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
2016年12月9日,公司名称由“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卫
注册资本:200000万人民币
联系方式:0755-33338111
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经营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138号万基商务大厦19A
② 人民币持续升值为什么会造成股市暴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
看看这个吧~
本文以最浅显的道理阐述经济的真相。不会有任何所谓的学术妓 女们常用来欺骗人民的深奥的学术理论,还事实以清白,真相只有一个,让我们擦亮眼睛,洞观今天发生的一切。本文在以下几方面阐述中国经济的真相。
1、 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2、什么是对外贸易?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3、什么是通货膨胀?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4、房价能绑架中国经济吗?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等于把那颗石子投进了海里,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似房价与石子毫无相干,可是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就是价格和价值严重的背离。实际上房地产的崩盘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而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为什么go-vern-ment迟迟没有把房价降下来,不是降不下来,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是后果谁能承担,严重通货膨胀谁来负责?
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是无可置疑的,是客观实在的,没有人能改变。
不管谁是总理,廉洁也好,贪污也好,都希望社会和谐,可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房价和通货膨胀有关系吗?
可更棘手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果降房价,面对的是马上的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这个逻辑。不信的话,可以查阅一下近年来go-vern-ment发布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的措施。
可是为什么房价不稳定而且更加的疯长呢?难道是开发商与go-vern-ment在博弈吗?告诉你在中国没有人能和party叫板,几个肚子大点的开发商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实际上是幕后的另一只黑手在和中国go-vern-ment博弈,这支黑手就是外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6、房价高涨的原动力是什么?
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房价上涨对其有利的人就是动力之一,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go-vern-ment、为了赚钱的开发商、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可是最大的原动力不是这些,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
开发商作为商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业都有商人,难道想赚就有吗?那除非是神话。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也一样,不是他们想赚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据价值规律,当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时,会有一种趋向正常价格回归的力量钳制价格的上涨,可是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这种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参考范围的原因,如果以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确实打破了这个规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房地产业的价格,即托市,那么谁在托市呢?
谁能在房地产业失控能得到巨额利润的人就是托市的人。
讨论这个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几年迅速由1、2千亿突破万亿,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难道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挣来的吗?这个不需要证明,看中国的GDP增幅就知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GDP的增幅。显然不是挣来的,那么除了挣来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所谓的
“国际热钱”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涌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高额的回报。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而开发商呢,他们一到房子将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有人出高价买下来,他们怎么会降价,如果没有这部分资金在运作,别说是开发商联盟,就是全国只有一个开发商,价格也会降下来,没有人买了,难道等房子发霉吗?
那么外资持有这么多高价房产做什么?不怕砸到手里吗?
不怕!为什么呢?在这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冤大头在最底下接着呢,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流的流通性,近年来没有看到任何萎缩的迹象,放了贷款就盈利,为什么不贷款呢?没有理由不放贷款。
加之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心情,外资可以轻易的把高价房转嫁到中国的银行和消费者身上,连炒房的农民都能赚到一杯羹,职业的外资会赔钱吗?
那么房价一直涨下去,会怎样呢?请看下一节:“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
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在中国go-vern-ment近几年来密集的几十道金牌的调控下,房价还是如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不止。暂且不论何时能停止上涨的势头,毕竟房价在目前还是上涨的,所以我们就看看房价上涨不止会带来什么。
首先:由于GDP上涨,中国go-vern-ment为了维持上文说的“保持产品交换的继续”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即开动印钞机。只要房地产这个石子还没有投入到大海里去,还有一定的流通性,那么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开发商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赚取巨大的利润。
再次:能看到的是,炒房族会赚钱、所谓的买房的“房奴”会增值。
都赚钱!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亏了呢?钱从哪里来呢?如果你是有炒股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投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商品,你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那么套用到房地产上,就是买房自住的人,现在看似增值,那是镜中月、水中花,你不变现就不是你的。再有就是当价格完全回归真实价值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到真实价值一下,被高价房套住的投资者。还有一个就是开发商!
