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镑变成了美元,是汇出行还是汇入行的责任
您好,汇款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汇出行查询的,这种情况建议您先要求汇出行查询一下汇款是在中行哪个具体部门被换成美元的,不要只模糊地说明在中国。待您查到了具体的操作部门,再致电中行客服电话进行反映或投诉。
⑵ 中国28家银行,27家被外国控股,没有外国控股的是那家.
除了中国农业银行,无一例外已被外资银行参股或控制。
1. 中国工商银行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2. 中国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收购价格1.22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6.26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
3. 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亿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殖10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获得了700多亿。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
4. 华夏银行
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现在近14元,净赚56亿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国银行控股,500亿落入对方手中。
5. 中国交通银行
汇丰银行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6. 中国建设银行
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2家净赚1300多亿港币。
⑶ 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股票低价给外资银行
第一点,吸收外来资本,增强实力,提高银行竞争力
第二点,缓解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力,外国人不会傻到用自己的银行抢自己银行的生意吧~
第三点,某些银行脑有病,以低价出售股权给外资金融机构,再以高价欺负中国国内的投资者。
⑷ 国际上知名的银行有哪些
国际知名银行介绍
欢迎访问 最全 最新 最快的信用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6715103
荷兰银行
荷兰银行的历史可追溯至1824年。现在按一级资本排名在欧洲第11位,世界第23位。在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3,000多分支机构,105,000名正式职员。截止2003年6月,总资产达6,140亿欧元。
美国花旗集团
美国花旗集团
欲进一步了解美国花旗集团,请登录该集团网站www.citigroup.com
德意志银行
1870 德意志银行成立于柏林——它的目的是:处理银行的各种业务,尤其是促进和发展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及海外市场之间的贸易关系。
1871/2 在Bremen和汉堡建立了第一批分行,随后在Frankfurt am Main,慕尼黑,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也建立了更多的分行。
1873 在伦敦开设了第一个欧洲外国分行。
1876 柏林人民银行协会和德意志联合银行收购;通过对其他的地方公共机构的收购,银行扩展了它在德国的职业领域,这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
1929 德意志银行和Disconto-Gesellschaft合并,那时的合并是德国银行史上最大一次合并。
1938 随着德意志银行的衰败,在国民社会运动下的Aryanisations达到了他们的顶峰。
1945 柏林总行和在苏联统治区域内的分行都关闭了。德意志银行是按照汉堡的管理模式来经营管理的。在西方的统治区域内,德意志银行被分裂成若干独立的银行。
195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同盟国首次分为10个机构而后又分为3个机构的银行协会终止了。三个继承银行的重新合并形成了德意志农业银行,它是与在Frankfurt am Main注册的营业处联合的股份制企业。
1959 随着一些小规模的私人贷款的引入,德意志银行开始了零售业务。
1970 为处在卢森堡公国沙特阿拉伯的今天的德意志银行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10年,银行推动了国际化的业务;在莫斯科,伦敦,东京,巴黎和纽约这些新地点的营业处开张。
1986 首次在另一个欧洲国家获得了一个相当大的分支网络。
1989 随着这一步,德意志银行加强了它的国际抵押/证券业务,同时也扩张了它在重要的伦敦资本市场的席位。
1990 随着Deutsche Bank-Kreditbank AG的建立德意志银行开始了在新的联邦州的业务。
1999 德意志银行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最大的外国银行。
2001 德意志银行股票首次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
想要进一步了解德意志银行,请登录www.db.com
汇丰控股(英)
