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简述上市公司反购并股票交易策略有哪些
扩展阅读
长度转换 2025-07-02 13:28:27
买贵州茅台股票的原因 2025-07-02 13:26:40

简述上市公司反购并股票交易策略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7-31 14:32:35

㈠ 简述反向投资策略的行为学基础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股票收益率情况,买入过去表现较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当然,在目前国内股票市场还没有开放双向交易机制的情况下,还不能操作此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的一般模型:
一、加入MKT的反向投资策略,以评价期市场累积报酬减去评价期累积无风险利率之正负号作为是否执行反向投资策略标准,执行结果表明,当MKT为正作为操作标准时,获利普遍提高;
二、加入range的反向投资策略,以月度之间横断面个股累积报酬最大差距大变动方向正负号作为反向投资策略标准。当range为正时,说明横断面个股积累报酬最大差距扩大,反之亦然。执行结果表明,在评价期为6个月至1年的投资组合中,获利普遍提高;
三、加入PE后的反向投资策略,就整体而言,(市盈率低的输家-市盈率高的赢家)策略最优,说明市盈率高的赢家具有非常明显的反转倾向,所以卖出市盈率高的赢家可以确保反向投资获利的显著性。
反向投资策略理论框架及相关文献综述
1.反向投资策略的形成以及理论依据 1985年,邦特 DeBondt 、赛勒 Richard Thaler 等人在研究中发现,金 融市场中存在着“过度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会追逐那些表现较好的股票, 而过于倾向于抛售那些表现较差的股票,导致表现好的股票价格被高估,而表现 差的股票价格被低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最终还是会纠正这种股票价 格的“超涨”或者“超跌”,也就是说,被高估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而被低估的 股票价格会上涨。这种变化仅仅是市场对投资者“过度反应"的修正。 在此之后,丹尼尔 Daniel 等人于1998年发表了一篇文献,其中阐述了投 资者的心理因素及其带来的投资偏差行为,会使得股价的波动以及金融市场对信 息的反应出现“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 正是以这一系列证实金融市场中存在“反应过度”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反 向投资策略”应运而生。它要求投资者根据证券在过去的表现 即收益率情况 对其进行排序,买入表现差的股票组合,同时卖出表现好的股票组合,从而构建 一个“零投资组合”。根据上述文献的研究结论,这个组合将在之后的一段期限 内获得超额收益。
2.反向投资策略的相关文献综述 DeBondtand Thaler 1985 认为金融市场会过度反应,反向投资策略可以获 得超额收益。 DeBondtand Thaler 1987 基于之前的研究,研究了公司规模以及投资组合 的风险与反向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并不相关;另外,考虑了一月 效应,发现每年12月的超额报酬都与第二年1月的报酬呈负相关。 万方数据 Loand 期望收益横断面变异、个股收益之序列共变异数、个股收益之横断面共变异数。 Lehman 1990 研究了股票买卖差价 bid―askspread 以及交易成本与短期 价格反转的关系,并经过调整,使得百分之90左右的短期反向投资获利。 Gautamand 系,发现前者是后者在短期内发生的主要原因。 AWLoandAC 功于证券市场上的“过度反应”现象,还与不同类型的股票之间的相关性有着密 切的联系。 Lawrence andHao KryzanowskiZhang 1992 运用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所有股票从1950年至1988年的所有数据,研究了市场上是否具有“过度反应” Bondtand 现象。结论与De Thaler 1985 不同,表现好的股票和表现差的股票将 在2年内持续他们原有的趋势,而直到10年以上,股票的价格才开始发生明显 的反转。 Conradand discreteness 等因素会对股价造成影响,使得 trading 以及价格非连续 price andhold 的方 长时段的反向投资策略的收益出现偏误。主张以买进持有 buy 式来计算长期反向投资策略的收益。

