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上海银行股票回购
扩展阅读
美丰集团股票代码 2025-05-15 14:22:07
买什么股票型基金定投 2025-05-15 14:11:35

上海银行股票回购

发布时间: 2023-08-16 05:33:04

『壹』 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 原文

只能有这么多了。
部分内容:
财政部 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
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
财金[2010]97号

……
二、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执行内部职工持股的比例规定
1、按现行规定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比例。……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职工持股,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吸收自然人入股有关问题的批复》(银办函[2008]815号)有关规定,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单个职工持股的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5‰……
2、对违规擅自持有和超比例持有的内部职工股由金融企业回购或依法转让。对违规擅自持有和超比例持有的内部职工股,金融企业可予以回购并按规定减少注册资本,或者向其他法人股东、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依法转让。实施回购的,回购价格按实际出资额加同期存款利息确定(利息以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基准利率为准)。
(二)妥善解决内部职工持股的历史遗留问题
1、规范内部职工以各种方式实施的间接入股。 内部职工通过信托计划或其他信托方式、控股企业法人等方式间接入股的应更正为职工本人,其他按照内部职工身份入股的自然人,如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存在代持股权情形的,可不更正为职工本人。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人不能成为相关金融企业股东的,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允许内部职工间接持股,但不能采取控股企业法人的方式。本通知引发之前经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实施内部职工持股的金融企业,已经上市的,内部职工应按原批准方案继续持股;还未上市的,内部职工可按原批准方案继续持股。
2、规范内部职工认购股份的资金来源。内部职工持股的认购资金应由职工个人负担。由金融企业提供贷款的,应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1年内收回本金,并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收取利息。由金融企业提供补贴的部分应确认为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补缴个人所得税。对购股价格低于当时净资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补缴,计入资本公积。
(三)规范内部职工持股在资本市场的上市和流通
1、加强公开发行新股的审查。由原合作制金融组织改制形成的存在内部职工持股的金融企业,如提出公开发行新股的申请,应采取回购内部职工持股、向其他法人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转让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内部职工持股的数量和比例,回购或转让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按孰低原则确定),否则不予核准公开发行新股。……

『贰』 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对股票板块有什么影响

央行1200亿逆回购没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进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日,中标利率维持于2.5%。1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大大高于过去几周内的逆回购操作量,也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

市场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放大”解读。有媒体和评论者认为,央行又开始通过逆回购大放水,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下降,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这将对股市带来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意图何在?影响几何呢?需要仔细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央行的主要意图在于对冲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资金。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别为500亿元和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是逆回购的反向操作,相对回笼了市场流动性。如果不进行对冲,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市场流动性稍稍偏紧;市场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央行必须通过逆回购对冲。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单日计算的话,央行逆回购1200亿元,对冲后实际净投放700亿元;如果按照本周计算的话,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购,那么,央行对冲后仅仅净投放300亿元。何必用“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来兴奋过度或者说吓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认,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确实出现了走高情况。18日,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4992%,相比于一周前大约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涨;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301%,也是小幅上涨;18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1.7450%,上涨4.40个基点;7天Shibor报2.5310%,上涨1.4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0930%,上涨0.20个基点。按照基点计算的话,都仅仅是稍稍有所上涨而已。这是市场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何必大惊小怪呢?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就证明目前没有快速拉升的基础。因为,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甚至过剩。

对央行1200亿元逆回购绝不能过度解读,对冲下来后,净投放并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维持市场货币信贷平稳适度,继续放水的可能性不大。这就决定了再依靠放水货币支撑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证金公司获得的货币信贷资金如何归还还没有着落呢。

当然,央行应该站在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面临的货币贬值、资本流出上思考问题。新兴市场的亚洲国家目前金融危机苗头已经凸显出来。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铢崩盘之后尘,越南盾等货币都在较大幅度贬值。这种传染力究竟有多大,会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个亚洲包括香港、大陆等,虽然尚需观察,但必须未雨绸缪。如果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新袭来,那么,这次中国绝不会像上次安然无恙,绝不会独善其身。目前中国大陆的金融开放程度包括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与1997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目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外汇储备下降导致的外汇占款减少,包括金融机构口径和央行口径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至26.4万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至28.9万亿元。有分析认为,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元。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和应对的事情。

『叁』 央行1200亿逆回购 什么是逆回购 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央行逆回购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1.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2.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3. 从央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来看,有一定积极因素。毕竟之前A股的下跌主因是流动性收紧所致,而今下跌已进入疯狂阶段,新股破发已成常态,跌停板面积开始扩大。央行逆回购行为,暗示暂时会舒缓一下流动性,这给股市带来较好的预期,会导致出现反弹。至于反弹的幅度和空间有多大,目前不敢奢望。毕竟,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投资者的预期极大降低。加之,央行舒缓流动性只是暂时行为,抑制通胀的大方向并未改变,因而收紧流动性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总结:以上就是央行逆回购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肆』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 查询

