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公司业绩好股票大跌
扩展阅读
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收益 2025-09-14 05:33:54
股票买哪些可以涨 2025-09-14 05:09:41

公司业绩好股票大跌

发布时间: 2022-06-02 19:58:53

❶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为什么股价一直下跌

每只股票的季报都是有预期的,若是季报预期非常好,那么就在季报公开前就会得到爆炒,季报公开后倒可能出现调整,当然这种好理解。还有一种是,季报预增,但是季报的情况和预期差别不大,不会有很大的波动,除非季报情况超过预期,那样才会独立于大盘,走出个股行情。若不是如此,肯定会跟着大盘,随波逐流。

❷ 上市公司的业绩明明很好,但股票却一直往下跌是什么原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8

❸ 公司业绩好股票为什么一直跌

就你的这个问题,需要详细的用很多知识给你说,才能完整的回答清楚
让你理解原理是什么
首先,基本面信息包括业绩或者利好利空和股价不是绝对关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后或者看新闻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板,大股东甚至行业对手,去调研过的机构都会比你先知道情况吧。那么是好他们就会先卖股票,股价就会先涨,是坏就会先卖出,股票就会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价炒上去,出利好的时候就会借消息出货套人,比如去年公布三季度利润上升106%的赣锋锂业,当天跳空下跌4%,以后一路跌了近30%

然后,股票的涨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决定他的根本质量,而不是直接决定因素。

直接决定因素,第一是筹码面,意思就是持有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还是散户,如果是主力,易涨难跌,如果是散户,易跌难涨。然后,如果是主力的话是哪一种类型的主力。国家队,法人机构,外资这类型的主力,股票确定上涨趋势后,就会沿着固定的均线上涨,正乖离过大就会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线。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资,私募之类,股性就会较为活跃,来回波动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断买卖。

直接决定因素,第二是技术面,技术面不是网上泛泛而谈的什么技术指标,K线组合这些,而是量价,趋势,波浪,时间转折等等,这些东西是主力进出的痕迹,可以最快捷的判断要涨要跌或者要盘整。
市盈率低,只代表公司体质好,盈利状况好,未来有潜力涨,但是在没有主力完成进货动作之前,不会马上涨,比如工商银行,市盈率低,涨的慢,但每年总有那么2~4次主力完成进货上涨达20%~30%的机会,如果你看的懂这些技术面讯号,就可以第一时间上车,看不懂就价值投资当存款不看
股票不是跌多了就会涨,有业绩有概念。会不会涨取决于有没有主力进货做他。而一旦主力进货了,技术面上就一览无余。

有不懂可以追问

❹ 为什么季报业绩会很好,可股票却跌得不行

首先,基本面信息包括业绩或者利好利空和股价不是绝对关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后或者看新闻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板,大股东甚至行业对手,去调研过的机构都会比你先知道情况吧。那么是好他们就会先卖股票,股价就会先涨,是坏就会先卖出,股票就会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价炒上去,出利好的时候就会借消息出货套人,比如公布三季度利润上升106%的赣锋锂业,当天跳空下跌4%,到现在位置跌了20%多了
然后,股票的涨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决定他的根本质量,而不是直接决定因素。
最后,直接决定因素,第一是筹码面,意思就是持有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还是散户,如果是主力,易涨难跌,如果是散户,易跌难涨。然后,如果是主力的话是哪一种类型的主力。国家队,法人机构,外资这类型的主力,股票确定上涨趋势后,就会沿着固定的均线上涨,正乖离过大就会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线。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资,私募之类,股性就会较为活跃,来回波动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断买卖。
第二是技术面,技术面不是网上泛泛而谈的什么技术指标,K线组合这些,而是量价,趋势,波浪,时间转折等等,这些东西是主力进出的痕迹,可以最快捷的判断要涨要跌或者要盘整。
有不懂可以追问

❺ 上市公司的业绩明明很好,但股票却一直往下跌是什么原因

1、比例提升不等于绝对值提升。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公司业绩大增,净利润增长500%,很容易就认为该公司很赚钱,股价应该会大涨。而事实上,业绩增长500%只是增长比例,而不等于绝对值的增长。也就是说,就算是净利润增长500%,绝对值也可能并不高。

比如说一家上市公司上年度净利润20万元,本年业绩增长500%,也只是达到100万元而已。而如果公司本身估值水平较高,增长净利润对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也是微不足道的。

2、业绩提升可能只是非经营性损益。业绩增长体现在利润表上,但利润反应的是总收入与成本之差,包含公司经营业务和营业外收入。比如投资收益、政府补贴及转让子公司股权获得收益,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使利润增长,但不具持续性。

3、市场不会单纯看到业绩增长就买入,如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实际公司业绩下滑,投资资金会在单纯看到业绩增长购买时选择抛售,而这类资金对股价的影响力显然大于诸多看好利好空炒股的散户,从而形成下跌。

4、业绩增长幅度达不到市场预期。有些股票业绩增长一直较高,投资者对公司的期望也很高。虽然公司发布业绩显示,依然实现了不错的增长,但如增长没达到预期,也会造成股价下跌。

5、业绩增长预期已经在市场反应。有些股票在业绩发布前会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市场预期公司业绩较好,股价反应市场预期,当这种预期已提前在市场中得到反应后,当预期兑现时就无法再对股价继续形成推动力,或牵引股价上升的预期消失,资金选择兑现,导致下跌。

