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银行股票不能发行a股
扩展阅读
股票今天买今天能卖吗 2025-09-13 20:34:22
2000块买股票吗 2025-09-13 19:07:31

银行股票不能发行a股

发布时间: 2021-11-14 23:19:16

银行股票无论啥时候都可以长期持有吗

A股里有这样一条铁律“一赚二平七亏损”,其实大部分的散户在股市里都是亏损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参透了股市的精髓,要跟市场一较高下,结果也总是不如人意,如果股市里有这样一类股票,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一年稳定会有10%以上的收益,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还可以。

股神巴菲特有一个投资秘诀“价值投资”,但是到A股里面,大多数人都是不信这个的,觉得纯属在扯淡,股神的投资策略真的是错误的吗,其实股市里银行一类的股票就比较适合价值投资的理论,巴菲特一只股票可以持有30年,如果我们也长期持有银行类的股票,收益其实也不比股神要差多少。

前面我们分析过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今天我们主要看一下中国银行如果长期持有,收益能达到多少,我们以每年1月1日收盘价(遇节假日就计算下一个交易日)为买入价格,投资金额都按照10万元计算。

2020年买入,1月2日收盘价3.53元,买入2.83万股,截止到目前持有大半年的时间,上个月刚刚进行过派息,10股派1.91元,也就是收益5403.3元,由于我们打算长期持有,短期的股价波动我们就不考虑了,这样的话税前收益率就是5.4%。

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2019年买入呢,当天收盘是3.17元,10万元可以买入3.15万股,去年派息执行每10股派1.84元,两年的收益就是(1.91+1.84)元X3170股=11887.5元,累计收益率是11.8%。

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出3年的收益是(1.91+1.84+1.76)元X2915股=1.6万元,4年收益是2.62万元,5年收益可以达到2.99万,如果持有时间再长一点2010年买入,持有10年时间,收益就可以达到8.5万元,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8.5%,这还只是只计算了分红所带来的收益。

大家都知道只要月均持有超过1万元的股票,是有机会参与打新,这么多年万一哪一年运气不好,中上那么一签,收益更是可观,持有银行股也是很多人打新的手法,不求赚钱,只求稳定,大量的资金买入银行股,只为获得更多的打新机会。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都是坚持不下来的,即便是长期算下来,加上打新,加上股价翻倍,就算年收益能达到20%也是很多人都看不上的,毕竟大多数人炒股的心态都是为了迅速在股市上捞一笔,这种慢悠悠的炒股方式只适合那些“比较傻”的投资者。

Ⅱ 工商银行A股发行价多少

工商银行A股发行日期: 2006-10-19
发行价格: 3.12元
上市日期: 2006-10-27

Ⅲ 央行发行了股票吗要是有的话在哪里上市的啊

中国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管理银行的银行。本质是行政机关,跟财政部、建设部的功能差不多,统管全国银行。行政机关本身是不能发行股票的,因为不是企业。但是他们管理的企业是可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例如人民银行管辖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目前中国A股市场上有12家银行上市。

Ⅳ 公司如果能发行股票在发行数量上有什么规定或限制

新公司法规定如下: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没有具体数量的规定。

Ⅳ 中国银行配股后,今天恢复交易,可为什么所配的股不能卖出本来配了900股,恢复交易后显示0股

获配的股票要在配股上市时才会到帐,配股上市时间大约会在一到二周以后,上市前会有公告的,等公告吧。

Ⅵ 为什么不能买银行股

这是我转载的,比较有权威的,我们是散户,经不起庄家折腾,你看看吧,我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

清议:二十年不买银行股

(这是我10月16日为今天出版的《理财周报》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也反映了我对近期大盘走势的部分忧虑)

不经意间,A股市场在银行股上市道路上犯下一个大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酿成重大长期性风险

我在8月底撰写并发表在《理财周报》上的一篇题为“银行股的软肋”的文章,事后遭到一些人的抨击。大致的意思是说我不了解银行的运作,对国内上市银行业绩过度依赖央行及政府的判断存在重大失误等。

没错,论及商业银行如何内部控制信贷风险,以及为什么长期向储蓄客户支付微薄利息却在他们有朝一日成为住宅按揭贷款客户后收取高额利息,还有像是如何对待违规客户等一系列事关内部运作的问题上,我的确知之甚少。但是,我一向关注会计标准,也熟悉银行业所遵循的资本标准,后者实际上是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标准。

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毋庸置疑

批评者说,虽然来自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占国内商业银行营业利润的比例平均高达七成以上,但是,该等资产占用并非没有成本,在扣减相应的付息成本后,其净利息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就会大大降低,以至于所谓的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说法不能成立。

面对以上批评,我倒是对批评者所具备的银行业常识持怀疑态度。依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产是按照风险权数划分的。其中,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其风险权数为0,而一切商业贷款的风险权数为100%。在会计上,这意味着前者无需坏账拨备,而后者必须按照五级分类法确认相应的坏账拨备。

推而论之,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远超过5%,而坏账拨备比率(已建立的坏账拨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正常情况下应达到100%;鉴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将四成以上的付息债务用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占用,而对这一部分资产不予坏账拨备或做其他减值准备;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资产当中获得的净收益率大大高于拨备后的存贷款利差收益率,因此,一旦失去政府信用的支持,出于资产风险权数以及坏账拨备的考虑,商业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沉重打击,不夸张地说可能会出现亏损。

资本充足率同样依赖政府信用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按照不同定义下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合计的比率。显然,分子数值越大,分母数值越小,所得出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

在这一情况下,抛开分子不谈,如果低风险权数资产(更不必说0风险权数的资产)占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的比例越高,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或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当中的分母就越小,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充足率上升。

于是,当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之所以快速提升,除银行股上市募集资金极大地扩张了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规模以至于分子数值迅速扩大之外,越来越多的资产被投入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当中以至于分母相对变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无证据表明后工业化经济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

为什么经济总量只要美国九分之一的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三个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世界银行业巨无霸呢?这个在别人眼中的好事在我眼里却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底,后工业化经济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或者说拥有庞大银行体系只是初级工业化经济的特征。众所周知,美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是由中小商业银行构成的,至少相对于非银行业企业所具有的规模而言是如此。国际经验表明,伴随企业资金筹措逐渐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银行业在全社会金融服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趋于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想想看,这是否意味着现有过度庞大的国内银行体系不会与GDP同比增长,以至于需要长期看淡银行股业绩成长性呢?

