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英荷壳牌公司股票
扩展阅读
利盟策略股票平台 2025-07-15 06:43:22
上海买股票是哪个 2025-07-15 05:46:05

英荷壳牌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5-25 15:46:21

⑴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壳牌集团大事记

2006年2月24日,尼日利亚南部哈科特港的一家法院判定,壳牌石油公司须赔偿尼南部伊角族居民15亿美元,以补偿石油开采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
2006年,克莱恩(Kline)市场调查公司发布的独立调查报告称,2006年壳牌润滑油以超过450万吨的销售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壳牌润滑油销售量在全球润滑油市场中占12%的份额,比2005年增长5%,增长速度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的3倍。调查称,壳牌润滑油拥有许多全世界最值得信赖的品牌;并且壳牌在全球润滑油供应商中享有很高的客户忠诚度。
国际能源网2008年5月4日讯:壳牌宣布出售其在伦敦Array风力发电场的股份。公司将转移英国近海风力发电的资金投资于美国陆上风场建设。该举动对英国实现欧盟所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伦敦Array风电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场。完成建设后总风力涡轮机将341个,总产能达1GW,可供四分之一的伦敦家庭日产用电。英国风能协会(BWEA)表示这的确是一个打击,但该协会仍将不遗余力地推进该项目的建设。
2009年4月8日,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与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签署了一系列的天然气供应协议,这些协议要求双方在今后的20年内从位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萨哈林-2项目购买液化天然气(LNG)。双方还签署了一项从北欧和地中海运输壳牌公司石油的合同以及壳牌公司长期包租俄罗斯Sovkomflot公司的《Edygeya》号油轮来运输壳牌公司石油的合同。据路透社俄罗斯萨列哈尔德报道,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彼得·沃瑟9月24日在这里说,该公司准备对位于俄罗斯北部亚马尔地区的一个生产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中新网2009年9月1日电,据克莱恩公司开展的一项独立市场调查,壳牌连续第三年登上全球润滑油供应商冠军宝座,并且保持了中国最大国际润滑油供应商的地位。该项调查表明,壳牌在全球润滑油市场上占有13%的份额,比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高出两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运营形势严峻,壳牌取得的业绩超过了整个润滑油市场的平均水平,并在主要的增长型国家市场份额连续增长(数据来源:克莱恩公司)。
2009年10月17日西博会上,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透露,壳牌公司已决定在四川增加投资5000万美元,将主要用于加大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发展。同时针对四川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壳牌不排除寻求中国合作伙伴,拓展在川的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

⑵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组织机构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的两家母公司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和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分别在荷兰和英国注册。两家母公司虽然按协议合并股份,但有各自的决策机构,向各自的股东负责。母公司并非集团的组成部分,且不直接参与经营,但有权任命集团各控股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并从集团各控股公司收取利息。皇家荷兰石油公司有股东29.5万,主要来自美国(43%)、荷兰(41%)和瑞士(9%):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有股东27.0万,主要来自英国(96%)和美国(4%)。两家或其中一家的股票在欧洲的8个国家和美国的股票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集团由3家控股公司--荷兰壳牌石油有限公司、英国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和美国壳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由它们直接或间接拥有股权的业务或服务公司组成。三家控股公司董事会的所有董事均由上述两家母公司指定。除美国壳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票外,另外两家集团控股公司共同拥有服务公司的全部股份,并直接或间接拥有业务公司内的全部集团股。此外,荷兰壳牌石油有限公司还持有美国壳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普通股票,但不控股,只分红利。 皇家荷兰石油公司管理机构董事成员和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的董事们同时也是壳牌荷兰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团的成员和壳牌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美国石油公司(集团控股)的董事。因此他们被统称为集团董事。同时由壳牌荷兰石油公司和壳牌英国石油公司董事会任命,组成一个联合委员会,即常务董事会,负责发展和策划集团的目标和长远计划。该常务董事会的主席是贺诗德(C. A.J.Herketroter)先生,副主席约翰·吉宁斯(John Jennings)先生。 壳牌集团共有11家服务公司承担着总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主要任务是为集团的各业务公司和关联公司(指集团持股<50%的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包括美国壳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这些服务公司既按业务划分,又按地区与职能进行划分,用矩阵式管理方法对全球业务进行组织管理。从功能来看,荷兰海牙的服务公司侧重技术性服务,英国伦敦的服务公司侧重商业性服务。为了便于地区协调,服务公司还按地区划分,设立了5个协调局,即亚太、西欧、独联体和东欧、西半球和非洲、远东和南亚。 业务公司共有300余家,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品、金属及其它。每家业务公司均为独立组织,而其中很多是联营性质,并非完全由壳牌全资拥有,股东包括其它公司、政府或个别投资者。凡由壳牌集团持股51%以上的,称为集团公司,其余的称为关联公司。各业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公司的经营业务和长期发展方针,并吸取服务公司的经验,通过他们获得其它业务公司的经验。 业务公司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要征得服务公司的业务部门的意见后,和服务公司中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协商,然后报区域协调局;区域协调局从区域资源和市场条件及集团能提供多少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协调,同意后才能上报集团董事局审批。 壳牌公司集团在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设有12个科研和技术支持中心。集团各成员机构都坚持同一套商业操作、会计程序、安全及环境保护标准。集团的运作以经营总则所载的经营方针为基础。个别业务公司可因其所在地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嵌则,?quot;经营总则是壳牌集团成员经营操作的总指导方针,它概括了壳牌各公司的主要目标和责任。 从上述组织机构看,壳牌公司集团过去的管理模式属综合型管理。壳牌公司集团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将按壳牌化学、壳牌炼油。勘探开采等专业业务划分成全球性营业公司,并把研究机构也并入各相应公司。如:壳牌化工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壳牌公司全球化工业务,从1998年1月1日起也负责美国壳牌原有的化工业务。
壳牌商业原则早在1976年,壳牌就制定了《壳牌商业原则》。 壳牌行为准则壳牌是一家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开展业务的全球化公司。

