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行 股票做长期怎么样
个人十分喜欢银行板块,没想到喜欢。但这一个严重超跌的板块,超跌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所以,我还是坚持向你推荐,唉,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批评我了。但银行板块的长期低位徘徊,让太多的人很是痛苦,因而不愿意理他。但我还是觉得从长远来看,银行板块是很值得投资的。
我们从估值上来说吧。
首先看是市净(我是引用前一月的价格数据,和现在可能有一点小出入,但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现在的价格只会比一个月前的便宜):银行股的平均市净比较低。平均来说,只有1.5左右。其中,中国银行1.22、中信银行1.47、交行1.3、南京银行1.32,北京银行1.34、浦发银行1.39、民生银行1.39。
这么低的市净,在股市的现在都算是比较低的;如果想象一下将来的牛市,应该更是更让人心动了。
我们再看一下市盈吧:银行的平均静态市盈就更有吸引力了,平均在7倍左右。其中,农行7.26、中国银行是6.09、建行7.12、工行7.02、兴业银行5.95、招行8.39、中信银行6.37、光大银行7.8、交行6.18、北就银行7.02、民生银行6.74、最高的不过是宁波银行,只有10.27,但是不是也很低呢?
另外,银行股的每年的业绩都有10-15%的增长,如果算动态市盈率的话,就更低了。所以说,银行股已经有了长期的投资价值。
只是虽然已经有了巨大的投资价值,有多少人敢动手呢?你还是考虑一下吧,我还是比较支持做长期的。
㈡ 2015年买工商银行的股票可以吗
Filho do Su - 17, MAS este ano, apesar de ser
㈢ 现在买银行的股票还能涨吗
现在才追,明天估计会高开,被套的几率不低,建议上了3406再看权重,大象在底部潜伏比较好,真的追了,一次被套估计没一个月解不了
㈣ 中国银行的股票现在买怎么样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我们给予如下解答:
银行股还可以,但是中国银行盘子有点大,
先要提醒你,股票市场始终是有风险的,不是传说中那么容易挣钱的。作为新手,不建议你一开户就购买股票,买股票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都是一样,股票也有好坏之分,要要筛选,这样你做股票才能挣钱,不然你盲目的买入,可以说90%都是亏损的。
股票的买入和选择要根据你操作想法来决定,是做短线呢?还是做长线呢?在大盘振荡的时候怎么做,在大盘稳涨的时候怎么做。所以不是你单一的那么考虑。比如说你要做长线投资,就是买了后放个2-3年的时间,选择这种长线投资的股票就要看该公司的业绩,基本面,成长性,国家政策扶植等方面。一般在中国的股票市场里面,大盘蓝筹基本都适合做长线。如果做短线的话,你就要去看最近的题材炒作,政府短期的消息面,股票市场里面资金的流向等消息。这些东西我只是简单的说,具体说的话肯定说不完的!建议你每天可以关注下中央的财经频道的报道,网络上可以选择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
理论学习和时机操作要结合,作为新手,不建议你一开始投入太多,尝试的少量投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这亿小分布资金仅仅当作学费,亏损了也不严重,挣钱了更好,当你感觉自己基本摸清股票市场之后,再慢慢加大资金的投入!
希望建议对你有帮助,再次提醒你股票市场有风险,慎重操作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㈤ 买银行股优点及年收益平均有多少
银行股目前的价位都不算搞了,但要想收益更好些就买小银行,别买四大银行,盘子太大。因为一旦大盘涨了小银行会涨的更快些,再就是小银行分红送配会好些,当然既然是股票涨跌都会,靠买银行获取分红其实不多,需要长期持有一段时间,毕竟现在的股市已经快有起色了!
㈥ 2015年银行股票为什么老跌
大盘从5000多点跌到了现在的3700多点,银行股肯定也跟着跌了。美联储马上就要加息,大量资金回流美国,IPO啥时候重启和注册制改革啥时候进行对股市都是利空。
整个大盘刚经历过暴跌,很多股民仍然心有余悸。股价上涨肯定需要大量资金推动,场外配置一万多亿被整掉了,4000点又有大量的套牢盘,大盘整体仍然处于下跌过程中。每次证金救市都会选估值低的银行股,不可能去救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小盘股。很多银行股都快破净了,买银行股风险相对低,大盘涨起来的时候银行股也长得慢,盘子大,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像2014年上半年大盘还处在1900多点没上涨的时候,银行股市净率普遍0.9、0.8、0.7。不过再回到以前那么低的市净率也不大可能。就目前来情况大盘还是不稳定,趋势还不明显。没有证金公司托盘,大盘肯定在3700点站不住。
㈦ 买银行股有风险吗大吗收益怎样
买任何股票都有风险,买银行股,涨的慢,跌的也慢,银行股一般的福利很好,几乎每年都有分红,比方说民生银行,工商银行。
㈧ 银行股咋样
我从不怀疑通过购买港股或沪市股票来投资一两家中国大银行,是非常稳妥的投资策略。实际上这样的投资折射出来的,是关于本世纪投资的一个大热点:一个庞大而又生机勃勃的中国中产阶级的登场。在我看来,问题不是投不投,而是何时投。
早在2011年3月的时候,我曾收到一位亚洲经纪人发来的投资报告,建议“买入”那些在港上市的中国银行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等。据她估计,这些股票在当时的平均市盈率为8.3倍。
27个月后的今天,这些大银行的利润已经增长了约30%,但它们在香港股市上的价格却比那位经纪人给我写信的时候低了很多。当时工商银行的股价是6.2港币,作者写下这篇专栏时是4.7港币;建设银行股票也比11年3月低了25%,只有5.25港币。
如果说中国银行股在2011年算便宜的话,现在它们就更便宜了。当时读那份投资建议,我的第一想法是,虽然与盈利能力和增长性相比,这些银行股看上去很便宜,但市场对银行业的负面情绪以及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可能放缓的担忧,会导致这些股票跌得更低;如果进行“抄底”,估计仍要亏很多钱,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但现在我会问,这些银行到底会便宜到什么地步?资产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巨大市场份额,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指标,2013年的股票市盈率为5。前不久,刚刚派发净利润的30%作为股票分红。如果我今天买入它的股票,由股息带给我的税前收益率大约能达到6%。而这家银行很可能继续保持至少15%的年收益增长,这意味着我的分红收益将以同样速度增长。这样的业绩将同时带来股价的上升,所以,今天买入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将是非常不错的投资决策。