㈡ 股票交易策略具体有哪些

股票交易策略常见的是趋势型策略,通俗说,就是追涨杀跌。从众心理是趋势的主要基础。趋势也是股市运行的最明显特征。虽然牛市即具有明显上涨趋势的时间只占总时间的15%左右,但由于它的特征显著,还是受到众多的投资者偏爱。CMC Markets提醒交易者,股票交易策略是一种在理想模型中抽象概括出的东西。在实际中,大可不必说只用一种基本策略。把不同的策略组合进一个交易系统一般能得到更好的甚至是出奇好的效果稳定盈利是一种境界。

㈢ 上市公司的购并方式有哪些

第1章 概 述
1.1管理层收购的背景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形式,MBO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发展兴盛起来,并被欧洲广泛采用[1]。自20世纪80年代末 MBO进入我国以来,企业界推动的MBO热潮愈演愈烈,理论界也引发了极大的质疑与争论,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认为,根据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和企业实践状况,分析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相应的问题给出一定解决方法与对策。因此,客观认识MBO及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可行性是必要的。
1.2 MBO的特征
1.2.1收购主体为目标公司经理层
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才是管理层收购的行为。它能把公司的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作用。
1.2.2 MBO的对象
MBO的对象通常是目标公司,也可以是目标公司的子公司或业务部门,在后一种情况下,管理层收购通常与目标公司的战略调整相关,成为目标公司出售下属企业或业务的一种方式。
1.2.3 MBO的资金来源渠道
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部资金,即经理层自身的提供资金,这部分资金大约占到收购资金的10%左右;二是外部资金,即债权融资和外部股权融资[2]。一般情况下,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的价格往往远远超过收购方(经理层)的支付能力,所以在收购中,经理层自身提供的资金只能占总收购价格中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还要依靠外来资金,在典型的情况下,通常首先由公司高层管理者提供10%的收购资金,再以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约60%的资金,剩余30%部分以私募或发行垃圾债券的形式筹措。
1.2.4 收购后企业的资本的特点
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理层不仅成为拥有较多股份的所有者,而且还掌握公司的经营控制权。
1.2.5 收购后企业运作的特点
被收购后的企业通常必须进行业务重组,包括调整发展战略、整合业务、实施成本降低计划,变革内部组织和流程等[3]。而且,由于高财务杠杆的资本结构,使得经营者承受的现金流量的压力较大,因此,在适当时候可将公司部分或整体出售或上市,以减轻压力,实现预期收益。
1.3 MBO的意义及作用
从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实践中发现,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长远角度看,它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MBO有利于企业产权改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以及产权结构不合理。通过�%

