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的八大制片公司是什么
1、华纳(Warner Brothers Movie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23年4月由华纳4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华纳兄弟1917年开始在纽约从事电影的发行放映业务,建立华纳公司摄制影片是业务的扩展。1925年接管维泰葛拉夫制片公司,并于1927年摄制、发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手》,从而使华纳公司于30年代初进入了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的行列。华纳公司在30年代以拍摄强盗片、歌舞片和传记片著称,尤以E.G.鲁宾逊、J.贾克奈、H.鲍嘉等人主演的强盗片最有观众。传记片中也有不少受欢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传》(1937)等。华纳的影片一般都比较朴素、紧凑,成本也较低,其主题都或多或少与30年代初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有联系。50年代美国电影萧条时期,华纳把财力转向制作电视系列片。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制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摄了《窈窕淑女》(1964)、《谁害伯弗吉尼亚.沃尔夫》(1966)、《邦妮和克莱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发行电视片的七艺公司买下了华纳公司,改名为华纳—七艺公司。两年后,华纳—七艺公司又转让到一个大企业集团金尼全国服务公司手中,改组为华纳交流公司。这个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甚广,制片和发行影片仅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著名的《黑客帝国》系列、《蝙蝠侠》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终结者》系列、《史酷比》系列、《选美小姐》系列,其他代表作还有《人工智能》、《猫女》、《特洛伊》,汤帅《最后的武士》……
2、哥伦比亚三星(Columbia Tristar )
1920年,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1924 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并于30年代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这主要是由于H. 科恩的精明强干和公司导演F.卡普拉的创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摄了不少颇受欢迎的喜剧,其中包括《一夜风流>(1934)、《弟斯先生进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华盛顿》(1939)等。50年代,哥伦比亚公司开始采用对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资助的办法拍摄影片。公司先后资助一些颇有名气的导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尔、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罗森和F.齐纳曼,拍出了不少质量高、影响大的影片,如《生于昨天》 (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边》(1954)、《桂河大桥》(195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猜猜谁来吃晚餐》 (1967)等。50-60年代的美国电影危机年代,哥伦比亚公司通过它的子公司银幕珍品公司向电视台出售公司以前的旧片并为电视台摄制电视片,成为好莱坞最早与电视结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组,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工业公司,下属两个主要分支机构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银幕珍品公司,继续从事对独立制片的投资、电视片摄制和新兴的录像带工业。80年代该公司附属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89年,被索尼公司所收购。
部分代表作:《爱国者》《霹雳娇娃》《最终幻想》《蜘蛛侠》《极限特工系列》《绝密飞行》《佐罗传奇》《2012》等。
3、20世纪福斯(20th Century Fox)
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当时公司拥有导演E.刘别谦、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并拥有不少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明星,如S.邓波儿、L杨、H.方达、G.佩克等,他们曾拍摄了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影片。这一时期,公司生产的影片样式不一,影片的技术质量都比较高。
1940年J.福特为公司导演的《怒火之花》可作为艺术与技术质量俱佳的例子。从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1953年9月16日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长袍》在纽约罗克亚影院上映,这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不仅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赚钱的影片,也是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以来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摄制了美国电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埃及艳后》(1963),遭到失败。1972年又推出《海神号遇险记》,开创了泛滥于70年代的灾难片样式。1985年,被传媒大亨默多克所收购。
4、派拉蒙(ParamountMotion Pictures)
1912年的7月14号,一个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轻人,在好莱坞附近租下了一个简陋的马棚,开始电影拍摄工作——这里就是后来的“派拉蒙电影公司”。
20世纪30年代,派拉蒙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与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华纳兄弟等齐名的好莱坞8大“电影巨头”之一。40年代到50年代初,派拉蒙出品了一系列经典佳作,包括:《公民凯恩》、《龙凤配》、《与我同行》等,以及与希区柯克合作的《精神病患者》、《后窗》、《眩晕》等等。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派拉蒙和众多好莱坞电影公司一起经受了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影片产量大大减少。60年代末,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派拉蒙以一部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告别了好莱坞华丽轻浮的歌舞片时代,也为美国电影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派拉蒙电影公司进入其电影拍摄的“黄金时期”——不仅推出了青春歌舞片《油脂》和《周末狂欢夜》,战争片《壮志凌云》,还有《星际旅行》、《印第安那·琼斯》和《教父》等经典系列。
