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股票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扩展阅读
买股票赚钱软件 2025-09-16 23:17:46
股票行情源 2025-09-16 23:11:56
掌证宝买股票佣金 2025-09-16 23:07:32

股票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1-02 21:23:20

1. 帮忙找个论文网站链接,题目“大小非解禁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大小非解禁对市场影响实证分析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重构价值中枢

●个股解禁或减持对股价影响有限,甚至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大盘的涨跌与解禁数量呈现强相关;随着大盘的大幅下跌,大小非减持数量锐减,显示“大小非”持有者的减持不像坊间流传的那样――不计成本地出逃。

●保守测算,大小非解禁后可能流入二级市场的筹码约1.3万亿元;2007年第四季度以及2008年全年是小非解禁的高峰期,资金供求压力较大;虽然2009年以及2010年减解的绝对数额惊人,但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控股股东占了绝大部分,这两年的实际减持压力远非市场想象的可怕。

大小非解禁后减持意愿

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3月31日,所有解禁个股在解禁后五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较解禁前五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增加了9.99%,这显示有部分大小非上市流通后一周就急不可待地减持。从减持公告统计可知,截至2008年3月31日,大小非累计减持了1091亿元,占可解禁市值的7.96%。从减持的绝对数额看,股东减持的意愿与股东大小成反比,即股东越小,减持意愿越强。持股5%以下的小非减持市值占全部减持市值比例最高,而持股比例20%以下的股东合计减持市值占总减持市值的80%。

事实上,所有大小股东中,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套现意愿是最强的,这从中国平安小非凶猛套现可见一斑。

为了更好地比较大小非减持的意愿,我们对分类股东公告累计减持的市值占其累计解禁市值比例进行统计发现,尽管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减持的绝对市值最多,但占其相应的解禁市值仅有4.42%;而除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外,也往往是股东越小减持比例就越高,其中持股比例5-50%的股东累计减持市值就占其已累计解禁市值的 19.94%,而持股比例50%以上减持比例仅2.41%。

减持对其股价影响有限

分析发现:(1)大小非解禁前后个股涨跌不一,这说明大小非减持意愿与大盘涨跌的关联度不是很强;(2)整体而言,个股在解禁前因担心解禁对股价的影响而走势落后于大盘。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解禁后的一段时间个股平均走势强于大盘。我们发现,解禁后个股整体走强于大盘主要与大小非解禁后上市公司往往有利好配合分不开,如业绩出现高增长、注资重组、定向增发以及高比例转增股本等;另外,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小非筹码解禁后并没有出现大比例的减持。

同样我们发现,大小非减持期间个股的表现也强于大盘;但减持公告发布当日股价受负面影响,走势落后于大盘。由此可见,限售股解冻后的套现行为对其个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层面的。

大小非解禁,供求逆转?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大小非累计解禁的总市值高达170213亿元(以2008年4月28日收盘价计算)。因为持股比例不同的大小非减持意愿差别较大,因此要客观地分析大小非解减对市场的压力有多大,我们需对减持意愿不同的大小股东进行分类统计。持股比例在50%以上、占控制地位的大非总市值高达11.47万亿,占了全部大小非总市值的67.38%;占比第二的是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合计市值也高达1.45万亿元,占比9.16%。 据保守测算可知(持股5%以下的小非减持比例按30%计算),所有大小非解禁后可能松动的筹码市值约为1.3万亿元。

通过对大小非进行年度分类可知,2006年解禁的1660亿元大小非限售股基本上都是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小非;2007年第四季度以及2008年全年是小非解禁的高峰期,资金供求压力较大。虽然2009年以及2010年解禁的绝对数额惊人,但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控股股东占了绝大部分。

重构价值中枢

统计显示,亏损股以及高市盈率的大小非成为抛售重点;而那些业绩、回报稳定,介入门槛高的绩优股,被减持量很少。同业绩特征一样,高市盈率行业的大小非也成为减持的重点,而银行等低市盈率行业的大小非筹码高度锁定。在大小非减持和市场估值中枢下移的过程中,市场估值越来越向公司基本面靠拢。

以前二级市场跟产业资本并没有直接关系,30倍市盈率、60倍市盈率对产业资本来说并无差别,各类投资机构在股票定价上握有重要的话语权。但随着大小非的解禁,产业资本逐渐参与股权定价,改变了证券市场既往的博弈结构:相较金融资本投资者,产业资本拥有更深的产业背景和产业经验,虽然在股权价值的理解和判断上比不上金融资本,但由于其集中持有大量股权,并能参与或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具备诸多先天优势,正在取代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博弈的关键力量。从市场发展趋势看,在全流通时代,证券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将更多被实物市场上资产价格所导向。

可见大小非的逐步解禁,实物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套利机制逐步形成。产业资本与市场原有金融资本博弈,将导致市场重构价值中枢;过去小部分股权流通形成的高估值时代在产业资本介入后,已经成为过去。

并不是很全面,你可以借鉴一下,

希望对您有帮助。

2.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实证分析

股指期货市场以期货交易方式复制了现货交易,犹如给原本单轨运行的股票市场又铺了另一条轨道,对维护股市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我

3. 影响 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表现为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在经济的收缩、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内,股市也随之周期性波动,成为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通涨率、失业率、利率等指标的分析,判断出经济周期的发展阶段。有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波动比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超前大约4—6个月。

2、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涨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的看来会影响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改变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因此,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也是复杂的。而通货紧缩则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就我国股市而言,通货膨胀在适度范围内发生,股价波动与之呈现正相关关系,但通货膨胀严重时,股价波动与之呈反方向变动。

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通货紧缩,使股价持续下跌,尽管1999年上半年有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层发表发展市场的言论,使沪深股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但通货紧缩始终抑制着股价的进一步弹升。

