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个国家的哪个股市崩盘了谁能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崩盘了那个股市就没了
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崩盘
有时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崩盘)
1636年发生在荷兰的崩盘故事,虽然距今已有360多年,但仍然是人们了解投资者非理性的最好例子。这个故事最有意义的一方面是,虽然它是世界证券交易史上最大的崩盘之一,虽然它将整个国家投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虽然其后果也是破产和萧条,但是,投资对象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或商品期货,而是郁金香球茎。
郁金香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是1559年的事情,当时参议员赫华待特别喜好收集奇花异草,有朋友从君士坦丁堡给他送来一箱郁金香球艺,他把这些郁金香种在他在德国奥格斯堡的花园里。这些郁金香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随后几年郁金香在上层社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德国和荷兰,以极高的价钱从君士坦丁堡定购部金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到了1634年,这种时尚越来越流行,从那年开始,荷兰富裕阶层认为,缺少郁金香是没有品位的象征。
郁金香价格年年上涨,最后达到天文数字。根据最狂热时的原始记载,对于一种被称为“永远的奥古斯塔斯”的稀少名
贵的郁金香,每个球茎的价格相当于:4600弗罗林(当时荷兰货币单位)、一辆新马车、两匹母马,以及全套马具。 那个时代一头肥壮的公牛才值120弗罗林,4600弗罗林是一大笔财富。另外一种被称为“总督”的稀有品种郁金香.一株的价格是:24车的粮食、8头肥猪、4头奶牛、4桶啤酒、l000磅奶油和几吨的奶酷。到了1636年,对郁金香球茎的需求激增,人们开始在荷兰好几座城市进行交易。不仅仅是富人买郁金香球茎,代理人和投机客也开始介入。价格即使有微小的一点下跌他们就买进.然后卖出获利。为了促进保证金交易,郁金香球茎期权交易也应运而生,保证金可以低至10%一20%。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卖掉他们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这个极有诱惑力的市场。
荷兰部金香的繁荣还引起了国外的注意,资本开始流入这个市场。这些资本不仅仅托起了郁金香的价格.同时还哄抬了土地、不动产和高档消费品的价格。财富膨胀,一些暴发户也加入到上层社会的行列。这些新贵由投机郁金香而富,并且把挣来的钱又投入到郁金香的买卖中去。传说乌得勒文(荷兰城市名)的一个配酒师,愿意为了三个郁金香球茎而卖掉他的酒厂。
到了九、十月份,一种久违的感觉开始蔓延:困惑和怀疑。怎么能够确信三个郁金香球茎竞然相当于一座酿酒厂的价格?人们开始忍住笑容。谁说过郁金香球茎价值无限??于是,市场出现恐慌,价格开始崩溃。
很多暴发户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残酷的事实:在他们手里的仅仅是没有任何人想要的郁金香球茎,更不用说归还经纪人的现金贷款。政府不得不寻求折中方案.宣布1636年以前签订的所有郁金香合约都无效,而1636年以后的合约只按原价的l0%执行。但是,实际价格比l0%还低,破产的人数越来越多。直到很多年以后.荷兰才逐渐从郁金香崩盘后的大萧条中恢复过来。
第二个有教育意义的市场非理性例子是发生于18世纪英国的投机事件。1841年,查尔斯?迈可在《极度流行的幻觉和群众性癫狂回忆录》中描述了这件事。
后来被称为“南海泡沫”的这家公司成立于1711年,当时牛淖伯爵成了南海公司,由那个时代的一些商人给予经济支持(这个公司的正式全称是“促进大不列颇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区渔业发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支持,年息确保6%,并且垄断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往来。
公司成立不久,有关它生意上的极高的、难以且信的盈利能力的传言四起,当时英国商品可以和秘鲁及墨西哥的金银直接进行以贷易贷交易,而秘鲁和墨西哥的金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实际情况是,西班牙殖民当局每年只允许一轮英国船只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润和5%的货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现平平淡谈,价格经常是诲个月只有两三个点的波动。
1717年,英掐格兰国王建议国债可以再次“私有化”。国家的两个最大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经过国会的热烈讨论,最后表决允许南海公司更多的负债经营,其年息为5%。但是,1719年发生在法国的一件事对这个英国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极其聪明的叫做约翰?罗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为“西方协会”的公司,从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开发和往来贸易。对该公司的投机炒作使得它的股价很快从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买家除了法国人外,还有疯狂的外国人,以至于英国公使请求女工陛下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英国资金流人法国证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于1719年12月2日见顶,随后的崩盘引发大量资金回流英国,寻找下一个操作目标。
