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荐股公司是如何控制一支股票涨跌的
不要上当,这一般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有,那也是靠他们推荐后大家拉上去的。
他们的操作思路是无本套利。其中一个思路是他们简单的研究股票后(或者干脆不研究)把几十支、甚至上百支股票推荐给不同的人,然后这些人中间如果有获利的他们就收取提成(反正几十、上百种股票中总有上涨的),然后下次你就会再次相信他们;如果有亏损的,他们就找借口推托掉,或者再采取其他的方法诱惑你交钱入他们的高级会员。。。
反正这其中是不会有真好事的。
股票、期货、汇市的操作都是要掌握节奏的,即便真正的主力,绝大部分拉抬、打压也都是根据节奏来的,他们几乎每次事先都有操作计划,但并不是一成不变,这个计划也就是股市操作的规律之一,我们散户做中短线,要找的就算这个规律。消息面很多时候只是判断的依据之一,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早在消息出来之前,主力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天道筹勤。不要相信荐股公司,不要看股评。腾出时间来多多研究经济大势、政策面、消息面;研究股市趋势、规律;研究大盘、板块、个股,然后初期拿出4~5千元做为操作的学费买股练手,每天坚持复盘,多学习一些技术。慢慢的你会找到适合你的操作方法的。
股市的钱,特别是中国股市的钱,几乎是世界上最难赚的钱之一,风险太大,不是牛市,千万不要满仓操作!
如果你想要在股市赚钱还是多多学点基本技术吧,只要你认真学了,少则一两年,多则七八年,即便在过去一年的大熊市当中不说逆势赚钱,但至少你也不会亏多少。
㈡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
㈢ 如果几个人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60%,那么这几个人是不是可以联合起来控制这家公司
你理解的对,这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控股”,他们可以联合起来控制这家公司,支配公司的人事安排
㈣ 股市上买一个公司的股票可以控制该公司吗
肯定不行的。
股市有规定。当你持有一个公司10%的股票的时候,必须马上发布公告,说明情况。
比如,南方证券已经控股了哈药、哈飞两家上市公司90%的股票,还是进不了这两个公司的董事会。原因就是,“偷偷”收购的,证监会不认可。
只承认你的利益,股票有效,但是没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力。
㈤ 假如等泡沫破灭时我低价买入大量股票是不是可以控制这家公司啊
不能,首先2级市场的流通股票是有限的,控股方不会让流通股能产生控股权的,其次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到5%就会上报。你想控股的时候就会有受到控股方的反抗,你以为控制一个公司那么容易啊。要收购也不要在2级市场买股票啊,用大宗交易买卖就好了
㈥ 内幕怎样操控股市的
1.连续交易操纵 表现:有些资金大户、持股大户利用其拥有大量资金、股票或者利用内幕信息等优势,通过联合买卖或者连续买卖,造成某种股票交易活跃的假象,诱使其他投资者上当受骗,而庄家自己则在价格猛涨阶段将股票抛出,在价格暴跌时大量买入股票,自己获取巨额利润,而使其他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2.约定交易操纵 表现:很多投资者,有时会看到一些股票特别活跃,股票涨得很好,但一旦追入,很可能被套住。一般来说都是“庄家”与他人通谋,在事先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在自己卖出或者买入股票时,另一约定人同时实施买入或者卖出股票,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目的在于虚假造势。这样反复进行,就可抬高股价,最后,以高价将股票卖出,获取暴利。 3.自买自卖操纵 表现:个股活跃,成交量放大,涨得快,但投资者一旦介入就成了“抬轿子”的。这是庄家开立多个证券账户,自己卖出证券之后,自己又买入证券,给其他投资者造成该种股票活跃的假象,从而影响投资者对股市行情的判断,影响股价,但证券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 4.蛊惑交易操纵 表现:为什么自己听信了绝对属于利好的“内幕消息”买入股票,不仅不涨,反而暴跌呢?这些消息也许正是别有用心的人精心编造的“诱多”谎言,而投资者也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蛊惑交易”的陷阱。 5.抢先交易操纵 表现:如果一家券商、一家评级公司提高了对某只股票的评级,开始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抢先一步、提前建仓,那么则有可能触犯“抢先交易”操纵的禁区。 6.虚假申报操纵 表现:许多投资者都目睹过如下一幕:在看盘面的时候,在卖2、卖3等价位上出现了巨量卖单,顿时慌乱起来,害怕大量抛单会造成股价下跌,为避免损失,也赶紧卖出手中筹码,但是没想到很快这些巨量卖单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实上,这种“主力”惯用的释放烟幕弹、扰乱视听的行为就属于虚假申报操纵。 7.特定价格操纵 表现:曾经见过这样一只股票:其本身属于热门板块,前一天又刚刚发布了利好消息,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当天的交易中,股价几乎被打到跌停,任由同一板块的个股猛涨,而它的分时走势在四个小时内就如同一根水平线。更为玄妙的是,股价虽然怪异,但当天的交易却创出“天量”。此种走势很可能是典型的“利益输送”,行为双方通过协议价格在大宗交易。 8.特定时段交易操纵 表现:投资者都深知,二级市场上股票每天的价格走势中,开盘价和收盘价最为关键,然而在以往市场中经常存在操纵开盘价和收盘价的现象,从而制造假象,干扰投资者的正常决策。
㈦ 通过股票控制一家公司,需要购买多少
51%的股权可以绝对控股
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持有的相对少一点
㈧ 公司如何控制股票
应该说是——股东如何控制股票。一个公司控制另一公司的股票,也是该公司的股东。
分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
绝对控制:控股在51%以上。对公司大大小小事情有绝对的决定权。
相对控制:控股在1/3以上。对公司大事拥有否决权。例如国美的黄氏家族与陈晓的纷争,就是使用否决权的经典对战。
控制股票,就是买卖行为。有钱能买入该公司股票达到51%,你就拥有绝对控制权了。只能买入该公司1/3股票,那么只能有否决权。
大多数公司为了控制公司,基本是拥有1/3股票。为了控股,有时发行配股进行股权稀释。或者进行债转股,然后对公司进行控制。
都为为控制与反控制。
㈨ 请问一下 能不能通过股市而达到控制一个上市公司呢
可以啊,你买了这个公司的30%以上的
流通股
就是十大流通股东了,买了一半以上就可以做董事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