为什么说开发商也有赔钱呢?大家知道商人的本性是赚钱,赚取利润。如果一个商人投机一次就永远都不做这个生意了,他是赚钱了,可他不是商人,这种商业行为没有意义。由于商人的本性,所以赚来的钱会继续扩大再生产,在能赚钱的领域不断的加大投资。这个道理从生活中就可看出来,越是做大生意的人总喊没钱,因为要更大的流动资金来维持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所以一旦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之时,就是有一大批开发商崩溃之日。这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行为为转移的。如果现在有开发商逃离房地产业的角斗场,那么跑得慢的就是最后的输家。如果都不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盘者。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也许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看谁的运气好而已。
可是现在却没有任何的开发商赔钱的迹象,有的是开发商不断的赚钱,老百姓送钱都来不及。只是因为目前房价还在上涨,房产还在不断的流动。
一个巨大的问题来了,这样不断上涨的房价何时是个头啊,请看下一节:“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着。”是不是冷战结束就代表着人类的和平得以实现呢?“一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能掩盖帝国主义噬血的本质吗?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对的,但它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用来欺骗人们的伎俩罢了,说到和做到永远是两码事。
国际财团通过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人民币加大发行量,然后通过房地产炒作,把中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无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长又一次使人民币的发行量被迫提高。国际财团心黑手狠,双管齐下,目的就是使中国经济热到烫手,热到让每个中国人为之疯狂。
我们暂不去关心这个过程,我们放眼未来,看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换句话说财团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明显,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财团们最乐见的结果。先做个假设,比如国际热钱在投资的中国房地产领域里上演最后的疯狂后,然后把房产成功解套全部变现,如果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美国预期最高时,汇率是热钱逃离时需要相乘的那个倍数,会发生什么谁都能想到,所有热钱会一夜之间全部兑换美元逃离。财团们会赚得沟满壕平,中国市场上除了钱就是钱,能遮住天的大把人民币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噩梦。
这是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财团最乐见的结果。近期美国不断的通过政治、贸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中国go-vern-ment迟迟不升值或小范围的升值,远远没有达到美国go-vern-ment的预期,这是在出口处的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顺便提一句,如果真的这个升值预期达到了,中国楼市将重演日本上世纪90年代崩盘的历史。只是那时中国经济也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连续低迷不振的不归路。
在这种攸关民族生存的问题上,go-vern-ment会坐视不管吗?就算是退一步来讲,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go-vern-ment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资本运作同时也极大侵犯了go-vern-ment的利益,也会拼命反搏的。
那么中国go-vern-ment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化解这一“经济危机”呢?请看下一节:“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9、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我一直相信:物极必反,中庸,是老祖宗留给后人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
既然是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那么我们就从“绑架”说起。何为“绑架”,应该是相对弱的一方,拿着相对强的一方的“要害”,使相对强的一方即便有能力对付弱的一方,但碍于投鼠忌器,无力可施。
