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20年前钱存银行买地产股票北京买房
扩展阅读
考题建行股票代码 2025-07-05 11:17:21
易语言股票软件源码 2025-07-05 10:55:26

20年前钱存银行买地产股票北京买房

发布时间: 2021-07-29 02:48:25

❶ 人们把钱存进银行 银行用来投资股票 会导致通货膨胀吗为什么

这个假设不成立,因为证券法明确规定银行是不能作为投资人进入股市的。同时,银行法也约束了银行对于储户的钱不得用于哪些领域。因此,银行的钱绝对不会进入股市。

❷ 现在去买房子到底还能不能保值还是把钱存银行更好呢

按照国内的长远发展前景来看,现在买房子已经不能保值了,买房子保值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今非昔比。

建议现在有钱的可以往科技业投资,也不要再度投资房子,实在没好的投资项目选择存银行总体投资房子好,下面详细分析理由和原因。

房子怎么样才能算保值?

现实生活当中,房子保值最简单的一个定义就是,房价涨幅不能低于通货膨胀率。

房价年涨幅低于通货膨胀率就是属于贬值,等于属于保值,高于属于增值,这是最简单易懂的分界线。


4、房价涨不过通货膨胀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分析得知,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房地产会退出舞台,政策不再发力发展房地产,房地产饱和,刚需者大幅降低等因素。

这些因素抑制了未来房价的涨幅,即使一线城市房价也同样抑制可涨幅,绝对涨不过6%的通货膨胀,房价涨不过通货膨胀率就是贬值,无法保值。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已经非常明显,现在购买房子是绝对不能保值了。最实在的就是有钱投资科技,投资股市,最蠢的投资就是把钱存银行吃利息,也会比投资房子好。

❸ 20年前各拿100万购买黄金,存银行和买房,放到现在哪个更值钱

20年前能够拿出100万的人大多数都是八九十年代最早下海经商的那批人,那时候有100万存款的人已经没有像80年代的万元户那么稀少,但是真能拿出100万的人可能也不会太多。而人手里有钱之后都会选择投资,只是每个人的投资渠道都不一样,大多数人都还是会把钱存银行,只有少部分人会去购买黄金,而20年前虽然商品房已经很普遍了,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买房的想法,只有一些刚性需求用户才会把钱拿去买房。如果20年前三个人分别都拿出100万投资黄金,存银行和买房,放到现在到底哪个更值钱,差距有多大?

综上所述,站在当前的角度回到过去,很多人都会选择买房,但如果身处当时的时代,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把钱存银行。当然小编这里并不是要让大家买房,现在国家对房价调控相当严格,房价已经不太可能像近20年里那样暴涨了,想在靠买房赚取几十倍的收益已经不可能了。如果在当时你有100万,你会投资什么?

❹ 二十年前在北京买房和买万科股票,哪个更合算

二十年前在北京买房和买万科股票,买万科股票更合算一些的。
按照北京的房价,20年前,20万差不多可以在北京三环以内买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了。如今北京三环以内的房价最少也是在10万/平米以上了,也就是说,100平米的房子价值至少在1000万以上了,资产增值了50倍。
因为设定的是买房用于投资,所以除了房产增值之外,还可以有房子的出租收入。假如这20年里,每个月的平均月租为1000元,20年的租金收入也有24万。所以如果用20万买了房,现在的总资产就最少是1024万。
过去20年里因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是巨大的,可如果20年前没有买房,而是买了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呢?

以目前A股市场上的龙头房地产公司——万科为例,在经过后复权处理后,万科的股票在1999年2月份的价格大概在60元/股左右,20万的资金大概可买到3300股。而同样经过后复权处理后,目前万科的股票价格达到了4100元/股,20年前的3300股,现在的价值将达到1353万!可以看出,买了房地产的股票,似乎比直接买房还要划算一些。

