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高盛下调了哪几只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人行征信中心登录入口 2025-05-19 19:33:17
梁祝 2025-05-19 19:32:37
奥美公司的股票代码 2025-05-19 19:32:28

高盛下调了哪几只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5-23 19:48:32

⑴ 高盛们唱空科技股的图谋能否得逞

高盛在6月9日唱空科技股后,瞬间科技股包括中概股出现较大幅度下挫。6月12日(周一)开盘,香港市场科技股、华尔街科技股都再次下挫。美股科技龙头股延续上周五跌势,引领全球科技股重挫,早盘苹果股价跌超4%,创去年4月末以来最大两日跌幅;Facebook股价跌近2.6%;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跌逾3%;亚马逊股价跌超3%,创2月3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成交量超过平时水平的三倍;Netflix股价 一度逼近5.5%。虽然收盘时都有所回升,但苹果、亚马逊仍然跌幅居前。
更加令人关注的是,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情况。继高盛之后,6月12日(周一)摩根大通报告提到了苹果已经连续第二个交易日重挫,并警告,此前大批懒散的资金在跟风追捧美股科技股,经历上周“黑色星期五”之后,科技股还会有更大的灾难。瑞穗成为一周以来第二家下调了苹果股票评级和目标价的券商。花旗则是下调了iPhone 8发布当月的iPhone销量和苹果的收益预期。
美银美林较早也已发布报告警告美股估值。
科技股连续两天下跌的导火索是高盛率先看空。高盛看空的理由无非是科技股估值过高,已经存在较大泡沫。这轮科技股确实出现了过快上涨,从技术指标看,大部分科技股企业的盈利水平已经很难支撑其股价,比如阿里巴巴市盈率在60倍左右,显然高于30倍以下的合理水平幅度较大。
但是,全球科技股总体上没有泡沫,而且业绩都非常好,都是拿出高盈利的真金白银支撑股价的,这是与本世纪初科技股泡沫破灭完全不一样的。一方面股价回调两天根本谈不上破灭泡沫,另一方面回稳迹象已经显现出来。
6月12日(周一)纳指仅仅下跌0.5%,两日累跌也只不过2.3%。周一,中概股出现企稳迹象。京东微涨0.56%,陌陌微涨0.4%;阿里巴巴微跌0.26%,新浪跌0.59%,网络跌0.56%。
当然,跌幅最大的是苹果股价下跌2.39%,亚马逊下跌1.38%。这两只股票权重较大,下跌对纳指影响较大。但是这两只股票并不能代表科技股的全部。比如,亚马逊股价确实过高,涨幅确实过大,回调是正常现象。亚马逊与阿里巴巴业务同质化很强,但总体没有阿里巴巴发展后劲大,但股价却是阿里的几倍。亚马逊回调有市场动力的作用力。
苹果公司被看空,股价较大幅度下挫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股价也是涨幅过大过快。今年以来苹果这只个股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而市场又担心对iPhone 8的热情已经充分体现在价格中,从现在起苹果股价进一步上行会受限。另一方面经营策略发生一些问题,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大有江郎才尽的感觉。被几家投行看空不无道理。
必须认识到苹果股价是个性问题,不是科技股的全部,也不可能代表科技股走势,仅仅是短暂影响而已。
中概股之所以很快企稳,总体看中概股股价普遍不高,况且远走他乡上市被投资者不了解或者存在或多或少欺负是存在的。好处在于,没有被炒作的泡沫过大。
总体看,全球科技股泡沫是微乎其微的,短暂回调是正常合理的,后劲投资潜力仍然是巨大的。科技股不会重蹈本世纪初泡沫破灭的覆辙。高盛们对科技股是很难唱空的。关键在于科技股本来就不“空”。
到底高盛们突然唱空科技股意图何在,需要仔细思量思忖。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背后肯定有利益纠葛。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是,听到坏消息时买,听到好消息时卖。如果科技股继续下跌几日,倒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
当然,投资者要密切注意空头头寸的变化,以预防短期个股风险。这里需要注意,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一份报告:目前苹果(AAPL)的空头仓位是91亿美元,五月末时一度达到年内峰值97亿美元。过去两个交易日,苹果股价暴跌让空头大赚超过5亿美元。苹果只是空头仓位第三高的美股,阿里巴巴(BABA)当前的空头仓位达167亿美元,特斯拉(TSLA)的空头仓位也达到105亿美元。