密西西比事件给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个绝妙机会,他们现在愿意接受英国的全部债务。1720年1月22日,英国下议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考虑这个建议。尽管有很多警告的声音,但2月2日下议院还是通过了上交国会的议案。该议案建议进一步推进南海公司的资本化,投资者对此欢欣鼓舞,几天时间股价因升至176英镑,这其中还有法国资本的贡献。(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当议案还在辩论之中时,新的传言又开始流行,公司的利润好得不得了,股价进一步涨到317英镑。1720年4月7日,议案最终获得通过.但是,第二天,投资者获利回吐,股价从307典镑下跌到278英镑。
即使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公司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仍然能够获得投资收益,这个收益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是一个事实上已经停止活动的公司。但是,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胃口,4月12日,新的传言又开始出现,要以每股300英镑的价格发行1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新股发行经过两次公开认购.几天后股价涨到340英镑。公司随即宣布,无论新老股票,每股都可获得10%的红利,而母公司将以每股400英镑的价格再发行l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同样获得超额认购,但公司自身还是处在停顿状态。
在1717一1720年问,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创业精神,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发行”。有很多类似“西方协会”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么都不干,仅仅出售计划、概念和希望。这些公司在登记成立时完全没有实际业务,由所计划的业务领域的新手管理。人们抢购股票,价格直线上升。股票投机不仅仅是富人的游戏:所有人都加人进来.无论男女老幼。这些公司很快获得流行的名称“泡沫”,因为公司的创立者在股票上市几天或几周内就卖出他们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怜的投资者套牢在高高的价位上,而公司名存实亡。
1720年6月11日,国王宣布这些公司的一部分为“公共害虫”,禁止交易它们的股票.违者将受到罚款处理。共有104家被禁止的公司,包括下列虚构的经营活动:
●改善制皂工艺。
●从铅中提炼银。
●购买和组装船只以肃清海盗。
●将水银转化为可锻造的精细金属。
尽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还在产生,投机活动持续升温。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这个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价达到550英镑。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入们的想像,6月份价格超过700英镑,这段时间股价变化特别神经,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价格跌到650英镑,下午又涨回750英镑。很多大的投资者利用这个夏天的高价位卖出股票,转而将获得的利润投入到其他各行各业.包括土地、商品、房地产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买进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价格上升阶段,他就卖出所有股票,获利5000英镑。但是,在盛夏期间,他又买了回来,这笔交易使他亏损了20000英镑。
6月初,南海公司股价再创新高,经过一阵短暂的令人眩晕的变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价达到每股1050英镑。只有极少数人明白,离投资者逃顶的时间已经不远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局成员,他们利用这个夏天高高在上的股价成功甩绰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经开始在普通投资者而前败露,股价逐级盘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层宣布将连续12年每年支付50%的红利。这将完全伤空公司,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投资者与日俱增的紧张和不安。9月1日,股价继续下跌。两天后,股价跌到750英镑.崩盘由此开始。股价在这个月的剩余交易日飞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银行宣布破产,股价开始加速下跌。该月的最后一天,股价为150英镑.一个月内下跌了85%。
南海公司崩盘后,银行和证券经纪人遇到围攻。很多人向银行借贷买进大量南海公司股票,金融界遭遇一系列的破产风暴。南海公司最终于1855年被解散。公司股票转换为公债。在该公司140年的历史中、它从来没有真正成功地从事过任何上规模的南海地区贸易。
第三个有教育意义的市场非理性例子是发生美国。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结束了历史上一幕最大的疯狂投机。