❺ 十年前不买房把钱存银行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啦

后悔没把钱拿出来买房

❻ 买房按揭可以承受20年的每月还款额,故意分成30年把每月剩余的钱存银行买理财活着留着当作备用资金

你好,住房按揭就是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购房者办理楼盘按揭的具体程序如下:
(1)选择房产购房者如想获得楼盘按揭服务,在选择房产时应着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购房者在广告中或通过销售人员的介绍得知一些项目可以办理按揭贷款时,还应进一步确认发展商开发建设的房产是否获得银行的支持,以保证按揭贷款的顺利取得。
(2)办理按揭贷款申请购房者在确认自己选择的房产得到银行按揭支持后,应向银行或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了解银行关于购房者获得按揭贷款支持的规定,准备有关法律文件,填报《按揭贷款申请书》。
(3)签订购房合同银行收到购房者递交的按揭申请有关法律文件,经审查确认购房者符合按揭贷款的条件后,发给购房者同意贷款通知或按揭贷款承诺书。购房者即可与发展商或其代理商签订《商品房预售、销售合同》。
(4)签订楼盘按揭合同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并取得交纳房款的凭证后,持银行规定的有关法律文件与发展商和银行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明确按揭贷款数额、年期、利率、还款方式及其他权利义务。
(5)办理抵押登记、保险购房者、发展商和银行持《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及购房合同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备案手续。对期房,在竣工后应办理变更抵押登记。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按揭贷款期间相对较长,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要求购房者申请人寿、财产保险。购房者购买保险,应列明银行为第一受益人,在贷款履行期内不得中断保险,保险金额不得少于抵押物的总价值。在贷款本息还清之前,保险单交由银行执管。
(6)开立专门还款账户购房者在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后,按合同约定,在银行指定的金融机构开立专门还款账户,并签订授权书,授权该机构从该账户中支付银行与按揭贷款合同有关的贷款本息和欠款。银行在确认购房者符合按揭贷款条件,履行《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约定义务。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一次性将该贷款划入发展商在银行开设的银行监管账户,作为购房者的购房款。
望采纳,谢谢。

❼ 10年前买房子和买股票,现在会有什么区别呢

❽ 在北京把钱存在银行,能抵的过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吗还是用来买房

其实按照现在的情况,这两种选择差不多,但是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和利息预期,就无法确定了。

2011年通胀率是4.9%,现在五年期的定存利率在4.75%。按照现有的情况,存个五年期然后拿利息肯定抵不过通胀,但是2010年的通胀率只有3.3%,2009年只有-0.7,而且国家现在也在努力的控制物价,所以长远看能不能抵得过通胀还真不好说。

至于买房,现在房价处于高位,如果用来居住可以买,但是如果是投资的话,建议再观望,因为国家也一直在抑制房价。此外,不同地方的房产政策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北京周边的城市情况也非常复杂,如果要买,也要考察好。比如在秦皇岛,40平米一般的小房,各项费用加起来也要四十万,而且不一定有现房,如果二手成品房,可能还要5万的过户费。四十平米的房子一年房租也就七八千,你还要来回来去的跑,还不一定租的出去。如果租不出去,空着的话,还要物业费垃圾费啥的。

况且我国房产说是70年,70年前是1942年,谁还住1942年的房呢?别说1942年,就是七八十年代的房子也很少见到了,房产能保持20多年不被拆迁算好的了。就算30年,40万按现在的利率水平,如果存五年定存然后自动转存的话,5年后本息和49.5万,如果一直不取出来,本息自动转存,30年后本息和是40万乘以(1+4.75%*5)的6次方,是143.66万。不考虑折现,因为两种选择年份控制一样。就算房子30年都能租出去,一年8000,30年24万,143.66-24-40=79.66,就是80万。
如果按现实情况,你要来回跑30年,还有租不出去的时候,租几年,房子脏了要简单装修一下等等,30年后房子卖100万相当于不赚不赔。虽然30年后的物价比现在高很多,但是30年的房子能卖上价吗?如果政府拆迁能给到100万吗?都是未知数。

当然,如果你存款的利息要取出来花,利息就不可能那么多了。

虽然罗嗦的说了这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国家的政策,因为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好。不过就我个人,我是不会在北京周边买房投资。我会把40万分成8份,每份5万定存,这样一旦有需要应急的时候也能拿得出钱,当经济形势回转和变化时,也能方便的取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来做投资。

呵呵,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我只是在大学里教经济,对于实际操作的理论也不一定丰富。

❾ 准备买一只股票放10~20年,请推荐2只~

楼主想要拥有一只股票10-20年,那这只股票就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公司所处的行业能长大,而且还要能在国家经济增长中能保持延续性,也就是行业的寿命要足够长;第二,公司的竟争力足够强,能让它在未来的竟争中活下来,也就是企业的生命力要足够强,寿命也要长;
从当今世界500强中相信是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排名靠前而且一直保待有较好的增长和活力的大多数是一些:大金融类(银行,地产,保险,投行),能源类(石油,天然气),零售类,高科技(电信,网络),医药类,资源类(铁矿石)…等.在中国现有的行业板块中,最具备与世界强手一争高下的就是金融类,而且这个行业关系国家的金融安全,中国必然要有,也必然会有自已的金融巨头来撑起中国的金融脊粱,投资身处其中的企业,持有20年胜算才会够大,但如果仅持有一只股票,风险必然会大,但如果楼主是持有一个组合,那成功的概率就要大得多.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大金融板块是可以出伟大公司的,银行,保险,地产在未来20年里从众多行业中胜出的概率很大,招行-600036,平安-601318,万科-000002,都是这些行业中的最出色的,而且现价也非常有吸引力,你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