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中国平安股票值得买入吗
暂时不值。
中国平安是一只机构重仓股,那么长时间的阴跌说明明显是主力机构在抛盘,是什么让主力资金撤退呢?
绝对不是简单的调整。
从财报来看,2020年报营业收入增速在4%左右,净利润增速在-4%左右。暂且把增速降低归于疫情。
那么2021年一季报就已经明显说明了问题,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怜的3.7%,相比于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长,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增速明显放缓了。
换个角度理解,公司已经面临天花板了。预期降低导致的就是机构纷纷高位撤离。这才是根本原因。
至于目前来看,因为超跌的原因,中国平安可能会在底部震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再次选择方向。
投资收入的利空,主要有两个吧。
一个是内在的投资失误。
比如华夏幸福暴雷,亏的钱全都要计提减值,会减少收益利润。目前计提了182亿元减值,后续可能还要进一步减值。
一个是长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
保险公司的投资内容,无非就是存款+债券+权益资产+其他,其中债券是大头,几乎占了一半。
长期利率下行,会压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赚的钱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点,虽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险的保单,比如说光明一生,活到90岁,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险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这样一来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点这)。
不过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倒是很有利,如果我们买了年金险,锁定未来几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必承担利率损失。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我很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大家的收入上来了,观念上来了,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地位,防止一夜返贫,更会利用保险这个风控工具转移风险,把全家的保险都做足。所以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我的预购清单里就有保险基金。
但对中国平安,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吧。
保险是个同质化的行业,风险相同,基于风险衍生出来的产品,也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买保险股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一看谁赚的钱最多(目前是中国平安),二看谁最创新(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险时代是中国平安为王,但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越来越少,还有高性价比的互联网保险在打价格战,消费者也不是傻的,知道买啥最划算,中国平安的品牌优势在逐渐减少。
2. 中国平安股票未来前景
当前投资平安的风险并不大。
虽然平安有综合金融优势,但这只是小范围的综合金融,大多数业务人员仍然扮演的产品推销员的角色,不够独立、客观。
不过这一优势仍然比很多单纯的寿险公司要胜出不少,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从平安过去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平安一家比较优秀的企业,但是这家公司在未来是否能够持续保持优秀,还不得而知。
从当前平安公司的股价以及管理层多次回购股份的力度来看,理论上看,当前投资平安的风险并不大,寿险发展遇到瓶颈和困境,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但是投资者千万不要期望短期内公司就能走出泥潭,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短期资金不要轻易入市。
3. 平安银行股票一年分几次红
平安银行股票一年分2次红。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中国平安股票,自2007年3月上市以来,每年进行两次分红,共计32次分红,一次10转10转股,15年每百股合计分红1660元。
4. 中国平安怎么跌这么厉害
1.中国平安的股价下跌与保险行业前景有关:中国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在2018年为141.73万人,到2019年为116.69万人,同比下降近17.7%;再到2020年的102.38万人,同比又下降了12.3%。
2.公司投资事业不顺,频繁踩雷:从2020年以来,中国平安的屡次投资“滑铁卢”让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汇丰银行在2020年迎来业绩和股价双重下跌的重大危机,作为汇丰的二股东,平安资管曾于2020年9月23日“加仓”至持股比例8%,因此中国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投资一度浮亏达503亿港元。
3.机构资金出货而众小散接盘:据已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107.69亿股,累计占流通股比:58.9%,较上期减少1.09亿股。从这份公告的结果上看,有机构投资者减持或抛售该股。
4.市场具有纠错功能:从2020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营业总收入为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4.23%,归属净利润同比负增长4.22%,业绩表现一般。2020年在营收、利润没有大涨的情况下,中国平安的股价从年内最低的62元上涨到93元,涨幅近50%。
去年二、三季度,浮躁的“市场先生”疯狂地报高价,导致中国平安的股价频频升高。虽然市场先生会犯错,但他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股票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一铁律上。
5. 平安银行股价不涨怎么回事
股票交易量大,但不好李上涨,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三个可能性:
1、庄家第一次出货没有出清,现在利用股价下跌,很多人已经以为见底的时候,就是有人接盘时,庄家再次集中出货所致。
2、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包括中长线买家在此时已经看清后市,在大量抛售筹码。
3、庄家已经感觉到做多时机已到,故意制造市场恐慌情绪,令投资者对市场感册旁到失望,从而大量抛售股票,庄家趁机从低位捡取大量廉价筹码。
温馨提示:
①以上解释仅友姿迟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2-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