⑵ 高盛持有的中国股票有哪些

1、目前,高盛集团持有工商银行和吉宝房地产的股票。
①高盛在2006年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斥资约25.8亿美元,购入工行7%的股权。随后工行实上海和香港上市,在经营业绩稳健提升的同时,工行的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②北京时间5月21日,高盛集团宣布已同意以2.80亿新加坡元(约合2.23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钻井平台制造商新加坡吉宝企业集团(Keppel Corp)旗下吉宝房地产投资信托(Keppel REIT)的6.7%股权。
2、高盛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⑶ 中概股雪崩,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

过去一周,虽然A股的抱团股在暴跌之后开始有止跌企稳反弹的迹象,然而大洋彼岸的中概股却遭到了血洗。

根据一些媒体统计,美股市值前20的中概股在过去一周累计蒸发了187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都1.2万亿元。

单纯看数据我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腾讯音乐的走势。

网络的走势。

爱奇艺的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热门中概股上周的走势普遍特点就是,前期一直涨,但连着3天暴跌,有的甚至3天直接腰斩跌了一半。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中概股的走势,跟A股抱团股春节前后的走势很相似。

春节前一直涨,春节后就连续暴跌大半个月。

区别是A股因为有10%的涨跌幅限制,所以是大半个月持续下跌,普遍跌了超过30%,也有跌了一半的极端走势。

而美股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碰到这种崩盘式走法,直接3天就跌去一半,是一步到位。

我之前在分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以及A股抱团股下跌的时候,曾经跟大家分析过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这是双方这种金融战攻势所造成的结果。

也就是A股抱团股如此极端下跌,是美国这些外资,勾连场内一些内资,来对我们金融市场进行攻击。

这本来也只是某种可能性的猜测,并不一定如此。。

不过在A股抱团股崩盘式走完后没多久,大洋彼岸的美股里的中概股也出现这样的极端崩盘式走法,那这还是巧合吗?

虽然媒体今天报道披露,本次中概股雪崩走势里,损失最大的是一个韩国人管理的基金

但这只是公开数据披露的明面上的损失里能找到的最大单一实体,究竟谁才是本次中概股雪崩的砸盘元凶,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虽然不知道具体谁是资金面的砸盘元凶,但毫无疑问美国才是主导这次中概股雪崩的真正凶手,因为导致这一波中概股大幅度下跌的,就是美国近期出台的一个法案。

3月24日美国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而就是在这一天,腾讯音乐大跌27%、唯品会跌21%,爱奇艺跌20%,小鹏 汽车 跌15%,理想 汽车 跌13%,迅雷跌12%……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概股开启连续3天大跌的走势。

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考虑是谁在集中砸盘的情况下,基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明面上合理的一个脉络。

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发中概股抛售潮,导致市场资金出现集中踩踏。

在踩踏过程中,一些基金出现高杠杆运行的风险放大现象,进一步加剧踩踏。

最终一位韩国人管理的明星基金在周五出现爆仓,导致市场出现天量砸盘,创下罕见的成交量,进而让中概股里出现一批短短3天就跌去一半的走势。

并且再这位韩国人管理的基金爆仓后,中概股在上周五才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出现一波反弹。

在不做进一步猜测的情况下,基本上这就是整个事情的明面脉络。

即使是公开的事情,毫无疑问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这场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在去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事情轰动美国资本市场后,当时特朗普政府是迅速提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去年5月份,美国参议院是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且特朗普是在去年12月18日签署了该法案。

之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在今年3月24日才被美国SEC正式通过。

所以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是特朗普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系的负面资产之一,就是奔着破坏关系来的。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之所以威力这么大,因为里面内容规定,若美国PCAOB(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3年无法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进行审计核查,公司也无法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可能被要求退市。

这个法案的惩罚力度,就是可以按照其认定的标准,让特定企业强制从美股市场里退市。

可能有的人认为,既然要在美股上市,那么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也很正常吧,特别是瑞幸咖啡造假的事情出来后,这样的声音也挺多的。

然而问题在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要接受哪家会计公司审计本来应该是企业自身的自由,美国现在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本就是比较霸道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这跟我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

此外,最关键是在去年7月13日,特朗普政府计划单方面终止我们和PCAOB签署的执法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进一步打击美国信披规定下的中概股。

除此之外,这份法案最险恶的地方,就是要求在美股上市的企业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且这也给美国这种“主观认定”的空间,也就是美国可以单方面认定某个企业是外国政府控制的,就不允许其在美股上市。这给了美国很大这种主观恶意发挥的空间。

