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平台 » 中信泰富交易股票
扩展阅读
新股上市首日新规 2025-08-17 23:22:03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股票 2025-08-17 23:08:38
香港地铁股票价格 2025-08-17 22:45:01

中信泰富交易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2-26 09:17:04

『壹』 中信泰富股票是否可以买

怕死就别买

『贰』 中信泰富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和中信证券,中信银行是什么关系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于一九九七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更于中区海旁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中信泰富斥巨资,分两次从澳大利亚富豪克莱夫·帕尔默(Clive Palmer)手里买下西澳普雷斯敦(Preston)磁铁矿20亿吨资源量大约25年的开采权,并有权再获得40亿吨资源量的开采权。
中信泰富於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在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2009年(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凭借优秀的市场业绩和良好的品牌印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为中国企业奏响华彩乐章。
中信泰富与中信证券、中信银行都是中信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中信银行原称中信实业银行,创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为现名。中信银行是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股东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信证券与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信诚人寿保险等公司共同组成中信控股之综合经营模式,并与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共同为客户提供境内外全面金融服务。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叁』 中信泰富股票现在的情况,适合购买么未来前景如何,求高手指点

该股票处于上涨中期,可以参与,如果手里有该股只要没有放量下跌就不要出局,坚持到高位放量十字星出现再出手。

『肆』 中信泰富资本股票T 0融资融券安全吗

不太清楚,这个没有听说过这个中信泰富资本股票这个。这个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人们对他的评价其实没什么东西,都是有风险的,没有绝对的100%安全的。

『伍』 谁能帮我解读一下中信泰富的股权结构,前三大股东占股比例就已经超过100%,是这几家公司有隶属关系吗

这是权益重叠的问题,有点绕,慢慢看:
中信集团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公司。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为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及中信香港之控股公司。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为富机投资有限公司、新怡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惠控股有限公司之直接控股公司。中信香港为Heedon Corporation、Hainsworth Limited、Affluence Limited及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之 直 接 控 股 公 司。Heedon Corporation为Winton Corp.、Westminster Investment Inc.、Jetway Corp.、Kotron Company Ltd.及Honpville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Kotron Company Ltd.为Cordia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Affluence Limited为Man Yick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而Man Yick Corporation则为Raymondford Company Limited之直接控股公司。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为Southpoint Enterprises Inc.之直接控股公司。
因此,
(i) 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i)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及中信香港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ii) 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富机投资有限公司、新怡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惠控股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v) 中信香港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全部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 Heedon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全部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 Kotron Company Lt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Cordia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i) Affluence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ii) Man Yick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Raymondford Company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及(ix) 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Southpoint Enterprises Inc.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陆』 中信泰富发行的普通流通股总量是多少

基本资料
公司名称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证券面值 0.4000(HKD)
所属行业 综合企业 交易单位 1000(股)
法定股本 1,200,000,000(HKD) 上市日期 1986-02-26
普通股 2,210,000,000股 港股数量 2,210,000,000股
优先股 -- 港股市值 87,737,000,000(HKD)
所属概念 红筹股 所属板块 主板

来源:http://www.windin.com/home/hkstock/html/0267.HK.shtml?&t=1&q=%e4%b8%ad%e4%bf%a1%e6%b3%b0%e5%af%8c

『柒』 中信泰富股票在国内上市了吗

国内期货市场目前有中信泰富期货,但股票还没有上市,在香港H股有上市的。

『捌』 中信股份在香港整体上市的动因

因为在A股市场上市比较难。

“中信之所以选择香港市场上市也是有原因的。

有关专家表示,由于A股市场并不允许二次上市,但目前中信旗下在A股的上市公司已有中信国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和中信海直4家,如果中信集团整体要在A股上市,需要先对这4家公司进行要约收购并退市,母公司才可以上市,而香港市场在此方面的管理则宽松很多。

(8)中信泰富交易股票扩展阅读

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公告,与控股股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将以现金及配售新股(代价股份)形式收购中信股份100%股权。中信股份包含中信集团绝大部分净资产,股东权益高达2250亿元人民币,所覆盖的行业和领域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高度契合,包括金融业、房地产及基础设施业、工程承包业、资源能源业、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新中信成功引入了境内外共27家投资者,总认购金额达532.7亿港元。投资者结构较为多元化,包括社保基金等11家国有大型机构,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和卡塔尔投资局等13家境外机构,以及腾讯、泛海、雅戈尔等国内民营企业。上市后,中信股份的公众持股比例约为22%。