㈣ 反并购策略的经典案例

1998年初计算机合伙人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简称CA)对计算机科学股份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简称CSC)的收购案例。收购方CA和被收购方CSC均为纽约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由著名美藉华裔王嘉廉领导的CA是美国第三大独立软件制造商。它主要为大公司提供数据管理商业软件。全球“财富500”家大企业中,有95%采用它的网络化管理软件。位于加州的被收购方CSC是美国著名电脑咨询服务公司,它的服务项目包括程序设计。管理咨询,系统结合及产品寻购业务等,它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及政府附属机构,占其总业务量的25%左右。 CA在1997年12月中旬开始同CSC接触,洽谈并购事宜。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友好”谈判后,双方在价格和收购条款上均未能达成协议。1998年2月中旬,CA决定采取行动,公开发出以高出当时CSC市价的30%,每股108美元的价格收购CSC公司的收购要约,整个收购金额涉及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将成为当代高科技领域第三大并购交易)。CA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库马先生在写给CSC董事长汉尼卡特的正式书面信中提出:对两家公司至今未能达成协议感到遣憾,但CA决心不遣余力采用所有合适的方法来促使并购交易成功。在CA收购要约中,CA提出以下几个收购条件:①留住CSC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主要员工;②向CSC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员工购股权:保证在合并后公司中,CSC和CA组织地位相等:④除非万不得已,原CSC组织框架不变;(5)合并后公司使CA和CSC在技术和市场开拓上能互相帮助,共同发展;⑥没有裁员计划。
CA这种做法带有很强的敌意。第一,CA原来打算:如果CSC同意同CA以“友好”方式合并,CA愿以每股114美元的价格向CSC股东购买CSC股权。但现将收购价调低,显然是对CSC不合作的惩罚。第二,从“友好”协议转向以正式要约收购,迫使CSC在十天内作出反应。除此之外,CA还向内华达地方法院提出要求:希望法院裁定CSC在1998年8月份召开股东大会之前将CA收购要约提前交给股东讨论。并购谈判从“友好”转向“敌意”,使原本有意寻找合并伙伴的CSC改变对整个兼并活动的立场,CSC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决定不道余力造行反收购。CSC通过采取以下行动来回应CA的敌意收购:①修改公司章程,取消拥有20%股权的股东提出提前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利;②为公司最高层17位管理人员订立丰厚离职补赏金;将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比率要求从50%提高到90%;④扬言计划向优先股股东发放普通股认股权的股息,为公司毒丸防御计划铺平道路,因为一旦发生兼并,优先股可转换为收购者普通股,以增加收购成本;⑤向洛杉矶最高法院提出5000万美元的诉讼,起拆CA收购行为违反了加洲不公平商业竞争法;⑥向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起诉CA和它的并购顾问贝尔,控制被告方通过CSC以前的商业伙伴,一家信誉评级机构中非法获取CSC机密信息。
3月2日,CSC正式拒绝了CA收购要约。3月6号,CA在经过各种努力后,终于宣布:当3月16日收购要约期结束后,不考虑延长要约期,这也意味着CA彻底放弃了对CSC收购,从而使美国高科技史上第三大兼并案以流产告终。 CA在兼并之前未对目标公司作深入。全面了解,CA认为向CSC股东发出收购价已高于其市场价30%,收购价格应当合理。但这是其实对CSC股东心理缺乏了解。CSC是高成长性公司,有一半以上CSC股东属长期投资者,持有CSC股票至少五年了。并且CSC是他们投资组合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每股108元,即以高于市场价30%得出的收购价格对其他被并购公司也许合理,但对CSC股东却偏低。一位高科技行业的分析家认为每股130元才是吸引 股东放弃股权的合理价位。CA及它的并购顾问贝尔,因为没有充分了解目标公司股东情况,在收购的最关键问题造成失误。
CA未考虑被兼并企业的行业特性,选用了错误的并购方案。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如果被兼并企业的人才对兼并公司不满,兼并后纷纷离开公司,也就丧失了兼并的意义。因此,对高科技企业的兼并,人们极不推崇采用敌意收购,因为它往往造成被兼并方管理层和员工对兼并方的敌对情绪,使兼并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CA在这场兼并战中,不顾及CSC的反对,我行我素,按美林证券分析师的说法:采用对CSC敌意收购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因为即使敌意收购成功,也势必造成CSC员工和忠诚客户的流失,不可能有好的商业经济效果。