我们先来看看绑架双方的阵容和各自手上的筹码。房地产业的主体是开发商,所以开发商算一方,它绑架的要害是中国经济,那中国经济是谁的要害呢?是中国人民的要害,代表中国人民的,目前只能是中国go-vern-ment。中国go-vern-ment算一方。外资呢?它是煽风点火者,划到开发商一方。中国go-vern-ment一方有公权力,可以通过税收、财政、经济政策、行政手段对开发商阵营施力,开发商阵营通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来绑架中国经济,且不断的提高赎金。
问题已经摆在这里,怎么办呢?冲上去一枪击毙,那歹徒非撕票不可,太极端不可行。所以有为go-vern-ment开出药方,只要实现了某某一条既可降低房价的主意,就犹如这一枪击毙一样是不可行的。我们想象如何解救绑架事件的,首先要稳定住对方的情绪,再一步步地靠近,但这种靠近虽会引起歹徒的敌意,但不会导致他撕票,然后再进一步稳定情绪,再靠近,然后条件成熟时,再稳准狠,即保证人质的安全,又要保证歹徒一举拿下。这才是真正的营救。
所以中庸才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极端、盲目、冒进是要不得的。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绑架问题,就要围绕问题的关键部分一步步地施加反作用力,然后一举成功,才是正道。
第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汇率,中国go-vern-ment会严把汇率关,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就是要稳定对方的情绪,如果一点不升,对方会狗急跳墙,如果升的过快,是给自己掘墓,所以为什么中国汇率升幅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国go-vern-ment的态度跟一个绑匪是多么的贴切,我要一瓶果汁,为什么拿来半瓶水。可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还能暂时解渴。
第二个关键是限制资产流动性,既然房地产能绑架中国经济,说明它举足轻重,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注意这里是两个概念,“资产流动性”和“房产流通性”。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房产流通性减弱,资产流动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就像那个石子,不流通马上通胀,不涨价流通没问题,可是行不通,外资也不同意。既然是不断的上涨价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产流通,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用柳叶棉丝掌来化解泰森的一记重拳,以绵柔克强刚、化千钧于无形,这就是中国go-vern-ment的策略(这好像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我们从官方媒体就能看到相关的消息,楼市签约率在下降,即流通性在下降,然后物价开始有所涨幅,如猪肉等副食产品,但央行马上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来稳定物价。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看出些端倪。可预期的是,到完全化解危机之前,会不断地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同时房产流通性会越来越弱,这个预言是否准确可在以后的央行政策上验证。等完全消除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就是房地产价格回归真实价值之时。
不管你看到没看到,这已是最后的疯狂,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果这场博弈以外资胜利而告终,那么中国经济将步日本90年代持续下滑的深渊,由于外资撤走,房市赖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价会一落千丈,可到时候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老百姓都将承受经济下滑之苦,持有的货币迅速贬值,即便房价落下,也不一定买的起。这是中国go-vern-ment和中国人民不可接受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如果外资以失败而告终,即在汇率上把住出口,让房价回归真实价值,把外资同样套在中国,这才是胜利的前提。那么以美国财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噬血者必将疯狂报复,会在投资、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我们今天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美国预期,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受打压,进而引起了众多的贸易摩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领域遭到报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相信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别忘了还有一套马车是“消费”,房价下降后,如果你是爱国者,请现在保护好你的钱包,到时千万别羞羞答答,要果断地出手买房,中国经济会在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继续独占世界经济引擎的鳌头。
