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上市前内部员工认购的股权,如果没能上市怎么处理
刚看到这提问,也看到了其它人的回答,个人也有些话想要说。
我有几个问题想问提问者,在后面的话里逐一问吧。第一个问题:公司上市前,公司员工(普通大众员工)认购内部股,这是件很平常的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购价格。这个价格是多少呢?我想你们公司很多认购的员工没有想过这个价格的意义吧?你后面所提到的一系列变故有一部分和这个有绝对的关系。在你第一次提出的三个问题里的第一个问题,这问题的答案完全可以给你所经历的这件事定个性,不是危言耸听,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完全可以让你们公司现在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进去”,当然在他们之前的肯定是你们公司的财务经理。而他们进去的结果你应该可以想像的到。后面在接着说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公司为什么在你们认购内部股一年后提出收回股权证?而且还附带可选择性的方案?从你罗列的几点方案看,这是多选题还是单选呢?后面你提到的承诺书又是针对你们的选择,公司出具的一份书面保证。呵呵,你没有了股权证,那几点方案就是空谈,还谈什么选择呢?而那份承诺书,在证券法面前的法律效力完全比不上股权证。可能有的人会说这很正常啊。现在的公司都这样。正常是因为公司“做事”没有出纰漏,一旦关键环节出问题,那权益受损的肯定是认购员工。这样做的好处是公司可以将发生的问题内部处理。这处理的时间因素,可能是当事人所没有考虑到的,因为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承诺书的内容,这内容就是价格。只要这价格>当初所花的认购价。多数当事人就认为没有问题了。可知道内情的人,就不该这么认为。
你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一个意思的。而你后面的问题补充中提到“起诉”。呵呵,看到这里,本人也有一惊啊。这一惊不是单纯的因为“起诉”二字,而是价格。还是回到第一个问题,这上市方案失败后公司的回购价和你们当初的认购价之间的余额。
好了,先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所说的之后你们公司又上市了。如果这件事如你所分析的一样。那你们公司5年内很难在提出上市申请。而且近两年内这次上市失败的风波够你们现任总经理平息一阵子的了。还有,你们公司现在平静吗??
你想解决这件事给你带来损失的决心有多大呢?这损失也许是经济上的损失,当然,它也包含着精神上的。按照你的思路,解决方法不是不可行。当你找到代理律师的时候,首先他也会和你弄清一个问题。还是价格问题。而这件案子的能否成立的关键也在此。随后的事,只有有了这个前提。律师会逐一告诉你解决思路。
把整件事在从头至尾的想一边,然后权衡下。在想想你个人下一步的发展有该怎么发展了。
㈡ 一个公司准备上市,员工可以买原始股,这股有没有规定什么时侯才能卖出的呀
一般情况下,原始股1年以后就可以卖出,上市日起1~3年,原股东的限售流通股陆续上市流通。限售流通股的锁定期结束后,持股人可以直接按照市价减持,不需要支付对价。
购股者要了解承销商是否有授权经销该原始股的资格,一般有国家授权承销原始股的机构所承销的原始股的标的都是经过周密的调研后才进行销售该原始股的,上市的机率都比较大;反之,就容易上当受骗。
(2)上市前员工不买公司股票扩展阅读:
原始股的认购
对有意购买原始股的朋友来说,一个途径是通过其发行进行收购。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公司发起人认购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由于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一年内不得转让,社会上出售的所谓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份。
另外一个途径即通过其转让进行申购。公司发起人持有的股票为记名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一年之后的转让应该在规定的证券交易场所之内进行,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
㈢ 业内人士解读为公司员工为何从来不买公司股票求解
招商证券上市之前大有复制招商银行之势
借助招商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大牛市招商证券上市之前是势头难挡
但是招商证券只是学到了招商银行的皮毛
第一,经纪业务遭受重创,基本已经瘫痪。上市的时候公司把客户经理从正式合同制,改成零时4小时制零时工,又改成经纪人,并于三年内剥夺经纪人的以前的成果。公司有能力的客户经理难受欺辱,基本上主力流失殆尽。客户经理名下的客户无人服务,只能靠降低佣金,佣金已到大券商中最低,为挽留没有人服务的客户很多佣金已经降到万分之三。从财务报表你就可以看到经纪业务下降的是多么快
第二,资产管理业务,借助招商银行的客户资源,发了很多理财产品,但是收益真是懒得去谈了,最终把名声做坏了,可以从招商证券交易软件看理财产品收益
第三,投行业务表现平淡,创业板上市有一半是深圳的,它却没把握住,应该是有资金去投的,只能说是部门领导能力太差。
第四,博时基金那笔买卖是亏大了,未来是私募的天下
为何没有一个员工会买公司股票?
㈣ 所在公司准备上市,他们的职工内部股能不能买
如果说公司准备上市,一般来说,我们的职工内部股份是可以买的,但是股票都是有风险的,不是买了就会一定赚钱的路,所以买之前也得留心。
职工们是可以买的,并且我认为很值得去买,一般都是给员工们带来很好的收入的。
㈤ 公司马上要上市,员工可以买内部股票。是不是买的越多越好
应该是的,但是公司可能会限制购买的数量,
你要是全部股份都买下来,你就是老板了。
㈥ 如果公司真的上市了,公司的原始股会让普通员工购买吗
别以为原始股就一定稳赚不陪,前几年市场出现资产荒,一些公司IPO轮融资价格高得离谱,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公司上市以后二级市场破发严重,风投投资出现较大的亏损。
㈦ 公司申请上市以前让员工认购的股票是什么性质
这是属于原始股份,持有价值是非常高的,一般发行之后上涨的空间比较大。
㈧ 关于公司上市前,员工人持股的问题
1、间接持股和直接持股区别很难说啊,比较直观吧,可能就是上市主体分红了之后,间接持有的药二次分红;2、员工持股需要开持股公司的创立大会,按出资额确定各自比例,以后若有人进出,则需再次开股东大会审议,确定购回或新增股东比例,工商注册。3、如果该员工愿意让出股权,可以由愿意购买他股权的其他股东购入,其他都要购入则按各自比例分刮,如果他不愿意那就没办法了;4、限售期一过员工可自由减持,如果他是董监高或者持股超过5%的每次减持1%都要通知上市公司进行公告;5、完全可以
㈨ 为什么公司上市,一般员工为什么买不了公司原始股,哪怕是一股
这是从1994年的文件开始规范内部职工股问题,此后就买不到啦,可以看看下文,会比较了解: 1992年5月15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联合发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同时国家体改委发布《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这两份部门规章都对内部职工股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这也是关于内部职工股最早的国家规定。从上述规定开始,政府发布一系列文件,采取措施着重对内部职工股持股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从内部职工持股的发行情况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5年5月15日国家体改委发布《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至1993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部门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意见的紧急通知》下发期间,该阶段允许发行内部职工股但须经批准且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 第二阶段从1993年4月3日至1993年7月1日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下发期间,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内部股社会化,法人股个人化”的问题进行清理以及对新要求成立内部职工持股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暂缓审批阶段。 第三阶段从1993年7月1日至1994年6月19日国家体改委发文禁止批准设立定向募集公司,该阶段内部职工股发行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能高于2.5%。 1994年6月19日禁止批准设立定向募集公司以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不再出现,但围绕已发行的内部职工股的规范、清理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至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