然而,冒险尝试之前,我必须确认股价是否真的触底了。这些中资银行股为什么这么便宜?它们还会再跌么?便宜的直接原因看上去是6月份的“钱荒”事件,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6月底,银行间拆借利率剧烈动荡,上海的隔夜回购利率甚至一度攀升至30%。
一直以来,中国央行会在市场紧张时注入流动性,但这次它没有。这种出乎市场预期之外的政策变动在银行和坊间制造了一次轻微的恐慌,并反映到了股市中。6月24日,沪指下跌5.13%至2009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
央行会出手救市么?突然之间,银行们开始握紧手里面的钱,害怕那些资产状况不够透明的金融机构只借不还。一两天之后,央行宣布它将支持那些信誉良好的机构,并重新向市场补充流动性,恐慌得以平息,利率回落。
这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尤其那些体系内最强大的玩家——大型银行来说,应该算是积极之举。2009年起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扩张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泡沫,这些泡沫必须被挤掉,又不能伤害到整个经济。这样的短促震慑或许是一种正确的途径。
但是如果经济结构已经在调整的轨道上,在事情变好之前能变得多糟?中国的银行是否强大到足够抵御更艰难的金融环境?
我查阅了中国三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2012年的审计财务报告,将之和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以及汇丰银行2012年的报告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现金和即时流动性资产方面,中国各大银行的状况非常良好,因为中国央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2012年末的时候,工商银行以现金或央行准备金的形式持有23%的客户存款,建设银行为22%,中国银行为30%,而在同样的项目上,汇丰银行只有14%。这意味着一旦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中国的各大行有大量的现金储备作为缓冲。尽管三大银行的贷款业务在2007到2012年间增长超过两倍,但高收益确保了它们有充足的利润来保持投资者收益与资产成比例。2012年,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迅速增长的前提下,三大银行所有者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保持在6.4%-6.8%,汇丰银行是6.8%。
一些分析师认为,很多发生在2009-2010年的经济刺激周期的贷款最终会成为坏帐。如果被他们言中,又会怎样?从2007到2012年间,工商银行的贷款看上去增加了4.6万亿元,总额达到8.6万亿,相比之下,它在2012年12月时的股本基数为1.1万元。这意味着今天只要12%的贷款成为坏账,就能导致工行破产,这有多大可能?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黄海洲称,“三年内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要面对是一种“可控的小规模危机”。他指的可能是很多非官方的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关闭。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在2009-2011年间迅速催生。鉴于政府决不会采取任何可能威胁到经济增长的措施,在官方体系之外建立金融机构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资金的做法已变得越来越常见。
对中资银行真正的威胁就在于这些监管体系之外的机构,官方和民间的金融部门彼此交织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即使对政府来说,都尚未摸清楚。
如果一些大的影子银行开始倒闭,连锁反应会有多糟,我们无从得知。金融危机的根源无一例外是信贷扩张。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从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取决于立即找出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坏账的来源,随之以资本冲销或重组的形式来进行修复。1990年代的日本、如今的欧洲都表明,如果不要求银行彻底解决自身问题,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长达多年的经济停滞,甚至崩盘。
所以,即使面对如此低价,投资中国银行股仍有很大风险。投资者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今天获得的股价收益,是否能够覆盖未来这些银行发生巨额坏账并最终导致其最大的股东——中国政府不得不对其进行资产重组的风险。
除了自身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还来自未来一两年内中国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增强。中国的银行已经减少了对净利息收入(贷款的利息收入和存款的利息支出之差)的依赖,但在2012年,工商银行仍然有79%的收入来自净利息收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汇丰银行的相应数字分别是76%、70%、46%。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银行净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比在中国市场低得多。而且,中国银行贷款业务的边际收益正在稳步降低。在自由利率的条件下,市场会经历一个时期的激烈价格竞争。随着中国银行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边际收益的递减,中国银行业对利息收入的严重依赖将对它们的收益能力产生真正的伤害。
然而,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的银行仍然对投资者有强大吸引力。在中国,这个全世界最有品牌意识的市场之一,遍布着这些大银行的分支网络和强大消费者品牌。外国银行需要很多年才能真正进入这个市场并占有一定份额。它们的利润来自于自身出色的成本控制。竞争则会进一步改善前者的管理和运作效率。没有耕耘,哪来收获,现在,也许是时候出手买入了。
㈨ 买4大银行的股票怎么样
这与个人风风险偏好有关系,稳健投资者买大银行股现在是比较好的选择,现在大银行股股价基本在底部,波动小,换手率低,股息率在4%到6%,长线投资必然有比较好的回报。
㈩ 十五年前买5万招商银行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情况怎样
十五年持有招商银行股票未出售,应该是获利颇丰,招商银行应该是长期上涨并且多次有分红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