㈤ 如何应对上市公司的反收购

可参照H-P并购Compaq的案例,制出一个更有远景的企业策略和运作方案,游说目标公司的主要股东,争取他们的支持,再发起委托书争夺战来表。

要不然,就要从法律入手,查找出反收购行为的破绽,攻其漏洞,这可参照历年来日本企业的诉讼案。

最后,就是游说行政干预,能否行得通,就要看该国的政治形势。

㈥ 反收购策略的企业反收购策略

收购与反收购的实质是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产权交易的过程虽是股权的转移,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经营者的竞争。如是善意收购,双方握手言和;如是敌意收购,双方将不可避免地展开争夺。
具体地,企业反收购策略有: 若在敌意收购之前,目标公司有所察觉,经营者可采取一些主动的管理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修改公司章程,以抵御外来的敌意收购。这包括规定分期分批改选董事,重大决策需经更多的股权代表同意,限制董事的资格等,从而增加收购者控制公司的难度。
(2)环形持股,以稳定持股结构。为了防止上市公司的股权过于分散,公司可采取交叉持股的股权分布形式。即关联公司,关系较密切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部分股权。一旦其中一家公司遭收购,相互持股公司间易形成“连环船”效果,从而大大增强反收购一方的实力。但其缺点是相互持股往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从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状状况。
(3)白衣骑士以抬开公司股价。所谓“白衣骑士”,是指通常与目标公司有密切关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充当“英雄救美人”的角色。面对敌意收购的要约,白衣骑士愿对目标公司的股份支持更高的价格,因此必然引起收购价格的轮番上涨。最后,要么敌意收购者承认收购失败,退出竞争;要么必须付出更高的收购价才能达到目的。白衣骑士的作用,就是迫使收购者的收购资金增加,收购成本加大,从而自动打消收购念头。
(4)以攻为守的帕克曼式防御。即被收购方以攻为守,对收购方发动进攻,收购对方的股份,变被动为主动。但这种进攻风险很大,反收购者本身需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外部融资能力。同时,收购方在财务状况、股权结构、股票市价等方面也要具备收购的条件。
(5)毒药丸子策略。毒药丸子是指目标公司为反收购而制定的对其控制极为不利的规定,甚至采取严重伤害自己的行动,犹如一剂“毒药”,收购方若想收购则必须承诺吞下毒丸。毒丸策略的典型作法是向公司股东或关系良好客户配售一种权利,即发行带认股权的债权。公司受威胁时,持券者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以优惠价出售的新股份。这样,股份总量增加,收购成本增大,同时收购者被歧视性地排斥在认购新股的范围之外,有效地稀释了袭击者拥有的股份。 这也是上市公司反收购的一种策略,具体的有:
(1)股份回购。即通过大规模买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来改变资本结构的防御方法。股票一旦被大量购回,在外流通的本公司股票减少,股价一般会上升。如果目标公司提出以比收购者出价更高的价格来回购其购票,则收购者也不得不提高其收购价格,导致其收购难度增加。我国《公司法》中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显然,我国目前还具备回购股份的条件。
(2)员工持股计划。即公司鼓励自己的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而员工为自己的工作及前途考虑,不会轻易出让自己手中拥有的本公司股票。如果员工持股数额庞大,则目标公司的防线就比较牢固。
总之,企业的反收购策略多种多样。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公司在制定自己的反收购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当地法律对此种计划所持的态度,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步骤。因为各国证券法均规定,目标公司管理层在安排反收购措施时,必须充分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因董事、经理的一己私利而牺牲股东的利益。

㈦ 电大证券投资分析作业题!(4)

2,公开 公平,公正
4,兼并和收购
判断1对2错3对4错5错

㈧ 股票实战交易策略有哪些

炒股票除了要顺应市场趋势之外,还要掌握一些技巧。

技巧一:止损和止盈。止盈位和止损位的设置对散户来说尤为重要,不少散户会设立止损位,但是不会设立止盈位。止损位的设立大家都知道,设定一个固定的亏损率,到达位置严格执行。但是止盈一般散户都不会。为什么说止盈很重要呢,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当年20元买入安彩高科,我告诉他要设立止盈位,26元,他没卖;25元时我让他卖,他说,我26元没卖,25元更不卖,到30元再卖。结果呢,11元割肉。如果设立止盈率的话,悲剧就能避免。这几天不少人追进大蓝筹股,更应该设立止盈位。怎样设立止盈位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顺应热点10元买入一只股票,涨到11元,你设立止盈10.4元,一般庄家短暂的洗盘不会把你洗出去,如果11元跌回10.4元,你立刻止盈,虽然挣得很少,但减少了盲动。股价到12元后,你的止盈位提高到11元,股价到了14元,止盈位设置到12.8元……这样即使庄家洗盘和出货,你都能从容获利出局。

