,加之其他一些细节的不注意,导致它被迫将股票发行价下调30%,最终定为85美元。
因此,上市前的静默期对企业最终的上市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