欲进一步了解汇丰控股(英),请登录该集团网站www.hsbc.com
农业信贷银行(法)
农业信贷银行(法)法国资本实力最雄厚的一家合作银行。它于1894年8月成立,总行设在巴黎。一级资本为156.06亿美元,在本国银行排名列居首位。2003年3月收购里昂信贷银行案获批。
欲进一步了解农业信贷银行(法),请登录该行网站www.paris.credit-agricole.fr
三菱东京集团(日)
三菱东京集团2001年4月2日成立,是东京三菱银行、The Mitsubishi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MTB)及其下属机构的控股公司。
欲进一步了解三菱东京集团,请登录该集团网站www.btm.co.jp
UFJ控股(曰)
UFJ控股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合并而成。
欲进一步了解UFJ控股,请登录该集团网站www.ufjbank.co.jp
苏格兰皇家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1727年在爱丁堡成立,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2000年接管 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现成为欧洲第二大银行。
欲进一步了解苏格兰皇家银行,请登录该行网站www.royalbankscot.co.uk
BNP巴黎巴(法)
BNP巴黎巴法国巴黎国民银行与Paribas银行合并而成。
欲进一步了解BNP巴黎巴,请登录该行网站www.bnpparibas.com
美国运通公司
美国运通公司创建于1850年,现已成为多元化的全球旅游、财务及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签帐卡及信用卡、旅行支票、旅游、财务策划、投资产品、保险及国际银行服务等。
美国运通公司总部设于纽约市。
主要通过其三大分支机构营运:美国运通旅游有关服务,美国运通财务顾问及美国运通银行。
美国运通旅游有关服务(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是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在全球设有1,700多个旅游办事处。美国运通旅游有关服务向个人客户提供签帐卡,信用卡以及旅行支票,同时也向公司客户提供公司卡和开销管理工具,帮助这些公司在管理公干旅行、酬酢以及采购方面的开支,公司同时还向世界各地的个人和公司提供旅游及相关咨询服务。
美国运通财务顾问(American Express Financial Advisors),以财务计划和咨询为业务核心,与零售客户建立紧密的关系和长期财务战略。为了满足其零售客户的需求,美国运通财务顾问亦同时开发和提供财务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养老金和多种投资产品。
美国运通银行(American Express Bank),在以美国为基地的银行中,美国运通银行拥有其中一个最大的国际分支机构网络,通过40个国家的77家办事处,提供私人银行服务、个人理财服务、同业银行以及外汇交易。
欲进一步了解美国运通公司,请登录该公司网站www24.americanexpress.com
住友三井银行(日)
住友三井银行2001年3月31日本住友银行与三井集团旗下的樱花银行合并而成。
欲进一步了解住友三井银行,请登录该行网站www.smbc.co.jp
JP摩根大通(美)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为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由大通银行、J.P.摩根及富林明集团在2000年完成合并。
大通曼哈顿公司于1799年由为纽约市供水的曼哈顿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为全国商业和工业贷款的领先者,并在六年之中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
J.P.摩根早先作为一家英国的商人银行由JohnPierpontMorgan的父亲在伦敦建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公司对包括美国钢材、通用电器以及美国电话电报等一些知名企业最初的建立构造及融资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团是一家以伦敦为基地的全球性投资银行集团,其亚洲业务均以怡富名义运作,而怡富证券则是于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该地区首家投资银行集团。
合并后的摩根大通主要在两大领域内运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义下为企业、机构及富裕的个人提供全球金融批发业务;二是在美国以“大通银行”的品牌为3千万客户提供零售银行服务。其金融服务内容包括股票发行、并购咨询、债券、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私募、资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银行之一,拥有超过7牞0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的资金超过6牞300亿美元。公司在全球拥有772名销售人员,覆盖近5牞000家机构投资者客户;股票研究覆盖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亚洲公司。自1998年以来,由摩根大通担任主承销的股票在上市后股价走势表现突出,一周后股价平均上涨17%,一个月内平均上涨27%,三个月内平均上涨37%。