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花旗银行股票市值怎么这么低
扩展阅读
有买有卖股票为什么会涨 2025-09-12 13:59:09
600496股票价格 2025-09-12 12:48:30

花旗银行股票市值怎么这么低

发布时间: 2022-05-31 04:41:38

A. 美国花旗银行的市值现在很低,为什么中国没有家银行把它收购了

并不是因为它便宜就可以买进来,因为作为中国的国有银行,在收购的时候顾虑很多,最主要有两条:
第一,谁也说不清(包括花旗银行自己尚未核算出来的)后续的资产漏洞还有多少。例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曾经投入了巨资收购花旗银行,但后来发现坏账远多于其预期,亏损了很多。
第二,中国银行是国有银行,在对外收购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美国对外国主权基金(例如中国的中投公司)的对美收购就一直设有较大的限制。并不是我们想买就能买到的。

B. 股市萧条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影响股市有内外因素:
外因主要有,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是影响最大的外因,导致国外经融市场的动荡和萧条,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状况,中国的经济也难免不受到其影响。其次是油价的大幅上涨,现在石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油价上涨导致很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企业压力巨大。第三,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和股市环境不好!美国股市的大跌,直接导致周边股市的下挫,从而影响到国内的股市。
内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国内通货压力巨大,由于人民币升值因素,国外热钱的疯狂涌入,国家为了控制热钱,一直从事货币从紧政策,这间接的冻结了股市中的大部分流动资金。而且中国的股市经过了前几年的疯长,泡沫严重,今年和明年又是大小非解禁高峰年份,但是市场里资金却明显不足。所以股票市场内外压力都很大,大跌在所难免。
但是中国经济总体走势是好的,最然最近两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不该其总体的发展上升走势,所以股市现在也是最艰难的时刻,后市继续看好,只要度过了这个难关,后面就是彩虹!

C. 花旗银行会倒闭吗

不会,最多政府会接管它。
第一,是因为花旗银行太大,倒闭对金融业影响太严重,美国政府不会让其倒闭;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花旗和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关系太密切太深入了,很多美官员和美联储官员都是花旗的股东,或曾是花旗的高管,还有很多重量级的幕后高人也和花旗有染。现在花旗被美国政府购趁花旗股价低买了很多股票,以期以后套现洗钱。

D. 花旗银行会倒闭吗

不会,最多政府会接管它。
第一,是因为花旗银行太大,倒闭对金融业影响太严重,美国政府不会让其倒闭;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花旗和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关系太密切太深入了,很多美官员和美联储官员都是花旗的股东,或曾是花旗的高管,还有很多重量级的幕后高人也和花旗有染。现在花旗被美国政府购趁花旗股价低买了很多股票,以期以后套现洗钱。

E. 花旗从未破产,只是被政府接管而已 假如它破产了,股票面值就为0了,对吧,。各位前辈!

不是这样的,你对股票价格没有完全领悟
下边给你讲下股票价格分类你就知道了
1、发行价格:指股票公开发行时的价格,此价格多由承销银团和发行人根据市场情况协商定出。由于发行价是固定的,所以有时也称为固定价。
2、市面价格,也叫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
3、清算价格是指企业由于破产和其他原因,被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特定资产快速变现的价格,清算资产变现的方式。可以是一项完整的资产出售,也可拆零出售。清算价格法适用于企业破产、抵押、停业清理等情况下的资产价格评估。
你说的破产后因该按照清算价格,在偿还债务和优先股后,根据流通盘平均的价格分成!
资料来源乐股网

F. 200分!金融风暴中涉及花旗银行的内容。

以下信息来自华尔街日报11月25日的头版头条。日期后面的是花旗当日收市价。

07/10/01 $46.67
花旗发出第三季盈利警告。

07/10/11 $47.14
花旗调整投资银行部门,任命Pandit为部门CEO。

07/10/15 $47.87
花旗公布第三季盈利只有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60%。

07/11/05 $37.37
Prince卸任CEO一职,花旗警告未来的次贷亏损将高达110亿美元。

07/11/16 $34.58
花旗替换其首席风险官。

07/11/26 $31.70
花旗从阿联酋融资75亿美元。

07/12/01 $34.77
花旗任命Pandit为CEO。

07/12/13 $31.47
花旗把490亿美元的陷入困境的表外资产划入其资产负债表。

08/01/14 $28.56
花旗任命前戴尔执行官为人才管理部门主管。

08/01/15 $29.06
花旗公布第四季度亏损98亿美元,缩减股息达41%,并宣布计划从国有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者融资145亿美元。

08/01/29 $27.65
花旗任命Edward Kelly为另类投资部门主席。

08/02/27 $25.72
花旗再次替换其首席风险官。这次提升的是CEO Pandit 的长期伙伴Brain Leach。

08/03/03 $23.71
花旗重组资产管理部门。

08/03/04 $23.09
一名迪拜的国家投资基金官员称花旗需要更多的融资。花旗股价跌穿账面价值。CEO Pandit在香港与花旗全球的高层执行官举行电话会议,保证花旗有足够的资金。