技巧二:不要奢望买入最低价,不要妄想卖出最高价。有的人总想买入最低价而卖出最高价,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是高手,只有庄家才知道股价可能涨跌到何种程度,庄家也不能完全控制走势,何况你我。以前我也奢望达到这种境界,但是现在我早转变观念了,股票创新低的股票我根本不看,新低下面可能还有新低。我只买入大约离底部有10%左右升幅的个股,还要走上升通道,这样往往能吃到最有肉的一段。

技巧三:量能的搭配问题。有些人总把价升量增放在嘴边,经过多年来的总结,我认为无量创新高的股票尤其应该关注,而创新高异常放量的个股反而应该小心。越跌越有量的股票,应该是做反弹的好机会,当然不包括跌到地板上的股票和顶部放量下跌的股票,连续上涨没什么量的反而是安全系数大的,而不断放量的股票大家应该警惕。

技巧四:善用联想。要根据市场的反应,展开联想,获得短线收益。主流龙头股会被游资迅速拉至涨停,短线高手往往都追不上,这时候,联想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通过联想,在市场上哪些股票和主流龙头股关系较密切呢?联想不仅适合短线,中长线联动也可以选择同板块进行投资。

技巧五:要学会空仓。有些人很善于利用资金进行追涨杀跌的短线操作,有时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对散户来说,很难每天看盘,也很难每天能追踪上热点。所以,在股票操作上,不仅要买上升趋势中的股票,还要学会空仓,在感觉股票很难操作、热点难以把握、大多数股票大幅下跌、涨幅榜上的股票涨幅很小而跌幅榜上股票跌幅很大时,就需要考虑空仓了。

技巧六:暴跌是机会。暴跌分为大盘暴跌和个股暴跌,暴跌往往会出现机会,暴跌往往是重大利空或者偶然事件造成的,在大盘相对高点出现的暴跌要谨慎对待,但对于大涨之后出现的暴跌,你就应该选择股票了,很多牛股的机会就是跌出来的。

技巧七:保住胜利果实。不少人是牛市中的高手,但在震荡市中往往又会把获得的胜利果实吐回去。怎样才能保住胜利果实呢?除了要设立止盈位和止损位之外,对大势的准确把握和适时空仓观望也很重要。

㈨ 股市的一般交易策略有哪些

股票交易策略有:
每一种股票交易策略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的时机也各不相同,投资者需要在股市运行的不同阶段中,采用不同的股票交易策略,才能达到理想的解套效果。

策略一、止损策略适用于熊市初期
因为这时股指处于高位,后市的调整时间长,调整幅度深,投资者此时果断止损,可以有效规避熊市的投资风险。

策略二、做空策略适用于熊市中期
中国股市还没有做空机制,但对被套的个股却例外,投资者可以在下跌趋势明显的熊市中期把被套股卖出,再等大盘运行到低位时择机买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套牢造成的损失。

策略三、捂股策略适用于熊市末期
此时股价已接近底部区域,盲目做空和止损回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或损失,这时耐心捂股的结果,必然是收益大于风险。

策略四、摊平策略适用于底部区域
摊平是一种比较被动的股票交易策略,如果投资者没有把握好摊平的时机,而过早地在大盘下跌趋势中摊平。那么,不但不会解套,反而会陷入越摊平越套的深的地步。

策略五、换股策略适用于牛市初期
在下跌趋势中换股只会加大亏损面,换股策略只适用于上涨趋势中,有选择地将一些股性不活跃,盘子较大,缺乏题材和想象空间的个股适时卖出,选择一些有新庄入驻,未来有可能演化成主流的板块和领头羊的个股逢低吸纳。投资者只有根据市场环境和热点的不断转换,及时的更新投资组合,才能在牛市行情中及早解套并取得超越大盘的收益。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在股市中保持盈利,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他们都是经过多次选拔赛精选出来的高手,跟着他们炒股要稳妥得多,愿能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