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go-vern-ment,配合我们的go-vern-ment,go-vern-ment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go-vern-ment是水上承载的舟,人民是水,没有水,何以载舟。
③ 炒股总是心态不好怎么办
炒股的心态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操作的好坏,即使有着过硬的投资技术,一旦遇到个股波动较大后,心态往往会出现急躁状态,导致一些列操作跟本身技术分析相违背,很多投资者经常遇到投资心态不好的时候,在投资者是无法避免的情况,出现亏损谁心里都不会好受,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在操作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下我操盘过程中调节心态的办法。
仓位控制仓位的小于小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操作心态,比如我们重仓买入一只个股和轻仓买入一只个股,当个股出现下跌的时候,轻仓只会出现小幅的亏损,而重仓出现小幅度的下跌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所以仓位直接影响着出自己的操作情绪和操作心态,每个优秀投资者或者优秀的操盘手都懂的根据市场的情况做出合理的仓位控制。
根据大盘的趋势和结构做出合理的仓位安排,永远不要满仓操作,比如市场处于上涨趋势过程中可以选择五层以上仓位操作,震荡行情选择仓位可以3-5层仓位,下跌行情可以选择1-2层仓位的操作,仓位的控制,不要满仓操作,主要是防止操作策略持续亏损的情况,给自己每次操作留出很多的退路,一旦下跌后我们选择补仓操作,想到自己还有大量资金选择补仓,心态很容易调节,重点考虑接下来的补仓位置
而补仓不是一看到下跌就补,仓位仍旧跟买入新的股票一样,考虑个股的节奏市场的节奏等,任何补仓都要用在刀刃上市,而不是一下跌就补,我们也没那么多资金补,而且补仓还会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反而造成很大幅度的亏损。所以在思想上任何的补仓位置,相当于自己之前没有买过该股,目前该位置如果是之前没有买的一只股,如果你遇到你会选择买吗,自己都不会愿意选择买,那补仓自然不合理。
总结:任何心态的条件都是在充分思考市场风险,每时每刻都有风险意识,每次错误的操作都是提升自己的一次机会,在仓位做好控制,我想大部分投资者都能有一个很好出操作心态,买股票千万不要道听途说,人家的操作策略或者看好的个股或许不适合你。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④ 泰森食品的大事记
1935年,泰森公司创始人John W. Tyson在美国阿肯色州创建公司,进入鸡肉行业。
1947年,饲料和孵化公司正式成立。
1958年,第一个食品加工厂建成。泰森食品成为一个完全垂直管理的禽业公司。
1961年,发展专业化养殖。
1963年,经过近三十年的稳定成长,公司正式更名为泰森食品公司。同年,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
1967年,唐∙泰森 Don Tyson成为公司总裁。
1982年,泰森公司名列美国《财富》500强。
1986年,泰森公司在美国家禽加工业位居第一。
2001年,收购美国IBP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鸡肉、牛肉、猪肉生产商之一。
2001年5月与山东诸城外贸有限公司携手创立了美国泰森在中国的第一家食品企业---山东泰森大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优质的深加工鸡肉产品。由此进军中国市场,开启了泰森的中国旅程。
2008年,成立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2009年,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山东泰森新昌食品有限公司。
2011年,全资收购山东泰森新昌食品有限公司。
2012年6月6日,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工厂正式开业,至此,泰森食品已完成其以上海为中心,发力全国冷鲜鸡肉零售市场的重要布局。
⑤ 美国猪肉股票有哪些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养殖伤,泰森食品公司,嘉吉公司等,以上是最有影响力的猪肉股票。
⑥ enron请给个具体 的介绍
他曾经一手将一家地方性的小天然气管理公司做成了“新经济的代表”,在世界能源市场呼风唤雨,他因此也被誉为“创新CEO”;他曾经是布什的竞争筹款总干事,被布什亲密地称为“肯尼伙计”;他曾经身家4亿,指挥着2万员工……不过,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
2001年12月,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美国500强企业中位列第七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宣布破产。随后,它就像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震动”。