公司在全球拥有9万多名员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务。摩根大通亚太总部位于香港,在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23座城市,拥有8500名员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来亚洲股票和股票相关发行的第一名,自1993年以来,公司为亚洲公司主承销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历史,多次被评为香港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在执行香港复杂上市发行方面具有广泛的经验。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成功发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额为43亿美元的交易中作用举足轻重,接获机构需求量为承销团之首,占机构投资者订单总量的32%,零售订单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开始在中国投资及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主承销过许多国企发行项目,包括多起H股重组上市项目:华能国际电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内蒙古伊泰煤矿等,以及N股:华能国际电力。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国财政部10亿美元的10年期债券发行中担任联席牵头行及薄记行。此前,还为财政部1亿美元世纪债券和5亿美元7年期全球债券担任过主承销。摩根大通于2000年为华能国际收购山东华能担任财务顾问。
2004年6月14日,美联储发表声明,批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美国第一银行的兼并方案。合并后的新摩根大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12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美洲银行,与1.19万亿美元资产的第一大银行花旗仅一步之遥,而且业务也将从纽约扩展到整个中西部,成为了继花旗之后第二家真正跨地区的银行。
欲进一步了解JP摩根大通(美),请登录该集团网站www.jpmorgan.com
瑞穗集团(日)
瑞穗集团(日)由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合并而成
欲进一步了解瑞穗集团(日),请登录该集团网站www.mizuhocbk.co.jp
美洲银行
美洲银行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的一家单一银行持股公司。全称是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其前身是1904年由意大利移民创立的意大利银行。创建于1968年10月7日,总部设在旧金山。1969年4月1日,美洲银行成为该公司的附属机构,全部股权为该公司所控制
欲进一步了解美洲银行,请登录该行网站www.bankofamerica.com
⑸ 哪里有有个英国人利用股票下跌赚钱新闻
世事轮回。
16年前,匈牙利裔美国人乔治·索罗斯带领量子基金做空英镑,在1992年9月15日轻轻松松的放倒了英格兰银行,从英国赚走了10亿美元后,还让后者不得不退出了欧洲货币计划——否则今天的欧元会更强大。
今天,一个跟美国财长同姓的人也在做空英国,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和他的对冲基金公司保尔森公司(Paulson &Co.)砸下了超过10亿英镑做空英国的金融股票。在华尔街诸多对冲基金经理还在为如何处理掉手头重仓持有的雷曼股份而焦头烂额时,约翰轻松且愉快。
8月份,约翰·保尔森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78位。
做大的做空者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英国金管局近日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约翰·保尔森是英国银行类股最大卖空者之一,英国五大银行中有四家均为他的押注对象。他持有的仓位包括对巴克莱银行(Barclays)股价做空3.5亿英镑,对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股价做空2.92亿英镑以及对劳埃德(Llyods TSB)银行股价做空2.6亿英镑的押注。
鉴于近期以来的华尔街“金融海啸”,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于9月18日起发表声明,临时禁止投资者建立新的做空金融类股的头寸,并要求持股超过0.25%的空头自23日起每日进行披露。该禁令的有效期持续至明年1月16日。本周FSA又一次强调将严厉打击卖空禁令颁布后胆敢以身试法的做空者。
FSA公布了34家禁止做空的金融股名单,包括哈利法克斯(HBO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劳埃德TSB银行、汇丰控股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标准人寿、联合信贷等金融公司。而约翰·保尔森押注的这些银行均位列其中。
尽管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近日来对卖空者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禁令,但对于做空金融类股习以为常的对冲基金显然并不甘心。反对者们表示,市场目前跌幅过大,是资金流动性匮乏造成的。卖空行为并不是金融类股暴跌的罪魁祸首。