从1994年到2004年,派拉蒙在雪莉・兰辛的管理下,进入了又一个兴盛期,出品了《勇敢的心》、《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共同出资)、《碟中谍》、《变脸》、《楚门的世界》和《拯救大兵瑞恩》这些名片,但派拉蒙也是好莱坞大公司中最不擅长开发系列电影的,只有《星际旅行》、《碟中谍》和《古墓丽影》寥寥几套系列电影。2005年年底,派拉蒙收购了梦工厂,不过,这笔交易中并不包含梦工厂最能赚钱的部门——梦工厂动画,但对于这派拉蒙来说,这仍旧意义重大,因为2004年前后,派拉蒙似乎迷失了方向,出品的电影很少有重磅炸弹级别的,而作为制片人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正好能为派拉蒙带来一批获利重大的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变形金刚》。
5、环球(Universal Pictures)
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
莱默尔于1914年在好莱坞北面建起了摄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城。1915年3月环球城正式启用;当年生产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产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乐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窦萍主演的音乐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价值,赢利颇丰。在它的产品中,象《西线无战事》(1930)那样的严肃作品极少。1946年环球公司和国际影片公司合并为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购得了环球国际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后,恢复了旧名。以后该公司又归美国音乐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过去大量摄制低成本片的做法,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方针。同时采用资助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 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电视片和供电视放映的影片。同时还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而利润倍增。70 年代摄制了颇有影响的《美国风情画》(1973)以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娱乐影片《大白鲨》(1975)。
部分代表作:《谍影重重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木乃伊系列》《妈妈咪呀》《卑鄙的我》《美国派系列》《BJ单身日记》等。
6、新线(New Line Cinema )
新线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独立制片发行公司,以面对美国高校发行欧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为主,1979年进入制片业,投资拍摄低成本恐怖片。1990年通过向FOX购买其不敢发行的香港嘉禾电影《忍者神龟》并大获成功后,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1993年新线被电视巨头特纳收购,因特纳控股时代华纳,因此新线随即被并入时代华纳集团,但新线的原总裁谢伊当年在被特纳收购时仍持有新线主要股权,并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新线目前虽然同属时代华纳集团,但其电影经营与集团内部的其他电影公司并无相关。最著名莫过于《指环王》系列了,其他还有《七宗罪》《刀锋战士》等。
7、米高梅(MGM Motion Pictures )
1924年5月17日,美国洛氏公司的老板M.洛把该公司所属的米特罗影片公司和高尔温影片公司、L.B.梅耶制片公司合并,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莱坞鼎盛时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电影公司,每年要生产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这一时期拥有美国最受观众欢迎的影星和导演,影星如G.嘉宝、C.盖博、J.哈罗、S.屈赛、R.泰勒、J.克劳馥、N.希拉等等,导演如E.von斯特劳亨、K.维多、F.朗格、G.顾柯、V.弗莱明等等。从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米高梅摄制了数以百计的影片,除了少数影片如《块肉余生》、《叛舰喋血记》(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 (1942)、《双城记》等之外,90%为平庸之作,内容浅薄、脱离现实,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虚构的故事、美满的结尾,配上受观众欢迎的大明星和较高的摄制技巧去招徕观众。米高梅公司日复一日地象工厂生产工业品的流水装配线那样大量生产这种影片,为好莱坞赢得“梦幻工厂”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 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摄大场面歌舞片为重点,生产了几部颇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国电影业发生危机,到60年代初该公司连年亏损,影片产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国拉斯韦加斯的大资本家K.克科里安买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员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装等统统拍卖出去,并把资金投入拉斯韦加斯、里诺等赌城的房地产、旅馆业和其他能获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荣,但制片却只是这个公司的广泛业务范围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资买下联美公司,改名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今年,MGM被以索尼为首的国际财团出资48亿美元收购.
2010年10月29日,米高梅的债权人通过望远镜影业的合并方案 望远镜影业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里-巴尔博(Gary Barber)和罗杰-伯恩鲍姆(Roger Birnbaum)将成为米高梅董事会新一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正式申请破产,他们愿意通过交出公司所有权来偿还超过40亿美元的债务。公司的股东们是在债主们投票通过之后作出的这个决定。
8、华特迪斯尼(Walt Disney Studios)