『玖』 中信泰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啊怎么亏你们多的啊和中心银行有关系啊

2009年4月8日,67岁的荣智健宣布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职,标志着中信泰富“荣智健时代”的终结,接任者是53岁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
荣智健辞职后,甚至于有外电猜测,此事可能令荣智健面临10年的牢狱之灾。此外,传出被视为荣氏产业主要继承人的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目前担任公司董事)可能辞职的消息
作为企业家群体中最特殊的一位,红色资本家荣智健及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成为大众最关注的问题(关注度远远高于中信泰富公司的命运)。现在下结论说荣智健将退出商业舞台,显然为时过早;说荣智健的辞职意味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再次被验证,荣氏家族将从此走向没落更是无稽之谈;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作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智健已经成为历史。而这,也许正是荣智健在辞职信上签名时最为伤感的地方
致命的“止赚不止蚀”合约
2006年3月,中信泰富动用4.15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对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到2010年,资本开支中澳元需求为16亿,外加每年的营运开支约10亿澳元,项目为期25年。
为了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前几年澳元兑美元一直在大幅升值),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中信泰富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签订了数十份外汇合约,其中澳元合约占最大比重,中信泰富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
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合约自动中止。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不能自动中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两倍或多倍接货。这一合约的特点是“止赚不止蚀”,澳元继续升值,中信泰富最多可赚5350万美元;如果澳元大幅贬值,则亏损是个无底洞。中信泰富把宝完全压在了多头上,做多澳元
金融海啸的爆发,让澳元急遽贬值。2008年10月20日发布巨亏公告日,澳元兑美元仅为0.7,依据相关汇率计算,公告日预计的总亏损为155亿港元,如果不是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提供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中信泰富将陷入破产境地。最终在2008年12月,中信泰富以亏损91亿港元的代价结束了这场诡异的投机。
至于中信泰富为何要赌徒式地签署这样明显不公平的协议做多澳元,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谜。吊诡的是,中信泰富早于2008年9月7日,已获悉该公司巨额亏损,但直到一个半月后,公司市值损失过半才作公布。而就在这段时间,资本市场上中信泰富的沽空规模忽然急剧上涨,甚至是出事前的十几倍。巨亏事件公布后,股价最低跌至3.66元,沽空者获利众多,而中小股民损失惨重。
事后荣智健称,对于这项投资他事先并不知情,是财务部门绕过他所做的决定,而财务部门的两位负责人(前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辞职)也最早被“问责”。不过,荣智健的女儿、前财务主管荣明方则只被降职,并没有离开公司。荣智健还否认张立宪为“替罪羊”之说。
警方介入调查 荣智健逊位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开始正式介入调查。香港证券交易所22日也表示,会跟进有关投诉。
为了应对困局,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1日深夜紧急宣布拟出售子公司大昌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以获取部分资金。在自救的同时,荣智健没有忘记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关键时刻,中信集团再次伸手,决定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用于重组外汇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也随即终止出售大昌行。
在中信泰富积极解困的同时,证监部门对中信泰富的调查也在不断深入。2009年1月2日公布公告称,17位董事正接受证监部门调查,包括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七位非执行董事。不过,被认为是事件中的三位关键人物的荣智健爱女、前财务主管荣明方,因事件遭解雇的前财务董事张立宪及前财务总监周志贤,均不在调查名单内。
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业绩。年报显示,2008年,中信泰富税后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26亿港元,其中,外汇合同所导致的变现及市场公允值的税后亏损为146亿港元。如果剔除该项亏损,则去年可以取得税后溢利19亿港元。“这是中信泰富成立19年来第一次亏损。”当满头银发的荣智健道出这个事实时,据说当时整个发布会现场顿时陷入了沉寂。荣智健表示,仍有信心在2009年扭亏为盈,但盈利幅度难以预测。
凭借荣智健“红顶商人”的背景,加上中信集团的鼎力支持,业界普遍认为,中信泰富“澳元门”事件,到此应该会画上个句号。然而,4月3日,香港警方对中信大厦进行突击调查,调查公司是否有董事作出虚假陈述,以及串谋欺诈的违规行为,使得事件陡然升级。4月8日,67岁的荣智健宣布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职。

『拾』 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体现了哪些风险

体现的风险启示有:
1.控制境外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政府相关部门除了加强监管,应同时出台相应的规定文件,对于那些已经造成巨额损失的企业负责人极其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如果不处罚,就会导致更多的企业冒风险去违规。
2.香港警方之所以对中信泰富大动干戈,是因为怀疑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董事之间可能存在串谋欺诈。这就会因为信息的发布不及时而侵害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香港证监部门介入调查中信泰富事件同样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切入点,由此可见,信息披露机制的严格执行,对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3.由于央企的特殊身份,在海外成熟市场可以接受比较严格地监管,在国内主板市场同样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对其进行监管。尤其涉及到央企的重大经营和重组事件时,监管部门和国资委要及时监督相关上市公司按要求及时发布公开信息。一旦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时,要像香港市场一样对央企一查到底,不留情面,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而,我国必须完善法规制度,使企业在投资衍生金融产品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够对高风险的投机业务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