⑶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结构

母公司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和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是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他们本身并不是集团的成员,不参与经营活动。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拥有集团60%的股权,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拥有集团40%的股权。整个集团由控股公司、服务公司和营业公司组成。两家母公司下属的荷兰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和英国壳牌石油有限公司持有服务公司的全部股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持有集团在营业公司的所有股权。集团控股公司获得这些股份产生的股息,继而向母公司支付股息。

⑷ 壳牌是哪个国家生产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又译“蚬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

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雇员近9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其在2012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位。

(4)英荷壳牌公司股票扩展阅读:

壳牌集团的结构:

母公司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和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是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他们本身并不是集团的成员,不参与经营活动。

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拥有集团60%的股权,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拥有集团40%的股权。整个集团由控股公司、服务公司和营业公司组成。

两家母公司下属的荷兰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和英国壳牌石油有限公司持有服务公司的全部股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持有集团在营业公司的所有股权。集团控股公司获得这些股份产生的股息,继而向母公司支付股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壳牌

⑸ 英荷壳牌公司的壳牌中国

壳牌在中国的历史
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已超过一百多年。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
1894年,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Crown牌煤油到中国。(当时内地称这Crown的品牌为僧帽牌;在香港则称宝盖牌)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1903年,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
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1906年及1908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1913年,两个办事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华南)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华北)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
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
至二次大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间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有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
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化工产品贸易。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壳牌与中国政府合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壳牌先後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两个合资油库。此後,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
壳牌在中国大陆的宗旨是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方案,并帮助中国减轻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环境状况和提高燃煤工业的效率,并为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利用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构成多样化。
壳牌在这些领域的重点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利用新方法,并在能源效率和技术方案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在燃料、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业务方面,我们均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壳牌所有的五大核心业务在中国都有发展: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发电,油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
壳牌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6年年底,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约40亿美元,是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壳牌在中国的业务目标是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领域里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与供给、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并在国内外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有关系。这意味着壳牌将支持中国政府为加强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环保表现和能源效率所做出的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清洁能源。壳牌在中国成立了30多家全资或合资公司,员工总人数近7,000人,其中97%以上是中国籍员工。壳牌与中国的三大能源——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建立了合作关系。
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我们勘探、生产并炼制石油;同时还开发天然气资源;壳牌喜力润滑油和法拉利车队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共创辉煌战绩;46,000多家壳牌加油站遍布全球;我们的电力业务不断成长;化工产品不断多元化;我们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积极开拓者…
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目前在中国都有长足发展。
壳牌在中国的主要业务
在广东省建立了总投资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壳牌占50%的股份)长北天然气项目在江苏成立的油品零售合资企业,要建立500座加油站2006年收购统一石化2006年收购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杭州天然气合资公司在南海进行的石油勘探和生产煤气化项目气制油和煤制油

⑹ 七姊妹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1907年由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而成。壳牌石油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仅次于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化学制品、煤炭和金属业务。目前公司在美国、瑞士、新加坡和日本等34个国家拥有炼油厂,在美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新加坡等地拥有化学品制造业务,在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拥有煤炭业务,在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国拥有各种金属矿业务。