华特·迪斯尼于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沃尔特.迪斯尼以40美元起家,为人类开创了“动画世界”,“迪斯尼”这个“儿童娱乐王国”从此经久不衰:儿童影视娱乐产品风靡全球,游乐园步入欧亚,专卖店每天吸引2.5亿顾客。去年该公司盈利250多亿美元,总资产超过436亿美元。
在卡通世界与Disney竞争,失败者比比皆是。从90年代开始,Disney的动画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老面孔,而是树立了许多崭新的动画形象,各大竞争者只能望而兴叹。1992借助《天方夜谈》的名篇《阿拉丁》,Disney开始重新崛起,并扩大自己的知名度。随后1994年的《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等均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狮子王》一片更是确立了它在动画领域的霸主地位。当然,Disney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1995年的《101斑点狗》,1998年的《虫虫危机》以及《花木兰》,Disney的视野不断拓宽,使得人们一提起美国动画片就于Disney联系起来。也许,Disney天生就是美国动画的代名词。
❷ 影视上市公司有哪些 影视概念股票分析
'' ST传媒
'' 大地传媒
'' 华闻传媒
'' 电广传媒
'' 粤 传 媒
'' 天威视讯
'' 奥飞动漫
'' 齐心文具
'' 高乐股份
'' 省广股份
'' 骅威股份
'' 群兴玩具
'' 华谊兄弟
'' 星辉车模
'' 蓝色光标
'' 华谊嘉信
'' 华策影视
'' 天舟文化
'' 方直科技
'' 光线传媒
'' 佳创视讯
'' 华录百纳
'' 歌华有线
'' 中视传媒
'' 中文传媒
'' 北巴传媒
'' 时代出版
'' 浙报传媒
'' 百视通
'' 新南洋
'' 长江传媒
'' 新华传媒
'' 广电网络
'' 东方明珠
'' 博瑞传播
'' 中南传媒
'' 皖新传媒
'' 凤凰传媒
'' 吉视传媒
'' 出版传媒
'' 人民网
❸ 几家电影公司发展
哥伦比亚 columbia picture corp
1920年原来在环球工作的H·柯恩,J·柯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叫CBC,1924年更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并于30年代发展成美国八大制片公司之一,这主要是由于H·柯恩和他的导演F·卡普拉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哥伦比亚十年,拍摄了《一夜风流》(1934)《蒂斯先生进城》(1936)等片。50年代,哥伦比亚开始通过资助独立制片人的方式拍摄影片,公司先后赞助过大卫林恩等颇有名气的导演,也拍出了不少高质量的电影,如《生于昨天》(1950)《桂河大桥》(195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在50到60年代这个美国电影危机时期,哥伦比亚通过它的子公司向电视台出售它的旧片并帮助电视台拍摄电视片,成为好莱坞第一家与电视行业相结合的大公司。1968年公司改组为,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工业公司,下属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和银幕珍片公司,继续从事对独立制片的资助和电视片的拍摄。80年代,该公司附属于可口可乐公司。
梦工厂的英文全名为Dream Works SKG,除了直译过来的Dream Works,其中的SKG来自于三位创始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S代表着史蒂芬·斯皮尔伯格,K代表着杰弗瑞·卡森伯格,而G则代表着大卫·格芬。这三个好朋友有很多相同点,都是犹太裔,都没有过完整的大学教育经历,都充满了创造力,都拥有庞大的个人资源,所以1994年的那个秋天,在当他们在罗伯特·泽梅克斯(《阿甘正传》的导演)的建议下,终于决定成立独立于好莱坞的电影公司。
当时的三个电话促成了梦工厂,三位创始人在当时更堪称“黄金组合”。他们就像《星球大战》中的天行者,带着浪漫与自由精神,发誓要在创造力日益枯竭的好莱坞荒漠之外建立一个不受财团左右的独立电影基地——“21世纪的,高科技驱动的,堪与迪斯尼、索尼比肩的多媒体娱乐帝国”。
官方网址:www.dreamworks.com
环球 universal picture co.
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老板C·莱莫尔他的公司和其他六七家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为美国八电影公司之一,1914年C·莱莫尔在好莱坞北面建立了摄影棚和供外景拍摄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影城,1915年起用,当年拍摄电影250部,30-40年代大量生产低成本影片,大多是西部,恐怖或音乐片,它们获得了很高的票房。1946年,环球与国际合并为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购买了环球的绝大多数股票后恢复了旧名。后来,该公司归美国音乐公司(MGA)所有,直到八十年代。50年代,环球一改拍摄低成本影片的做法,开始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力量从事电视行业,并把环球城对公众开放,70年代公司拍摄了《美国风情画》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大白鲨》(1975)
官方网址:www.universalpictures.com
❹ 院线内股票都有那些股票。
1、长城影视(002071):长城影视传媒集团系国内知名的社会影视传媒机构,年产电视剧100多(部)集,年产电视纪录片2000集。拥有国家颁发的国内最高资质的电视剧制作甲种许可证。
集团下辖北京长城天马影视、北京长城环宇影视、浙江长城影视、浙江长城纪实、东阳长城影视、东阳蓝海影视、长城影视国际动漫创意产业园等多家全资公司。
2、上海电影(601595):目前,上影股份在全国范围内经营33家影院,不仅拥有上海影城、上海永华影城等一批技术先进、经营良好、票房领先的影院,还拥有“上影国际影城”及“海上国际影城”两个连锁影院品牌。
上影股份还拥有深厚的院线资源。全国最大的电影院线之一“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影股份的全资子公司。
3、横店影视(603103):2016年3月末,公司下属已开业影院243家,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188家。
2015年,横店影视的院线票房总收入达19.77亿元,票房收入同比增速达86.53%,占全国票房总收入的4.5%,跻身全国院线前8强;按影院投资公司票房收入排名公司位列第4位,票房收入同比增速达86.18%。
4、金逸影视(002905):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2017年10月16日,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金逸影视拥有行业领先的硬件设备,影院装备IMAX、MX4D、豪华VIP厅、巨幕厅、激光厅、独特床厅,采用先进的电影放映技术,致力于打造完美、舒适、精致的观影环境和震撼的视听体验。
5、华谊兄弟(300027):公司是一家已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体育竞技游戏产品的开发、运营和移动电竞比赛的组织、推广。
其2014年度、2015年1~6月净利润分别为121万元、-758万元。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个年度比上一个年度增长20%。
华谊兄弟表示,通过投资目标公司,公司布局电子体育竞技游戏领域,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游戏产业链上的控制力,有利于完善公司在互联网娱乐业务板块的布局,也有利于公司大娱乐战略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