所以这个法案首先最直接打击的就是在美股上市的国企,而对其他中概股的影响本来照理说应该也没那么大。

然而,从过去几天中概股的崩盘走势看,市场的解读似乎要显得更加悲观。

市场这种崩盘式走法,完全就是把这些中概股都当作潜在退市对象,才会走得如此极端。

虽然明面上消息没有表明,中概股可能出现大面积退市的现象。

然而,场内大资金总是先知先觉的,总有一些“聪明资金”是消息比较灵通的。

所以当前中概股这种崩盘式走法,确实已经是某种“金融战”的表现形式结果。

(2)进一步猜测

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猜测。

如果我们把当前中概股的崩盘式走法,只是市场资金自发因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个利空而出现的踩踏式崩盘下跌。

但这样一种说法,解释不了几个疑点。

1、《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去年5月份就提出的,并且再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签署的,其内容早就被人们广泛所知。照理说,这样一个大家早有预期的事情,应该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果。

去年12月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被特朗普签署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中概股出现这样崩盘式下跌,反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2、基金踩踏,出现多杀多走势,只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只有股价连续大幅度下跌后,才会出现基金爆仓而出现踩踏式崩盘。这属于火上浇油,但不能把股价一开始大跌的原因,归结于基金踩踏,或者场内大户爆仓。

3、找不到最早集中砸盘的神秘资金元凶。

按照美股以往经常出现的一些操作套路来说,通常都是场内资金会利用一些消息面的信息,来对股市做人为操控,属于资金和消息面的配合。

所以,中概股这次惨遭血洗,除了消息面上的诱因之外,也必然是有场内大资金集中砸盘,才能出现这样极端走势的结果。

那么究竟是谁砸盘呢?

(3)谁在砸盘

下面这个报道,有提到一些关于谁在砸盘的信息。

这篇报道引用彭博和金融时报的一些报道称,在周五美股开盘之前,市场就有传言称一股庞大的抛售资金集中攻击美国的中概股,这些神秘抛售的资金总额高达190亿美元,上千亿人民币。

其中仅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是高盛在砸盘,因为高盛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据说是因为周三和周四两天中概股普遍跌了30%后,有大量这种基金出现大面积爆仓,需要被强平,所以周五中概股才创下一个成交天量。

也就是被强平的这些基金,很多是通过高盛来进行抛售的。

然而问题在于,这篇报道也只是说明周五这种成交天量的来源,但并没有说明周三和周四这波下跌开始之始,究竟谁是最早在集中砸盘的,这个我是没有看到有相关报道。

但不管是谁在砸盘,既然是在美国市场,那肯定是美国大资本是最早集中砸盘的,这个想都不用想。

A股的抱团股崩盘式下跌,因为外资还能勾连一些内资,有这些金融木马当掩护,所以一说起外资在砸盘抱团股,还比较有争议,很多人不信。

但在美股市场里,中概股这样崩盘式下跌,砸盘的肯定是美国大资本,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次暴跌之前,中概股在过去一年里,普遍都出现大幅度上涨,有的甚至涨了好几倍,本来就有庞大的获利筹码,所以一些大资本砸盘起来,丝毫不手软。

这种恶意大幅度拉涨形成泡沫化资产,然后借助利空消息来集中砸盘收割韭菜。

这样的收割手法,其实跟A股里的抱团股是一模一样的。

(3)受害者

本次中概股遭血洗,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一直持有的股东和投资者们。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中概股,过去一周就蒸发了1.2万亿元的财富,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上市公司的股东们。

在暴跌前把股票卖掉,或者暴跌第一天就参与集中砸盘的资金,才能把过去这一年暴涨的利润给赚走。

大大小小的受害者很多,不过今天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时一名韩国人。

这名韩国人叫做Bill Hwang,他也是一名比较有名的基金经理,他以前是老虎证券的亚洲基金创始人。

2010年,Bill Hwang就曾经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禁止在港股交易。

后来Bill Hwang就在2012年转战美股,并以2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创立自己的基金,随后只用了8年的时间,Bill Hwang就将其规模扩大到了150亿美元。

Bill Hwang是一个激进的杠杆爱好者,一般都是用五倍杠杆在常态化操作,也就是他管理的150亿美元的基金,影响着75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已经算是体量比较大的一家基金。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

Bill Hwang靠杠杆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却也因为杠杆而一夜爆仓,血本无归。

