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股票
扩展阅读
华域轿车股票代码 2025-05-20 09:29:50
通达信如何卖出股票软件 2025-05-20 09:28:59
家族社区 2025-05-20 09:27:21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7-16 14:58:58

① 怎么提前知道哪只股票要重组

年底是上市公司的重组高发期,今年也不例外。12月9日,ST国药、中科合臣、华阳科技和广聚能源等4家公司因重大事项而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这4只股票停牌前股价均有明显异动,先知先觉的资金将股价封于涨停,公司重组消息是否提前泄露?

重组停牌前有资金抢入

4家公司停牌的公告,均属于重大事项。ST国药 (60042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控股股东武汉新一代科技公司就公司重组与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中科合臣 (60049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是三大股东与上海鹏欣商谈股权转让,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变化;华阳科技 (600532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控股股东转让所持公司股份;广聚能源 (00009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二股东深圳科汇通投资公司有重大事项涉及到公司。

显然,这些重大事项将对公司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ST国药,一旦重组成功,对该股是重大利好。但停牌前该股已明显异动,12月4日是ST国药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一开盘该股就牢牢封死涨停板,即使大盘跳水,其涨停板也丝毫不动。

因重大事项停牌的另外三家公司也是如此,停牌前一天股价牢牢封住涨停。

利好消息可能提前泄露

周二记者接到一位王姓读者电话,说他在上周二就得到了ST国药重组的消息。

“有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ST国药的重组已经确定,叫我赶紧买入,说是马上就要停牌”,。“我曾经被消息票害惨了,所以不再相信什么内幕消息”,但他没有预料到,该股连续两个涨停,然后就停牌重组了。“我错过了一只牛股,但公司没有公告,市场就有人知道了,肯定是上市公司有人提前泄露了消息,或者有内幕交易”,记者随即展开了调查。

当地营业部先知先觉

记者首先查看了这几家公司的交易数据,的确存在诸多疑问。比如ST国药停牌前,武汉当地众多营业部大量买入,而武汉是ST国药的注册办公地,参与重组的武汉新一代科技公司和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的注册地也是武汉。

数据显示,上周二买入ST国药的前十大席位中,有六家是武汉的营业部,而且买入数量最多的四家全是武汉本地营业部。其中,海通证券武汉中北路营业部买入154万元,排在首位;其次是金元证券武汉洪山路营业部买入84万元,广发证券武汉万松园路营业部43万元,银河证券武汉中南路营业部买入37万元。 武汉本地营业部一天内如此集中地买入该股,不得不令人生疑。

市场转暖后,各种消息满天飞,这类有内部消息的股票一旦停牌时间过长,无法控制风险,投资者要特别谨慎。

关注《每日经济新闻》

② 科锐激光股吧

1.科锐激光股吧是锐科激光股吧,它是专业的股票讨论社区,股民朋友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分析讨论股票的最新动态。
2.锐科激光是国内光纤激光器的领导者,国内大功率产品的先驱。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先后研制出国内首台25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和国内首台100W、1000W、4000W、6000W、10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并形成量产,技术研发实力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3.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为激光制造设备集成商提供各种光纤激光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和定制产品。主要产品有连续光纤激光器、脉冲光纤激光器、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等。
拓展资料
1.国有企业股东背景,资深专家入股,确保研发能力稳固护城河。
公司控股股东为航天三江集团,持股比例为34%。航天三江集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公司以人才为核心,建立了以医生和硕士为主体的光纤激光器和核心器件研发团队,奠定了未来技术驱动和高增长的人才储备基础。
2.国产替代品有着广阔的空间。
从2013年到2018年,全球激光行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89.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7.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9%。随着激光设备技术的成熟取代传统设备和高功率激光器,预计未来激光产业将继续快速增长。对于光纤激光器,2018年低功率激光器(主要是脉冲激光器)的国产化率为98%;中功率激光器(主要是功率范围为100W-1.5kW的连续激光器)的国产化率为52.1%。高功率激光器(功率范围超过1.5kW,特别是6KW及以上)国产化率达到34.5%,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使用激光器进行加工制造,并在较长时间内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功率激光器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国内激光器制造商的技术进步和升级,加上本地成本优势、售后服务优势,国内激光器将逐步进入高功率激光器市场,改变国际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