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而购买股票不是"生产",购买行为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新的价值。所以不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㈡ 股市狂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股市的变动也体现了现阶段整个经济的好坏,一般股市大跌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有:
1、股市大跌,反映出此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上市公司的生态环境恶劣、融资难,盈利水平下降等,企业不盈利或者产能减少,情节严重时会直接宣布破产。
2、企业产能减少可能会裁员,企业破产后将会有一大批人失业,因此会增加社会的失业率。
3、股市低迷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投资者亏损很严重,则没有多余的钱去消费,这样消费行业就受到影响。
4、股市大跌,经济形势也不容可观,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好,此时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和设施都难以健全。
以上也都只是理论上!!
5、最关键是股市大跌,会导致资本外流,那么A股在世界上的地位就会不断下滑,一些进出口企业也将首当其冲。
~~~~~~~~~~~~~~~~~~~~~~~~~~~~~~~~~~~~~~~~~~~~~~~~
以上的一切也只是照搬国外股市的一般理论!!
当然我们大A股自然不在这理论之中!!
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A股暴跌多少年
大盘跌了这么多点经济有影响嘛!!
股市就是故事!!股市啊也只是挑拨股民心情的催化剂!!
㈢ 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目前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企业投资收缩。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所谓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测算,2000年证券市场对GDP的直接贡献达837亿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证券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力越来越大。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1.9%上升到5.4%。
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间接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
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替代效应是指股市的上扬对吸引投资者压缩开支以投资于股市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显示,中国股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要大于财富效应。
而股票价格与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股票价格缓慢下跌与急剧下挫对消费支出影响不同,后者不确定性增加会提高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从储蓄资金增长情况看,股市下跌并没有吸引相应资金进场,反而导致资金从股市的净流出,这说明在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
股票价格通过以下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一是改变资金成本。股票价格上扬,新资金成本比原有资本低廉,企业市价高于设备的重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筹资购买相对便宜的生产设备,投资支出增加;股价下跌,企业市价低于设备的重置成本,投资支出减少,这就是托宾的q理论,q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价值。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企业在市价与设备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况下,仍不愿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碍或延缓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三季度以来,由于投资于股市的收益减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房地产业而使房地产业投资有所上升,前段时间的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热就是佐证。
二是影响信贷渠道。股票价格上涨,企业与银行的净值(或资产负债表结构)获得改善,银行能够降低贷款利率风险溢价,进而降低资金成本。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
三是影响固定投资。股票价格包含未来产出增长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响目前投资水平。不同股票之间市盈率的差别是投资者价值取向的结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阳行业一般具有较高市盈率,而钢铁等夕阳行业市盈率一般较低。因而股票价格具有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价格影响工业增加值和国企效益。
股市价格变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过程最终将传导到生产,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托宾q比率下降,企业投资收缩。消费的收缩使工业品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下降,这些使企业的信贷成本增加,投资能力下降;如此循环下去,会加剧通货紧缩的局面。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继续回落,且企业扭亏出现由降转升迹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91.9亿元,由1-8月份下降2.7%转为上升3.4%。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减弱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净出口的减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放慢了近1个百分点,同时出口的萎缩使得企业生产受阻。
纵观股市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股市价格上扬时替代效用大于财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加大,财富效应又在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抑制消费。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于滞留于股市的逐利资金进入实业界。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股市,股市不仅是融资和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场所,更是当前形势下稳定居民的心理预期的指示灯,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有效的监管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可以实现股市和国民经济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
㈣ 国有银行股票持有好处和缺点
国有银行的优势:创新。
1. 我记得中国农业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张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银行在机构、网络、客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与其他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在创新方面具有非常好的自然优势。
2. 事实表明,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金融创新是重点。缺乏创新能力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银行。已经想到了许多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因此,金融创新是所有国有银行和全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解决世行的创新问题,也就解决了世行的发展问题。国有银行由于其创新优势,发展相对较快。
3.专家张俊周在该出版物中表示,无论是银行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是银行业本身都离不开金融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创新也有许多要求。首先,创新必须是全面的。是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工具和产品创新。它包括建筑、人才、财务管理、监督、游戏规则等方面。单一的创新没有任何效果。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创新银行的发展。这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改革已经逐步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成长方式、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4. 从这些方面说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虽然发展方向良好,但随着全球金融业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国有银行的劣势:
1. 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经营方式更加繁琐,决策链更长。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国有银行不能迅速做出反应,这必然会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
2. 国有银行的分行结构较大,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高分结构必然会导致成本增加,需要更多的投资,这需要每年国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