(5)公司业绩好股票大跌扩展阅读

目前整个市场,很缺钱,很缺资金。有几个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5年上证指数一天的成交量是1.3万亿,上证指数一天的成交量萎缩至1200亿以下。1300亿是一个地量的标志,地量就会见地价。

因为成交量已经萎缩至1200亿以下,而且不止一天,是频繁的出现。在17年的时候,上证指数的成交量可以去翻看一下,基本上大多数交易日维持在2000亿以上,2000亿以上的成交量,算是放量!所以市场很缺钱缺钱。

❻ 业绩大增,为何还是大跌

个股的上涨往往需要业绩的支撑,即使上涨因素不是业绩增加所致,而是国家政策,题材炒作引起的大幅度上涨,这类个股的上涨后期如果没有业绩的支撑也会出现逐步回落的情况,个股走势的长期的影响往往还是业绩为主,那按道理业绩大增个股应该出现明显的上涨,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个股公布业绩大增个股反而出现大跌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里面原理,下面我就来重点分析下该问题。

预期完成兑现市场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资金往往在操作个股之前,会通过公司业绩财报情况来预期后期的业绩情况,或者通过公司所处行业目前的行业周期情况,比如一些周期性行情的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涨价,再次很多机构会去参与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等情况,预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公司业绩将会明显的增加,纷纷布局后买入后个股导致个股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市场各路资金很多选择顺势而为跟风买入后,直到该上市公司在具体财报披露期披露出业绩情况正如市场前期的预料。

在分析为何大跌之前,这里我们来分析股市的一个小的知识点,股市中个股的上涨往往基于的是对将来的预期,当时预期已经全部兑现个股就会出现下跌,在股市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利好兑现,股价下跌”,“头部利好,就是利空”,这类话术就是解释了这个问题。那个股业绩大增的预期已经完成炒作,个股接下来的大幅度的下跌是较为常见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列举个案例:

上面我发现该股的三季度的增长并不明显,股价下跌就是典型的阶段性的业绩表现不佳引起的。所以这里得出一个结论,个股公布业绩大幅度增长是不是本阶段的的增长引起,如果是前期阶段的表现,当心个股短期的回落。结论:所以我们发现上市公司业绩爆发的时候,要参考个股是否前期业绩预期过还有行情平均业绩情况,还存在一种就是去年业绩极差,今年小幅度利润也会表现大幅度的业绩增长,我们也需要参考利润的具体数额。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❼ 为什么上市公司业绩很好,股价却跌的很厉害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❽ 为什么业绩好的股票总跌,业绩越差的股票涨的越厉害

基本面信息包括业绩或者利好利空和股价不是绝对关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后或者看新闻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板,大股东甚至行业对手,去调研过的机构都会比你先知道情况吧。那么是好他们就会先卖股票,股价就会先涨,是坏就会先卖出,股票就会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价炒上去,出利好的时候就会借消息出货套人,比如公布三季度利润上升106%的赣锋锂业,当天跳空下跌4%,之后跌了20%多了。 现在才涨回来。

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业绩好,但股价跌可能是公司有没公告的利空,而现在业绩差却涨,有可能背后有你没看到的利好,比如现在大部分公司还没出年报,你看到的业绩数据还是17年前三季度,那么如果四季度大幅度增加呢?

业绩公布不如预期大跌20%的寒锐钴业现在却是历史新高对不对
然后,股票的涨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决定他的根本质量,而不是直接决定因素。
直接决定因素,第一是筹码面,意思就是持有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还是散户,如果是主力,易涨难跌,如果是散户,易跌难涨。然后,如果是主力的话是哪一种类型的主力。国家队,法人机构,外资这类型的主力,股票确定上涨趋势后,就会沿着固定的均线上涨,正乖离过大就会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线。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资,私募之类,股性就会较为活跃,来回波动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断买卖。
直接决定因素,第二是技术面,技术面不是网上泛泛而谈的什么技术指标,K线组合这些,而是量价,趋势,波浪,时间转折等等,这些东西是主力进出的痕迹,可以最快捷的判断要涨要跌或者要盘整。
股票不是跌多了就会涨,有业绩有概念。会不会涨取决于有没有主力进货做他。而一旦主力进货了,技术面上就一览无余。
有不懂可以追问

❾ 那个 如果一个公司的运转都很好 但股票确一直跌 这是为什么 怎么解决

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该公司确实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但是一般散户是不知道的
二是众多散户都看好该公司,和庄家抢筹码,庄家无法在便宜的价位上从容建仓,只好拼命打压,让散户信心崩溃而割肉,然后庄家一一笑纳。
解决办法有二
如果该股票价位偏高或者K线位置偏高,应当先行退出,
如果该股票价位偏低,前期已经严重超跌,应当坚定持有,一边跌一边买,但要分批买入

❿ 效益好的上市公司股票不涨反而下跌,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只是暂时不涨

股票短期的价格跟公司盈利有时候是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不然就不会有利好出尽的说法了。股价和公司的盈利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股价就象一条狗,而公司的盈利,或者说公司的价值就象主人,调皮的狗有时会跑到主人前面,有时又会跑到主人后面,但始终会跟着主人走!股价有时会领先公司价值(高估),有时会落后公司价值(低估),但从长期来看,趋势是与公司价值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