经过两年半的调查,惩罚的骨牌终于降落到安然创始人、原董事长和长期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肯尼斯·莱的头上。
“美国梦”式的发迹
从肯尼斯·莱的前半生看,可谓“成也安然、败也安然”。作为安然的创办人,他的名望随着安然的崛起而到达顶峰,而安然的倒下也将他一起带倒。
肯尼斯的早年经历是典型的被俗称为“美国梦”式的经历。现年64岁的他并无任何世家背景,全凭双手打天下。他自小出身于贫寒的密歇根州农家,父亲以开牲畜饲料店为业。1960年,肯尼斯·莱考上密苏里大学,经过刻苦攻读,后来他拿到了MBA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4年,肯尼斯成为一家地方小公司休斯敦天然气公司的CEO。1985年,肯尼斯一手促成了天然气公司与另一家小公司石油输送公司合并,成立了一家州际性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公司,命名为安然。
当时,他在休斯顿发现了一名有超强进取心的金融奇才杰夫·斯基林,二人志趣相投,不谋而合。两人很快发现,只做为顾客输送煤气的生意,利润不多;而利用政府对输送油气的管道公司解除管制来做买进和卖出的生意,既有暴利可图,又充满刺激。
于是,1989年,安然从管道公司蜕变为一间交易公司。肯尼斯·莱和杰夫·斯基林相信自由市场制度,其信条是“解除管制,再解除”。几年间,安然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的触角又从经营煤气和电力伸向水、煤、光纤生产、气象产品和新闻纸生产以及经营房地产买卖。2000年3月,安然被评为世界第6大能源公司,它也迅速上升为美国《财富》500强中的第7名。
财富的迅速积累也使莱的政治影响力上升。他曾经和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要人过从甚密,他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竞选时的重要捐款人,也和副总统切尼关系密切。
美国史上最大破产案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安然的危机开始逐步出现。2000年,随着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安然宽带业务因耗资巨大,亏损严重,仅2000年第二季度宽带业务就亏损达1.09亿美元,即便是华尔街一度对其吹捧不已的分析师也开始认为安然宽带部门已经丧失了上市的可能,在他们眼中,安然又变回了一家能源公司。其后,安然投资印度电厂也出现了问题。
而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安然已经债台高筑,但公司高层却通过在资产负债表上做手脚而将这一事实掩盖起来。从1997年接替肯尼斯出任公司CEO的共同创办人之一斯基林大概感到安然大势已去,于是在2001年8月辞职,肯尼斯不得不重掌CEO位置。随后,2001年11月,安然公布文件承认,从1997年以来,公司利润被多报了5.86亿美元。此消息一出,股价暴跌,股价从最高90美元狂泄到26美分。在此形势下,2001年12月2日,安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安然倒台在美国企业破产史上创下了最大的破产记录,股票持有人和贷款人损失了几百亿美元。两万名员工中大部分人的退休基金全部泡汤,从休斯顿的电脑技师到新泽西州的新闻纸厂,约有5000人失去了工作。
哈佛的经典教案
为进一步实现从“美国最大能源公司”变为“全球最大能源公司”这一目标,安然继续在印度、菲律宾和其他国家扩张,包括建设玻利维亚到巴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网络。在北美洲的业务也从原来的天然气、石油的开发与运输扩展到包括发电和供电的各项能源产品与服务业。
另一方面,安然创造市场的能力远远地扩展到了能源证券之外。1999年,安然创建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安然在线”(EnronOnline),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天然气、电力、管道、纸张、金属等交易。安然也因此一度被认为是传统企业结合网络的成功楷模以及最成功的电子商务应用范例,并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2000年,它的股价达到了每股90美元的巅峰,并被入选哈佛教材。
两个CEO,一对“邪恶双煞”
肯尼斯在法庭上不断重申,安然做假账等丑闻均发生在斯基林任CEO的时间里,自己并不知情,他对安然垮台这一“巨大悲剧”所造成的痛苦表示遗憾。他同时坚称:“(经营)失败并不等同于犯罪。”他还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受害者,身家从4亿美元缩水到了2000万美元。
然而,他并不像自己说的那么无辜。据《纽约时报》报道,就在破产前10个月,肯尼斯等公司高层还由于公司“赚取”巨额盈利而获发约价值3.2亿美元的花红及其他特殊现金报酬。然而,有关报酬并未记录于公司的账目之中。在拿到巨额报酬的同时,公司股价暴跌前夕,他还总共抛售了总值1亿美元的公司股份,其中有1/5是他知悉公司会计问题后进行的。
而最令前安然公司员工耿耿于怀的是,肯尼斯这边厢抛售公司股份,那边厢却隐瞒公司财务情况,鼓励员工将退休基金投资在自己公司股票上,令安然员工最后血本无归。一位因为听信了鼓动把准备给女儿上大学用的20万美元全部投资的安然前员工很气愤地说:“肯尼斯·莱和斯基林简直是一对‘邪恶双煞’!”