08/03/06 $22.15
花旗宣布计划缩减其房屋贷款部门,出售450亿美元的房屋贷款。

08/03/17 $19.78
花旗调整投资银行部门,任命CEO Pandit的心腹John Havens为该部门CEO。

08/04/18 $24.03
花旗公布第一季度亏损51亿美元,警告其消费者部门面临更多的麻烦,并宣称不排除进一步的融资。

08/04/21 $25.11
花旗发售60亿美元优先股。

08/04/22 $25.03
花旗召开年度股东大话,CEO Pandit被愤怒的投资者严厉指责。

08/04/30 $26.32
花旗发售45亿美元普通股,出乎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

08/05/06 $25.75
花旗再发售20亿美元优先股,进一步提高资金持有量。

08/05/09 $24.30
Pandit告诉投资者他无意拆分花旗这个金融巨头,尽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花旗会出售大约4000亿美元的资产。

08/06/20 $20.17
花旗警告第二季度其房屋贷款投资将面临进一步的减记。

08/06/23 $19.30
花旗宣布在全球的投资银行部门裁员数千人,计划把65000名员工缩减10%。

08/07/18 $17.97
花旗公布25亿美元亏损,比分析师预期要好。

08/08/06 $19.92
花旗与美林答应赎回170亿美元的拍卖利率证券

08/08/22 $17.47
花旗开始检讨其投资银行的资本市场部门的结构。

08/09/22 $20.65
花旗的资产管理部门主管Sallie Krawcheck下台。

08/09/30 $17.75
花旗同意在政府帮助下以20亿美元收购美联银行。

08/10/03 $22.50
花旗收购美联银行的计划被富国银行打断。

08/10/10 $12.93
花旗退出收购美联银行。

08/10/16 $16.23
花旗公布第三季度亏损28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08/11/13 $20.65
花旗的高级执行官团队与高层主管关系紧张,令部分主管考虑替换主席Win Bischoff。

08/11/19 $6.40
花旗收购其结构化投资工具剩下的174亿美元资产,导致11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花旗股价下跌23%。

08/11/20 $4.71
沙特王国控股公司的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王子增持花旗股票到5%,力挺Pandit。但是花旗股价在略微反弹后继续下跌,跌幅达26%。

08/11/24 $5.95
联邦政府在星期天较晚时候宣布拯救花旗集团,承担花旗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并注资200亿美元。

G. 我听说美国的花旗银行倒闭了,被美国政府接收过去了是否真实希望给点详细的资料

花旗集团:作为全球化金融服务公司,在100多个国家约为2亿客户服务,包括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从消费银行服务及信贷、企业和投资银行服务到经纪,保险和资产管理。现旗下公司主要有花旗银行、旅行者人寿和养老保险等。1902年5月,花旗银行是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目前是中国最具全球性的外资银行。
据报道,华尔街目前盛传花旗集团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因为该公司并没有收到来自中东投资者,特别是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75亿美元的投资。
这一传闻真假尚难判断,但似乎像是某些交易机构为操作花旗短期股价而放出的虚假消息。花旗集团为平衡资产负债表正在积极地做着努力,其宣布获得阿布扎比基金投资已超过一个月,且宣布的29亿美元公开市场增发股份已经被抢购一空。
花旗的业绩报告显示,相关次按的拨备达181亿美元,使亏损达98.3亿美元,这两个数字使花旗成为次贷危机中受伤最重的银行之一。业绩报告出台之后,标准普尔将花旗的信贷评级降为AA-。
而一位摩根士丹利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花旗财报埋伏着很多炸弹,仅负资产按揭一项可能就相当严重。”
在国内消费信贷方面,花旗产生了41亿美元的损失,主要包括6.9亿美元的高等级信贷净损失和33.1亿美元的净贷款损失准备。信贷损失的增加主要包括一次住房按揭和二次住房按揭的违约率增长,以及未保护的个人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等方面。
目前花旗的一次楼按和二次楼按的信贷规模一共2144亿美元。业绩报告上的LTV指标 (指楼按对楼宇价值的比率)显示花旗按揭有很大的比例已经暴露于风险之中,楼价下跌将对银行产生很大影响,一次、二次楼按可能变为负资产按揭的规模高达754亿美元。
根据最新消息报导,美国政府和Citigroup Inc.(C-US;花旗集团)周日晚已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将出面担保花旗的3000亿美元问题资产,同时以利率8%注资 200亿美元予花旗。
Citigroup (C-US;花旗集团) 6年前时任行政总裁Chuck.Prince(普林斯)冒险涉足债务抵押债券 (CDO),如今却因此而面临倒闭。花旗的风险管理除过份依赖信贷评级机构外,克林登时代财长、花旗董事兼高级顾问Robert Rubin(鲁宾)恐怕才是陷花旗于不义的罪魁祸首。
美国《纽约时报》一篇分析指出,鲁宾在担任财长时放宽银行监管,让银行由传统业务扩展至金融服务,造就了花旗这个巨无霸诞生。他卸任后,1999年加入花旗。由 2003-2005年,花旗发行的 CDO暴增超过 2倍至 200亿美元,光是2005年,相关业务手续费收入就高达 5亿美元。
到了今年 4月,鲁宾被问及是否犯错时,他还声称「大概没有」。鲁宾当时还认为花旗远远落后对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2005年更支持增加 CDO等产品的规模,银行遂更积极进入 CDO领域。
目前,鲁宾和普林斯均拒绝反应《纽约时报》这篇分析报导。
分析指出,2014年 9月,普林斯才首次从交易部门主管马海拉斯口中得知集团拥有 430亿美元的 CDO相关资产,对方声称「没问题」。 1个月后,花旗集团指出,会因次贷资产产生呆帐13亿美元,但只有9500万美元的 CDO获呆帐,其后 CDO价格暴跌,普林斯下台,Vikram Pandit(潘迪特) 收拾残局。

