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放2万元在etf股票上三年不拿出来的话大概能赚多少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
如果买相关股票2万恐怕不够,真买了还要看行情好坏,真说不上来能赚还是赔
Ⅱ 基金股票50ETF成本/现价一栏,-7.13/3如何理解
基金股票50 ETF成本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区别。
Ⅲ 股票的贝塔系数是1.4期望收益率是25%,求市场收益和无风险利率
贝塔系数是某只股票与大盘指数的变动幅度之比,如果一只股票上涨25%的话,大盘,也就是市场指数上涨就是25%/1.4=17.9%。
所谓的无风险利率,是指市场的必要收益率,也就投资的机会成本,即投资收益中去掉风险补偿的收益率。由于国债的风险很低,一般被认为是零风险的,所以大家公认可以把一年期国债的利率近似的认为是无风险收益率。当前是3.9%。
Ⅳ ETF怎么计算收益
etf一般是跟踪某个指数的基金,比如说跟踪沪深300的、上证50的、能源行业的、黄金指数或纳斯达克指数的,一般跟踪度为90%以上,就是说这个指数涨跌的幅度和该只基金的涨跌幅度基本一致,你买这只基金,就相当于买卖了这只指数,因此,etf在二级市场上的盈利,和股票没有本质区别,可以说他就是一只股票型基金,只不过这个股票组合是和指数的成分股是保持一致的。
当然,etf还有另外一种盈利模式,需要和一级市场配合使用,是一种套利交易,etf本身在一级市场可以申购赎回,所以,在一级市场上他有固定的基金净值,但由于他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交易,因此他又有一个交易价格,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的差额,就为套利交易产生空间,但etf的套利又有一个麻烦的地方,是etf的申购是以一篮子股票为单位的,这个就说是,我不能以一个普通基金单位的方式去申购赎回,而是要买入等比例的这个etf对应的指数的成分股的股票数量,然后以对应的比例置换相应单位的etf基金,同样赎回也是赎回一揽子股票,所以其套利难度、所涉金额很大,并不适合普通散户投资者。
若非要想尝试,可以使用深市的lof,这个和etf类似,但可以以单位的方式申购赎回基金,参与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操作,但现在这种套利回调的速度很快,可操作性并不强。没有专门的交易软件,使用普通软件基本可以放弃了。
Ⅳ ETF基金为什么持仓股票跌股价反涨
ETF基金跟踪对应指数所包含持仓股票是一个组合,受这个组合所包含的股票影响。
Ⅵ 买ETF和买个股比,哪个更容易赚钱
股。ETF相对于一堆股票或大市指数,股有些升多有些升少,盈利平均。股,买对了赚得多买错亏得多,但可以主动出击,你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错就买股更易赚。
“是不是买个股风险更大,但利润空间也更大??”——
——正如你所说。
Ⅶ 知道A, B两只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分别是13%和18%,贝塔值分别为0.8和1.2
设市场收益率为RM,无风险收益率为RF,则
13=RF+0.8*(RM-RF)
18=RF+1.2*(RM-RF)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RM=15.5
RF=3
同期,无风险利率为3%,市场组合收益率为15.5%
例如:
期望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贝塔系数*(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实际上把证券B减去证券A就能得到贝塔系数为1时,风险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值。由于证券C比证券B多出0.5倍贝塔系数乘以(风险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值)
故此证券C的期望收益率=证券B期望收益率+(证券C贝塔系数-证券B贝塔系数)*(证券B期望收益率-证券A期望收益率)/(证券B贝塔系数-证券A贝塔系数)=12%+(2-1.5)*(12%-6%)/(1.5-0.5)=15%
(7)低贝塔收益etf的股票价格扩展阅读:
市场收益率的变化决定着债券的发行价格。票面利率是发行之前确定的。而资金市场的利率是不断变化的,市场收益率也随之变化。从而使事先确定的票面利率与债券发行时的市场收益率发生差异,若仍按票面值发行债券就会使投资者得到的实际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不相等相差太多。
因此,需要调整债券发行价格。以使投资者得到的实际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相等或略高,当市场收益率高于票面的利率时,债券应以低于票面的价格发行;当市场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债券应以高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