或许有人以为,放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将过剩的流动性投入股市,可以避免其业绩增速钝化,当然也足以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近日的确有报道说,工商银行已开始进入IPO市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坏的消息了。

耐人寻味的是,金融监管机构一向强调负债投资股票是最最危险的金融活动,可偏偏在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时候忘记了这一警告。无论如何,银行是负债率最高的经营体,高到即使一个客户的贷款出现坏账,就可能吞嗤全部净资产。无论如何,股市的风险远远大于信贷市场,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等同于放大其资本风险。无论如何,日本股市泡沫的基本教训就是银行业大量持有股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些时候开始,为增强银行业盈利水平,不允许银行业持有国债的禁令被打破,结果是国内银行业大量持有国债,由此形成严重的银行对财政透支。从长计议,这是国内金融体系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害是加大了长期财政预算平衡压力。如今,已到了防止出现为顾及银行业盈利水平而忽视金融业交叉风险的时候了。打算透过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的途径而消化其过剩流动性吗?这未免太短视了吧。

最大的风险在于银行股集中度已严重透支

实际上,即使目前尚未明确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但银行业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交叉风险已经形成,而且非常之高。

近日身体不适,随拜托我的老朋友《创富志》杂志主编张信东帮我收集一项有关目前银行股合计占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比例的数据。结果不出预料,截至9月底,14家A股上市银行股本合计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已接近50%。

国内金融业的银行本位主义思想,或者说成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导向,在此暴露无遗。众所周知,银行业监管条例当中有一项不可逾越的规定:针对单一客户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0%。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那种因一个客户的贷款损失而吞嗤全部净资产的至高无上的风险,也就是所谓贷款集中度风险,或者是将太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那么,在银行股上市为商业银行募集了巨额资金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对股市构成的股本集中度风险可以避而不谈吗?这已使得中国股市看上去是一个银行业主导的市场,其他上市公司不过是上市银行的陪衬罢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未来银行股上市的步伐还将加快,不仅有另一个巨无霸――农业银行,还有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可能包括更多的农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银行股合计占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注定要进一步提升。这太不可思议了!

综合以上因素,我不得不认真地建议:应当尽快暂停银行股上市进程,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审视银行股上市风险。千万不要忘记陈云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用90%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去决策。

鉴于银行股的问题十分复杂,我相信不可避免地要对A股市场构成一连串影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
------------------------
清议
现任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曾任《新财富》学术顾问、《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执行社长、CCTV“中国证券”栏目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顾问等。

Ⅶ 中国银行员工不能股票投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投资股票,只有证券相关的具有从业资格证这一块的人员是不可以参与股票投资的,但其实也可以间接参与,家人朋友的账号啊之类的,像你只是中国银行的员工那就更加不会有限制了,甚至你们银行跟券商合作了,银行还会建议你自己开户,多拉人开户呢。

Ⅷ 建设银行有A股发行吗怎么样呢

中国建设银行昨日发布公告称,建行将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本次发行还需获得该行股东大会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的批准。该行将于8月23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公告称,A股发行的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支持业务持续发展。按合计发行90亿股A股计算,这部分股份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85%,而现有H股则占股份总数的96.15%。若按建行H股周四收盘价4.76港元计算,此次筹资额将接近420亿元人民币。建行A股的发行价格范围将询价确定。
虽然没有回归A股的具体时间表,但建行新闻处负责人表示,“一年之内”是预期时间。如果A股发行计划成功,建行将成为继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之后,我国第三家在A股、H股市场同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Ⅸ 股份公司没有上市也可以发行股票吗如果可以,那 他的股票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交易的呢谢谢~

非上市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票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股票,不能在证交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如果其股票不是公开发行的话,那么其股票是不能再证交所交易的,一般可以再银行、证券公司交易,甚至可以以其他任何方式交易。如果是公开发行,那么其股票在证交所之外的市场交易;统称为场外交易市场;一般指证券公司、银行等。

非上市公司中的股份公司本身就必须发行股票,不存在转为股份制企业的问题。只有有限责任公司要发行股票的话才有转成股份制公司的必要。有限责任公司转换为股份制公司,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来进行。

上市的是股份公司,但不是所有的股份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5000万以上资产并且3年以上盈利,还需要证监会批准,才能上市!发行股票不得低于总股本得20%!

一个公司的股票上市能使其原先资本产生数十倍甚至上百上千被的溢价率,正所谓是麻雀变凤凰。所以如果能拿到代表初始资本的“原始股”确实是件好事。现在A股市场最害怕的“大小非”多是这些公司上市前的“原始股”。

(9)银行股票不能发行a股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呀,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3)开业时间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千人千股),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5%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Ⅹ 中国银行A股是什么意思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1990年我国A股股票一共只有10只,至1997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只,A股总股本为1646亿股,总市值17529亿元人民币,与GDP的比率为22.7%。1997年A 股年成交额为30295亿元人民币。我国A 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