H. 花旗银行为何巨额亏损

简单说来……

它手上危险的CDO最多……时至今日仍然握着一些最危险的资产……

再就是它那种金融超市的巨无霸概念,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亏的比专注的公司更惨,而且国外有些规模大、利润低、前景无的公司,也不很好脱手,所以现在连一个月前还在信誓旦旦绝对不会卖的crown jewel都卖掉了……

目前已经被勒令大力拆分了,大概会回到当初Citicrop的时候的那些业务,与Traveller合并之后得到的业务,劣质的老早扔了,优质的现在也只好卖了,毕竟现在你不买优质的,市场上也没人愿意给你钱了~

不过花旗属于美国俗称的too big to fall的公司,政府怎么也不会让它倒掉的,只是这几年会苟延残喘得很难看就是了……

I. 如何看工行市值再超花旗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些人认为,无论从企业盈利能力还是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工商银行与花旗银行都有不短的差距,因此其市值超过花旗是不正常的,表明股价泡沫太大。果然,不久以后,随着工行股价的回落,花旗的市值再度执世界银行股的牛耳。于是,更多的人感叹:市场毕竟是公平的。 然而,曾几何时,当美国次贷危机袭来,并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海啸时,情况也就变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海外大行或者倒闭,或者被拆分,或者被收购,还能够剩下来的无不艰难度日。其股票市值,无疑是雪崩式地回落,普遍缩水在70%以上,有的甚至缩水超过90%。结果,到了去年年底,世界各大上市银行股一比,中国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市值稳居前三甲,而美国的花旗银行则处于被重组的地位,市值已经落到了很后面。这样,不到两年时间,工行就从花旗手里,再度夺回了世界银行股市值第一的位置。由于现在工行的A股价格并不高,与H股也没有大的差距,市场普遍认为其估值是基本合理的,此刻市值对花旗的超越,就不是工行股价有泡沫,而是花旗自己出了问题。 其实这件事情是很简单的,不过是反映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相关企业市值的此消彼长。但是,深入地想想,其中的道理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还是有不少人以海外市场的波动状况作为投资境内股市的参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这当然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把它无限制地放大,强化到一个内外市场将立竿见影式地高度联动时,实际上就陷入了绝对化。毕竟,现在境内外市场的环境是不完全一样的,尽管说中国经济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在程度上要浅得多。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体系,也是得益于前几年的政府注资及市场融资,加上严格的风险管理,还有人民币没有在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等等,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危机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而银行稳住了,就能够对实体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成为中国经济尽快回归平稳上升轨道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样一来,也就会导致海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形成差异,其走势自然也就不同了。而且,从现在的今天情况来看,这种差异与不同还是相当大的,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海内外市场联动的一面,而忽视其间存在的其他因素,就不能对股市走势作出准确的评判。另外,就具体的银行股的估值来说,如果不考虑工行与花旗等的不同情况,沿用同样的标准,那么同样也是无法对股票的价格作出客观评价的。 我们说,现在工行市值再度超越花旗,也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但这个现象的存在显然又是合理的。人们有必要从中深入地研究内外市场的不同之处,同时从中寻找出目前中国股市能够领先于海外股市的内在逻辑。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即正视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同时也客观认识到不同国家资本市场在危机中会有不同表现,特别是对中国的股市运行,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避免因为展开了国际化的视野而陷入误区。不管怎么说,作为投资者,对于中国的国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股市的具体走势,有一个客观、独立、准确的判断,而非过多地着眼于海外市场的影响,是必要的。(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