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约翰·保尔森已经在准备华丽转身。据称,保尔森一直极度看跌金融业,但当价格跌至他的目标价位时,他将买进各种抵押贷款证券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股票。他在9月中旬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由于英美金融股一直萎靡不振,该公司基金正在考虑帮助困境中的金融机构进行资本调整。
据闻,约翰保尔森将于10月1日发行“恢复”基金。有投资者声称,这将招募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有理由相信,做多只是约翰试图埋藏起他那熊市中令人惊讶的杀伤力。
约翰·保尔森的对冲基金成立于1994年,专注于合并套利。2005年以前,正当大部分基金经理还在为投资者乐观的重复着“房地产神话”时,做多者通杀的年代里,他的基金并不显山露水。
但是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房地产市场里悄悄浮现的泡沫。
2006年7月,保尔森以1.5亿美元资金开始为其第一只做空次债的基金建仓。时至2007年1月,保尔森共筹集了10亿美元专项资金。他的投资策略是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信贷违约掉期,就是让AIG集团陷入绝境的金融产品。
由于次债的影响并没有在短期内浮现,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一片欣欣向荣,保尔森购入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也因此赔钱不断。巨大的压力并没有令保尔森怀疑自己的判断,他坚持每天在纽约中央公园跑上5公里,一面是减压,一面是培养耐心,“等待成功”。
18个月后,这笔赌注终于为他带来了丰厚回报。2007年,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的轰然倒台掀起了美国次债飓风。而风语者保尔森则在这场飓风中展开了飞翔的翅膀。
哥对冲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称,2007年前10个月,约翰·保尔森的Credit Opportunities I基金暴涨550%,成为去年美国仅有的30只投资回报率超过100%的基金中一员;此外还有3只基金的回报率超过了100%。
约翰在熊市中跨入全球最顶尖的对冲基金经理行列。
根据投资者估计,约翰旗下各只基金在2007年次贷危机中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利润。而他的保尔森公司2008年1月的资金规模也达到了350亿美元。分析人士评价,“在金融市场历史上,从未有一笔交易利润如此丰厚。”
如果用约翰·保尔森自己的话来说,他在华尔街一夜暴富的神话一点也没有神秘感可言,“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头牛或是一只熊。我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
鲍尔森逆势操作取得成功
而在最近的熊市市场中,一些对冲基金却照赚不误。例如,管理350亿美元的鲍尔森公司(Paulson & Co)是世界上最大的10家对冲基金之一,除了在去年房地产市场中大捞一笔外,该公司今年逆势操作仍然很成功。
鲍尔森的制胜法宝是市场不好时做空,但是,大量的对冲基金做空会使得市场快速下滑。为此,美国证券委员会(SEC)今年两次限制卖空。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求对冲基金增加透明度,要求对冲基金向证券委员会报告它们的仓位。
据《华尔街日报》10月17日报道,因为英国主管部门要求披露对冲基金的做空仓位,因此,据鲍尔森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鲍尔森做空了英国前四大银行的股票,分别为巴克莱银行(Barclay PLC)、英国抵押贷款银行(HBOS PLC)、劳埃德银行(Lloyds TSB)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这一次鲍尔森共赚5.4亿英镑。
此前,美国证券委员会已经限制799种股票的卖空,后来又将禁止卖空的股票增加到近1000种,而当时没有受到限制的英国为此损失惨重,也被迫发出禁空令。因此,尽管美国的卖空禁令于10月8日解禁,但英国仍然维持这个禁令,并将持续到2009年1月。
领袖聚焦网站把鲍尔森封为美国金融界的新领袖,该网站在对鲍尔森的描述中说,鲍尔森的基本方法是购买许多金融机构和指数的信用违约保险,即人们常说的CDS。当房地产市场崩盘和大多数金融机构为生存而挣扎时,鲍尔森的公司在2007年获利200亿美元,而他本人收入35亿美元,成为福布斯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中的第165位。
不过,鲍尔森仍然尽力保持低调——他不想在别人因为楼市下跌而痛苦的时候庆祝自己的成功。去年10月,他向美国致力于保护业主和家庭财产的一家研究中心捐赠了1500万美元,为面临房屋拍卖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⑹ 请问苏格兰银行在美股的代码是什么
苏格兰皇家银行股票代码RBS