本来Bill Hwang在这次中概股暴跌之前,今年因为高杠杆运作,已经有了200%的收益率。

但他并没有选择落袋为安来获利了结,而是选择继续高杠杆运行。

然而他重仓的股包括网络、唯品会、腾讯音乐,都是本次暴跌的个股。

除此之外,他还重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

而由于Bill Hwang爆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的纯美股,也在最近这3天出现跟中概股一致的暴跌走势。

Bill Hwang也因为150亿美元的资金被一夜强平爆仓,被人们称为史上单一个体单日亏损最多的人。

不过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天亏了150亿美元,是3天亏了150亿美元,当然,这也是相当多了。

然而,今天报道Bill Hwang的很多外媒,我觉得有点问题。

那就是他们居然把本次中概股砸盘的元凶,把这个黑锅扣在了Bill Hwang身上。

我觉得这是比较滑稽的甩锅。

你们见过哪个收割韭菜的大资金,砸盘把自己给砸死的?

Bill Hwang是属于被收割掉的超级大韭菜,属于被砸死的对象。

至于谁砸死他的,其实才是真正导致这波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回到本文开头的结论,虽然我们基于信息的不对等,没办法知道在3月24日集中砸盘的这个华尔街大资金究竟都有谁。

但毫无疑问,主导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出来的美国政府才是真正血洗中概股的幕后元凶。

而且发生在美股市场上的事情,多多少少基本都会扯到那些华尔街大资本身上,随便砸个石头下去,没有一个资本的屁股是干净的。

这就是美国有组织、有预谋、有目标的一次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劫掠行为,将其引申出来,我们春节后的A股抱团股闪崩走势,这些华尔街之狼的嫌疑毫无疑问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把视野和格局再放到更高的位置,从当前中美两国的博弈里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过去一周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实际上只是中美两国过去一周激烈博弈交锋中的一环。

也是我们上周五在阿拉斯加跟美国摊牌式会谈之后,双方更加激烈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战场。

所以我是一直说,在当前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一定不要贸然去在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上随便晃悠,不然是很容易变成炮灰的。

美股的这些中概股,其实是有很多国内的散户购买,并且有一些这种追踪美股的国内基金也是因此损失惨重。

这都是这场宏观战场上,被当成炮灰给收割走的。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财富安全,为我们自己的钱包负责,我还是建议大家近期做这种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能够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炮灰,才有机会成为守株待兔的猎手。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⑷ 高盛事件怎么回事

高盛于2007年2月应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委托,推出一款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抵押债务债券,向多国银行、基金和保险企业等投资者推销。而保尔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国抵押债务债券市场,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债务债券谋利。但高盛在向投资者推销时没有说明保尔森公司与这款金融产品有关,导致投资者在不足一年时间内损失大约10亿美元。

“这种全新的金融产品很复杂,但其中的欺诈和利益冲突却是简单和老旧的。高盛错误地允许一位能深刻影响其投资组合中抵押贷款证券的客户对抵押贷款市场做空,高盛还向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虚假陈述:该证券的投资内容由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择。”

SEC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扎米在起诉书中作出上述表示,称高盛允许意在做空的委托人参与决定“投资组合中纳入何种抵押债务债券产品”,推销时却声称这一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误导投资者。

与此同时,遭到起诉的还有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SEC指控他对这起欺诈案负主要责任,因为这位高管设计了上述交易,负责营销材料的准备工作,而且负责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SEC相信,托尔雷清楚保尔森公司对外隐瞒的卖空部位,也知道该公司在资产选择中扮演的角色。

不过,SEC起诉书中未指控保尔森公司负责人约翰·保尔森违规违法,后者被认为是金融危机中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由于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坚持看空抵押债务债券市场,使其在2008年个人获益37亿美元,一时名声大噪,但是SEC的起诉却让外界开始怀疑这位“空军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隐情。

反响 华尔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针对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随即做出了反击。该行在一份声明中否认涉嫌欺诈,称SEC的指控“毫无根据”。声明同时还强调,高盛自己在相关交易中就损失了9000万美元之多,而且其本来就“没有义务”向金融产品买卖双方交代对方身份。