而且,肯尼斯·莱实际上还为自己留足了后路。据有关报告显示,2000年他已经花费400万美元购买了多种类型的年金保险,从2007年开始,肯尼斯·莱夫妇每年可以领取保险公司支付的年金约90万美元。最绝的是,在美国,大多数的州都规定人寿保险金和年金的给付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即便肯尼斯·莱夫妇宣布破产,债权人也无权要求用这笔巨额年金来抵缴债务。
·1985年,安然公司成立
·2000年3月,安然被评为世界第6大能源公司
·2000年,安然股价达到每股90美元的巅峰
·2001年10月,安然公布第三季亏损6.38亿美元
·2001年8月,公司CEO斯基林辞职
·2001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安然
·2001年11月,安然公布文件承认,从1997年以来,公司利润多报了5.86亿美元
·2001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
·2002年,刑事调查展开
·2004年,肯尼斯·莱和斯基林被起诉,前财务总监法斯托认罪,被判入狱10年
·2006年1月,安然官司审讯展开
·2006年5月,安然官司审讯完结,肯尼斯·莱和斯基林被控25项罪名成立
·2006年7月5日,肯尼斯·莱因心脏病去世
安然创始人病故 终年64岁
肯·莱(Ken Lay) 因心脏病发作,于昨日凌晨在其位于美国科罗拉州的度假别墅去世,终年64岁。今年5月,他被判在安然(Enron)破产案中犯有欺诈和同谋罪,面临在监狱中度过余生的前景。
Ken Lay, convicted in May of fraud and conspiracy over the collapse of Enron and facing the prospect of spending his last years in jail, died early yesterday of an apparent heart attack at his family’s vacation home in Colorado. He was 64.
曾被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Bush)亲切地称为“肯尼男孩”的莱,利用能源行业解除管制之机,把安然从一家毫无生气的天然气管道公司打造成90年代新经济的标志,成为了一家交易商,交易范围从石油天然气期货到天气衍生产品,无所不包。
Once affectionately called “Kenny Boy” by George W.?Bush, US president, Mr Lay built Enron, a sleepy natural gas pipeline company, into a symbol of the 1990s’ new economy, embracing energy deregulation and becoming a trader of everything from oil and gas futures to weather derivatives.
莱的死亡意味着,导致安然公司灾难性毁灭的整个内幕,也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
Mr Lay’s death means the full inside story of Enron’s catastrophic fall may never be known.
美国休斯顿消息当地时间4月10日,安然前总裁杰弗里·斯基林激情洋溢地宣誓,他将为他被指控的罪名抗争到底,“直到我的生命终结”。
52岁的斯基林首次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法庭受审,他涉嫌在2001年轰动全球的安然公司造假事件中犯有欺诈和共谋罪,为此,美国检举人花了4年多时间才使案件进展到目前阶段。
在针对他的共谋和欺诈刑事案中作证时,斯基林坚持声称自己是清白的。他表示,他从未要求下属说谎或操纵财务报告,他还声称,安然倒闭是因为遭到了市场恐惧心理的打击,而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则是引发这种恐惧心理的部分原因。
据法庭现场的记者描述称,斯基林看起来显然有些紧张,但他仍目中无人地直接与陪审团对话。“反抗才是我的本性。强加给我的指控是完全错误的,我将为此抗争到底,直到生命终结”。