什么是回购?上市公司和央行这两者回购的异同点是什么?回购对股价的影响是好是坏?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了,学姐这就来给大家做个全面介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证券市场中的回购是什么
证券回购代表着和证券回购交易一样的意思,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反向成交。证券回购,其可拆分为股票回购和债券回购。
银行间以国债为抵押品,质押融资同时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出质方银行回购的一种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利率就叫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在中国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主要是看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要看这个利率可到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网站上查阅。
1、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应用资金周转等手段,从股票市场上购进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的举动。股票在回购完成后公司可以将其注销。然而在超过半数的情况下,公司会将回购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暂时不参与交易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往后可以用为另外的用途,比如推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者是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出售它。

2、债券回购:在债券交易的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的同一时间里,使用上契约方式约定好在将来的某一天里按照着约定的价格(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债券有“卖方”(正回购方)和“买方”(逆回购方),前者向后者在此购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就从交易发起人入手,只要是抵押出债券的话,借入资金的交易就称为进行债券正回购;凡是资金被主动借出的,再去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这个行为是进行逆回购。想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二、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若是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话会因为这些原因:①实行股权激励计划;②避免恶意收购;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稳定公司股价,提高公司形象。那么公司要回购股票,到底会不会是利好还是利空呢?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如何:
1、回购后注销:要是在股价低估的情形下,回购股票,随后注销,这样会导致公司的总的流通股数下降,抬高了每一股的收益,这种回购行为是利好。假如股价没有被低估时就回购股票,有意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来哄抬股价,就会造成股东权益的亏损,这是隐形的利空。
2、回购不注销:如果公司在低位回购股票,且当做库存股同时股份还是留着,之后一旦股价处于高位,派发股份用于其他。公司可能会去炒自己的股票,所以不注销就是利空。自然,如果从短期角度看的话,回购股票和大资金买入股票的意思是一样的,股价也就会相应上涨很多。
三、央行正、逆回购
央行回购可以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的两种方式,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包括正回购,也包括逆回购,能说是一种货币政策。央行的逆回购的主要宗旨在于以下两点,一是调节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二是调节利率。正回购简单来讲就是一方用一定规模的债券作为抵押,这样去融入资金的行为,而且还会允诺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方式就能够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逆回购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还要在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这样的情况下,央行回购究竟好还是坏呢?我们视情况而定:
1、逆回购:央行使用资金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意思就是向市场投放资金,一旦资金进入了实体企业后,这样的情况是能刺激企业运转的,所以对于股市来说是利好的。等市场上的资金在增加后,那么就可以有多余的资金进入股市,如此依赖也就刺激股市上涨了。
2、正回购:当央行卖出逆回购时就是回笼资金,市面上流动资金变少会导致没有多余的资金流入股市,进而造成了悲观的投资情绪,股价也会因此下跌很多。所以回购消息需要及时的了解到,【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伍』 杭州银行实控人拟增持至少7000万股吗

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杭州银行启动股价稳定措施,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出手增持股票。

杭州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根据稳定股价预案,公司上市后三年内,若公司股票每年首次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1)公司回购股票;(2)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票;(2)董事(不含独立董事、下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等方式启动股价稳定措施。在每一个自然年度,公司需强制启动稳定股价措施的义务仅限一次。

而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境内商业银行回购股票属于重大无先例事项,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规定,公司回购股份之后只能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减少注册资本涉及债权人公告、监管部门审批等一系列法律程序,采取回购股份并减少注册资本的方式不具备可行性。因此,按照预案措施顺序,本次采用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票。

截至2018年7月3日,杭州市财政局持有55724万股杭州银行股份,持股比例为10.86%,为杭州银行实际控制人;财开集团持有3965万股,持股比例为7.73%,为杭州市财政局一致行动人。

根据公告,杭州市财政局和财开集团应在增持方案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实施增持公司股票计划,且增持股票的数量需达到杭州银行股份总数的2%。本次杭州市财政局拟增持的公司股份数将不少于7000万股,财开集团拟增持的公司股份数将不少于3300万股。

据杭州银行上半年业绩快报,营收和净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上半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3.23亿元,同比增长26.39%,净利润30.15亿元,同比增长19.12%。

,截至7月25日收盘,26家A股银行中,共有16家银行的市净率小于1,包括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

在杭州银行之前,由于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已经采取措施稳定股价。比如,上海银行5月29日公告,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有限公司拟增持上海银行股票分别不少于5990万元、2919万元、2919万元。截至7月25日,上海银行的市净率为0.9661。

不少分析师表示,随着近期监管政策的落地,银行估值有望逐步修复。近期资管新规细则落地,政策发生边际宽松,有利于实现银行板块基本面企稳改善。政策微调后上半年压制银行估值的两大因素信用风险、合规风险解除,板块回升趋势逐步明确。

银行板块走势从2月初开始持续低迷,估值下行至历史低位水平。展望下半年,一方面在政策调整下,信贷额度放松,非标转贷及表外资产回表,上市银行贷款增速有望上行,另一方面,货币转向偏松之下,市场利率或进一步下降,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其认为银行板块有望显著受益于政策调整,修正市场对经济悲观的预期,政策调整与低估值共振,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