Ⅷ 请问大家谁买过ETF,感觉比股票好赚吗谢谢
相对有效市场来说,买ETF的收入概率比买股票来的大,但是中国目前是一个逐渐从政策市到有效市场的过程,有时候政策灵,有时候业绩灵,有时候消息灵,建议你也采取投资组合的办法配置一部分ETF
Ⅸ 投资ETF与投资股票有何不同
你好,股票ETF兼具基金和股票的优点,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灵活及费用低廉的投资渠道。在投资股票ETF时,投资者以一笔交易就可直接投资一揽子股票,比投资单一股票风险要小。
由于股票ETF走势与股市基本同步,投资者不需研究个股,只要判断涨跌趋势即可,因此,股票ETF是一种较轻松的投资工具。以沪深300指数ETF为例,由于该ETF的价格走势与沪深300指数一致,投资者买卖一只ETF,相当于同时交易了300只股票。
Ⅹ 什么是α,β收益,量化投资的策略创建与分析
α收益:一揽子可以自定义低估、同质化并且有波动的股票,不断买入更便宜的,卖出更贵的,从而获得的收益。
例如:几个跟着沪深300的ETF,你发现手中持有的沪深300ETF溢价2%了,而市场上同时存在一个折价1%的ETF,那么就卖出溢价高的沪深300ETF,去买折价的,这样虽然始终持有沪深300ETF,但获得了超越沪深300指数本身的收益,就是α收益。
解释一下同质化:明显所有的沪深300ETF是同质化的,也可以认为最小市值20个股票是同质化的,所有银行股是同质化的,分级A是同质化的。下文中有解释自定义低估。
β收益:基本面本身上涨是β收益。
例如,自定义最小市值的10个股票为一个指数,这些最小市值从5亿涨到20亿,这就是β收益。自定义最低股价10个为一个指数,从牛市的5元跌到2元,那么β收益就是负的
量化策略创建三个步骤:
策略的理论基础
历史回测
找到策略黑天鹅。
(一)策略的理论基础:(大致分为三类):
基本面理论
按基本面又可以分为:1.价值型;2.成长型;3.品质型;按中国特色A股基本面又可以添加;4.小市值型;5.股价型
技术面理论
按技术面又可以分为:1.趋势型,2.趋势反转型,3.缩量反弹,4.指数轮动,5.择时
风险套利
风险套利(或者称轮动):不断买入更便宜的,卖出更贵的。
注意:
有些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并且不能很好解释(这也导致了各种投资流派互相不服)
有些量化跳过了理论基础,直接根据历史统计进行量化(本文不讨论),例如,统计两会前后涨跌,一季度历史表现最好板块
对策略理论的解释:
基本面策略可以定义什么是低估,比如低PE是低估,低市值是低估,低股价是低估,高ROE是低估,高成长是低估;也可以自定义低估,PB*PE是低估,总市值*流通市值小是低估
基本面理论提供了一揽子同质化并且有波动的股票。有些基本面策略的股票间波动较小,例如最低PE股,一段时期内总是那么几个银行股;有些波动较大,比如小市值型
技术面理论有些很难定义什么是低估,比如趋势型;有些则看似可以定义低估,例如,BIAS最小,20日跌幅最大,其实也不是
能自定义低估的策略是风险套利,不能自定义低估的策略是统计
基本面本身能上涨,就获得了β收益
我得出的结论是:风险套利策略的核心是对自定义低估的轮动,即不断获得α收益!!
如何获得α收益:大部分基本面策略的收益是因为风险套利获得的;也就是不断买入更低估的,卖出更贵的;也就是因为调仓周期内因不同股票的波动而产生收益,因此适当缩短周期有利于提高收益;所以在一年内交易次数越多,alpha收益越大(投资大师说的减少交易次数,并不适用于套利)
理论本身获得的β收益并不多,甚至为负(价值型由于近几年市场估值不断降低,不调仓的话,收益是负的)
我们应当寻找的是:基本面理论本身能上涨,且能提供同质化,波动较大的策略(即获得α,又获得β)
统计策略其内在逻辑说服力小,是过去的概率来预测未来
(二)历史回测:回测中最重要一点是:不要欺骗自己
历史回测中要用到一个哲学思想,叫做奥卡姆剃刀:较简单的理论比复杂的理论更好,因为它们更加可检验
改变测试起始时间。调仓周期超过2天的策略,应该试遍每个起始时间,取平均收益,这才最接近策略真实历史回测,因为理论上起始时间变化一两天对策略收益影响是不大的,如果变化很大就说明过度优化。
不要创建静态股票池。历史上每个阶段都有大牛股,完全可以收集大牛股作为股票池,算好调仓周期,每个阶段买最牛的,收益可以美到不敢想象
不要用PE.PB等指标精确逃顶抄底,最多用来确定一个大致范围。每次大顶点位都是不同的,这样的择时毫无意义。
先用25个以上股票测试,确定策略有效性,再减少数量做策略,如果25个测试无效,那么一两个即使收益很好,也该放弃。
改变条件权重。如果稍微改变权重,收益变化很大,那么就降低策略未来预期收益,别指望策略以后会表现这么好。
尽量从07年开始测试。除非你能确定每个时间市场的风格,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同一套择时系统,如果用在策略1上回撤是30%,用在策略2上回撤是15%,你肯定会选择策略2,如果策略1和2本质上是差不多的策略,别太高兴,在未来,策略1和2表现谁好谁坏也是难说的
(三)找到黑天鹅:每个策略都有黑天鹅
价值型,成长型,品质型策略,黑天鹅是过一个季度,可能财务数据完全变了,因此持仓个数不能太少,行业要分开
小市值,低价,低交易额策略,黑天鹅是出现仙股
统计类,技术类策略,黑天鹅是理论本身就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