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公司公布回购股票同时股东又减持
扩展阅读
三十万资金买几只股票 2025-07-02 01:32:46
股票竞价试买是什么意思 2025-07-02 01:26:40

公司公布回购股票同时股东又减持

发布时间: 2021-08-01 02:44:16

① 其他股东减持股票被公司回购是好事吗

其他股东减持股票被公司回购。这就需要仔细分析了!如果其他股东象征性减持,公司大量回购就是好事儿!如果其他股东大比例减持,公司象征性回购就是坏事儿了!

② 公司前脚回购股票,后脚大股东减持是什么意思

公司前脚回购股票,后脚大股东纷纷减持,正是因为大股东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并且对企业未来盈利状况有着清晰判断,加上当前股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以超低的成本进行减持套现,自然是明智选择,能够获得超高回报。

一边是股民跑步进场接盘,一边是大股东纷纷减持套现,短短三个多月时间,A股大股东减持规模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的60%。

大小非的存在,决定了持股成本极低的大股东一定会在股价相对高点时套现,这也是A股牛短熊长的重要原因。但凡走出阶段性牛市,已经解禁的股票就会大量减持,让股市资金不断失血,最终回归熊市一途。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人不能只吃不拉,上市公司也应该不断淘汰垃圾公司,如今数量已经不少,该把下水道清理一下了,保持公司总数不变,退市一家,再上市一家,退市时必须对股东作出合理补偿才行,这样股市才能更加健康。

③ 为什么有些股份公司大股东(高管)一而再再而三的减持

所谓减持,就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持有人转卖所持有的部分股票,减少对该公司的控股权。我们经常能看到上市公司公告大股东减持的消息,有些不明所以的股民一听就惊慌失措,以为大股东连自己都不看好自己家公司的股票,忙着套现跑路,这些股民也会这跟着跑,怕自己继续待着只能当接盘侠。

大股东减持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套现。有些股东是觉得钱已经赚够了,不想再拼死拼活埋头苦干了,准备提前退休,就拿钱走人。还有的就是由于公司经营需要资金,可能出于各种原因短时间内融不到资,大股东只能减持自己手上的股份,套现后投入公司经营,这种时候,就算股价在低点,大股东也可能迫于无奈减持。

总之,面对大股东的减持股民不要慌张,毕竟慌也没有用,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有心惊胆战的功夫,不如去观察大股东的减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还有监管部门对减持的限制和披露要求,有效加大市场的透明度。只要上市公司仍然有发展潜力,大股东减持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太大的影响。

④ 上市公司大股东发布拟减持公告,散户该立即卖出该股票吗

这个问题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发布减持公告,散户该不该立即卖出股票?我认为散户不应该立即卖出股票,应该要学会冷静分析,分析大股东为何减持自己股份的原因,再来决定卖与不卖的操作决定。



通过以上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发布拟减持公告,遇到这事散户应该要冷静分析,不应该盲目的立即卖出股票,而且选择冷静分析以后再作出决定时候该卖出。因为大股东发布拟减持公告又不是马上减持,而是在公告之后减持,所以散户不能当一看到减持公告就盲目的卖出股票,这种情况是错误的。

⑤ 股票在主升浪当中,公司却发布利空,公告大股东减持,这代表什么意思呢比如今天的四环生物。

大股东都觉得股价已经远远脱离基本面了,不看好,现在涨上去只是炒作。

⑥ 有无人统计过公司公布回购、大股东.高管增减持、定向增发、股权激励、到期解禁对公司股价有没有影响

个股解禁通常来说会使得股票供给增大,股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会下行,但是具体需要结合解禁时该个股的基本面、所处的价位和当时的大盘情况,比如有的个股已经超跌或到横盘突破区域,那么一旦解禁,股东极有可能拉高出货,反之一只业绩不佳的个股解禁或者高位那么下跌可能性大,当然还要适当结合当时大盘走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对于大型国企,大非解禁冲击较小,因为国有资本很少会减持。而对于创业板、中小板这类制造暴富神话的板块,则需要保持谨慎,一般都会引发大跌。特别是今年10月份开启的首批28家创业板解禁洪峰,相信会对整个大盘也会有所冲击。
至于股份回购这些举措对股价实质的影响:熊市任何利好都无多大作用。
具体到详尽的数据,可以透过关键词找研报来研究

⑦ 公司股东宣布减持计划完毕股价会大涨吗

这个没有那么绝对的,有的股票就是顶着减持涨停,关键还是看有没有主题资金运作。
大股东减持对股票产生两个不利的影响:
一是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因为大股东们减持1%,往往也会带来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尤其是那些从财务投资角度减持筹码的大股东们更是如此。一旦大股东们的减持行为具有持续性,那么,将抑制A股市场的牛市氛围,降温A股市场。
二是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资本,因为连控股股东都开始减持,那么,作为金融资本的中小投资者为何还要苦苦支撑呢?所以,大股东们的减持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估值新标尺。
当然,减持也有两个积极的影响。
一是盘活了A股市场的筹码,提升了A股市场的筹码流动性。毕竟部分大股东的减持并非是因为股价严重高估,而是控股股东为财务问题而做出的减持动作。
二是大股东们的减持筹码一旦被市场所消纳,且股价再度积极走高,那么极有可能强化A股市场的牛市氛围,就如同前期的中信证券、苏宁电器等个股在限售流通股解禁后的持续减持声中一路上涨一样。