到1924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相对狭小的价格区问内窄幅波动,每当它超过110点,就会遭受强烈卖压。到了1924年底,股指终于交破这个界限。在1925年,服指跃升到150点以上。股指的上升标志着多头好日子的到来。
从股市非常萧条的1921年到1928年,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则增加了15%。通货膨胀率很低,新兴工业四处萌芽。
乐观主义越来越流行,再加上资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活动,经过1926年短暂的反转下跌后,股市月月创新高,由此诞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随着股民的增多,信托投资公司也随之增加。在1921年,大概只有40家信托公司.而到1927年初.这个数目上升到160家.同年底又达到300家。从1927年初到1929年秋,信托投资公司的总资产增加了10倍,人们基本上毫不怀疑这些公司的信用。
其中员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于1928年出资成立高盛贸易公司(GsTc),这个公司很快就发行了1亿美元的股票,以面值卖给母公司。母公司再以104美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投资者.由此获利400万美元。1929年2月7日.股票价格是每股222.5美元。买家中就有高盛贸易公司,它在3月14日共持有5700万美元自己公司的股票,当然可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投资者一点也不担心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崩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当巴布森于1929年9月5日发表股市要跌60一80点的著名预言后,市场开始对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跌了10点,很快就有了“巴布森突变”的说法。几天后.受到利好谈话的刺激,买家重新人市,这其中有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的著名论断:“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来衡量,股币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内在实际价值。”许多报纸也刊登正面服评,以抵消负面批评。证券交易杂志《拜伦》更是如此.它在9月9日那一期封面公开取笑巴布森,(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将他描述为“来自韦尔斯利山的预言家”。没有任何人怀疑谁应该对这场危机负责:巴布森。
但是,股票价格却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到了9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这次股份跌到上一年夏天的高点。市场再次反弹.但是没有创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跌比较大幅萎缩。10月15日,国家城市银行总裁查尔斯’米切尔发表谈话,指出纵观全国,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他的谈话很快得到费雪教授的支持,费雪教授说:“我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就会看好,并创新高。”
但是,1929年10月21日,《拜伦》的读者可以看到图学家威廉.彼得哈密尔顿的文章,他警告指数图形走势很不好,指数已经跌破密集成交区。按照哈密尔顿的说法,如果工业指数跌穿325.17点、铁路指数跌穿16826点,那将是一个“强烈的熊市信号”。就在那一天,工业指数跌穿了哈密尔顿的临界值.两天后铁路指数也步其后尘。市场垂直跳水.成交量也达到历史第三位,高达600万股,崩盘拉开序幕。
l0月24日,成交量放大到1200万服,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显的恐慌气氛。事态已经明显失去控制,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下述谈话:“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即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建立在踏实和繁荣的基础上的。”胡佛的讲话与宇航员宣布发动机没有着火具有同样的保证作用。恐慌迅速蔓延,随后几天股价连续跳水,市场似乎永远无底。10月29日,在强烈的卖压下.恐慌达到极点,1600万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来。有这么一个传说,交易所的一个送信员突然间想到一个主意,出价每股1美元购买一块无人间津的地皮,他居然做成了这笔生意。直到11月13日,指数跌到224点才稳住阵脚。那些以为股票已经很便宜而冒险买进的投资者又犯了个严重错误。罗斯福想利用他的“新政’化解这个危机.其结果只是范围更大、更严重的衰退。1930年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点才真正见底。工业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资证书不到2美元就可买到。
上述三个故事的结论很明显,那就是市场有时会完全沉浸在那样一种希望、贪婪和恐惧的非理性感情中。虽然心理学可以部分解释人们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但是它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人们同时行动这个问题。为探寻这个群体现象的答案.我们应该转而咨询一些分析复杂运动的专家.也就是数学家。
“价格突然崩溃,但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新闻对吗?”