安然曾经贵为美国第七大企业,但由于隐瞒负债、制造虚假利润,于2001年底申请破产,砸掉了几千人的饭碗,令投资者数十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
斯基林和安然创始人肯尼斯·雷为共同被告。斯基林面临共谋、欺诈和内部交易等28项罪名,而63岁的CEO肯尼斯·雷面临共谋和欺诈等6项罪名。如果被证实有罪,斯基林将面临最多275年的监牢生涯,同时处以数千万美元的罚款,但实际的监禁判决可能为20年左右。
美国政府认为,斯基林是这一事件的策划者,他从1990年开始在安然工作,2001年担任公司CEO,但在安然东窗事发的同年8月宣布辞职。对此,斯基林竭力解释他的突然离职,他说感觉很疲惫,安然已经困扰到他的家庭生活。“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没时间陪伴家人”,同时华尔街和投资者对公司日益上升的批评声以及持续下跌的股价令他深感不安。
他在法庭上表示,华尔街也开始对我失去信心,所以我感到我的离开有助于重筑公司信心,“那时我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这儿了”。
安然前任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以欺诈罪名被起诉,斯基林和雷指责法斯托个人的犯罪行为连累了整个公司,最终导致安然破产,他们表示法斯托之所以指证他们,只是希望罪名能轻一点。
据悉,进一步的交替询问将在本周中或晚些时候进行。
公诉方耗费四年多时间,在安然公司的食物链中展开调查,直至顶端,现在这家破产能源公司的前高管肯尼思·雷(Kenneth Lay)和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正接受联邦刑事诈骗审判,预计审判将持续至少四个月。
这起复杂的案件涉及特种衍生工具、做假账和名为拉普特(Raptor)的蹊跷的子公司,双方怎样在这场诉讼中有最佳表现呢?专家认为他们应该吸取安然时代其他著名公司诈骗案的教训:保持简单。
“我认为原告的最佳策略是专注于那些非常简单的、陪审团能够理解的事情——也就是强调那些人是骗子。大家都明白骗子是什么。”沃顿商学院法律研究和商业道德教授威廉·C·泰森(William C. Tyson)说,他还说由于原告有举证责任,案件过于复杂将会对被告有利。而被告也应尽力给陪审团留下简单明了的印象。“被告的策略是去找到会说安然好话并美化安然事件的人。”泰森指出。
沃顿商学院的前任高管教育副院长、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W·P·凯里商学院院长小罗伯特·E·米特尔斯特德(Robert E. Mittlestaedt Jr.)说,尽管人们早已确信安然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政府必须证明斯基林和雷参与了他们归罪给下属的那些活动。他补充说,道理在政府这边,给被告出了难题。“他们很难说两位公司高管没有责任。”
安然公司是休斯敦一家能源供应和交易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成为美国第七大公司,在其隐瞒大笔债务和虚报利润的真相大白后,于2001年12月破产。案件的部分内容与一连串“特殊用途公司”有关,这是安然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创立的一种子公司,用来消除安然账目上的债务。
约30名安然前高管承认有罪或被判有罪,法斯托是其中之一。现在,在1月30日开庭审理的案件中,他和其他人将提供对前董事长雷和前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不利的证词。
“我认为原告的最佳策略可能是强调这样的事实:一系列证人将作证安然从事犯罪行为,而且有几位证人就是参与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斯基尔(David Skeel)说。
原告控告雷和斯基林参与精心策划的会计诈骗,导致包括几千名安然员工在内的未起疑心的股东损失了几十亿美元,而雷和斯基林在安然破产前卖出几百万美元的股票,保护了自己的部分财产。雷面临诈骗和阴谋7项指控,斯基林面临诈骗、阴谋、内部交易和欺骗审计员等共31项指控。如果所有指控都成立,每人可能被判几十年徒刑。
谎言,不是会计