⑧ 有关公司回购的若干问题

1、一般公司回购股票动用的是公司留存收益,即公司历年留存下来的利润。这些利润当然属于全体公司股东。
2、公司一边发布回购股份,大股东却大幅低价减持:这种现象需要看这个大股东是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来说,控制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均可作为大股东看待。如果不是公司控股股东在减持的话,只能说明该大股东急需用钱,属于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
大股东低价减持以后又要高价回购,这不是明亏的事吗:同上,需要查看是不是同一个大股东所为。
其中一个大股东减持,以后回购的是控股股东,所以减持的股东就可以从其他股东手上套现,是这样的吗:如果按照上述诉求而言,可以这样理解。
某股东减持股份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几个大股东(控股股东)集体减持公司股票,那就值得我们百倍地警惕了!

⑨ 股票回购用的是全体股东的钱吗

关于股票回购的方式,主要有下述五种划分方法:
1、按照股票回购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场内公开收购和场外协议收购两种。
场内公开收购是指上市公司把自己等同于任何潜在的投资者,委托在证券交易所有正式交易席位的证券公司,代自己按照公司股票当前市场价格回购。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这一种方式较为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整个80年代,美国公司采用这一种方式回购的股票总金额为2300亿美元左右,占整个回购金额的85%以上。虽然这一种方式的透明度比较高,但很难防止价格操纵和内幕交易,因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实施场内回购的时间、价格和数量等均有严格的监管规则。场外协议收购是指股票发行公司与某一类(如国家股)或某几类(如法人股、B股)投资者直接见面,通过在店头市场协商来回购股票的一种方式。协商的内容包括价格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执行时间等。很显然,这一种方式的缺陷就在于透明度比较低,有违于股市“三公”原则。
2、按照筹资方式,可分为举债回购、现金回购和混合回购。
举债回购是指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办法来回购本公司股票。其目的无非是防御其他公司的敌意兼并与收购。现金回购是指企业利用剩余资金来回购本公司的股票。如果企业既动用剩余资金,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来回购本公司股票,称之为混合回购。
3、按照资产置换范围,划分为出售资产回购股票、利用手持债券和优先股交换(回购)公司普通股、债务股权置换。
债务股权置换是指公司使用同等市场价值的债券换回本公司股票。例如1986年,Owenc Corning公司使用52美元的现金和票面价值35美元的债券交换其发行在外的每股股票,以提高公司的负债比例。
4、按照回购价格的确定方式,可分为固定价格要约回购和荷兰式拍卖回购。
前者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发出的以某一高出股票当前市场价格的价格水平,回购既定数量股票的卖出报价。为了在短时间内回购数量相对较多的股票,公司可以宣布固定价格回购要约。它的优点是赋予所有股东向公司出售其所持股票的均等机会,而且通常情况下公司享有在回购数量不足时取消回购计划或延长要约有效期的权力。与公开收购相比,固定价格要约回购通常被认为是更积极的信号,其原因可能是要约价格存在高出市场当前价格的溢价。但是,溢价的存在也使得固定价格回购要约的执行成本较高。
荷兰式拍卖回购首次出现于1981年Todd造船公司的股票回购。此种方式的股票回购在回购价格确定方面给予公司更大的灵活性。在荷兰式拍卖的股票回购中,首先公司指定回购价格的范围(通常较宽)和计划回购的股票数量(可以上下限的形式表示);而后股东进行投标,说明愿意以某一特定价格水平(股东在公司指定的回购价格范围内任选)出售股票的数量;公司汇总所有股东提交的价格和数量,确定此次股票回购的“价格——数量曲线”,并根据实际回购数量确定最终的回购价格。
5、可转让出售权回购方式。
所谓可转让出售权,是实施股票回购的公司赋予股东在一定期限内以特定价格向公司出售其持有股票的权利。之所以称为“可转让”是因为此权利一旦形成,就可以同依附的股票分离,而且分离后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执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向其股东发行可转让出售权,那些不愿意出售股票的股东可以单独出售该权利,从而满足了各类股东的需求。此外,因为可转让出售权的发行数量限制了股东向公司出售股票的数量,所以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股东过度接受回购要约的情况。(来源:道富投资)

⑩ 上市公司不差钱为什么还要减持

上市公司减持股票的意图不见得是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
国营企业的减持可能是策略性的,往往是上级做出的决定,在远期规划之下的减持,一般早早的公布,减持在公布后以年计实施。不让市场感到意外,比较规范。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15年,市场很热,监管层要降温,不少国企减持,就比较匆忙,这是大局需要,呼应监管层的明示或暗示。
民营企业的减持就灵活的多,除了策略性的减持,还有投机因素,往往参与市场博弈。
当市场很热,股价远超价值,民营大股东主动减持,目的是套现,不排除市场冷的时候,再买回,巩固自己的控制力。
请注意,减持的是股东,减持的资金也是股东的,不是上市公司的,要流到上市公司,需要股东配合,属于借款性质,股东可借可不借,该减持资金,不属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无权做主。
但是,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且不注销,将来减持这一部分,减持资金就归上市公司,关于这种情况,是特殊时期的救市举措,减持有严格的监管,原则上是上市公司回购注销,不可减持。这种特殊情况,恐怕不是常态,公司差钱也不能随意减持这一部分,要等监管部门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