⑺ 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随着我国银行改革的深入,国有银行在股份制改造时可能被“贱卖”的质疑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尽管以央行行长周小川为代表的大行行长们轮番否决“贱卖论”,但由此引发的辩驳似乎并未平息。 或许,类似的质疑在国资改制过程中本便是宿命般难舍的“影子”,它告诉我们:中国目前所经历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贱卖事出有因关于国有银行被贱卖的说法始自交、建两行成功上市。 平心而论,这种声音的出现几乎就是必然的。就一般规律而言,诚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所指出的那样:“若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那么股份出让的价格一般只能相同于净资产值或比之略高,但在上市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股份出让的价格就是首发价,可以比净资产值高许多。另外,战略投资者都希望投资后银行能上市。让他们在上市前投入,就有一个今后何时能够上市和以什么价格上市的问题,这个不确定性会减弱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使得我们吸引的战略投资者在家数和投资额上都会有所减少。” 事实的发展也确实如此。在私募层面,据咨询机构安邦不完全统计,从 2001 年开始到2005 年 8 月,中国至少有 6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 5 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了外国投资者,几乎每家银行出售的股权比例都接近上限。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约用 15左右的股权换来了 40 亿美元左右资金,中国银行则将用 10的股权换来 30 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现在,工行也即将用 10左右的股权换来 30 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另外,淡马锡 31 亿美元入股中行 10的交易亦在审批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参照系,这些股权交易与未来上市流通后势必存在的价格差在一段时间内被“隐蔽”了起来,直至交、建两行上市。譬如说,汇丰曾以每股 1.86 元的价格入股交行 19.9,这一价格相当于交行 2003 年末每股净资产的 1.76 倍。美国银行入股建行的市净率是 1.15 倍,淡马锡的价格为 1.19 倍。而在此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市净率最高的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的 1.8 倍,最低的是花旗银行入股浦发银行的 1.54 倍。 上市带来了直观的、可确定的价差。交行上市首日,即在募股价格 2.50 港元基础上涨13,此后股价稳步上扬,目前增幅已超过 30。建行的情况也类似,尽管受追捧程度未及交行,但发行价市净率亦达到了 1.96 倍。 有了前述“基础性”的事实,其他一些质疑亦开始不时耳闻。如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工行为例,2004 年该行实现盈利 747 亿元。用 30 亿美元换来工行 10的股权,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在 4 年之内就可收回投资,而且还没有考虑到工行上市之后的股权溢价。凡此种种,结论即在于,中国的银行正被贱卖中。 针对以上质疑,来自银行及管理层的声音作出了相应的回击。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指出:“两个价格(入股价与发行价)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一致认为,建行的投资亮点之一就是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加盟。战略投资者会改善公司治理,会带来技术支持,会与我们一起来共同面对未来的市场风险,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性质的收益。仅就转让价格而言,也大大高出账面净资产,特别是考虑两家机构还承诺以公开上市时的价格买入一部分股份,平均算下来,更要高出许多。” 除了认同引进境外投资者而对发行过程产生的推动外,交行董事长蒋超良另从其他股东角度算了笔账。他表示,交行上市和股价上扬后,持股比例最高的国有股东受益最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市后,交行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比为 64.74,其中财政部21.78,社保基金 12.13,汇金公司 6.55。社保基金和汇金公司持有股份全部转为 H 股,并在 1 年后可全部流通。按发行价格计算,财政部及汇金公司在交行财务重组时通过注资持有的股份增值 1.66 倍,社保基金持有股份增值 47.78;按 11 月 25 日 3.375 港元的股价计算,则分别增值 2.51 倍和 95。 除了基于价格的估算,央行行长周小川亦就国有银行改革路径的选取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不少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后才体会到,只有真正能够把行业、企业做强做健康,使它的竞争力提高,不用国家不停地补贴、赔钱,才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最大利益和安全、稳定。” 