“是的。起先股价慢慢下跌、然后突然加速,最后变成歇斯底里。”
“这种情况你见过几次?”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500年大概有四五十次。但是我提醒你,那只是主要的崩盘。除此之外,还方很多小规模的崩盘。至于这些小的崩盘恐怕有几千次。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
『贰』 有关名人小时候投资理财的事
大名鼎鼎的牛顿就曾做过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迅速攀升,涨幅惊人。4月份,看到如此利好消息,牛顿就用自己大约7000英镑左右的资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涨起来了,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但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7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于是,牛顿决定加大投入。然而此时的南海公司却出现了经营困境,股票的真实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脱钩。并且在此前的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对南海公司等公司进行政策限制。结果没过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到了12月份最终跌为约124英镑,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
这笔钱对于牛顿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事后,牛顿慨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叁』 牛顿炒过股票吗
牛顿买股票的时候大约在1721年,当时的股票并不是严格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看成是“柜台市场”、“场外市场”,当时南海公司帮英皇偿还大笔军事债务得到了墨西哥经商的独占权力,南海公司抛出了大量股票,很多人都看好它买进,但是这是一个虚构的美梦,南海公司也只是一个空壳,南海公司吸金的成功也促进了以后股票的发展!
『肆』 牛顿有没有抄股票是什么时间什么股票
牛顿也炒的,而且亏损严重。
-----------------------------
牛顿炒股巨亏,叹言“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算不准人类的疯狂”
大名鼎鼎的牛顿就曾做过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为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很快增值,涨幅惊人。这时候牛顿恰巧获得了一笔款子,加上他个人的一些积蓄,看到如此利好消息,就在当年4月份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涨起来了,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但是刚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7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经过“认真”的考虑,牛顿决定加大投入。然而此时的南海公司已经出现了经营困境,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与市场价格脱钩严重,此前的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对南海公司等公司进行限制。没过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到了12月份最终跌为约124英镑,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这笔钱对于牛顿无疑是一笔巨款,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事后,牛顿感到自己枉为科学界名流,竟然测不准股市的走向,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伍』 历史名人的理财八卦你知道多少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说:“金钱只能用于满足私欲,并且常常被其拥有者滥用。”所以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要求$3000元的超低价薪水——后被校方以“太低”为由拒绝,在财务顾问劝说下,才终以$17000元妥协。
不过,如果你就此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不善理财的天然呆,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不到20年内的时间内,让几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25万美元。虽然他自己对理财并不擅长,但他知人善任,聘请了一位财务顾问替他打理家财,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
马克思
1864年,马克思当时在伦敦做研究工作,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有一次,他获得友人600英镑的遗赠,很懂经济学的马克思决定用它来投资股票,最终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
看来,比起马克思伟大的思想,他的炒股规模却小得多。即使如此,马克思的股票操作也非常谨慎。他瞄准英国刚颁布《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开始飞速发展的时机,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股票,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股格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
牛顿
牛顿的一生是极“牛”的,他是近代经典力学的开山祖师,也曾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不过,他平生唯一一次炒股,却如同经历了2015年中国股灾一般……
1720年4月,牛顿投入约7000英镑买了应该南海公司的股票,仅两个月就股价翻番,随后卖出。但到了7月,股票又继续增值了8倍,这让牛顿悔不当初。“恍然大悟”后,牛顿大概就开始变笨了,他随之决定加大投入,最终巨亏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当造币厂厂长十年薪水。
丘吉尔
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后,在美国股民巨大热情的感召下,丘吉尔决定自己也投入10万美元玩股票。
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也是美国股灾和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年——在该年10月24日一天之内,丘吉尔就损失了所有本金。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向丘吉尔祝酒时,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