3、国际贸易收支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股价上升。相反,则使股价下跌。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大幅下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直接对我国股票市场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4、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影响一国国内资金供应量,从而对股价产生间接影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内资金供应量增加,使可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扩大,促使股价上升。

5、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一方面直接使我国投资者产生心理恐慌,影响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从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

4. 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常来说,当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时期,股票价格会有向下的变化,反之则向上。理由简单来说就是当提高存款准备金,压制货币投放时期,由于市场上货币量减少,导致流入股市的资金量减少,股价自然向下。当政府认为股市虚火的时候一般也都是采取这样的行为。然而在上一轮牛市2005-2007,这样的货币政策在中国却失效了。政府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得到的是报复性的一轮轮大升。对于这个情况张维迎著作指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时期中国民营经济环境趋于恶化,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期财政政策也是紧缩的而且下调了出口退税等对民企的补贴)导致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将资金转移到股市上,所以政策越紧,企业越难做,企业家越有意愿将资金转移到股市,由此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和股票价格之间固然有其联系,但仍需考虑其他经济变量。

但是当时间进入2009年也就是今年,国家出于稳定经济形势的考量,实际上采取了极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银行在5月份完成了全年90%贷款指标,这等于变相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也正是这种极其充裕的流动性使得股市在今年一路上涨。但是下半年如果外贸仍然不景气,政策变数仍将很大。

简单说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5. 做股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哪里有日数据

软件上就有了,锐智上就有了

6. 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部分怎么弄

首先列出影响股票价格的各项因素
然后单独论证每项因素对其影响,论证时要保证其他因素不变;
单独论证时要找出理论支持你的观点,同时还要有数据支撑。
最后要做一份总结

7. 运用市场供求理论分析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柯丁雷——“股票价格由供需规律来决定” 编辑本段回目录柯丁雷(W·G·Cordinly)在《证券交易入门》(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书中,提出“股票价格由供需规律来决定”的观点。为了深入探讨“供需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必须重视社会大众的意见。但他的著作的理论基础仍然不够,缺乏精确性。柯丁雷考虑诸如:

(1)股票利率与股价关系
(2)比较股息利殖率与债券利殖率来判定市场状况
(3)股价与利率的关系
(4)经济成长,景气与股价波动之关系
哥罗丁斯基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编辑本段回目录哥罗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资学》(Investment.1953)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对证券市场进行了分析。他从研究供需因此来猜测股价,并具体指出了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重视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从这些关系的变化来猜测股价的波动。此种方法就是现在通称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种方法不重视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而仅股票市场内部的技术性因素的各种现象来猜测股价。此即为现在通称“技术分析”(TechnicalAnalysis)。后者则考虑诸如:

(1)证券市场内部投机因素之分析
(2)观察过去股价趋势推测未来股价动向,主要采用各种曲线图;
(3)观察社会大众的投资动向
(4)检讨股票交易量值与股价关系等等。
孟德尔——股价的变动不仅仅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 编辑本段回目录孟德尔(Mindell,J.)在《股票市场》(The Stock Market,1948)一书中,则认为股价的变动不仅仅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复杂,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颇为困难。所以孟德尔列述以下各主要影响因素:

(1)利率
(2)企业收益
(3)景气活动
(4)股票市场动态
(5)货币政策情况
(6)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
(7)大众投资者的市场心理
(8)政治的影响
(9)天灾人祸的发生
(10)经济情况状态
(11)人口变动等等。
多纳——股票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编辑本段回目录证券市场分析论的代表性著作有多纳(O·Donner)的《证券市场与景气波动原理》(Die Kursbilingan Aktienmarket,1934)

多纳认为,股票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也就是由具体的买卖价格来决定,有效买卖则又看企业收益以及投资人的投资机关可用资金而定,股价形成的因素也是以它们为基础,前者即为股价形成的“收益”因素,后者则是“信用”的基本因素,其他的则是间接影响股价的次要因素,以及使股票价格暂时波动的市场内部投机因素。

多纳进一步分析了“收益”的基本因素,认为是在于股息和利率,并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股票市场,尝试对股价水平和股息关系的实证研究,在今天颇具有参考性。多纳还认为股息的基础就是企业的收益,在这一点上,多纳更加重视企业的收益,认为“企业收益的变动,才是形成股价波动的真正原因。”虽然实际的股价波动趋势与企业的收益趋势有所差异,但就长期而论,股价波动是依存于企业收益和利率的。从而,“收益”的基本因素就是证券分析论中形成股票价值的因素了。
雷富勒——“股价波动是以预期企业为根本因素”,加上了“预期”因素; 编辑本段回目录证券市场分析论的另一代表性著作有雷福勒(G·L·Leffler)的《证券市场》(The Stock Market,1951)。

雷富勒则从传统的股价理论再扩而广之,他的推论为“股价波动是以预期企业为根本因素”,加上了“预期”因素;证券投资机构或一般投资者主要是以预期企业收益为基础来决定买卖股票。结果,股价波动趋势即包含企业收益今后的变动,他又推论,股价波动趋势,有个隐含假定即“投资者或证券投资机构买进股票有两个目的,其一为股价本身的上涨,其二为利率本身。”他又认为“价格上升或利率两者都取决于企业的收益增减。”他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企业的保留盈余,假如企业把大部分收益再投资,则更增加企业将来的成长性,并增加企业未来的股息。雷氏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30种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为基准作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实际上股价并不必然与企业收益有密切关系,于是提出变动是以市场心理动向为基础,而不再一时强调传统理论主张的“基本因素才是市场心理因素的变化原因”,即提出“市场心理说”,所谓市场心理说是指传统理论认为股价是依存于企业收益,实际上根据统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