虽然高盛方面坚决否认了相关指控,但是该股股价当天依然受到强烈冲击,至收盘时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20亿美元。同时,华尔街银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现大幅下跌,其中曾与保尔森公司有过业务往来的德意志银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银、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银行股跌幅也均超过5%。而受银行股集体大幅走低影响,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一度跌破11000点,最后收于11018点,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诈的消息还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冲击,纽约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货合约当天大跌2.4%,创两个多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纽约主力黄金(1132.90,-4.00,-0.35%)期货合约也下挫2%,收于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诈门”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场强烈反应,在于此前该行一直没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调查一事。据美国媒体报道,高盛早在9个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关人士有关将对其起诉的警告,但是该投行没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资者公布该信息。此外,高盛“欺诈门”事件还引发了华尔街地震,因为市场开始相信,SEC正在对金融危机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进行调查,因为有迹象表明它们在房市显出下滑迹象时仍设计并销售与房市有关的金融产品。“本委员会将继续调查投行及其他机构在房地产市场开始显露疲软迹象时与房地产市场结构化复杂金融产品有关的运作方式。”SEC结构化新产品部门的主管肯尼斯·伦奇在起诉书中的表态加剧了市场的担心。

美国当地分析师认为,高盛“欺诈门”事件对高盛乃至华尔街的影响很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高盛与SEC达成和解,并支付数亿美元了事,但是这样的事例或许会不止一起——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早有声音指责高盛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但这些指责没有过硬的依据,也从来没有导致调查或起诉。而这就意味着,美国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而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随着对金融危机“秋后算账”的继续进行,将来或将有更多银行面临类似起诉。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六的表态也与这一市场预期吻合。奥巴马在讲话中督促美国国会通过更为严格的金融业监管措施,以免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

“现在我们不采取行动,导致金融危机的系统就会带着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继续运行。”奥巴马的语气颇为强硬,“如果我们不试图改变招致危机的原因,我们注定将重蹈覆辙。”

连累 巴菲特一夜间损失10亿美元

高盛涉嫌欺诈还将引发投资者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怀疑,因为就在本月初高盛发表的年报中,高盛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曾经撰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致股东信。在信中,他反复强调了高盛“客户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事准则。很明显,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标榜完全相反,这样的矛盾将进一步动摇投资者对高盛的信心,促使他们怀疑高盛同时也在其他方面隐瞒事实。

除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诈还让很多该行一直以来的支持者感到难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实际上,就在高盛欺诈门事件爆发不久前,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罗纳德·奥尔森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对高盛青睐有加,称当年对高盛50亿美元的投资非常有力地表明他们不仅相信高盛的实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产和美国银行紧急接管美林以后,高盛集团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亿美元的认股权证,同意后者在未来四年内任何时候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认购高盛股票,并为这些认股权证支付10%的年息。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高盛股价在触底反弹后节节走高,巴菲特当年的投资得到了巨大回报,这让许多人开始对巴菲特当年的投资投以赞赏的目光。不过,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这一次高盛却因为涉嫌证券欺诈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价也瞬间大幅缩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盘价计算,巴菲特手中的认股权证价值大约为20.6亿美元,一夜之间损失达到了9.5亿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恼火的是,高盛“欺诈门”事件对其声誉也构成了挑战——是股神看走了眼还是高盛伪装得实在太好?对于这一切,巴菲特将会在下月初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给出答案。

⑸ 马斯克身家三天蒸发210亿美元,这对特斯拉推特股市有何影响

有极大影响,可能会导致股票大跌,动摇投资人的信心,影响散户的情绪,让特斯拉的股票在很长时间内不稳定。

⑹ 高盛:特斯拉估价过高目标价$210

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高盛宣布将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目标价从200美元上调至210美元,维持中性评级不变。高盛表示,目前特斯拉股票的估值“让我们不敢介入,未来6个月210美元的目标价意味着该股下跌风险较小,我们会等待更好的机会进入”。高盛指出,其对特斯拉持谨慎态度,因为担心该公司的开支和第四季度的产出。如果特斯拉想要实现年底前交败猛薯付3.5万辆汽车的目标,第四季度的产量必须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高盛将特斯拉2015年知模和2016年每股收益预期依次上调至2.72美元和4.38美元。“但我们的新预测仍然明显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主要是因为我们预计运营费用会增加,尽管特斯拉的运营执行能力仍然不错”。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五下午12点15分察者,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上涨6.68美元,涨幅2.99%,至229.98美元。这个价格比高盛的目标价高出近10%。

⑺ 请知道德国股市的人,详细说明下,德国volkswagen这几天的情况

大众汽车(Volkswagen)在昨日交易中股价上涨逾一倍,此前保时捷(Porsche)采取行动,加强对这家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的控制,而对冲基金则匆忙买进存量日渐减少的流通股,以回补空头头寸。