事实上,内地金融企业究竟是否存在长期投资价值一直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一方面,由于政府大力扶植以及市场垄断等因素,他们经常被看作“潜在的金矿”,尤其是在估值水平类似甚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眼下;但在另一方面,不断暴露出的经营丑闻以及薄弱的治理水平又使他们饱受质疑,英国《金融时报》曾经毫不客气地评论说,“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在官方声明和商业现实之间存在鸿沟”。 譬如说,早在去年 8 月,皇家苏格兰银行即表示正在考虑对中国进行投资,但在 4 月21 日举行的皇家苏格兰银行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对拟斥资 20 亿英镑入股中行的计划表示不满,认为此举有违今年年初制定的争取提高股东现金回报的策略。后在 8 月 4 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公布业绩并表示可能在亚洲进行投资时,其股价大幅下跌,至正式公布参股中行的消息前,股价跌幅已经超过 5%。 针对这种反应,瑞银分析师指出,过去 5 年,外资银行往往支付相当于账面价值 1.5至 1.8 倍的价格购买中资银行的少数股权。但若根据中国各大银行的预期利润率、长期增长率和股息派发率分析,更现实的价格应该是账面价值的 1.4 至 1.7 倍。 除去对静态的入股价格的担忧外,中资银行糟糕的治理水平更令境外投资者望而生畏。去年以来内地银行业包括部分已上市或拟上市银行不时爆出的经营丑闻,显示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诚然,通过股份制改造,过去的坏账可以得到清理,不良贷款率也实现了下降,但这些银行的贷款质量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的情况下。 这种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贱卖不贱卖的争论进入了类似于先鸡还是先蛋那样无休止的境地,而这在经济学家樊纲看来就是:“不同的人,因种种原因,包括因对各种信息掌握的差别,可能对同一资产的未来收益,作出大不相同的预期……但问题在于,由于预期本身的差异,最后实现的那个交易价格,只要不是各种预期中的最大值(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是最大值,因为有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就总是可能有人说这个交易是资本流失,至少那个作出最大预期值的人会认为交易价值太低,发生了资本流失。”而他的建议则是,“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反正总会有人叫‘资本流失’,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最好。”
⑻ 2009年银行股什么时候解禁
2009年一季度开始,银行股迎来全面解禁。明年将有6家银行的限售股解禁,与2010年持平。2月27日开始,招商银行(600036)限售股的解禁将拉开银行股限售股东减持的序幕。第二、三季度,银行股迎来解禁高峰,浦发银行、华夏银行(600015)、深发展、中国银行与生银行(600016)等5家银行解禁。10月27日,工商银行大规模解禁将为这一年划上"圆满"的句号。
银行股解禁的规模比例也比较大。明年限售股解禁的银行中,市值最为庞大的工商银行,解禁绝对规模与相对比例也最大,占其总市值的7成;中国银行次之,解禁规模也达到总市值的近7成;股份制中小银行的领军者--招商银行超过了总市值的3成;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与深发展的解禁规模较小,维持在总市值的2成以内。
到2008年12月底,花旗持有浦发银行(600000.SH)的2.1393亿股、占比3.78%的股份将解除锁定,这意味着花旗从此自由减持了!
A股“大小非”的问题还没解决,H股中银行股也将面临着外资战略投资者“解禁”的困扰。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H股股份传言余波为平,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又将先后面临外资股东“解禁”压力。花旗持有浦发银行的2.14亿股、占比3.78%的A股股份即将解除锁定,同时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金融、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总计持有352.97亿股、占比13.91%的中国银行H股股份也将迎来“解禁”日。如果以12月18日收盘价浦发银行14.83元、中国银行H股2.38港元推算,解禁股总资金量达到了31.74亿元人民币和998.91亿港元。
尽管在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苏格兰银行、花旗都反复表示即使存在资金困难,但基本已经排除出售所持银行股份的可能。但事过境迁,由于中资银行股权为外资股东继续带来的增值空间比较有限,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对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现在对于外资股东是否减持可能需要重新判断。一旦解禁股成为减持股,那对H股的抛售压力将不言而喻,同时也将影响A股银行股的走势。中银国际银行业研究员袁琳指出不能忽视战略投资者持股的陆续解禁带来了售卖压力。H股中相对看好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