在如此复杂的案件中,原告明智的做法是“保持简单”,哥伦比亚大学证券法教授约翰·科菲(John Coffee)说。他强调其它一些著名公司诈骗案的审判结果都不尽满意,既有宣判无罪,也有陪审团意见相持不下的情况。“我认为他们已经吸取了其他案件的教训,并体现在了开场发言中。他们希望彻底简化这个案子。”科菲说原告十分恰当地告诉陪审员,“这和会计无关,而和谎言有关。”
在开场辩论中,辩方律师称两位被告没做错事,他们是法斯托和另两位大发横财的前任高管的受害者。据被告律师称,公司倒闭是因为第一次会计问题浮出水面后投资者出现了不必要的恐慌,如同过去银行挤兑一般。
但是米特尔斯特德指出被告律师很难论证法斯托是个把雷和斯基林都蒙在鼓里的不道德的高管,因为安然董事会曾投票放弃利益冲突原则,好让法斯托成立特殊用途公司——四家拉普特公司——并赚了几百万美元。“不能说那些人不知道这些有利益冲突的隐秘的奇怪业务。”
一边是原告描述“会计花招”,称安然为“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另一边是被告说安然的业务“极为普通”,强调“经营失败并不是犯罪”。但是斯基尔说,“雷和斯基林的辩词是,除了几次小小的例外,安然没做非法的事。这和其他人对安然大胆的会计做法和打破常规的描述不符。”
面对一大批原告证人,被告律师在开场发言中辩称许多人之所以合作,是希望为自己的罪行减刑。斯基尔说:“我认为被告最好的策略是指出许多原告证人可以通过描述安然参与犯罪行为而获得既得利益:较短的刑期。”另外,很多原告证人并不直接与雷和斯基林一起工作,“所以他们很难证明两人有违法行为。”被告方还应“反复强调雷和斯基林虽然创造了一个创新的环境,但并没有犯罪。”但是斯基尔还指出,被告方可能令人信服地说两人是突破常规和极限的人,但却没有任何违法行为。
在指控被告撒谎的开场发言中,一位公诉人放了一盘磁带,内容是斯基林在2001年3月15日向安然员工的讲话,他对在经营情况不善的宽带部门工作的240人进行重新调配的问题进行了解释。“我们所见到的这个市场的整个盈利机会都不复存在了。”斯基林当时对员工们说。然后公诉人播放另一盘八天后录制的磁带,其中斯基林告诉投资者:宽带部门“看起来不错”,调配员工是“好消息”,而非坏事。
“沉船”抗辩
针对诈骗证据,被告可能采用“沉船”抗辩——说明高管只是在做人们期望领导在危机中应该做的事,泰森这样说。“有些人认为管理者为了使船不沉而说半真半假的话,这比较可以原谅。我对这种说法并不买帐,但这是被告可以使用的一个策略。”
科菲认为,雷用这种策略可能比斯基林效果更好。他指出,对公诉方而言,“雷的案子要困难得多。”尽管雷曾多次公开发表一些现在看来过于乐观和美好的言论,但是任何来自外部企图拯救公司的新CEO都有可能这样做——而且不会被指控诈骗。“这是人们期望CEO做的,就像船长,为了消除恐慌。”
斯基林要用这个策略比较困难,科菲说。虽然他从1990年就为公司效力,但他从总裁及首席营运官的职务被提拔到CEO以后仅六个月就辞职了。科菲指出,他在2001年8月突然离职,距离12月的申请破产只有几个月,暗示着他已经意识到公司处于危机之中,这使他对投资者所说的积极言论不那么像鼓舞大家重新努力的号召,更像故意在撒谎。
此外,政府声称斯基林在破产前卖出了6千2 百万美元的安然股票,而破产后这些股票一文不值。 “我想多数陪审员凭直觉就清楚,如果你是CEO,在任仅仅6个月就突然辞职,然后卖出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股票,这表明你知道公司正处于致命危机之中。”科菲说。
很明显两名被告想免于坐牢的努力是很大的冒险,此案对政府来说显然也是大案,意在表明其大力打击白领犯罪的决心。“这次审判的确很重要,因为这是一次考验,看萨奥法案(Sarbanes-Oxley )能否贯彻,以及政府能否简化非常复杂的案件,便于陪审团理解。”米特尔斯特德说,他提到了安然倒闭后通过的公司清结法。
他回忆,去年6月,公诉方输了南方保健(HealthSouth)公司前CEO理查德·斯克鲁希(Richard Scrushy)的案子。“我还没见过哪个人认为斯克鲁希是无辜的。如果这次的安然审判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人们会对你打赢比盗窃案更复杂的官司的能力丧失信心……这也不利于改善公众对资本主义的看法。”
泰森又说:“打赢这场官司很重要,因为它广受瞩目。这是一起达到顶峰的案件,是一切努力的目标。如果公诉方输了,就会让人感觉似乎一切努力都是徒然。”
⑦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