大众汽车股价上涨147%,此前保时捷出人意料地披露,该公司通过利用衍生品,将其在大众汽车的持股比例从35%提高至74.1%,这引起了投资者、分析师和公司治理专家们的震惊。

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Max Warburton)表示,此举令德国市场蒙羞。他表示,“对于监管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无疑令所有欧洲资本市场感到困窘。”

德国最大基金公司DWS董事、知名公司治理专家克里斯琴·施特伦格(Christian Strenger)表示:“这应该让政客和监管当局重新考虑,是否应允许出现这种不透明的情况。”

保时捷周日披露称,自己持有31.5%的大众汽车衍生品。德国金融监管机构近日作出裁定,在衍生品以现金方式结算、不发生股票交割的情况下,公司没有义务披露此类头寸。

德国金融监管机构昨日就大众汽车(Volkswagen)股价可能存在的市场操纵行为展开正式调查,此前这家汽车制造商市值出现巨幅波动,仅本周就高达3700亿欧元(合4760亿美元)左右。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是在人们对该国资本市场透明度提出强烈批评之后展开的调查。此前,保时捷(Porsche)于上周末披露,其在大众汽车的持股比例远远超出许多交易员所了解的水平,由此引发大众汽车股价出现了令人眩晕的飙升。

大众汽车股票在昨日交易中回吐了部分涨幅,大跌45%至517欧元。此前,保时捷承诺,将结算多达5%的大众汽车股份期权。此举旨在避免 “进一步的市场扭曲”,该情形可能威胁到一些对冲基金的生存。

Bafin称,已对可能存在的市场操纵行为展开正式调查。如果罪名成立,将可能导致最高5年的监禁,或多达100万欧元的罚款。该机构没有提到任何具体调查对象。

保时捷表示,在获得大众控制权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向Bafin进行了咨询,并驳斥了任何有关其操纵市场的说法。

⑻ 7家基金再次下调新城控股估值 最低至25.21元/股

7月9日,7家基金管理公司再次下调对新城控股(601155.SH)的估值,最低至25.21元/股。
其中,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家基金管理公司调整对新城控股的股票估值至25.21元/股,该价格较7月9日收盘28.35元/股的价格还要跌11.07%。
此外,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调整新城控股股票估值至27.98元/股;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则调整至28.01元/股。
自7月3日,新城控股实际控制人王振华爆出猥亵女童被刑拘事件以来,新城控股经历连续3日跌停后,于7月9日开板,并收于28.35元/股,跌幅为8.9%,盘中最高冲至29.75元/股,跌幅为4.40%。
截至7月9日收盘,新城控股单日市值损失62.51亿元,自7月3日丑闻爆发后,市值合计损失401.99亿元。
此前的7月5日,澎湃新闻曾做出统计,至少33家基金公司下调对新城控股的估值价格,最低为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给出的25.21元/股。
此外,这三十几家基金公司还给出了新城控股另外5个估值价格:
国泰基金将估值下调至28.01元/股;
华宝基金将估值下调至30元/股;
新华基金将估值下调至30.74元/股;
东证资管、富国基金、万家基金、中欧基金、平安基金、中银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嘉实基金、长城基金、华泰博瑞基金、宝盈基金、广发基金、金鹰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融通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泰达宏利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中信保诚基金、财通基金、鹏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将新城控股估值价格下调至31.12元/股;
九泰基金下调至31.5元/股。
此前的7月5日,国际投行野村证券、高盛集团,及国际评级机构均曾调低新城系上市公司的评级、预期或估价,新城系上市在A股和港股的表现均有缓解时,截至目前,上述机构暂未有新的调整。

⑼ 高盛股和比亚迪股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比亚迪代码是 港 01211 , 股票价格是70元 比亚迪电子代码 00285 股票价格是5,48 下面是 高盛的财务报表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NYQ:GS) Goldman Sachs Group Inc首页 公司概况 参考资料 财务指标 财务数据 价格统计公司简介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oldman Sachs) is a bank holding company and global investment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 that provides services worldwide to corporation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and high-net-worth indivials.所属行业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每股收益(EPS)7.981 USD市盈率(PE)20.48952周最高价172.45(2008-09-08)52周最低价47.41(2008-11-21)员工人数29182总市值831.169 亿美元收入142.20 亿美元经营利润-150.96 亿美元税前利润-150.96 亿美元净利润-93.60 亿美元现在股票价格是145美元