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市公司融资上市后为什么又有充足的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呢
1、股票融资属于直接融资,不要利息,公司买理财获利;
2、上市公司股票不能随意回购,要有很多手续;
3、上市时往往可以募集到比发行计划预计量多的富余资金。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B.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公司股票有什么好处
也是投资的一种,如果所购买理财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那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好的表现
C. 《证券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公司和信息披露义务人应该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披露重大事项,期限指多久
上市公司和信息披露义务人所需披露的信息包括:
一、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二、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的收购、出售资产,关联交易,重大诉讼、关联交易等等。
所以上市公司的披露义务的期限应为:
从首次申请公开发行起,一直到其终止上市。
D. 基金,理财产品,股票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基金,理财产品,股票这三者的区别如下:一、定义不同
基金是指投资者把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进行打理,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理财产品是固定收益,理财是发行机构针对特定群体开发设计并销售产品,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保息,发生亏损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股票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在证券交易所交易,代表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股票风险大于理财和基金,股票预期收益高于理财和基金。
二、收益与风险不同
理财的投资方向很广,风险由产品本身性质来决定,从低风险的类固收产品到中高风险的股票期权期货等,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三、计价方式不同
基金净值是一天计算一次,净值每天更新一次,而理财产品根据投资方式不同计价方式也有差异。如:一般的银行理财:具有预期预期收益率,根据预期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水平上下浮动,产品一般具有封闭期,到期付息或定期付息;股票期货期权等价格是开盘期间实时波动的。
有投资理财的需求可以到金斧子,金斧子追求极致的互联网服务体验,为客户在移动端、PC端、微信端提供便捷的产品搜索比价、基金净值查询、家庭财富记账、保险决策咨询、保险AI测评、财富自由规划,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演服务。
E.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个人看来:股市泡沫破裂给公司理财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在遇到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的银行和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咯,对于现金流的问题会比较突出的在一些重大的项目里有所减少的。
二:股市的泡沫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场上所引起的。股市出现了问题,企业的经营也不好受,企业的盈利出现了问题,银行的盈利也不好受的。进一步就会影响整个金融领域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情况的。
三:股市泡沫破裂後会带给公司无论是在经营还是在资本市场的股价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的,股价就会下跌,如果股价的价格过于低的话,会给对手有恶意收购的可能。
四:在股市出现了泡沫,就会出现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功能,对于企业划是资本市场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如果在股市的泡沫破裂後,还会有一系列的后遗症在里裏面的,在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知道的咯。
F.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有哪些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淀资金,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这样一算, 一个亿买一年理财利息是:1亿元*3%=300万元,这可是净利润,基本没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划算。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企业发展的动能不足。这其中透露出的风险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这违背了我们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买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经营,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价上涨获利。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无非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买股票的人”。趋利避害!
另外,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
再补充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