⑺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历史沿革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成立于1907年,它是由皇家荷兰石油公司与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一家跨国石油公司集团。
壳牌运输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英国)正式成立于1897年,此前该公司在远东各销售中心建立了储运点,并同洛希尔集团签定了长期购油合同。皇家荷兰石油公司(荷兰)成立于1890年,此前是一家开设在荷属东印度的小公司,为了同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竞争,该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船队和销售网。
1903年,经过几年谈判后,两家公司终于达成协议,同洛希尔集团(后来退出)一起组成了亚细亚石油公司,把各自在远东的销售网联合起来,但两家公司在其它方面的业务仍各自经营。
1907年,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在经营活动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同意与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合并,并接受了自己在该集团中占40%股权的条件,正式成立了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
1910~1915年,该公司集团相继在英属婆罗洲、墨西哥、委内瑞拉找到石油并投入生产,同时从罗马尼亚、俄罗斯、埃及和特立尼达先后购买了一些油田并建立了销售业务网,在中东购买了土耳其石油公司(即后来的伊拉克石油公司)25%的股份。其间公司集团相继在美国成立了洛克萨那石油公司(Roxana Petroleum Co.)和加利福尼亚壳牌公司。到1920年,该集团的储油点和销售网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1915年壳牌集团在美国的第一座炼厂投产。
1925年在加拿大组建加拿大壳牌公司(SheII Canada)。
1929年在中东伊拉克石油公司成立之际,壳牌集团参与了该公司23.75%的股份。同时,该集团的业务领域逐步从石油上游业务扩展到炼油和化工业,在世界许多国家兴建了炼油厂和化工厂。
1928年Mekog公司在荷兰建成,采用焦炉气生产氮肥,这是壳牌集团首次对化学品事业进行投资。
1929年在美国壳牌化学公司成立,采用天然气生产氮肥。
到1938年壳牌集团的原油年产量己达到2750万吨,比1920年增长了34.8倍,占当年世界原油产量的10%左右。四十年代以来,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在世界各主要石油消费地区大规模兴建炼厂,并积极扩大销售网点,同时继续寻找新的油气资源,业务有了空前发展。
1954年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59年该公司集团在荷兰的格罗宁根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
1962年在阿曼发现了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1966年在北海北部发现利曼天然气田(壳牌占50%股份);
1970年在北海北部又发现大油田;在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发现大型近海气田。 1969年壳牌国际天然气公司成立。
1974年,壳牌煤炭国际有限公司成立。
1975年壳牌国际贸易公司成立,与壳牌各公司和第三方进行石油贸易。
自1973年首次实现了文莱至日本的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1983年又开始由马来西亚至日本船运液化天然气,1989年澳大利亚至日本的船运液化天然气也开始运营。
1989年,该公司集团在墨西哥湾1350英尺深海中建成了1615英尺高的钻井平台;1991年壳牌石油公司运用卫星探测在该地区3100英尺的创记录水深中,发现了潜在的大油藏。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成立于1907年2月通过合并两个对手的公司-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荷兰法律名称:Maatschappij NV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和“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英国,成立马库斯·塞缪尔,第1位贵族比尔斯特德。这是一个移动主要由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石油公司,约翰·D.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需要,并作为一项战略,以面对挑战所带来的1907年的危机。合并新集团60%的股权,荷兰的手臂和40%的英国。
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是一家荷兰公司,成立于1890年8月凯斯勒,让·巴蒂斯特·随着亨利Deterding,当荷兰国王威廉三世的皇家宪章授予一个小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被称为“皇家荷兰公司工作的石油富国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
“壳”运输及贸易公司(引号的法律名称的一部分)是一个英国公司,成立于1897年,由马库斯塞缪尔和他的哥哥塞缪尔·塞缪尔·。他们的父亲拥有一家公司,进口和销售海壳,后该公司的“壳”了它的名字。最初委托本公司8油轮运输石油的目的。1919年,壳牌公司控制了墨西哥鹰石油公司和壳牌-Mex展览有限公司于1921年成立的“壳”和“鹰”品牌在英国销售的产品下。部分在困难的经济条件下的时代,在1932年,壳牌墨西哥合并其在英国的销售业务与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墨西哥和BP公司,公司的品牌,直到1975年分离交易。
大约在1952年,壳牌公司是第一家在荷兰购买和使用电子计算机的电脑,费朗蒂的标记1,在阿姆斯特丹的壳牌实验室的组装和使用。在1970年,壳牌收购矿业公司和必拓公司,随后在1994年销售,并且已经成为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一部分 21世纪,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家跨国石油公司。在2004年11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所造成的启示,,壳牌已被拔高其石油储量,这是壳牌集团宣布,将移动到一个单一的资本结构,创建一个新的被命名为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其主要上市地伦敦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作第二上市,其总部和税务居住在海牙,荷兰和其注册办事处设于伦敦。2005年7月20日完成的统一和原来的业主他们的公司从各交易所摘牌。2005年7月20日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除牌,壳牌运输贸易公司PLC ,一样,荷兰皇家石油公司2005年11月18日从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该公司的股份在60/40发行股东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原有的所有权的优势。
在2009年伊拉克的石油服务合约招标,牵头的一个财团由壳牌(45%)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30%) ,其中包括授予生产 合同“马杰农场”在伊拉克南部,其中包含了大约12.6十亿桶(2.00 × 10 米)的油。 “西古尔纳1场”的生产合同授予牵头的一个财团由埃克森美孚公司(60%),其中包括壳牌(15%)。
2010年2月,壳牌与Cosan酿造成立一个50:50的合资企业,雷曾,包括所有的科赞在巴西的乙醇,发电,燃料分布和糖的活动,壳牌巴西的零售燃料和航空分销业务的。在3月2010年,壳牌宣布出售其部分资产,包括其液化石油气体(LPG)业务,以满足成本计划的28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壳牌邀请买家提交指示性投标,由于22年3月,一个计划,以提高$ 2的30亿美元来自出售。在2010年6月,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同意,以获得所有的东方资源业务,现金代价为的47亿美元。本次交易包括东资源的紧张气场。