『陆』 美国股市名言
“当别人害怕时,你要贪婪,当别人贪婪时,你要害怕。”
“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才是价值。”
“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优异的公司一定强于以优异的价格投资平庸的公司。”
“你没有办法和一个坏人做成一个好交易。”
“我不会想要跳过7英尺高的障碍:我向四周寻找我可以跨过去的一英尺高的障碍。”
“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掉进坑里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时止损。”
“如果你发现的船在不断漏水,换一艘船所需的能量可能比填补漏洞所需的能量更有效率。”
“投资的好处在于你只需要坐在那里看着一个个扔来的球,并且等待打到你的最佳位置的那个。”
“有些怪异的人性总想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
“我虽然不是天才,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很聪明,因为我就只关注这些事情。”
『柒』 十五个理财原则
理财!谨记十五大原则,预防五大错误
钱越来越不值钱!有什么办法?理财呗,随着货币发型的逐年增加,人们手中的rmb已经越来越不值钱,这时,理财也就成了人们不得不选择的“刚性需求”,然而,我们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
『捌』 牛顿的炒股故事是什么
大科学家牛顿也曾是热心股民。他经过精确研究和计算后,投入全部资金,买了当时一家热门的股票。短短数月,股价飞涨,最高曾涨到八倍,牛顿喜不自胜。然而,风云突变,一夜之间,股市泡沫突然引爆,牛顿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脱身,全部砸了进去,股市给贪心的牛顿开了个大玩笑。最后,他只好无奈地承认自己不善理财:“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算不准人类的疯狂。”
其实他会计算天体运行轨迹的定律,但是不会计算人性的疯狂,而他是在运用计算天体运行的定律来计算股市“轨迹”。
和牛顿的认识恰恰相反,股市的运行规律,到底并不是牛顿的几个定律所决定的。更何况,在股市里,股票的技术性走势,和天体的运行轨迹可是大相径庭的。
牛顿一直没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此一时不等于彼一时。
所以牛顿炒股终于归结到了失败,得到了失败的结局。
『玖』 涨姿势︱历史名人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理财经验
1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说:“金钱只能用于满足私欲,并且常常被其拥有者滥用。”所以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要求$3000元的超低价薪水——后被校方以“太低”为由拒绝,在财务顾问劝说下,才终以$17000元妥协。不过,如果你就此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不善理财的天然呆,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不到20年内的时间内,让几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25万美元。虽然他自己对理财并不擅长,但他知人善任,聘请了一位财务顾问替他打理家财,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
2 马克思
1864年,马克思当时在伦敦做研究工作,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有一次,他获得友人600英镑的遗赠,很懂经济学的马克思决定用它来投资股票,最终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
看来,比起马克思伟大的思想,他的炒股规模却小得多。即使如此,马克思的股票操作也非常谨慎。他瞄准英国刚颁布《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开始飞速发展的时机,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股票,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股格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
3 牛顿
牛顿的一生是极“牛”的,他是近代经典力学的开山祖师,也曾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不过,他平生唯一一次炒股,却如同经历了2015年中国股灾一般……
1720年4月,牛顿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仅两个月就股价翻番,随后卖出。但到了7月,股票又继续增值了8倍,这让牛顿悔不当初——“恍然大悟”后,牛顿大概就开始变笨了,他随之决定加大投入,最终巨亏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当造币厂厂长十年薪水!
4 丘吉尔
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后,在美国股民巨大热情的感召下,丘吉尔决定自己也投入10万美元玩股票。
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也是美国股灾和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年——在该年10月24日一天之内,丘吉尔就损失了所有本金。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向丘吉尔祝酒时,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
5 卓别林
卓别林在自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在好莱坞拿到第一笔巨额片酬时,他欣喜若狂。此时,有个制片人对他讲,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毁在对钱的贪婪上的。于是,卓别林就问,那怎么知道有多少钱就能毁了我呢?
制片人说:“当你还能理性地支配手里的钱时,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最大自由,但如果你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花太多的钱时,那就离被金钱毁灭不远了。”
6 猫王ElvisPresley
冲动消费、挥霍钱财是猫王被大众熟知的习惯,他毫不吝啬地送亲朋好友贵重的礼品,每年要花$50万维持他的不动产Graceland……而且,他的商业顾问是做卡车司机、且曾因使用空头支票坐牢的父亲。
在猫王1977年去世时,只留下$500万元财产。而遗产继承人——他的前妻和女儿,则在若干年后以1亿的价格出售了这笔遗产的85%。
7 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
1964年,当肯德基从一家普通的咖啡厅变为加盟企业之后,75岁的桑德斯将肯德基以200万美元加每年固定工资的价格出售。看起来,这买卖已经很赚钱啦。
然而,肯德基IPO后,股东们又轻松赚取了数百万美元,这让桑德斯感觉自己吃了大亏。后在公司的一次加盟商大会上,桑德斯上台花了足足40分钟来抱怨这件事。据悉,在肯德基成功之前,桑德斯经常因赌博、打架而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