⑻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历史

荷兰皇家石油于1890年创立,并获得荷兰女王特别授权,因此被命名为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为了与当时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的标准石油竞争,1907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与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
公司实行两总部控股制,其中荷兰资本占60%,英国占40%,两总部分别设在荷兰鹿特丹和英国伦敦。集团公司下设14个分部,分别经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其中石油、石化燃料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居世界第二位。
壳牌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壳牌是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公司在中国广东惠州的石油化工合资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2005年10月落成投产,是目前中外合资最大的项目之一。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行政总裁是Peter Voser,董事会主席是Jorma Ollila。
海拾贝百余年,壳牌集团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
◆勘探和生产的区域分布最广,并创下油气深水开发的世界纪录;
◆全球最大的私营天然气生产商和贸易商,也是国际液化天然气技术先驱;
◆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的零售商,液化石油气及沥青业务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经营者之一。
如今的壳牌集团,在130多个国家进行投资,全球资产总值逾千亿美元,雇员达10万多人。
壳牌的业务十分广泛,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生产营销,煤炭及天然气的生产、加工、营销、发电业务,以及可再生能源。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1907年由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而成。
1990年在新加坡的催化裂化厂开始生产,1990年和1991年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催化重整炉开始生产。
1991年与另外一家公司合作在泰国勘探新油田,与中国达成协议在广东省建炼油厂。
公司与1995年对传统的矩阵结构进行调整,这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按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建立商业组织,从过去按地区和部门多头管理转变为按业务范围直接进行管理。
2000年,壳牌中国与中国海洋石油合资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签约,这项总投资达40亿美元的合资项目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壳牌与中国北京、天津、广东、成都、哈尔滨、唐山建有加油站。
2004年1月9日,壳牌公司宣布调低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引起震惊。之后公司承认3年来共夸大了48.5亿桶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公司的3名高层人员离职。4月,标准普尔将壳牌公司的评级从AAA级调低到AA+,该公司之前拥有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国际评级机构AAA的评级,是欧洲两家得到双AAA评级的公司之一。4月28日,美国司法机构和英国当局都开始对事件展开调查。
2006年2月24日,尼日利亚南部哈科特港的一家法院判定,壳牌石油公司须赔偿尼南部伊角族居民15亿美元,以补偿石油开采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
2011年,其在《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中列第2位,仅次于沃尔玛。
2012年7月9日,财富中文网最新发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壳牌超越沃尔玛荣登榜首。
2012年8月16日,壳牌最大润滑油项目在天津开工。
2013年7月8日晚间,《财富》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壳牌蝉联头把交椅,沃尔玛和埃克森美孚分别名列第二、三名。
2014年2月21日,荷兰皇家壳牌表示,已同意以29亿澳元(26亿美元)将其在澳大利亚炼油与加油站资产出售给能源贸易商Vitol Holding。壳牌新首席执行官Ben van Beurden正寻求削减开支并出售资产。他在声明中表示,“澳大利亚对于壳牌十分重要,但我们必须做出艰难选择以便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
2015年4月8日,壳牌公司称,将以470亿英镑(约合7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BG),以缩小同世界石油老大美国埃克森美孚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